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市场乱象:暴利背后监管成“真空区”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教影响一生”,没有孩子之前,李新听到这句话非常不屑;但当双胞胎女儿快一岁时,这名80后“辣妈”却成了它的“忠实拥护者”。
  “有孩子的家庭,大多都躲不过早教的诱惑,女儿只学了拼音和音乐两个早教班,我们单位有的同事给孩子报了四五个班呢。”李新说,什么都能变成早教,能禁得住诱惑不掏钱的没有几个。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让上早教班成为一种“时尚”,家长追捧和巨额暴利使早教这一产业急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家长被“个性化服务”“优质师资”“美好的未来发展”所打动。那么,这些早教机构真的有他们宣传的那样好吗?
  早教班是为“土豪”办的吗?
  记者在某搜索引擎输入“早教机构”,相关搜索达到414万条,排在前列的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机构名字。调查显示,在短短十年内,国内早教从业机构已猛增至数十万家。
  运动、音乐、创意美术、思维、科幻魔术、亲子律动、游泳课程、分读……甚至还有婴幼儿MBA!阜教课程设计名目繁多,令人瞠目结舌。有的让人看后不知该说什么:“一岁的孩子能学会MBA吗?”
  “早教全英文”“全学科互动课程”“完美中外教联合授课”“哈佛大学多元教育体系”“幼儿MBA”……这些宣传语让家长眼花缭乱,更不知该如何选择。为吸引年轻父母,这些机构往往都有免费课程提供试听,有的是以课时数计算,有的甚至打起了“买一送一”的优惠,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贵。
  记者来到北京一家知名的早教机构咨询相关课程情况。该机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课程按宝宝0—4岁不同年龄段大致分为8个阶段,课程包括音乐、艺术、体能和思维训练等几个方面。至于每节课的价格,课程报得越多优惠力度越大。最少要买20节课,每节课单价为260元。如果一次性购买100节课,则每节课单价为155元。
  “如果买100次课,就可以免费赠送形体课等体验课程。”该机构的资料显示,一节课时间为45分钟,每周上两次课。记者推算,100节课为期大约两年不到,算下来总费用为15500元,最少买20节课的话,也要5200元。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多数早教机构都采用类似方式收费。许多早教中心还出售各种教材、益智玩具、早教用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上早教,都会买上一两件带走。
  不少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早教机构价格普遍不便宜,一般家庭偶尔上上还行,长期消费有些吃不消。
  “用一句流行的话总结。现在的早教机构绝对是为‘土豪’办的。”在某早教贴吧里,一位网友感慨道。
  早教课程真的有用吗?
  广义的早教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目的是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位早教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课程是全英文教学,让孩子从小接触英语。对以后的发展包括出国都是有好处的,他们的教师也都要求有留学背景或英语8级,“有的还有口译资格证呢!”该工作人员不无骄傲地说。
  记者随后问该工作人员,是否可以看授课教师的证书?教学效果如何体现?该工作人员又说:
  “这么小的孩子,课程还是以玩为主、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但是长期坚持下去。与同龄不上早教的相比,效果肯定是有的……”一位培训教师告诉记者,以0-2岁儿童课程为例,课程基本是“亲子式”的,“我们的课程是量身打造的,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思维训练。促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大感知系统的发育和体格发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早教机构的教材资料都是抄袭或模仿的,一些游戏的设置也大同小异。虽然打着一些教育理念的幌子,但课程设置根本不适合0—3岁的儿童,更谈不上专业认证和理论知识。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宝宝2岁,在一次早教课上,一位老师举着一本书,指着其中一个书法作品说。“这是某某的作品。”老师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孩子记忆能力以及视觉能力,但作为家长,他非常不理解,“这么小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上课能坐着不动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记得住呢?况且书法作品不都是白纸黑字吗?”
  “我孩子上了个思维训练班,但不知道效果在哪里?”一位妈妈直言不讳地说,“上了三周课,我发现这个课程主要就是让孩子不哭,哄孩子。”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赵雨林表示。缺乏具有客观立场的专业人士的咨询指导,家长的选择往往是靠感觉、随大流,当然也更容易被那些以营销见长的早教机构俘虏。事实上。大多数早教机构为了让家长“看得见效果”,采取了很多违背教育原则的训练方法。很多做法不仅耽误了孩子智商,也损伤了孩子的情商。
  谁来监管?
  北京一位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给孩子在某培训机构报了早教班,交了1万元的学费,但孩子上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想去了,上课也呆不住。随后,她想把课退掉,但工作人员说如果要退掉,必须扣掉“违约金”1000元。
  “这违约金收费标准是什么?还不是‘随口一说’的‘潜规则’?!”李女士很气愤,“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能管管这事。”
  一项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3岁婴幼儿,每个婴幼儿月平均用于教育的费用为150元,全国学前教育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2013年初。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青岛市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对试点任务、内容和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提出了明确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培养培训师资、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分担成本、促进内涵发展6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并要求,各试点地区要把早期教育试点纳入当地政府教育工作重要内容,把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列入当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建设相衔接,统筹安排。
  但调查中,记者却发现,在培训标准和课程设置方面,早教机构往往缺乏统一规范。不少“有名”的早教机构说,自己机构的培训内容和教材设计是由美国、欧洲著名教育机构编纂的,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是否适合中国孩子?无从查证。
  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在某些早教机构中,教课的老师之前还是咨询人员,过几天就摇身一变开始讲课了,“听说有的老师只是参加几天短期培训后。就开始上岗。教育质量能保证吗?”一些教育专家不无担心,“市场无序竞争,很容易让早教变质。”
  随后,记者以应聘者身份向北京某早教机构工作人员询问应聘早教教师的条件,得到的答复多是“大专或以上学历,幼教或英语专业优先,有无工作经验均可”。“没关系,录取后公司会组织统一培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悉,目前国内还没有早教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早教机构的教师一般只持有幼师资格证书,有些人则什么证书都没有。虽然教师上岗前需要经过相关培训,但因为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仍难保证每位早教教师都具备从业素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早教机构该由谁监管呢?以北京为例,记者致电几家区教委咨询相关情况,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北京,如果属于有营业执照、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的早教机构。应咨询工商部门。记者随后拨打了北京市工商部门投诉电话12315,客服告诉记者,他们只能通过签订的合同协调解决问题,如果反映早教价格过高等问题,请拨打发改委价格部门电话。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她也曾反映过早教机构的收费问题。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价格也只能这样”。
  通过采访调查和综合其他媒体的报道,记者发现,目前国内早教市场普遍缺乏监管。一位早教机构工作人员的话也许反映了早教机构普遍的心态:
  “我们不做基金股票,为什么要别人来监管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刘贞华认为,一方面,应将早教机构纳入幼儿教育架构监管体系,比如有多少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专业资格的教师才能达标,再比如机构相关软硬件设施需要达到多少才可以成立,这些都应该有严格的准入标准;还应该成立专业协会,对早教机构进行定期评估考核,并制定合理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因早教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可以提供亲子关系培训等福利。
  摘自新华网
其他文献
又一个春日将临,人说春日作伴好读书,可现今不论火车飞机出行,候机室或座位上抬头望去,人们低头玩手机的居多,读书看报者寥寥。书贵吗?不尽然。在这样一个娱乐狂欢至死疯狂的时代。天下之大,诱惑之多,以至于在我们心灵深处,真的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吗?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知者甚寡。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刚刚过去的2013年。深圳成为唯一的“全球全民
连续12年无押犯脱逃。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疫情;连续多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和谐单位标兵”;先后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司法部荣记“集体一等功”,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2009年、2011年三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今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模范单位”。这就是司法部命名的“现代化文明监狱”
2009年,狂飙的煤改风在山西从年初刮到年底。山西矿井数由最初的2598处压缩到1053处,矿井生产规模基本实现年产90万吨以上,断然终结了“小煤矿”时代。  有人用“化蛹为蝶”和“凤凰涅椠”形容山西煤改之前景。然而,在个别地方私挖滥采现象仍屡禁不止。2010年2月中旬,最终酿成了轰动全国的原平市(县级市)长梁沟镇党委书记李立军因查处“黑口子”被民工打断腿的“腿折”事件和“2·18”矿难。黑矿主的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  在中国,最常见的家族兴旺和衰落的过程是:上一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下一辈老成守业,艰难维持;再下一辈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其中,时代变迁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番“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无产阶级”,要想在中国找到能够几代财富依旧传承着的家族,就更加困难。  但是有一个家族,却摆脱了这个“魔咒”,并且可能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富过15代的家
01  1962年,21岁的陶本一先生,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山西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他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育风格,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以及个人魅力,对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也深受大家喜爱。  1978年,陶本一先生率山西师范学院的部分老师创办了《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7月,《语文教学通讯》成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1998年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被《
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中国单位现象研究》《黄河边的中国》《中国七问》《如何研究中国》等。    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中国的传统社会是有一个信仰体系的,主要就是儒释道三家相互交替,互相补充。所以这个信仰不是单一的。不同的
20岁成了40岁,中间流经了多少事,路过了多少人?  可我总感觉,这跨度仅相当于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生物钟恍惚,不能如实地体察光阴,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一个人童心未泯,而心灵之外的器官早已背叛了年少。这是个让人伤感的落差。  很少有事让人变成自己的历史学家,编个人文集算是一个。你要盘点一下精神身世,这些年都做了什么,路有多长,书有多厚,梦有多远……  我的写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
编者按:  几乎所有的个人、群体或组织都希望能有更为迅疾的改变,恨不能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或自己的行动都能够“一步到位”。这种深切的期待,以及因此形成的巨大的超越他人或怕被他人超越的精神压力,日积月累,慢慢演化成一种四处蔓延的“全民焦虑”,或者说成为一种波及全社会的时代症候。  焦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或心理反应,其中交织着紧张、忧虑、担心、焦急和恐惧,是心理学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负面心理现象。
爱一定是以付出代价为前提的,任何渴望得到结果的事物皆然。  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奉命出征,以木马计搞定了特洛伊城后凯旋,孰知返回希腊途中却屡遭羁绊,好不容易才挣脱重重阻碍讨得一条命来,进乡之际,却是愁肠百结,因为故国臣民们宣扬他已经死去,觊觎他妻子美貌的人正把家里塞了个满。奥德修斯自己也觉得雾里看花、不明就里。迫不得已使出一招“扮乞丐”,潜进去打探清楚妻子没有变心,才撤下面具与其相认。  每每
1928年6月4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致信在井冈山的朱德和毛泽东,对朱、毛在井冈山的武装斗争进行指导。信中强调:“你们必须依照中央最近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改造你们的军队……在成分上尽可能的增加工农和贫民的成分,减少流氓的成分。”  在中国,任何一场略有气势的革命,都不可能没有流氓的参与。在某种意义上,流氓是最富有革命性的。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担心井冈山的流氓过多,但他们在上海滩上闹革命、搞暴动,也不可能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