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描绘景或物时笔法大都精致而细腻。毋庸置疑的是,线条在工笔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线条不仅有质感、阴阳、空间、虚实的四种美感特征,还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当下,艺术家要在掌握我国传统工笔画用线技巧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绘画线条的精华技法,创新我国的工笔画线描法,将中国画发扬光大。
[关键词]工笔画 线条 美感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5-01
在明朝时期,邹德所著的《绘事指蒙》、汪砢玉所著的《珊瑚网》中均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的中国画技法记载。十八描可分三类:游丝描类(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柳叶描类(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减笔描类(竹叶描、枯柴描等)。在吸收古代工笔线描精华的基础上,现代工笔画的用线更富于虚实的变幻性和顺锋逆锋的转换性。从质感、阴阳、空间、虚实四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工笔画线条的用线基本法则,此外,工笔画的用线还受到画家主观情绪的影响。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工笔画用线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待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工笔画的发展,进一步将中国画发扬光大。[1]
线条的质感美。“应物用线”是我国工笔画在造型方面的重要体现,针对形态各异的对象要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线条理念和用线技巧。如画家在画一株美丽的花,若是木本枝干,需要逆锋涩笔;若是草本茎藤,则需要选择中锋润笔;在描绘叶子的凝练厚重时,宜采取铁线描技法,在描绘轻盈柔美的花朵时,则适合选用游丝描技法。世间万象的质感各具其特点,或轻柔飘逸,或刚硬沉郁,或粗糙厚重,描绘不同质感的物象要采用各异的线条手法。艺术家尝试着用“肌理制作”手法来表现质感美,最终发现没有线条的中国画完全称不上是工笔画,由此可见线条的质感美在工笔画中的重要作用。[2]
线条的阴阳美。艺术家在创作工笔画时,要处理好线条与阴阳的关系,依据工笔画线条阴浓阳淡和阴粗阳细的基本法则。在西方的油画中,线条的明暗多来自于单方向的某固定光源;在中国的工笔画中,线条的阴暗大都源于正面的散光。如明朝画家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画作中的花鸟笔法工细妍丽、妍丽与典雅并重。画作的用线注重阴阳的结合:首先,花叶的根部画家选用了较粗较浓的线条;其次,花瓣的尖部画家采用较细较淡的线条;最后,物体暗面画家用线较之物体亮面方略粗的线条。艺术家在创作画作时要注重线条的阴阳变化,使整体画面更具艺术审美价值。
线条的空间美和虚实美。我国的工笔画线条要注重空间和虚实美,遵循“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绘画法则。在西方画中,空间美主要采用焦点透视法,其特点是科学严谨;而我国的工笔画的空间美则以散点透视的画法为主,讲求的是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其特点是具有写意性,并不严格要求布局的精确标准。在中国的工笔画中,近处物体用线一般较为精确、色彩浓烈;远处的物体则粗略、色彩浅淡。工笔画的线条虚实美要处理好用线的浓淡与虚实、枯润与力度弹性,以及抛物线与直曲变化和节奏韵律的起伏因素等。艺术家在创作时要灵活用线条,做到虚实结合,创作出微妙丰富的佳作。[3]
线条作为连接画家与作品的桥梁与纽带,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体现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清朝的刘熙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都是离不开自身的真性情。可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画家在绘画时用笔的缓急轻重、浓淡干湿、刚柔方圆等都倾注了画家的情感情绪,从而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画家的个人修养、艺术品位不同,其作品也不尽相同。如吴道子的绘画用线风格为豪迈洒脱、飘逸灵动,整体线条具有韵律感;唐代李嗣真的画作线条遒劲沧桑、雄厚有力;宋代张若虚的画作用笔雄浑厚重、磊落不俗;北宋李公麟的画作用线则含蓄古朴、高洁风雅。线条这一承载了画家主体情感的物体,寄托了画家的志趣与思想。艺术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品位,努力达到情融线条,物我合一的境界。[4]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笔画面对着外来艺术的冲击,其线条技法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要求。周韶华先生认为,一味固守传统,将陷入僵化危机;全盘西化,又将是一个陷阱。这就要求我国的艺术工作者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寻求中外绘画的融汇点,对外来文化审之有据、用之有度。工笔画用线的创新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证我国古典工笔画线描的精髓;另一方面,借鉴外来先进的艺术绘画用线法,创新工笔画用线技法,使工笔画更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田新安.浅谈中国工笔画的用线[J].群文天地(下半月),
2011(22):108-109.
[2]张颖.浅谈中国工笔画的线[J].文化视界,2010(4):120-
121.
[3]杨果果.浅谈工笔画花鸟画的用线[J].文化时空,2010:
73.
[4]路露.线是中国工笔画的灵魂[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9):41-42.
[关键词]工笔画 线条 美感 创新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5-01
在明朝时期,邹德所著的《绘事指蒙》、汪砢玉所著的《珊瑚网》中均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的中国画技法记载。十八描可分三类:游丝描类(铁线描、曹衣描、琴弦描);柳叶描类(枣核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减笔描类(竹叶描、枯柴描等)。在吸收古代工笔线描精华的基础上,现代工笔画的用线更富于虚实的变幻性和顺锋逆锋的转换性。从质感、阴阳、空间、虚实四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工笔画线条的用线基本法则,此外,工笔画的用线还受到画家主观情绪的影响。在时代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工笔画用线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待传统艺术和外来艺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工笔画的发展,进一步将中国画发扬光大。[1]
线条的质感美。“应物用线”是我国工笔画在造型方面的重要体现,针对形态各异的对象要因地制宜地运用不同的线条理念和用线技巧。如画家在画一株美丽的花,若是木本枝干,需要逆锋涩笔;若是草本茎藤,则需要选择中锋润笔;在描绘叶子的凝练厚重时,宜采取铁线描技法,在描绘轻盈柔美的花朵时,则适合选用游丝描技法。世间万象的质感各具其特点,或轻柔飘逸,或刚硬沉郁,或粗糙厚重,描绘不同质感的物象要采用各异的线条手法。艺术家尝试着用“肌理制作”手法来表现质感美,最终发现没有线条的中国画完全称不上是工笔画,由此可见线条的质感美在工笔画中的重要作用。[2]
线条的阴阳美。艺术家在创作工笔画时,要处理好线条与阴阳的关系,依据工笔画线条阴浓阳淡和阴粗阳细的基本法则。在西方的油画中,线条的明暗多来自于单方向的某固定光源;在中国的工笔画中,线条的阴暗大都源于正面的散光。如明朝画家边景昭的《春禽花木图》,画作中的花鸟笔法工细妍丽、妍丽与典雅并重。画作的用线注重阴阳的结合:首先,花叶的根部画家选用了较粗较浓的线条;其次,花瓣的尖部画家采用较细较淡的线条;最后,物体暗面画家用线较之物体亮面方略粗的线条。艺术家在创作画作时要注重线条的阴阳变化,使整体画面更具艺术审美价值。
线条的空间美和虚实美。我国的工笔画线条要注重空间和虚实美,遵循“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绘画法则。在西方画中,空间美主要采用焦点透视法,其特点是科学严谨;而我国的工笔画的空间美则以散点透视的画法为主,讲求的是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其特点是具有写意性,并不严格要求布局的精确标准。在中国的工笔画中,近处物体用线一般较为精确、色彩浓烈;远处的物体则粗略、色彩浅淡。工笔画的线条虚实美要处理好用线的浓淡与虚实、枯润与力度弹性,以及抛物线与直曲变化和节奏韵律的起伏因素等。艺术家在创作时要灵活用线条,做到虚实结合,创作出微妙丰富的佳作。[3]
线条作为连接画家与作品的桥梁与纽带,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体现了画家的综合素养和情感态度。清朝的刘熙认为,艺术家的创作都是离不开自身的真性情。可以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画家在绘画时用笔的缓急轻重、浓淡干湿、刚柔方圆等都倾注了画家的情感情绪,从而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画家的个人修养、艺术品位不同,其作品也不尽相同。如吴道子的绘画用线风格为豪迈洒脱、飘逸灵动,整体线条具有韵律感;唐代李嗣真的画作线条遒劲沧桑、雄厚有力;宋代张若虚的画作用笔雄浑厚重、磊落不俗;北宋李公麟的画作用线则含蓄古朴、高洁风雅。线条这一承载了画家主体情感的物体,寄托了画家的志趣与思想。艺术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水平和审美品位,努力达到情融线条,物我合一的境界。[4]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中国工笔画面对着外来艺术的冲击,其线条技法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要求。周韶华先生认为,一味固守传统,将陷入僵化危机;全盘西化,又将是一个陷阱。这就要求我国的艺术工作者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寻求中外绘画的融汇点,对外来文化审之有据、用之有度。工笔画用线的创新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证我国古典工笔画线描的精髓;另一方面,借鉴外来先进的艺术绘画用线法,创新工笔画用线技法,使工笔画更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田新安.浅谈中国工笔画的用线[J].群文天地(下半月),
2011(22):108-109.
[2]张颖.浅谈中国工笔画的线[J].文化视界,2010(4):120-
121.
[3]杨果果.浅谈工笔画花鸟画的用线[J].文化时空,2010:
73.
[4]路露.线是中国工笔画的灵魂[J].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