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前提条件,目前指导对社会问题和现象研究的主要方法论为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每种方法论又有自己具体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两本社会学名著的解读,分析了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三种具体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深入访谈法;参与观察法
一、《大工地》研究方法分析——运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要“投入理解”,或者是赖特·米尔斯所说的“人对人的理解”。它是一种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不一样的方法论,社会学研究中理解和诠释才是最佳的方式。《大工地》一书就很好的使用了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建筑工人的问题。建筑工人,我们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城乡结合部都能见到,他们往往以灰头土脸破旧衣服的形象出现,他们偏安于城市的一角。曾经通过影视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零星的知道建筑工人很苦,但是读完《大工地》之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作者的分析恰到好处,很有说服力,确实在30多年来,在全世界去阶级化的浪潮下,阶级分析方法日益边缘化,甚至被否定,但是潘毅的著作《大工地: 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将阶级分析方法重新带回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通过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细致展示城市建筑业农民工艰辛的现实处境,揭示建筑业农民工所遭遇的讨薪难等困境的深层次机制,呈现了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潘毅的研究风格就是实地研究,在《大工地》成书之前,她通过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深入工地对工人进行访谈、工人工作结束后随工人返乡、甚至和工人们一起讨薪,访问了近百户建筑工家庭,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材料。有力的支撑着自己有关建筑工人阶级的形成、剖析了层层分包的劳动体制、指出了建筑工人阶级从自在走向自为的道路的观点。
二、《中县政治》研究方法分析——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结合研究问题的典范
《中县政治》也是学习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部优秀著作,作者在通过自己在中县挂职期间的所见所闻和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来说明中国县域的政治生态、官员的政治生涯演变和政治家族在官场中的作用。读完此书后,我被作者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和关怀现实的学者心态所感染,个人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回应和深入程度,好的社会学著作应该是关心现实并对如同乱麻的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浅出的解读。
(一)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访谈犯方法一本没有严格的程序,例如已经做好的问卷和表格等。在进行访谈前,访谈者往往只需要对所要进行的访谈有一个大起的简单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者脑海里有对于访谈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的大致认识。所问的问题都是在访谈过程中生成的,没有严格的范围和格式。在访谈进行时,调查者和被访谈者在一个自由的范围内进行交流,通过调查者的引导,被访者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说出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因此这样的访谈只有一个大起的目标,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统一的格式。
这种访谈方式有如下特点:首先,因为自由度比较高,所以能够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这种访谈方式实际操作性比较强,需要调查者有一定的说话技巧,因为自由的访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难以控制谈话走向的问题。深度访谈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非结构性, 访谈的问题和访谈的模式都不是预先设定好的, 研究者事先只是确定了简略的访问提纲和研究方向, 所有的问题都在访谈的过程中生成的, 是研究者和被访者共同创造的。
(二)文献分析法。作者充分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方便,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能够查阅到很多文献资料。具体文献的类型包括:第一,中县县情类。包括《中县县志》、《中县年鉴》、《中县乡村志》、《中县统计年鉴》等等,这些主要是通过县政府办、史志办等部门获得。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中县干部的历史沿革和中县干部官员产生机制的演变等。第二,简历类。包括1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15个乡镇长的简历;83个县直部委局一把手的简历;12个垂直部门局一把手的简历;32名现任县领导的简历;1998年以来曾在中县任职的 52个县领导的简历,这些主要通过组织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办公室和《中县年鉴》等渠道获得。这些资料对于分析中县干部的任职条件和学历、经历、能力对于干部政治生涯的影响。第三,组织人事类。包括各级组织部门的《组织工作文件选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干部工作文件选编》、《干部人事工作实用手册》、《中国共产党河南省中县组织史资料》、《北山干部任免名录1949—2000》等等。各级人事部门的《人事工作文件选编》、《军队干部转业复员工作文件汇编》等等。这些主要通过组织人事部门获得。第四,档案类。包括中县制订的干部政策文件档案,干部任免文件,违纪档案,编制文件,机构改革文件等等。这些主要通过县纪委、档案局、编制办、机要局等机构获得。这些文献资料都是定量的文献,比较客观准确,能够很好的补充上边的深度访谈方法获得的定性资料,两种资料之间的相互印证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
(三)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人来学和民族志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后来又学者将它引用到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来,最早的范例当推马林诺夫斯基对澳大利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的研究。美国学者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一书是参与观察法成功应用的典范。这一研究方法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在与研究对象相处过程中,不要与人争论或者从道德上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避免对敏感问题进行表态;学者通过观察来判断各种关系;最好别完全融入到被调研的群体中去,把握好融入研究对象的程度,这样会以更加中立的一种角色进行客观研究。 参与观察法也有一些局限性,研究者需要向研究对象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逐步获取对方的信任与接收,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是否解释研究和解释到什么程度,这关系到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如果不能让被研究者知道研究者的研究意图,就会使他们排斥和抵触研究,从而使研究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陈成文、陈立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向:从实证传统到另类范式》,2007年12月,第12期,第116页.
[2]尹伊、石秀《深度反复摊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月,第4期,第160页.
关键词:深入访谈法;参与观察法
一、《大工地》研究方法分析——运用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
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要“投入理解”,或者是赖特·米尔斯所说的“人对人的理解”。它是一种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不一样的方法论,社会学研究中理解和诠释才是最佳的方式。《大工地》一书就很好的使用了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建筑工人的问题。建筑工人,我们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城乡结合部都能见到,他们往往以灰头土脸破旧衣服的形象出现,他们偏安于城市的一角。曾经通过影视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零星的知道建筑工人很苦,但是读完《大工地》之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作者的分析恰到好处,很有说服力,确实在30多年来,在全世界去阶级化的浪潮下,阶级分析方法日益边缘化,甚至被否定,但是潘毅的著作《大工地: 建筑业农民工的生存图景》将阶级分析方法重新带回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通过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细致展示城市建筑业农民工艰辛的现实处境,揭示建筑业农民工所遭遇的讨薪难等困境的深层次机制,呈现了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潘毅的研究风格就是实地研究,在《大工地》成书之前,她通过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深入工地对工人进行访谈、工人工作结束后随工人返乡、甚至和工人们一起讨薪,访问了近百户建筑工家庭,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材料。有力的支撑着自己有关建筑工人阶级的形成、剖析了层层分包的劳动体制、指出了建筑工人阶级从自在走向自为的道路的观点。
二、《中县政治》研究方法分析——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结合研究问题的典范
《中县政治》也是学习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一部优秀著作,作者在通过自己在中县挂职期间的所见所闻和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来说明中国县域的政治生态、官员的政治生涯演变和政治家族在官场中的作用。读完此书后,我被作者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和关怀现实的学者心态所感染,个人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对社会现实的回应和深入程度,好的社会学著作应该是关心现实并对如同乱麻的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入浅出的解读。
(一)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作为定性研究的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访谈犯方法一本没有严格的程序,例如已经做好的问卷和表格等。在进行访谈前,访谈者往往只需要对所要进行的访谈有一个大起的简单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者脑海里有对于访谈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的大致认识。所问的问题都是在访谈过程中生成的,没有严格的范围和格式。在访谈进行时,调查者和被访谈者在一个自由的范围内进行交流,通过调查者的引导,被访者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说出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真实感受和观点。因此这样的访谈只有一个大起的目标,其他一切都是未知的,没有统一的格式。
这种访谈方式有如下特点:首先,因为自由度比较高,所以能够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这种访谈方式实际操作性比较强,需要调查者有一定的说话技巧,因为自由的访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难以控制谈话走向的问题。深度访谈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非结构性, 访谈的问题和访谈的模式都不是预先设定好的, 研究者事先只是确定了简略的访问提纲和研究方向, 所有的问题都在访谈的过程中生成的, 是研究者和被访者共同创造的。
(二)文献分析法。作者充分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方便,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能够查阅到很多文献资料。具体文献的类型包括:第一,中县县情类。包括《中县县志》、《中县年鉴》、《中县乡村志》、《中县统计年鉴》等等,这些主要是通过县政府办、史志办等部门获得。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中县干部的历史沿革和中县干部官员产生机制的演变等。第二,简历类。包括1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15个乡镇长的简历;83个县直部委局一把手的简历;12个垂直部门局一把手的简历;32名现任县领导的简历;1998年以来曾在中县任职的 52个县领导的简历,这些主要通过组织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办公室和《中县年鉴》等渠道获得。这些资料对于分析中县干部的任职条件和学历、经历、能力对于干部政治生涯的影响。第三,组织人事类。包括各级组织部门的《组织工作文件选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干部工作文件选编》、《干部人事工作实用手册》、《中国共产党河南省中县组织史资料》、《北山干部任免名录1949—2000》等等。各级人事部门的《人事工作文件选编》、《军队干部转业复员工作文件汇编》等等。这些主要通过组织人事部门获得。第四,档案类。包括中县制订的干部政策文件档案,干部任免文件,违纪档案,编制文件,机构改革文件等等。这些主要通过县纪委、档案局、编制办、机要局等机构获得。这些文献资料都是定量的文献,比较客观准确,能够很好的补充上边的深度访谈方法获得的定性资料,两种资料之间的相互印证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
(三)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人来学和民族志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后来又学者将它引用到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来,最早的范例当推马林诺夫斯基对澳大利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的研究。美国学者威廉·富特·怀特的《街角社会》一书是参与观察法成功应用的典范。这一研究方法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在与研究对象相处过程中,不要与人争论或者从道德上对他人进行品头论足;避免对敏感问题进行表态;学者通过观察来判断各种关系;最好别完全融入到被调研的群体中去,把握好融入研究对象的程度,这样会以更加中立的一种角色进行客观研究。 参与观察法也有一些局限性,研究者需要向研究对象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逐步获取对方的信任与接收,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是否解释研究和解释到什么程度,这关系到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如果不能让被研究者知道研究者的研究意图,就会使他们排斥和抵触研究,从而使研究者无法得到真实的一手资料。
参考文献:
[1]陈成文、陈立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转向:从实证传统到另类范式》,2007年12月,第12期,第116页.
[2]尹伊、石秀《深度反复摊方法的进一步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月,第4期,第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