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加强;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特别突出位置,显示了财务报告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首先要满足可靠性,而在会计实务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处理选择空间增大,大量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需要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特别是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
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是指在财务人员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财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而使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将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
二、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确认中的运用
财务人员先要确认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判断其性质,确定会计要素,以便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再就是对于已确认的会计要素,还要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如资产的确认方面,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项目,要判断是否出现了减值迹象,如果出现了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在资产不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要终止确认。
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财务人员需要从内部信息来源和外部信息来源两方面来进行职业判断,内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等;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在会计实务中,这些减值迹象并没有具体判断标准和判断数据可依据,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出正确判断。
在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予以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因为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因此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应予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因为资产的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一项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那么它就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予终止确认。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利益做出正确判断,否则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虚增或虚减。
从法律形式上看,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承租方只获得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由于租赁方所支付的租赁费包括了出租方购买出租物的所有成本和一定利润,并且其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在租约到期时承租方有权选择优先廉价购买租赁物;在租赁期内承租方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承租方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承租方应将融资租赁资产确认为企业资产。
而如何来掌握控制的实质,如何判断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等来判断。
三、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在会计计量环节,财务人员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确认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后,确定其合适的计量属性,按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手段,准确的计量会计要素的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财务人员计量会计要素的可选择的五个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而计量属性的确定必须运用职业判断。
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对换入资产的计量属性可以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但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或只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那么换入资产只能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入账价值。财务人员在选择换入资产的计量属性时,最重要的是准确判断非货币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价值的公允性,同时还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因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可能由于关联方关系的存在而不具有商业实质。
又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税率。而这种预期税率是企业未来很可能采用的,但预期税率与许多不确定因素相关,如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范围、规模以及国家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状况等,因此,财务人员在选择预期税率时必须做出职业判断,才能保证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税负债以及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准确性。同时,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时,财务人员还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确定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时,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为未来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纳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应的证据。由此看出,财务人员必须熟悉企业未来的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等关于企业未来的资料和信息,并且要认真研究与分析,财政对本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做出准确地估计和判断,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应该会同财务、销售及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相关信息。
四、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记录和报告环节的运用
在会计的记录环节,财务人员职业判断是对各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准确的登记在与其相应的账户体系中;在报告环节,财务人员职业判断是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选择说明或披露的信息,使会计报告相关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重要性的要求,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要对具体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同时,对重要性的判断还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还有,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等准则要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开始阶段,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必须实现由传统的记账、算账向记账、算账、预测、监督、管理等一体化方向转变,迅速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水平,加快与国际会计工作接轨步伐。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放在了特别突出位置,显示了财务报告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首先要满足可靠性,而在会计实务中,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处理选择空间增大,大量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需要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特别是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内容
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是指在财务人员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财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进而使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将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
二、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确认中的运用
财务人员先要确认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判断其性质,确定会计要素,以便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再就是对于已确认的会计要素,还要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如资产的确认方面,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项目,要判断是否出现了减值迹象,如果出现了减值迹象,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在资产不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要终止确认。
在减值迹象判断上,新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财务人员需要从内部信息来源和外部信息来源两方面来进行职业判断,内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等;外部信息来源主要包括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在会计实务中,这些减值迹象并没有具体判断标准和判断数据可依据,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做出正确判断。
在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予以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因为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不再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因此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应予终止确认;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因为资产的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一项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那么它就不再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应予终止确认。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利益做出正确判断,否则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虚增或虚减。
从法律形式上看,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内承租方只获得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由于租赁方所支付的租赁费包括了出租方购买出租物的所有成本和一定利润,并且其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在租约到期时承租方有权选择优先廉价购买租赁物;在租赁期内承租方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承租方能够控制其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因此,承租方应将融资租赁资产确认为企业资产。
而如何来掌握控制的实质,如何判断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等来判断。
三、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在会计计量环节,财务人员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确认会计要素的具体类别后,确定其合适的计量属性,按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手段,准确的计量会计要素的价值。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财务人员计量会计要素的可选择的五个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而计量属性的确定必须运用职业判断。
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对换入资产的计量属性可以选择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但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非货币性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或只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那么换入资产只能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入账价值。财务人员在选择换入资产的计量属性时,最重要的是准确判断非货币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价值的公允性,同时还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因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可能由于关联方关系的存在而不具有商业实质。
又例如,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税率。而这种预期税率是企业未来很可能采用的,但预期税率与许多不确定因素相关,如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范围、规模以及国家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状况等,因此,财务人员在选择预期税率时必须做出职业判断,才能保证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税负债以及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准确性。同时,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时,财务人员还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确定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时,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为未来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纳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应的证据。由此看出,财务人员必须熟悉企业未来的销售预测、生产预测等关于企业未来的资料和信息,并且要认真研究与分析,财政对本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做出准确地估计和判断,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应该会同财务、销售及生产部门的相关人员来确定企业未来的相关信息。
四、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在会计记录和报告环节的运用
在会计的记录环节,财务人员职业判断是对各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准确的登记在与其相应的账户体系中;在报告环节,财务人员职业判断是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选择说明或披露的信息,使会计报告相关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重要性的要求,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在会计实务中,财务人员要对具体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同时,对重要性的判断还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
还有,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资产减值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等准则要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开始阶段,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必须实现由传统的记账、算账向记账、算账、预测、监督、管理等一体化方向转变,迅速提高财务人员职业判断的水平,加快与国际会计工作接轨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