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显示:大多数人不会急救技能
急救黄金时间在4分钟内
如何心肺复苏、如何止血、如何包扎、遇到伤员该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人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急救的最佳时机。
意外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对身边伤患束手无策,仅仅是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也有人选择七手八脚将伤患送往医院,殊不知不恰当的运送往往加重病情。上海市一份对12000名市民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多长时间内”——88.4%的市民表示不知道;“如果遇到需要急救的伤患,你第一时间内应该做什么”——74%的人回答是拨打120,等待医生急救,只有7.6%的人回答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等急救措施。
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都是需要紧急救助的。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病发4分钟内,10个心脏骤停的伤患,如果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成活率可以达到60%,而在4~6分钟之内得到有效救治,成活率仅为20%。绝大多数人在调查中选择等待救护车,但实际情况是,最快抵达现场的救护车一般也需要10分钟时间,已经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据《家庭保健报》
编辑 / 王翠萍
(一)遇突发意外,你会急救吗
文 雷坤
一个晚上,广州某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教室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在地,呼吸停止,心跳消失,此时周围的同学却都手足无措,只懂得叫老师来看,反应快的同学马上用手机打120急救电话,打完电话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整个教室显得一片混乱。结果,由于当时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不懂得如何急救,10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该名学生已经死亡。“若当时现场有人懂得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并及时实施救护,该名学生成活的几率就很大。”事后,参加急救的医生遗憾地说。从学校拨打120,120通知医院,然后救护车赶到学校,前后10分钟,这时已经错过了对病人抢救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大脑缺氧超过8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所以超过8分钟才对病人进行抢救的话,抢救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如果意外现场的目击者懂得基本的急救知识,生命挽回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急诊科医生介绍,“若在病人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50%的生命可以抢救成功;若在10秒内实施抢救,则超过80%的生命可以挽回。”
事实上,由于大部分的普通市民没有掌握基础的急救技能,甚至不了解基础的急救知识,于是往往出现很多生命因抢救不及时而无法挽回的情况。
普通市民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因低压触电、溺水等导致的窒息、心脏骤停,及时的心肺复苏急救对挽救生命是非常有帮助的。心肺复苏是当呼吸及心跳停止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主要目的在于给大脑供氧。
国际上的《2005心肺复苏指南》将急救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指南建议,16岁以上的普通市民每人都应掌握及时抢救的第一阶段,即心肺复苏技能;第二、第三阶段的急救则只能由专业人员实施。事实上正常人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学会基础的心肺复苏技能:
一、通畅气道。即稍稍将病人的头部抬起,打开其口腔并清除口腔内异物后,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呼吸运动,如听患者鼻部有无呼吸音,感觉是否有气体呼出,观察患者是否有胸廓起伏。若发现有以上表现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二、人工呼吸。即捏住病人鼻子,口对口对病人进行氧气输入;连续进行两次后,判断病人呼吸运动恢复情况,无效者,即刻进行心外按摩。
三、心循环。即对病人进行心外按摩。多配合人工呼吸一起实施,一般按压次数和吹气次数的比例是30∶2,即每心外按压30下,进行人工呼吸2次。完成六个循环后,即要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可用手触摸大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听心脏是否恢复跳动;观察患者瞳孔是否从先前的散大有所缩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变得红润等。若有的话就证明你的心肺复苏是有效的。
四、电击。即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心脏重新启动和收缩。
据了解,我国市民的急救观念相对落后,政府关于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也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关于市民急救的统一规范。在广州,虽然市红十字会不时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可惜少有市民参与。而在欧美等国家的大型公共场所,一般都配有用于急救的电击设备,市民可以在机器的简单提示下操作,对病人实施抢救。而目前在中国暂时未有这种公共设备。
别抱着伤者往医院飞奔
突发事故往往会造成脊椎骨折和大量出血,如果现场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伤者病情加重。在事故现场围观,或者市民抱起伤者就往医院飞奔,都是十分不利于伤者的行为。急救专家介绍,对于这些突发的事故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现场清理。尽可能减少围观群众,使现场保持新鲜的空气,防止伤者大脑缺氧。
二、正确搬运伤者。伤者出现骨折时,应该将伤者头脚持平,对骨折的部位用木棍等物简单固定,以免骨折端刺伤大血管或神经,然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一起环抱伤者平移或滚动至硬床上,若要将病人翻转,也应该注意头脚同时转,以防伤者神经受压迫引致其他的受伤。
另外,若伤者有受伤出血情况,急救者可以进行就地基本包扎止血固定,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尤为值得提醒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急救者不宜随便拦车以将伤者送往医院,因为在搬运中剧烈的震动往往会加重伤者的出血量,从而使伤者病情更加严重。
据《今日健康》
編辑/张秀阳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拨打“120”急救电话最佳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答的方式。患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拟去医院、联系电话为一般询问内容;患者病情与选派医生和携带急救设备、药品有关;各类急救车型的功能与收费标准不一可供需方自选;接车地点是确保尽快到达患者身边的必要措施而列为询问的重点。
如遇灾害事件:报警人要回答灾害性质、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状况。
(网摘)
编辑 / 王翠萍
(二)救护车到
文 谭合钦
当突发急、危、重病时,或发生意外事故受伤时,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后,在病人身边的其他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坐等救护车的到来,有时会浪费最关键的抢救时间,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尤其是心脏病猝死、出血性脑中风、严重工伤事故造成的大出血、休克、颅脑损伤、胸部外伤、脊柱伤等危重病人。心脏病发生猝死后4分钟内为最佳抢救时机,其他疾病、外伤也应尽可能早地采取救护措施。
现场急救应采取的初步措施:
1.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
2.必须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便推动或搬运病人,以免病情加重。
①昏迷病人发生呕吐时头侧向一边;
②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
③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
④哮喘发作时若呼吸困难,病人应取半卧位。
3.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初步急救。
①将病人移到安全、易于救护的地方,如煤气中毒病人移到通风处。
②根据病情选择体位,安静休息。
③吸氧疗法。病人身边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的,在很多类型的急症发生时均可首先应用。
如:心脏病、脑中风、哮喘、呼吸困难、胸外伤、脑外伤等。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向一侧顺位引流。
⑤呼吸道异物阻塞时,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来。
⑥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⑦采用安全可靠的药物口服。应尽量采用过去已用过的、证实无过敏反应的药物。记好药名、药量、服药时间,以便向医生陈述。
⑧外伤病人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4.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方便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5.待救护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详细地讲述病人的病情、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据《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 / 赵明建
(三)家庭急救须知
文 欧阳军
家庭急救或用药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很多疾病预后,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减少措施不当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急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扭伤肿胀出血忌用热敷。热敷会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速,导致红肿出血更加严重。扭伤后应立即休息,采用冰敷以减轻疼痛、红肿和出血。有时还需用绷带包扎以加强支撑,并尽量抬高伤处。
2.小而深的刺割伤口忌马虎包扎。因伤口缺氧,破伤风杆菌等易于繁殖。应立即冲洗清洁伤口,并注射破伤风血清。
3.严重急性腹痛忌服止痛药。以防止痛药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因胃炎、溃疡病等胃肠疾病引起的腹痛,一般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炎痛等非但无效,还往往会使病情加重。
4.溃疡病患者不宜饮牛奶或服苏打缓解胃痛。牛奶所含脂肪、蛋白质与钙(特别是钙),溃疡病患者饮用后易诱发胃酸分泌,加重腹痛。经常服用苏打会导致钠潴留,易诱发高血压与心脏病。若牛奶与苏打一起进食,对肾脏也易造成损伤,引起肾结石与肾衰竭。
5.对触电者忌直接用手拉。直接用手拉救人,不但不能救人反而会害自己,应拉开电闸,切断电源,用干木棍挑开电线。
6.烧伤或擦伤引起的水泡不可刺破。水泡是一种天然“包扎”,能促进伤口自愈和预防感染,故不可刺破。如影响日常生活必须刺破者,则必须用消毒针刺,而且要保留水泡外皮,以覆盖伤口防感染。
7.心脏病人发生气喘忌平卧位。平卧位不但会增加心脏负担及肺脏淤血,还会使气喘加剧,应采用坐位,令双腿下垂。
8.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随便搬动只会加重出血程度,应立即平卧,把头部抬高,并送医院抢救。
9.外伤止血忌长时间用止血带结扎。长时间结扎会引起止血带以下部位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应每隔1小时松解2分钟,做好记录,并尽快送往医院。
10.烧伤不能用酱油等食品涂擦。酱油等食品很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而且会影响伤口散热。烧伤等伤口也不可盲目用胶布或棉布紧包。对一般较轻的小面积烧伤应用冷水冲洗20分钟以上以降温,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若烧伤处已变白或黑,或是较严重的烧伤,应立即送医院。
11.昏迷病人忌进食或饮水。给昏迷病人进食或饮水常会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故应禁食禁水,头取侧位,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12.皮肤上有农药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这样则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物通过皮肤吸收,应立即脱掉衣服,用冷水冲洗干净。
据《健康生活报》
编辑 / 张秀阳
(四)急救病人搬运方法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博恩
现在,各种预料不到的伤害事件或事故(交通、洪涝、雷电、地震、火灾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救护过程中,合理的搬运对伤病员以后的治疗和预后,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几种常用的搬运方法介绍:
1.担架搬运法
担架搬运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路程远、病情重的伤员。其中四轮担架硬度大,适合危重病人用,由3~4人将病人抱上担架,头向外,便于后面抬的人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将病人背部垫高,让病人处于半卧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如腹部受伤,要叫病人双下肢屈曲,脚底踩在担架上,以松弛肌肤,减轻疼痛。背部受伤则采取俯卧位。脑出血的病人,头部稍垫高。
2.徒手搬运法
在现场找不到任何搬运工具,而伤情又不太重时,可用此法搬运。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人徒手搬运法
(1)扶持法:此法适用于伤病较轻、不能行走的伤员,如头部外伤、锁骨骨折、上肢骨折、胸部骨折、头昏等伤病员。扶持时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臂放在自己肩、颈部。救护者一手拉其手腕,另一手扶住病人腰部行走。
(2)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的伤病员如较重的头、胸、腹及下肢伤,或昏迷的病员。抱时救护者蹲于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轻轻抱起病人,病人可用手扶住救护者的颈部(神志清醒者)。
(3)背负法:抢救者蹲在病员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胸、腹受伤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者蹲于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员肩部,另一手抱起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者背上,慢慢站起来。
(4)拖拉法:用于一个人在房屋垮塌、火灾现场或其他不便于直接抱、扶、背的急救现场,不论神志清醒与否均可使用。抢救时救护者站在伤员背后,两手从其腋下伸到胸前,先将其双手交叉,再用自己的双手握紧伤病员的双手,下颌放在其头顶上,伤病员背部紧靠在救护者的胸前慢慢向后退着走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其他救治。
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兩救护员在伤员两侧对立,分别以右和左膝跪地,并以一手伸入大腿之下互相握紧,另一手交替扶住病员背部。
(2)拉车式:两个救护者一个站在伤病员头部旁,两手插到腋下将其抱在胸前,一个站在脚部,跨在两大腿中间双手抓住两膝关节,慢慢抬起病人。
(3)平拖式:两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同侧,一人用手臂抱住病人肩部、腰部,另一人用手抱住病员臀部,齐步平行走。
3.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法
(1)颈椎损伤者的搬运:先将一块硬板(木板、铁板均可)放在伤员一侧,在颈部放一软垫子,再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的肩、背、腰、大腿,另一人双手固定头部,身体各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伤员平卧于硬板上。为防止头部来回晃动,头的两侧要用沙袋或其他垫子塞住。
(2)胸、腰、脊柱损伤者的搬运:平托的部位与颈椎骨折一样,只是不需要专人保护头部。仰卧时,在腰部加垫,如背部有伤口,则取俯卧位,在两肩及腹部加软垫,再固定于硬板上。
据《现代护理报》
编辑 / 张秀阳
(五)家用急救箱备齐15样
文 普济
1.酒精棉 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镊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 可以防止施救者被病菌感染。
3.0.9%的生理盐水 用来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4.消毒纱布 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5.绷带 用来包扎伤口,不会妨碍血液循环。
6.三角巾 又叫三角绷带,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7.安全扣针 用来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胶布 可以固定纱布,由于其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
9.创可贴 覆盖小伤口时用。
10.保鲜膜 在送医院前用其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11.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 施以人工呼吸时使用,防止感染。
12.圆头剪刀、镊子 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等。镊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3.手电筒 在漆黑环境下施救时可用来照明,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反应检查。
14.棉花棒 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15.冰袋 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帮助减少肿胀。
据《大众健康报》
编辑 / 张秀阳
(六)窒息施救法
窒息就是血液内缺氧,若不及时急救,就可能致命。脑内的神经细胞缺氧3分钟便会死亡。
主要征象:呼吸困难,可能夹有杂声,最后完全停止呼吸。面色变蓝,头颈的静脉鼓胀。患者逐渐昏迷,可能有抽搐发作。
施救方法:
(1)如果口鼻给封住,应清除封闭之物,例如立即撕开罩住头部的塑胶袋。
(2)察看一下现场有什么东西会危害患者和自己。如果危险仍然存在,例如煤气不断溢出,就应该立即截断其来源,或拖患者到安全地点去。
(3)如果患者颈部受伤,应尽快弄断或解开颈部的绳子或其他物体。如有可能,应保全绳结完整,留给警方作为物证。
(4)如果患者呼吸仍未恢复,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如果怀疑患者有食物堵塞气管,可对患者施行哽塞急救法。
(6)如果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应当安置患者身体成复原卧式。
(7)召救护车,但勿撇开患者无人照顾。留意患者呼吸,如呼吸中断须再施行人工呼吸。
据《医药导报》
编辑 / 赵明建
(七)外伤出血的家庭处理
文 张翠
医学专家指出,当皮肤划伤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而又快速地处理伤口。一个严重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处理,伤口在几小时内就会被感染。一般情况下,家中孩子发生擦伤、摔伤或意外割破手指之类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正确地进行医疗处理就可以了。
当有外伤出血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是止血。如果是浅表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那么就复杂一些:一般可以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注意:如果有碎玻璃块、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上时,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需要医生来处理)。
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怀疑伤口处有骨折,千万不要移动伤口。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如果血渗透了绷带或衣服,请不要把绷带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块绷带)。直接压迫5分钟后仍未止血,需赶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还要继续压迫伤口。
过长或者过深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结疤,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出血不止,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即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四肢大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一定要记住,止血带下要加衬垫,原则上每小时放松1分钟。到了医院后,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在何处、何时扎上了止血带;如果是被狗咬了或被生锈的钉子刺伤,医生在处理时,需再注射一针预防破伤风。
有以下情况,请赶快找医生或立即送往医院。压迫伤口5分钟后,伤口仍未止血;被人或動物咬伤;伤口较深或者裂缝较大;伤口有碎片或污物嵌入,而您不能清除;被脏的东西扎伤,比如说地上的铁钉;伤口又小又深(这种伤口由于不出血而更易感染,出血可以减少伤口的细菌);受伤区域没有知觉(提示受伤区域神经很可能受损);伤口在头上、脸上、脖子上要及时处理,可以减少留下永久疤痕的几率,或者伤口在手心侧,有可能伤及肌肉。
最后,家里最好常备一些急救物品,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例如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酒和75%酒精、2%红汞(红药水)等。
据《农村医药》
编辑 / 王翠萍
(八)灾难来临,给生命留一条绿色通道
行车遇险的自救
道路交通事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灾难,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那么,当交通事故来临时,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呢?
车体着火 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即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子。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逃生。
翻车落水 若水较浅不能淹没全车,应待汽车稳定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的车门难以打开。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若车厢内外的水面大致相等,应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浮出水面。
悬崖遇险 当司机感到车辆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如果车辆是侧翻在路沟、山崖边上,应判断车辆是否还会继续往下翻滚。在不能判明的情况下,应维持车内秩序,让靠近悬崖外侧的人先下,从外到里依次离开。否则,车辆重心发生偏移,会造成继续往下翻滚。
迎面碰撞 一旦遇有事故,发生迎面碰撞时,司机应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受伤。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
拥挤踩踏
2006年1月12日,参加麦加朝觐射石仪式的朝觐者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当时有数万名穆斯林参加投石驱魔仪式。截至当地时间13日凌晨,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活动踩踏事件已造成36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中国朝觐者。
在公共场所出现拥挤踩踏现象时,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要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千万要避免被绊倒。
已被裹挟至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发现有人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避免在混乱中被踩伤。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遭遇地震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当天,河北雄县医院外科收治了一名股骨颈骨折的老人。他听别人喊地震了,急忙从二楼跳下,结果摔成了股骨颈骨折。很明显,他受伤是因为走入了避震误区。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上,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呼吸,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楼房家庭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时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
在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中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有序撤离。
远离雷击伤害
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一个小学遭遇雷击事故,致使7名小学生死亡、39人受伤,事故原因与教室的地理位置和设施未做防雷击处理有关。近几年,我们周围雷电灾害造成的惨案很多,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不小损伤。那么,遇上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要有安全意识。如在室内,应迅速关闭门窗;若在室外,则尽可能中止活动,就近寻找避雷场所,尽量远离汽车等金属导体,更不能躲在树下。
雷雨天时不要上网,不要使用调制解调器或ADSL设备,最好把电脑的电源插座拔掉,另外应确保计算机有良好的接地。尽量不要接听拨打手机或普通电话,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雷电交加,头、颈、手处如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自己已处于近雷暴的危险地带,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
当火灾来临时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有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可能拯救自己。
扑灭小火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不大,加上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保持镇静突遇火灾,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随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简易防护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不走电梯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会随时断电或轿厢变形而使人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火灾发生时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据《人人健康》
编辑 / 张秀阳
急救黄金时间在4分钟内
如何心肺复苏、如何止血、如何包扎、遇到伤员该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人束手无策,从而错失急救的最佳时机。
意外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人对身边伤患束手无策,仅仅是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也有人选择七手八脚将伤患送往医院,殊不知不恰当的运送往往加重病情。上海市一份对12000名市民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多长时间内”——88.4%的市民表示不知道;“如果遇到需要急救的伤患,你第一时间内应该做什么”——74%的人回答是拨打120,等待医生急救,只有7.6%的人回答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术等急救措施。
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都是需要紧急救助的。急救的黄金时间是在病发4分钟内,10个心脏骤停的伤患,如果在4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救治,成活率可以达到60%,而在4~6分钟之内得到有效救治,成活率仅为20%。绝大多数人在调查中选择等待救护车,但实际情况是,最快抵达现场的救护车一般也需要10分钟时间,已经错过最佳急救时间。
据《家庭保健报》
编辑 / 王翠萍
(一)遇突发意外,你会急救吗
文 雷坤
一个晚上,广州某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在教室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在地,呼吸停止,心跳消失,此时周围的同学却都手足无措,只懂得叫老师来看,反应快的同学马上用手机打120急救电话,打完电话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整个教室显得一片混乱。结果,由于当时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不懂得如何急救,10分钟后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该名学生已经死亡。“若当时现场有人懂得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并及时实施救护,该名学生成活的几率就很大。”事后,参加急救的医生遗憾地说。从学校拨打120,120通知医院,然后救护车赶到学校,前后10分钟,这时已经错过了对病人抢救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大脑缺氧超过8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所以超过8分钟才对病人进行抢救的话,抢救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但是如果意外现场的目击者懂得基本的急救知识,生命挽回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急诊科医生介绍,“若在病人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50%的生命可以抢救成功;若在10秒内实施抢救,则超过80%的生命可以挽回。”
事实上,由于大部分的普通市民没有掌握基础的急救技能,甚至不了解基础的急救知识,于是往往出现很多生命因抢救不及时而无法挽回的情况。
普通市民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因低压触电、溺水等导致的窒息、心脏骤停,及时的心肺复苏急救对挽救生命是非常有帮助的。心肺复苏是当呼吸及心跳停止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主要目的在于给大脑供氧。
国际上的《2005心肺复苏指南》将急救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指南建议,16岁以上的普通市民每人都应掌握及时抢救的第一阶段,即心肺复苏技能;第二、第三阶段的急救则只能由专业人员实施。事实上正常人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学会基础的心肺复苏技能:
一、通畅气道。即稍稍将病人的头部抬起,打开其口腔并清除口腔内异物后,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呼吸运动,如听患者鼻部有无呼吸音,感觉是否有气体呼出,观察患者是否有胸廓起伏。若发现有以上表现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二、人工呼吸。即捏住病人鼻子,口对口对病人进行氧气输入;连续进行两次后,判断病人呼吸运动恢复情况,无效者,即刻进行心外按摩。
三、心循环。即对病人进行心外按摩。多配合人工呼吸一起实施,一般按压次数和吹气次数的比例是30∶2,即每心外按压30下,进行人工呼吸2次。完成六个循环后,即要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可用手触摸大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听心脏是否恢复跳动;观察患者瞳孔是否从先前的散大有所缩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变得红润等。若有的话就证明你的心肺复苏是有效的。
四、电击。即利用特定的仪器,刺激心脏重新启动和收缩。
据了解,我国市民的急救观念相对落后,政府关于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也相对滞后,目前还没有关于市民急救的统一规范。在广州,虽然市红十字会不时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可惜少有市民参与。而在欧美等国家的大型公共场所,一般都配有用于急救的电击设备,市民可以在机器的简单提示下操作,对病人实施抢救。而目前在中国暂时未有这种公共设备。
别抱着伤者往医院飞奔
突发事故往往会造成脊椎骨折和大量出血,如果现场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伤者病情加重。在事故现场围观,或者市民抱起伤者就往医院飞奔,都是十分不利于伤者的行为。急救专家介绍,对于这些突发的事故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现场清理。尽可能减少围观群众,使现场保持新鲜的空气,防止伤者大脑缺氧。
二、正确搬运伤者。伤者出现骨折时,应该将伤者头脚持平,对骨折的部位用木棍等物简单固定,以免骨折端刺伤大血管或神经,然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一起环抱伤者平移或滚动至硬床上,若要将病人翻转,也应该注意头脚同时转,以防伤者神经受压迫引致其他的受伤。
另外,若伤者有受伤出血情况,急救者可以进行就地基本包扎止血固定,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尤为值得提醒的是,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急救者不宜随便拦车以将伤者送往医院,因为在搬运中剧烈的震动往往会加重伤者的出血量,从而使伤者病情更加严重。
据《今日健康》
編辑/张秀阳
怎样拨打“120”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拨打“120”急救电话最佳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通话一般采用急救中心询问,求救者回答的方式。患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拟去医院、联系电话为一般询问内容;患者病情与选派医生和携带急救设备、药品有关;各类急救车型的功能与收费标准不一可供需方自选;接车地点是确保尽快到达患者身边的必要措施而列为询问的重点。
如遇灾害事件:报警人要回答灾害性质、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状况。
(网摘)
编辑 / 王翠萍
(二)救护车到
文 谭合钦
当突发急、危、重病时,或发生意外事故受伤时,在打通“120”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后,在病人身边的其他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
如果坐等救护车的到来,有时会浪费最关键的抢救时间,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尤其是心脏病猝死、出血性脑中风、严重工伤事故造成的大出血、休克、颅脑损伤、胸部外伤、脊柱伤等危重病人。心脏病发生猝死后4分钟内为最佳抢救时机,其他疾病、外伤也应尽可能早地采取救护措施。
现场急救应采取的初步措施:
1.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
2.必须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切勿随便推动或搬运病人,以免病情加重。
①昏迷病人发生呕吐时头侧向一边;
②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
③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
④哮喘发作时若呼吸困难,病人应取半卧位。
3.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初步急救。
①将病人移到安全、易于救护的地方,如煤气中毒病人移到通风处。
②根据病情选择体位,安静休息。
③吸氧疗法。病人身边备有氧气袋或氧气瓶的,在很多类型的急症发生时均可首先应用。
如:心脏病、脑中风、哮喘、呼吸困难、胸外伤、脑外伤等。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已昏迷的病人,应将呕吐物、分泌物掏取出来或头偏向一侧顺位引流。
⑤呼吸道异物阻塞时,运用腹部冲击法等急救手法,使异物排出来。
⑥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⑦采用安全可靠的药物口服。应尽量采用过去已用过的、证实无过敏反应的药物。记好药名、药量、服药时间,以便向医生陈述。
⑧外伤病人给予初步止血、包扎、固定。
4.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方便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5.待救护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详细地讲述病人的病情、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据《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 / 赵明建
(三)家庭急救须知
文 欧阳军
家庭急救或用药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到很多疾病预后,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减少措施不当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急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扭伤肿胀出血忌用热敷。热敷会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流加速,导致红肿出血更加严重。扭伤后应立即休息,采用冰敷以减轻疼痛、红肿和出血。有时还需用绷带包扎以加强支撑,并尽量抬高伤处。
2.小而深的刺割伤口忌马虎包扎。因伤口缺氧,破伤风杆菌等易于繁殖。应立即冲洗清洁伤口,并注射破伤风血清。
3.严重急性腹痛忌服止痛药。以防止痛药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因胃炎、溃疡病等胃肠疾病引起的腹痛,一般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炎痛等非但无效,还往往会使病情加重。
4.溃疡病患者不宜饮牛奶或服苏打缓解胃痛。牛奶所含脂肪、蛋白质与钙(特别是钙),溃疡病患者饮用后易诱发胃酸分泌,加重腹痛。经常服用苏打会导致钠潴留,易诱发高血压与心脏病。若牛奶与苏打一起进食,对肾脏也易造成损伤,引起肾结石与肾衰竭。
5.对触电者忌直接用手拉。直接用手拉救人,不但不能救人反而会害自己,应拉开电闸,切断电源,用干木棍挑开电线。
6.烧伤或擦伤引起的水泡不可刺破。水泡是一种天然“包扎”,能促进伤口自愈和预防感染,故不可刺破。如影响日常生活必须刺破者,则必须用消毒针刺,而且要保留水泡外皮,以覆盖伤口防感染。
7.心脏病人发生气喘忌平卧位。平卧位不但会增加心脏负担及肺脏淤血,还会使气喘加剧,应采用坐位,令双腿下垂。
8.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随便搬动只会加重出血程度,应立即平卧,把头部抬高,并送医院抢救。
9.外伤止血忌长时间用止血带结扎。长时间结扎会引起止血带以下部位发生肢体缺血性坏死。应每隔1小时松解2分钟,做好记录,并尽快送往医院。
10.烧伤不能用酱油等食品涂擦。酱油等食品很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而且会影响伤口散热。烧伤等伤口也不可盲目用胶布或棉布紧包。对一般较轻的小面积烧伤应用冷水冲洗20分钟以上以降温,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若烧伤处已变白或黑,或是较严重的烧伤,应立即送医院。
11.昏迷病人忌进食或饮水。给昏迷病人进食或饮水常会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故应禁食禁水,头取侧位,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
12.皮肤上有农药忌用热水或酒精擦洗。这样则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物通过皮肤吸收,应立即脱掉衣服,用冷水冲洗干净。
据《健康生活报》
编辑 / 张秀阳
(四)急救病人搬运方法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博恩
现在,各种预料不到的伤害事件或事故(交通、洪涝、雷电、地震、火灾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救护过程中,合理的搬运对伤病员以后的治疗和预后,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将几种常用的搬运方法介绍:
1.担架搬运法
担架搬运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路程远、病情重的伤员。其中四轮担架硬度大,适合危重病人用,由3~4人将病人抱上担架,头向外,便于后面抬的人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将病人背部垫高,让病人处于半卧位,有利于缓解呼吸困难。如腹部受伤,要叫病人双下肢屈曲,脚底踩在担架上,以松弛肌肤,减轻疼痛。背部受伤则采取俯卧位。脑出血的病人,头部稍垫高。
2.徒手搬运法
在现场找不到任何搬运工具,而伤情又不太重时,可用此法搬运。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人徒手搬运法
(1)扶持法:此法适用于伤病较轻、不能行走的伤员,如头部外伤、锁骨骨折、上肢骨折、胸部骨折、头昏等伤病员。扶持时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臂放在自己肩、颈部。救护者一手拉其手腕,另一手扶住病人腰部行走。
(2)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的伤病员如较重的头、胸、腹及下肢伤,或昏迷的病员。抱时救护者蹲于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轻轻抱起病人,病人可用手扶住救护者的颈部(神志清醒者)。
(3)背负法:抢救者蹲在病员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胸、腹受伤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者蹲于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员肩部,另一手抱起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者背上,慢慢站起来。
(4)拖拉法:用于一个人在房屋垮塌、火灾现场或其他不便于直接抱、扶、背的急救现场,不论神志清醒与否均可使用。抢救时救护者站在伤员背后,两手从其腋下伸到胸前,先将其双手交叉,再用自己的双手握紧伤病员的双手,下颌放在其头顶上,伤病员背部紧靠在救护者的胸前慢慢向后退着走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其他救治。
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兩救护员在伤员两侧对立,分别以右和左膝跪地,并以一手伸入大腿之下互相握紧,另一手交替扶住病员背部。
(2)拉车式:两个救护者一个站在伤病员头部旁,两手插到腋下将其抱在胸前,一个站在脚部,跨在两大腿中间双手抓住两膝关节,慢慢抬起病人。
(3)平拖式:两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同侧,一人用手臂抱住病人肩部、腰部,另一人用手抱住病员臀部,齐步平行走。
3.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法
(1)颈椎损伤者的搬运:先将一块硬板(木板、铁板均可)放在伤员一侧,在颈部放一软垫子,再由3~4人分别用手托住伤员的肩、背、腰、大腿,另一人双手固定头部,身体各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伤员平卧于硬板上。为防止头部来回晃动,头的两侧要用沙袋或其他垫子塞住。
(2)胸、腰、脊柱损伤者的搬运:平托的部位与颈椎骨折一样,只是不需要专人保护头部。仰卧时,在腰部加垫,如背部有伤口,则取俯卧位,在两肩及腹部加软垫,再固定于硬板上。
据《现代护理报》
编辑 / 张秀阳
(五)家用急救箱备齐15样
文 普济
1.酒精棉 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镊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 可以防止施救者被病菌感染。
3.0.9%的生理盐水 用来清洗伤口。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4.消毒纱布 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5.绷带 用来包扎伤口,不会妨碍血液循环。
6.三角巾 又叫三角绷带,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7.安全扣针 用来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胶布 可以固定纱布,由于其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
9.创可贴 覆盖小伤口时用。
10.保鲜膜 在送医院前用其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11.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 施以人工呼吸时使用,防止感染。
12.圆头剪刀、镊子 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等。镊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3.手电筒 在漆黑环境下施救时可用来照明,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反应检查。
14.棉花棒 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15.冰袋 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帮助减少肿胀。
据《大众健康报》
编辑 / 张秀阳
(六)窒息施救法
窒息就是血液内缺氧,若不及时急救,就可能致命。脑内的神经细胞缺氧3分钟便会死亡。
主要征象:呼吸困难,可能夹有杂声,最后完全停止呼吸。面色变蓝,头颈的静脉鼓胀。患者逐渐昏迷,可能有抽搐发作。
施救方法:
(1)如果口鼻给封住,应清除封闭之物,例如立即撕开罩住头部的塑胶袋。
(2)察看一下现场有什么东西会危害患者和自己。如果危险仍然存在,例如煤气不断溢出,就应该立即截断其来源,或拖患者到安全地点去。
(3)如果患者颈部受伤,应尽快弄断或解开颈部的绳子或其他物体。如有可能,应保全绳结完整,留给警方作为物证。
(4)如果患者呼吸仍未恢复,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5)如果怀疑患者有食物堵塞气管,可对患者施行哽塞急救法。
(6)如果患者呼吸恢复正常,应当安置患者身体成复原卧式。
(7)召救护车,但勿撇开患者无人照顾。留意患者呼吸,如呼吸中断须再施行人工呼吸。
据《医药导报》
编辑 / 赵明建
(七)外伤出血的家庭处理
文 张翠
医学专家指出,当皮肤划伤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而又快速地处理伤口。一个严重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处理,伤口在几小时内就会被感染。一般情况下,家中孩子发生擦伤、摔伤或意外割破手指之类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正确地进行医疗处理就可以了。
当有外伤出血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的是止血。如果是浅表的划伤和擦伤,先用肥皂和干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扎上绷带。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出血较多或伤口较深,那么就复杂一些:一般可以用无菌绷带或干净的衣服牢牢地压迫伤口(注意:如果有碎玻璃块、金属等物体嵌在伤口上时,使用绷带反而会使物体深嵌入伤口,在这种情况下,不宜直接压迫伤口,需要医生来处理)。
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怀疑伤口处有骨折,千万不要移动伤口。经过3~4分钟的直接压迫,检查一下血是否止住;如果血没有止住,应该继续压迫伤口(如果血渗透了绷带或衣服,请不要把绷带去除,而是在上面再加一块绷带)。直接压迫5分钟后仍未止血,需赶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还要继续压迫伤口。
过长或者过深的伤口,可能需要缝针;一旦血止住,用肥皂和干净水或无菌的布轻轻清洗伤口,涂上抗菌软膏,以防感染和结疤,然后用无菌绷带包扎伤口。
出血不止,在出血很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指压动脉止血法,即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
四肢大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一定要记住,止血带下要加衬垫,原则上每小时放松1分钟。到了医院后,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在何处、何时扎上了止血带;如果是被狗咬了或被生锈的钉子刺伤,医生在处理时,需再注射一针预防破伤风。
有以下情况,请赶快找医生或立即送往医院。压迫伤口5分钟后,伤口仍未止血;被人或動物咬伤;伤口较深或者裂缝较大;伤口有碎片或污物嵌入,而您不能清除;被脏的东西扎伤,比如说地上的铁钉;伤口又小又深(这种伤口由于不出血而更易感染,出血可以减少伤口的细菌);受伤区域没有知觉(提示受伤区域神经很可能受损);伤口在头上、脸上、脖子上要及时处理,可以减少留下永久疤痕的几率,或者伤口在手心侧,有可能伤及肌肉。
最后,家里最好常备一些急救物品,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例如消毒纱垫、绷带和三角巾、医用胶布、创可贴、消毒棉球或棉签、抗生素软膏、剪子和镊子、碘酒和75%酒精、2%红汞(红药水)等。
据《农村医药》
编辑 / 王翠萍
(八)灾难来临,给生命留一条绿色通道
行车遇险的自救
道路交通事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灾难,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交通事故。那么,当交通事故来临时,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呢?
车体着火 行车途中汽车突然起火,驾驶员应立即熄火,切断油和电源,关闭百叶窗和点火开关后,立即组织车内人员离开车子。若因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时,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逃生。
翻车落水 若水较浅不能淹没全车,应待汽车稳定后再设法从安全的出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时,先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这时的车门难以打开。此时,车厢内的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5至10分钟,应首先使儿童、老人和妇女的头部保持在水面上。若车厢内外的水面大致相等,应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同时深吸一口气及时浮出水面。
悬崖遇险 当司机感到车辆要倾翻时,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旋转。如果车辆是侧翻在路沟、山崖边上,应判断车辆是否还会继续往下翻滚。在不能判明的情况下,应维持车内秩序,让靠近悬崖外侧的人先下,从外到里依次离开。否则,车辆重心发生偏移,会造成继续往下翻滚。
迎面碰撞 一旦遇有事故,发生迎面碰撞时,司机应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踏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的一瞬间,头撞到挡风玻璃上受伤。如果迎面碰撞的主要方位在临近驾驶员座位或者撞击力度大时,驾驶员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而受伤。
拥挤踩踏
2006年1月12日,参加麦加朝觐射石仪式的朝觐者发生大规模踩踏事故,当时有数万名穆斯林参加投石驱魔仪式。截至当地时间13日凌晨,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活动踩踏事件已造成362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中国朝觐者。
在公共场所出现拥挤踩踏现象时,在拥挤的人群中,不要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切记与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千万要避免被绊倒。
已被裹挟至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发现有人摔倒,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将孩子抱起来,避免在混乱中被踩伤。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面壁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遭遇地震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当天,河北雄县医院外科收治了一名股骨颈骨折的老人。他听别人喊地震了,急忙从二楼跳下,结果摔成了股骨颈骨折。很明显,他受伤是因为走入了避震误区。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上,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呼吸,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楼房家庭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时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
在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中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有序撤离。
远离雷击伤害
2007年5月23日,重庆开县一个小学遭遇雷击事故,致使7名小学生死亡、39人受伤,事故原因与教室的地理位置和设施未做防雷击处理有关。近几年,我们周围雷电灾害造成的惨案很多,给人们的生活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不小损伤。那么,遇上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呢?
要有安全意识。如在室内,应迅速关闭门窗;若在室外,则尽可能中止活动,就近寻找避雷场所,尽量远离汽车等金属导体,更不能躲在树下。
雷雨天时不要上网,不要使用调制解调器或ADSL设备,最好把电脑的电源插座拔掉,另外应确保计算机有良好的接地。尽量不要接听拨打手机或普通电话,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雷电交加,头、颈、手处如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如果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说明自己已处于近雷暴的危险地带,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
当火灾来临时
一旦火灾降临,在浓烟毒气和烈焰包围下,有人葬身火海,也有人死里逃生。面对滚滚浓烟和熊熊烈焰,只要冷静机智运用火场自救与逃生知识,就有可能拯救自己。
扑灭小火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不大,加上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保持镇静突遇火灾,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随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窜。
不贪财物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简易防护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
不走电梯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会随时断电或轿厢变形而使人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火灾发生时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
据《人人健康》
编辑 / 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