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园工作纲要》规定: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懂得礼貌、遵守纪律,促使他们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格、文明的行为举动和善良可爱的性格。幼儿可塑性强,正是塑造他们独立的品性人格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他们健康快速成长。
关键词:礼仪;教育;家园共育;措施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从中可以看出,学“礼”是一个人得以“立”的基础。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利用好幼儿阶段,让他们学会基本的礼仪。这既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老师的职责所在。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成为家园共育的桥梁,使得礼仪教育在幼儿园和家庭得到同时开展,双方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抓住幼儿特点,进行示范引领
幼儿接受事物主要在于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幼儿园老师的言行举止,幼儿都会去模仿、去学习。家长和老师就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的一面镜子,他们对着“镜子”学习,言语、形态、声音、动作,处处模仿,有模有样[1]。同时,幼儿又像是家长和老师的影子。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以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好他们的示范,以供他们参照、模仿和学习。在面对幼儿时,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穿着大方,衣饰得体,行为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对待幼儿要态度温和,有耐心;幼儿打招呼要及时回礼,尊重幼儿的人格。老师要为幼儿起到表率的作用,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当幼儿的榜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以供幼儿模仿参照,为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做好那面“镜子”[2]。
二、创设适宜环境,教育结合实践
适宜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的性格、行为、语言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著名儿童教育启蒙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应当贴近于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更能深化他們的理解。比如: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可以提示他们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家里、教室里的垃圾桶,可以提示他们保持环境卫生,不能乱丢垃圾。通过类似的情境、环境让幼儿心中对规则、制度有一个印象,对日常的个人行为有所约束。幼儿园每天的活动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一起游戏的意愿和能力,在他们心里埋下集体和团队意识的种子。因此,老师要在活动中渗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3]。
三、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家园共育
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家访、家长群沟通、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生活表现、公共场所表现,摸清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仪引导。同时,要将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园内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举止、文明礼貌表现和变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家长群,在群里发一些关于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特别是适合家庭礼仪教育方面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认识,掌握礼仪知识和教育幼儿学习礼仪的方法。要让家长认识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文明的需要,从而让家长从被动配合变为主动施教。礼仪搭起了家园之间的“桥梁”,推进了家园共育的开展。家园共建共育,需要老师主动沟通家长,起到家园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作用,让幼儿的家长明白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的意义,得到家长的配合,礼仪教育就会顺利进展。不可否认,现实当中确实也有不配合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教育就是幼儿园的责任。一旦遇到这种态度的家长,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就算家长不明事理,老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也要积极开展,不能错过让他们成长的机会。积极开展家园共育能加快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家庭就会讲文明,讲礼仪,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文明进程。通过老师的“纽带”作用,礼仪的“桥梁”作用,以及各种途径的拓展,促进家园共育,能更有效地让幼儿的礼仪素养不断提升。
四、坚持教育原则,保证教育效果
无论是哪一种礼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身心健康为中心,快乐成长为方向,提高能力素养为目标。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不能操之过急,要强调影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要鼓励包容,示范引导。要从小处着手,向大方向发展。要培育他们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培养礼仪。这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当时刻坚持的原则。
结束语: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之所以一直以来强调幼儿礼仪教育,原因无非是成年人当中不讲文明、不讲礼仪的人实实在在地存在。社会文明在于全体成员共同的文明程度。让礼仪教育成为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园携手共同培养未来的文明公民!
参考文献:
[1]石学媛.幼儿礼仪教育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149.
[2]孙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小班行为礼仪教育的启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223.
[3]王静.幼儿礼仪教育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关键词:礼仪;教育;家园共育;措施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从中可以看出,学“礼”是一个人得以“立”的基础。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利用好幼儿阶段,让他们学会基本的礼仪。这既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幼儿园老师的职责所在。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成为家园共育的桥梁,使得礼仪教育在幼儿园和家庭得到同时开展,双方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抓住幼儿特点,进行示范引领
幼儿接受事物主要在于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幼儿园老师的言行举止,幼儿都会去模仿、去学习。家长和老师就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内心深处的一面镜子,他们对着“镜子”学习,言语、形态、声音、动作,处处模仿,有模有样[1]。同时,幼儿又像是家长和老师的影子。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以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好他们的示范,以供他们参照、模仿和学习。在面对幼儿时,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穿着大方,衣饰得体,行为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对待幼儿要态度温和,有耐心;幼儿打招呼要及时回礼,尊重幼儿的人格。老师要为幼儿起到表率的作用,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当幼儿的榜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以供幼儿模仿参照,为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做好那面“镜子”[2]。
二、创设适宜环境,教育结合实践
适宜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的性格、行为、语言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著名儿童教育启蒙家蒙台梭利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发展,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对于幼儿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应当贴近于他们的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更能深化他們的理解。比如:马路上的交通信号灯,可以提示他们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家里、教室里的垃圾桶,可以提示他们保持环境卫生,不能乱丢垃圾。通过类似的情境、环境让幼儿心中对规则、制度有一个印象,对日常的个人行为有所约束。幼儿园每天的活动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礼仪教育内容,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一起游戏的意愿和能力,在他们心里埋下集体和团队意识的种子。因此,老师要在活动中渗透对幼儿的礼仪教育[3]。
三、发挥“纽带”作用,促进家园共育
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家访、家长群沟通、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生活表现、公共场所表现,摸清幼儿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礼仪引导。同时,要将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园内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举止、文明礼貌表现和变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家长群,在群里发一些关于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特别是适合家庭礼仪教育方面的,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认识,掌握礼仪知识和教育幼儿学习礼仪的方法。要让家长认识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文明的需要,从而让家长从被动配合变为主动施教。礼仪搭起了家园之间的“桥梁”,推进了家园共育的开展。家园共建共育,需要老师主动沟通家长,起到家园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作用,让幼儿的家长明白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的意义,得到家长的配合,礼仪教育就会顺利进展。不可否认,现实当中确实也有不配合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了,教育就是幼儿园的责任。一旦遇到这种态度的家长,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配合。当然,就算家长不明事理,老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也要积极开展,不能错过让他们成长的机会。积极开展家园共育能加快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家庭就会讲文明,讲礼仪,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文明进程。通过老师的“纽带”作用,礼仪的“桥梁”作用,以及各种途径的拓展,促进家园共育,能更有效地让幼儿的礼仪素养不断提升。
四、坚持教育原则,保证教育效果
无论是哪一种礼仪教育活动,要以幼儿身心健康为中心,快乐成长为方向,提高能力素养为目标。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不能操之过急,要强调影响,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要鼓励包容,示范引导。要从小处着手,向大方向发展。要培育他们健全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要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而不是单纯地培养礼仪。这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当时刻坚持的原则。
结束语: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之所以一直以来强调幼儿礼仪教育,原因无非是成年人当中不讲文明、不讲礼仪的人实实在在地存在。社会文明在于全体成员共同的文明程度。让礼仪教育成为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园携手共同培养未来的文明公民!
参考文献:
[1]石学媛.幼儿礼仪教育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149.
[2]孙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小班行为礼仪教育的启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223.
[3]王静.幼儿礼仪教育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中[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