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教育模式对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进行着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它不仅强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生物课程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学科,本文通过结合高校生物实际教学情况,来指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3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高校教学阶段,必须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具有创新特色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目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的现状
作为基础性自然科学学科,生物学以其特有的丰富性和奇妙性,将学生领进多姿多彩且充满神奇的领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对学生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寻求万物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生物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与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不相符,也无法满足生物学教学发展的需求。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
现阶段的高校生物教学课中,很多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没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往往重视课堂教学的完成质量;此外,由于教师对生物教学没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在指导高校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力培训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无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规划,导致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现阶段的高校生物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方式,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生物知识,学生通常是机械性地进行记忆,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无法领悟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往往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无法形成较为发散的思维模式;而生物学科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的调动作用不强,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缺乏思维创新训练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落实,传统单一模式的思维训练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思考、记忆生物知识,创新思维训练过于应试化和程序化,并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而在传统教学中,生物教师通常会忽视对生物知识的分析和探索,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意识。
(四)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本来是一门较为丰富、具有魅力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在教学中缺乏对生物知识的整体把握,导致教学过于单调枯燥,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做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由此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不高,无法形成具体的生物思维创新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多采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生物话题,以此加强学生生物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不重视生物教育
不重视生物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在学生范围内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在主观方面不够重视生物学习,认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毫无关联;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生物不是主要学科,对整体学习成绩并无较大影响,因此不必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生物学习上。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学生的这种负面意识,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其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
(六)对生物实验不够重视
生物学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索和验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爱好。现阶段,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生物实验的情况,在课程安排中很少安排生物实验课程;甚至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或者实验仪器等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学生规模的需要。上述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影响到了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升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有效的自我方式、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方式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教育方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关键渠道。此外,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知识进行提前学习;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地位,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课堂中,能够充分进行发散思维,积极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巩固生物知识,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直接途径。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本知识生动活泼起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对生物知识进行精心编排,使教学情境更加充满魅力,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与宽松的课堂环境良好融合。随着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教学效率也随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也必将会得到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思维开拓训练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生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发展以及课程要求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最大程度地进行发散思维。
比如在“人体能量代谢”这节课中,生物教师可以准备足量的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在学生进行观看时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体温升高的情况具有直观感受,以此加强对人体发烧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人体发烧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经验不相符合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鼓励,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锻炼,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情况。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适当地对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的探索方向的正确性。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全面进行扩散,使思维更加丰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这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开放性质的生物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新基础,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在解决开放性生物问题时,能够实现自主构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创新思维解决生物问题。开放性的生物问题,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生物教师积极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五)改革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对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规划非常必要。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现阶段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圣地,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能力的重要舞台。如今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作为主体部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学生本身也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思维能够得到展示,进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进行转变,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师生关系应该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以方便师生间进行沟通交流,使师生间情感更加亲密;此外,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课堂内容提出质疑,教师需要虚心聆听,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对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延迟评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物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内容的研究学习,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现阶段很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足够的理解,记忆不够牢固,举一反三能力不够突出,因此教师可以合理采取各样的教学素材,同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出生物知识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在亲身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同时,拉近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最终促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总结
总的来说,创新思维的形成对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力落实素质教育内容,转变教学意识,丰富教学手段,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充分与创新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用实际行动落实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深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喜叶.论高校生物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48-149.
[2]杜福武.谈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2015(09):87-88.
[3]经剑颖.高校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0):41-42.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思维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3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实现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高校教学阶段,必须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具有创新特色的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目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的现状
作为基础性自然科学学科,生物学以其特有的丰富性和奇妙性,将学生领进多姿多彩且充满神奇的领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对学生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不断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寻求万物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生物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与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不相符,也无法满足生物学教学发展的需求。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
现阶段的高校生物教学课中,很多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没有积极探索的欲望,往往重视课堂教学的完成质量;此外,由于教师对生物教学没有足够的信心,从而在指导高校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力培训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无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规划,导致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现阶段的高校生物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是教师讲课、学生记录的方式,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生物知识,学生通常是机械性地进行记忆,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无法领悟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往往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无法形成较为发散的思维模式;而生物学科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的调动作用不强,无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缺乏思维创新训练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落实,传统单一模式的思维训练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思考、记忆生物知识,创新思维训练过于应试化和程序化,并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而在传统教学中,生物教师通常会忽视对生物知识的分析和探索,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模式较为固定,缺乏创新意识。
(四)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知识本来是一门较为丰富、具有魅力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在教学中缺乏对生物知识的整体把握,导致教学过于单调枯燥,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无法做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由此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不高,无法形成具体的生物思维创新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改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多采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和生物话题,以此加强学生生物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不重视生物教育
不重视生物知识的学习的现象在学生范围内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在主观方面不够重视生物学习,认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毫无关联;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生物不是主要学科,对整体学习成绩并无较大影响,因此不必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生物学习上。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学生的这种负面意识,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其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
(六)对生物实验不够重视
生物学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问题进行探索和验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爱好。现阶段,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生物实验的情况,在课程安排中很少安排生物实验课程;甚至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或者实验仪器等设施,远远满足不了现阶段学生规模的需要。上述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影响到了科研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提升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有效的自我方式、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方式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教育方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直接的方式,同时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关键渠道。此外,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合理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知识进行提前学习;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地位,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研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课堂中,能够充分进行发散思维,积极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巩固生物知识,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最直接途径。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本知识生动活泼起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对生物知识进行精心编排,使教学情境更加充满魅力,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与宽松的课堂环境良好融合。随着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教学效率也随之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也必将会得到发展。 (三)对学生进行思维开拓训练
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生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发展以及课程要求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最大程度地进行发散思维。
比如在“人体能量代谢”这节课中,生物教师可以准备足量的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在学生进行观看时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对体温升高的情况具有直观感受,以此加强对人体发烧的理解程度。此外,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说人体发烧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经验不相符合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进而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鼓励,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锻炼,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扼杀学生想象力的情况。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高校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适当地对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指导,保证学生的探索方向的正确性。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全面进行扩散,使思维更加丰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这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开放性质的生物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新基础,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在解决开放性生物问题时,能够实现自主构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创新思维解决生物问题。开放性的生物问题,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生物教师积极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五)改革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对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进行规划非常必要。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现阶段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圣地,同时也是学生展现能力的重要舞台。如今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作为主体部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将课堂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自我展示。学生本身也需要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思维能够得到展示,进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阶段,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进行转变,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师生关系应该处于平等、和谐的状态,以方便师生间进行沟通交流,使师生间情感更加亲密;此外,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课堂内容提出质疑,教师需要虚心聆听,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对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延迟评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生物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内容的研究学习,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对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现阶段很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缺乏足够的理解,记忆不够牢固,举一反三能力不够突出,因此教师可以合理采取各样的教学素材,同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出生物知识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在亲身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同时,拉近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最终促进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总结
总的来说,创新思维的形成对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力落实素质教育内容,转变教学意识,丰富教学手段,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充分与创新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用实际行动落实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深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喜叶.论高校生物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48-149.
[2]杜福武.谈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教育,2015(09):87-88.
[3]经剑颖.高校生物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0):41-4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