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与“失”是一笔账,一笔大账,一笔需要认真思量的人生大账。
得失几乎就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侧面,得到的同时一定在失去。到底得到了什么,同时真正失去的又是什么?如果能想清楚其中道理,则去道不远了。
我们有一句古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待眼前的利益不能放下的,大体是没有深谋远虑之人,他们不会寄意高远,不知道胸无挂碍、凭虚御风的美感,只能爬行在现实中,由一个痛苦挣扎到另一个痛苦,或者因为一点点暂时的快乐而换来一个大的痛苦。事事抢先,天下争驱,到底在乎一些什么啊?进与退、多与少、得与失,大家到底想没想过他们之间的关系?
晋代一位书家王羲之曾经感慨: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序》)。一千七百年前的文人有了这样的感悟,他才写出了洒脱飘逸的字迹,千古而下,被人奉为圭臬。和“死生”这一对必然存在物比起来,什么东西不是“暂得于己”?说得多好啊,我们盘点一下周围所得到的东西,哪一件不是“暂得”?哪一件可以被你恒久拥有——“子子孙孙永宝用”?商周铭铸在青铜重器上的帝王心愿今日竟如何?有哪一件重器是帝王家永宝用的?司马迁的谆谆告诫“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言犹在耳,真如醒世的木铎,敲击在我们的心头。
那我们普通人的得失计较又如何呢?得失的标准在哪里呢?对于习惯了标准答案的国人而言,面对这样的问题恐怕又要期待权威的发布了。其实,大家应该习惯一个事实,那就是通常胜败、得失的标准存在于自己的内心。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让大家去竞逐是一种比法,每个人心中设定标准不断自我提升、超拔自己的境界,才是更加常态化的比赛方法。度量日常的得失,标准只能在你内心。地铁里让了一次座,失去了休息的机会,可能收获的是内心的熨帖和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于帮助别人。而不顾一切抢了一次座,得到了休息的机会,但可能失去了风度,失去了自尊,可能还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对于有反省的人而言)。这样考量下去,其实让座与否已经不再是一个做给别人看的事情,他关乎自己内心。由此推衍出去,许多事会自觉不做,许多别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可能会自觉不争。永葆一颗质朴安宁的内心,用最轻松、优雅的姿态去接近自己一生最重要的理想。
心灵是最总要的,也是唯一可能被人恒久拥有和恒久保存、恒久尊重的财富。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眼疾,整天愁眉不展为之心伤叹气。王阳明批评他:你是贵目贱心啊。其实人身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感觉,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愉悦,不要因为任何外在事物而伤害心灵。心灵的作用非常大,心灵的感觉可以瞬间由天堂堕入地狱,也可以瞬间由地狱飞升到天堂。佛家讲的“此时得悟,此时为佛,彼时迷障,彼时为众生”。由“佛”境到寻常的“众生”境,无关乎物质的增减,纯在心灵的修炼体悟层面观照。《庄子》讲过不要“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这里的“隋侯之珠”乃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东西——身心,而“千仞之雀”就是包括名、利、权势等等一概为庄子所鄙视的现实利害。所以,我们古圣先贤早已参透的“得失”问题,我们倘若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还是会不断迷失在自己狭小的现实世界,知其苦不知其所以苦。
责任编辑 张向永
得失几乎就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侧面,得到的同时一定在失去。到底得到了什么,同时真正失去的又是什么?如果能想清楚其中道理,则去道不远了。
我们有一句古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待眼前的利益不能放下的,大体是没有深谋远虑之人,他们不会寄意高远,不知道胸无挂碍、凭虚御风的美感,只能爬行在现实中,由一个痛苦挣扎到另一个痛苦,或者因为一点点暂时的快乐而换来一个大的痛苦。事事抢先,天下争驱,到底在乎一些什么啊?进与退、多与少、得与失,大家到底想没想过他们之间的关系?
晋代一位书家王羲之曾经感慨: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序》)。一千七百年前的文人有了这样的感悟,他才写出了洒脱飘逸的字迹,千古而下,被人奉为圭臬。和“死生”这一对必然存在物比起来,什么东西不是“暂得于己”?说得多好啊,我们盘点一下周围所得到的东西,哪一件不是“暂得”?哪一件可以被你恒久拥有——“子子孙孙永宝用”?商周铭铸在青铜重器上的帝王心愿今日竟如何?有哪一件重器是帝王家永宝用的?司马迁的谆谆告诫“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言犹在耳,真如醒世的木铎,敲击在我们的心头。
那我们普通人的得失计较又如何呢?得失的标准在哪里呢?对于习惯了标准答案的国人而言,面对这样的问题恐怕又要期待权威的发布了。其实,大家应该习惯一个事实,那就是通常胜败、得失的标准存在于自己的内心。设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让大家去竞逐是一种比法,每个人心中设定标准不断自我提升、超拔自己的境界,才是更加常态化的比赛方法。度量日常的得失,标准只能在你内心。地铁里让了一次座,失去了休息的机会,可能收获的是内心的熨帖和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于帮助别人。而不顾一切抢了一次座,得到了休息的机会,但可能失去了风度,失去了自尊,可能还失去了内心的安宁(对于有反省的人而言)。这样考量下去,其实让座与否已经不再是一个做给别人看的事情,他关乎自己内心。由此推衍出去,许多事会自觉不做,许多别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可能会自觉不争。永葆一颗质朴安宁的内心,用最轻松、优雅的姿态去接近自己一生最重要的理想。
心灵是最总要的,也是唯一可能被人恒久拥有和恒久保存、恒久尊重的财富。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得了眼疾,整天愁眉不展为之心伤叹气。王阳明批评他:你是贵目贱心啊。其实人身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感觉,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愉悦,不要因为任何外在事物而伤害心灵。心灵的作用非常大,心灵的感觉可以瞬间由天堂堕入地狱,也可以瞬间由地狱飞升到天堂。佛家讲的“此时得悟,此时为佛,彼时迷障,彼时为众生”。由“佛”境到寻常的“众生”境,无关乎物质的增减,纯在心灵的修炼体悟层面观照。《庄子》讲过不要“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这里的“隋侯之珠”乃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东西——身心,而“千仞之雀”就是包括名、利、权势等等一概为庄子所鄙视的现实利害。所以,我们古圣先贤早已参透的“得失”问题,我们倘若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还是会不断迷失在自己狭小的现实世界,知其苦不知其所以苦。
责任编辑 张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