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到今天,虽然“你懂的”等人还没有出场,但确实已经有很多高官证明,“这决不是一句空话”。
这样“动真格”的反腐风暴,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就此,我们似乎可以反思一二:反腐败能不能挽救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
描述现在中国有待解决的大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道德沦丧”。客观而言,虽然现在是太平盛世,但道德状况颇有“末世”的色彩:相互投毒、潜规则盛行、是非不分、诚信缺失、虚伪冷漠、社会变狠、男盗女娼。从社会学上看,道德是一种不靠外在强力维持的社会控制,也是最好、最安全的社会控制,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绝不可能给权力者和民众以安全感。可以说,道德烂了、人心烂了,社会结构一定烂。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结构瓦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民的社会冲突剧烈发生,秩序被推翻,出现革命。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就像树枝一样被折断,很多东西推倒重来。另外一种是国家强大的暴力机器控制着社会秩序,无人能够挑战,民众通过在道德、人心朽烂的方式腐蚀社会结构,使社会结构像树枝一样慢慢腐烂,以致某一事件轻轻一碰,整个社会结构即告散架,且难以修复。后者无疑极为可怕,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正在向这种最坏的情况慢慢滑落。
中国社会道德沦丧的原因比较复杂,也比较多,最时髦的也是国内的不少论者追捧的,它是“社会转型”的结果。诚然,在社会转型中,因为社会结构要变,秩序也要变,所以,赖以进行社会控制的传统道德当然会受到冲击,但“冲击”和“沦丧”不是同一个概念。道德沦丧固然有N多原因,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是权力在道德上先沦丧的结果。换言之,民众变坏,是权力者给带坏的。
一个人坏,从逻辑上说并不是另一个人也坏的理由,无论他们各自是什么人。但是,在社会中,人是一种对公正极为敏感的动物,很多时候讲的并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心理逻辑(心理)。很多行为,在社会互动中,最多是受心理驱动,而不是头脑驱动。
一般而言,要让民众讲点道德,有两个办法:一是统治民众的制度有道德。这个有道德的意思是你要统治大家,不能靠武力强迫,而是要大家同意你,认同你。这样,制度才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如果制度不道德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官员们讲道德——“以德治国”。几千年来,中国的各个王朝多是这样做的。现代的欧美国家,则同时运用第一和第二种办法。
尽管我们给制度赋予了很崇高的道德色彩,但多为自我宣称,由于民众缺少政治参与,只是被代表而不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民众对制度的道德似乎并没有感觉。因此,示范、引领民众讲道德的重任只能落在了“先进群体”“道德素质很高”的官员们身上。
民众也确实如此期待。
为什么官员没有道德,腐败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沦丧呢?心理逻辑显示:任何一个社会的强势群体(权力者、富人之类)在社会中占据了最多的资源,便宜占尽,从公平上说,他们理应对社会尽到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就包括了道德上的示范。如果强势群体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即对弱势民众强加了一种不公平。如果强势群体再腐败、作奸犯科,对于民众来说,就属于一种物质上的剥夺和精神上的强奸。
所以,在任何一个社会,作为弱者的民众为了保护自己,事实上和强势群体(包括官员、富人、明星之类)签订了一个心理契约:你们因为强势的地位,必须有道德;如果你们没有道德而伤害到我们,那么,我们也不会去讲什么道德(因为讲究道德只能是更让我们受害),大家一起玩完吧!
尤其是在官员腐败,即严重不讲道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民众A不讲道德,那么,他在社会博弈中就占据了一个优势地位,他伤害的对象当然只能是其他讲道德的民众,这些规矩的人必定吃亏。而民众之间,也有“你要讲道德”的心理契约,如果B在不对等的博弈中因为讲道德而吃亏,他也不干了。这就形成链式反应,C、D、E……全都不干了。这样的相互伤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民众的不讲道德,其实有三重含义,一是因为心理契约被订约的另一方违背而进行自我保护;二是“报复”背叛的订约方,大家一起玩完;三是因不讲道德而导致人性畸变,索性践踏人性而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已经很有变态的意思了。所以,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必定相当疯狂。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官员的不讲道德和腐败。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反腐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起到挽救社会道德沦丧的作用的。它是官方对民众心理契约的回应:“我们在要求官员们有道德,有做人的道德和为官的‘职业道德’,你们放心吧!”可以预想,如果反腐再继续深入,大小老虎都一起拿下,确实有希望重拾民众的信心,尤其是对道德的信心。但在现实中,我们却无法高估反腐败的此种功能。毕竟要让一个官员有道德,主要并不是靠“组织”“管好自己人”(能管好多少人呢?),而是靠制度来管他、靠民众来监督他。只有官员的权力和地位是老百姓给的,才能真正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
这样“动真格”的反腐风暴,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就此,我们似乎可以反思一二:反腐败能不能挽救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
描述现在中国有待解决的大问题,其中一个就是“道德沦丧”。客观而言,虽然现在是太平盛世,但道德状况颇有“末世”的色彩:相互投毒、潜规则盛行、是非不分、诚信缺失、虚伪冷漠、社会变狠、男盗女娼。从社会学上看,道德是一种不靠外在强力维持的社会控制,也是最好、最安全的社会控制,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绝不可能给权力者和民众以安全感。可以说,道德烂了、人心烂了,社会结构一定烂。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结构瓦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官民的社会冲突剧烈发生,秩序被推翻,出现革命。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就像树枝一样被折断,很多东西推倒重来。另外一种是国家强大的暴力机器控制着社会秩序,无人能够挑战,民众通过在道德、人心朽烂的方式腐蚀社会结构,使社会结构像树枝一样慢慢腐烂,以致某一事件轻轻一碰,整个社会结构即告散架,且难以修复。后者无疑极为可怕,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正在向这种最坏的情况慢慢滑落。
中国社会道德沦丧的原因比较复杂,也比较多,最时髦的也是国内的不少论者追捧的,它是“社会转型”的结果。诚然,在社会转型中,因为社会结构要变,秩序也要变,所以,赖以进行社会控制的传统道德当然会受到冲击,但“冲击”和“沦丧”不是同一个概念。道德沦丧固然有N多原因,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是权力在道德上先沦丧的结果。换言之,民众变坏,是权力者给带坏的。
一个人坏,从逻辑上说并不是另一个人也坏的理由,无论他们各自是什么人。但是,在社会中,人是一种对公正极为敏感的动物,很多时候讲的并不是逻辑(理性),而是心理逻辑(心理)。很多行为,在社会互动中,最多是受心理驱动,而不是头脑驱动。
一般而言,要让民众讲点道德,有两个办法:一是统治民众的制度有道德。这个有道德的意思是你要统治大家,不能靠武力强迫,而是要大家同意你,认同你。这样,制度才有道德上的正当性。如果制度不道德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官员们讲道德——“以德治国”。几千年来,中国的各个王朝多是这样做的。现代的欧美国家,则同时运用第一和第二种办法。
尽管我们给制度赋予了很崇高的道德色彩,但多为自我宣称,由于民众缺少政治参与,只是被代表而不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民众对制度的道德似乎并没有感觉。因此,示范、引领民众讲道德的重任只能落在了“先进群体”“道德素质很高”的官员们身上。
民众也确实如此期待。
为什么官员没有道德,腐败会导致社会的道德沦丧呢?心理逻辑显示:任何一个社会的强势群体(权力者、富人之类)在社会中占据了最多的资源,便宜占尽,从公平上说,他们理应对社会尽到更多的责任,这个责任就包括了道德上的示范。如果强势群体没有尽到这个责任,即对弱势民众强加了一种不公平。如果强势群体再腐败、作奸犯科,对于民众来说,就属于一种物质上的剥夺和精神上的强奸。
所以,在任何一个社会,作为弱者的民众为了保护自己,事实上和强势群体(包括官员、富人、明星之类)签订了一个心理契约:你们因为强势的地位,必须有道德;如果你们没有道德而伤害到我们,那么,我们也不会去讲什么道德(因为讲究道德只能是更让我们受害),大家一起玩完吧!
尤其是在官员腐败,即严重不讲道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民众A不讲道德,那么,他在社会博弈中就占据了一个优势地位,他伤害的对象当然只能是其他讲道德的民众,这些规矩的人必定吃亏。而民众之间,也有“你要讲道德”的心理契约,如果B在不对等的博弈中因为讲道德而吃亏,他也不干了。这就形成链式反应,C、D、E……全都不干了。这样的相互伤害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民众的不讲道德,其实有三重含义,一是因为心理契约被订约的另一方违背而进行自我保护;二是“报复”背叛的订约方,大家一起玩完;三是因不讲道德而导致人性畸变,索性践踏人性而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已经很有变态的意思了。所以,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必定相当疯狂。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官员的不讲道德和腐败。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反腐败,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起到挽救社会道德沦丧的作用的。它是官方对民众心理契约的回应:“我们在要求官员们有道德,有做人的道德和为官的‘职业道德’,你们放心吧!”可以预想,如果反腐再继续深入,大小老虎都一起拿下,确实有希望重拾民众的信心,尤其是对道德的信心。但在现实中,我们却无法高估反腐败的此种功能。毕竟要让一个官员有道德,主要并不是靠“组织”“管好自己人”(能管好多少人呢?),而是靠制度来管他、靠民众来监督他。只有官员的权力和地位是老百姓给的,才能真正处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