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最薄弱的一环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单个设施最高补助建造成本的30%。“先建后补”的方式,让这些农民群众急需的产地初加工设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田间地头。每年6亿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正在以数倍的杠杆之力,加快提升全国13个试点省(区)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激活这一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小补助撬动大投入
  “多亏这个冷藏库,我们种的菜不但没有滞销,还卖到了俄罗斯、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在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开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董事长李待生指着一座新建成的组装式冷藏库对记者说。这个冷藏库由厚15厘米左右的聚氨酯彩钢保温板拼装组合而成,内部配备了压缩机可以制冷控温,包装整齐的“铁包菜”在库里成垛堆放,走进去寒意阵阵。
  漳浦县是我国冬春季蔬菜主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蔬菜价格波动越来越大,特别是大葱价格去年遭遇十年来的最低点,田头收购价只有0.2元/斤,不到2008年最高收购价格2.5元/斤的十分之一,这让当地不少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陷入困境。16岁就开始收菜贩菜的李待生深知必须利用冷库“淡吞旺吐”才能避开恶性竞争,但相对高昂的建设成本和对冷库建设知识的缺乏让他迟迟下不了决心。2014年,在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的扶持下,李待生的合作社投资18万元建设了50吨库容的组装式冷藏库,通过错峰销售和运前预冷,不但让蔬菜卖上了价,还卖出了国。
  “这批铁包菜预冷后将从满洲里出关,发往俄罗斯,如果没有预冷这道环节,最北只能拉到山东寿光,而那里竞争激烈,不但赚不到钱,可能还要亏损。”李待生算了一笔账,外租冷库贮藏蔬菜成本为40元/吨,而自建冷库的运营成本为30元/吨,加上拿到的3万元国家奖补,运营一两年就可收回成本。
  “漳浦是2013年被确定为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试点县的,合作社和农户得知这个政策后都非常积极地申报。项目实施后,蔬菜平均售价比之前高20%~30%,产地减损率可达20%以上。”漳浦县农业局副局长张德生告诉记者,2014年该县继续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核准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个农户作为项目扶持对象,奖补新建冷藏库38座,建成库容24000立方米,有效改善了当地果蔬初加工设施条件。记者调查该县润华、益农信、建国等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发现,当地12月花菜收购价0.2元/斤,经冷藏库保鲜后,次年3月销往广州市场发货价可达0.8元/斤;花生收购价2.0元/斤,经保鲜一星期后,销售价可达3.0~3.5元/斤,杨梅旺季收购价3.8元/斤,经-10℃低温冷藏2个月后,销往南京市场价格可达12元/斤,利润达5~6元/斤。“现在是没有冷库,不要做蔬菜。”漳浦县杜浔镇庆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镇省告诉记者。
  “实践证明,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已经成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推进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稳定市场供应的重要保障,确实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宗锦耀局长说,自2012年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补贴资金16亿元,补助3.89万个农户和36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产地初加工设施6.5万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116万吨、果蔬贮藏能力115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0万吨。政策实施地区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普遍反映,项目选得对、选得准、作用大、效果好。
  相比每年百亿元级别的种粮直补和千亿元级别的农资综合补贴,每年6亿元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总额虽小,但由于补在了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带动了民间资本的大力投入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2015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8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小补助避免大浪费
  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是实施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的另一重要成果。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初加工环节主要是由农民、合作社和部分小微企业完成,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力量薄弱、浪费巨大。比如北方地区的马铃薯,就是挖一个地窖放进去,不能通风、不能控温、不能控湿,贮藏到年底或来年一二月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整窖烂掉。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强,一些初加工设施,一年只能用两三个月,80%时间都是闲置,并且一次性投入较大,设施利用率低,企业不愿意投入。
  据农业部针对四种作物典型调查结果,粮食农户储藏环节的产后损失率大概在7%~11%,每年损失达到400~500亿斤;马铃薯产后损失率约15%~20%,每年损失浪费有1400万吨;苹果产后损失率约15%~20%,每年损失有300多万吨;蔬菜产后损失率超过20%,叶菜类蔬菜损失高达35%,每年损失1.4亿吨。按照马铃薯和蔬菜每斤0.5元、粮食和苹果每斤1元计算,大概折合人民币3000亿元。如果按照水土资源的消耗来看,相当于1.4~1.5亿亩耕地被浪费。
  “在我国水土资源、农业生产资料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产出的农产品再次被大量浪费,实在可惜。”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科技处处长赵长军告诉记者,农产品产后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影响了供给。大量农产品在产后环节被浪费,没有形成有效供给量。二是减少了收入。4类作物每年产后损失大约3000亿元,人均到几亿农民头上,每年也有300、400元的损失。三是浪费了资源。每年有1亿多亩耕地资源和人财物投入白白浪费掉了。四是污染了环境。在收获季节,主产区烂果、烂菜遍地都是,有的堆积如山,严重污染了环境。五是危害健康。很多农产品霉变后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像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性物质,过量食用或长时间食用,都会致癌。马铃薯青化或长芽后产生的龙葵素,也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外,有很多的干制类产品,包括葡萄干、柿饼、木耳、黄花菜、干辣椒等,在晾晒、土法烘干过程中,用煤火直接熏,产生了严重污染,带来了很多的质量卫生和安全问题。总之,农产品初加工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后,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初加工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记者了解到,新型贮藏窖、冷藏库改善了马铃薯、果蔬的贮藏条件,马铃薯可存放半年以上不长芽、不皱缩,苹果、胡萝卜等果蔬可存放5~6月不腐烂、不萎蔫。甘肃省新增设施预计每年可减少马铃薯、苹果产后损失9.6万吨,仅贮藏一个环节就减少损失1.5亿元以上。新型烘干设施解决了传统干燥方式残留物超标、卫生不达标及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缩短了干燥周期、提高了产品品质和销售价格。宁夏新建设的枸杞烘干房比传统晾晒方式晒干的枸杞质量明显提高,每斤多卖4元钱,纯利增加了3元钱。新疆热风烘干杏干价格比传统晾晒杏干翻了2倍以上,而且带动鲜杏价格每公斤提高1~2元。“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福建平和县实施补助政策后,延长蜜柚销售时间3~4个月,通过冷藏保鲜,增加收入370多万元,带动出口欧盟9万吨蜜柚,创汇8000多万元。
  据统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三年来,累计为试点地区农民群众减少产后损失8.92亿元,错季销售增收42.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好效果源于好制度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一项政策效果好不好,只有农民群众才最有发言权。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实施三年以来,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对补助政策拥护和接受程度很高,普遍认为该政策是“设计最合理、操作最规范、成效最显著、农民最欢迎”的农业项目之一。而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效果,源于完善的制度,健全的组织和规范的管理。
  记者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了解到,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从项目实施程序、技术要求、审批流程、验收方法、技术服务、指导培训、信息咨询、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设计的“十合一”。农业部印发了一个实施工作通知和一个补助设施技术方案,编制了一套建管用培训教材,设计了一套申请审批表、一个补助设施统一标识、一个补助设施唯一编号方法,认定了一个技术牵头单位和一批技术服务专家,开通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电话回访制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补助政策的这套管理制度是科学、规范、高效的。
  记者调研时发现,为项目配套编制的培训教材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很多合作社和农户正是因此吃了定心丸,下决心投入。比如马铃薯贮藏设施及技术教材,不但介绍了马铃薯的贮藏特性,还详细阐述了10吨、20吨和60吨马铃薯贮藏窖的建造流程、验收方法,以及马铃薯、甘薯的贮藏操作规程等内容。果蔬贮藏保鲜、果蔬烘干设施及技术教材,不但介绍了苹果、柑橘、枸杞、杏等果蔬的贮藏特性和烘干特性,不同规格大小的通风库、简易冷藏库、组装式冷藏库和不同烘干能力的普通烘房、热风烘房、多功能烘干窑的建造流程、验收方法,还列出了15种水果贮藏保鲜以及6种果蔬热风烘干的操作规程,方便农户“一库多用”、“一房多用”,提高了贮藏、烘干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记者在漳浦县采访时注意到,就像身份证一样,在试点地区每一个补助设施的醒目位置上都张贴或悬挂有由14位数字组成的唯一识别标记。这个标志以惠民的首字母“HM”作为主要图形,组合成房顶的形状,底色是绿色,体现了农业的特点和政策惠民的初衷。漳浦县农业局经作站陈滨妍副站长告诉记者,标志上的编号都要录入到全国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一查这个编号就能知道这是什么设施,谁家建的,哪一年建的,谁验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共补助了多少钱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在管理信息系统内找到,随时调用。
  赵长军告诉记者,农业部每年年初都要委托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上年建设的补助设施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了解补助政策实施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各省管理部门,要求各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醒,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从上到下扎牢制度笼子,实现了保障补助政策的规范实施和保护干部的双重目的。有了“十合一”的制度设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必将走得更顺利、更扎实。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浪高过一浪的外出打工潮确实让广袤农村有了喜人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空巢老人缺乏照顾、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等,却成了人们的心头之痛。还有一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养活着六七口人艰难度日,其生活困窘之程度与现今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出现越来越贫的情况。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洛阳龙须坡农牧有限公司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种植和养殖扶贫项目,经过2
期刊
在中国蔬菜物流图上,山东南部的兰陵县与上海之间形成了一条高密度大流量的繁忙交通线;北部的寿光市则如同一簇漂亮的烟花,向周边地区散发出强大的集散效应。 因为蔬菜,山东的寿光、兰陵,分别与北京、上海两个特大中心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京蔬菜市场上,大约有1/3的蔬菜来自寿光;而上海,对兰陵蔬菜的依赖度则高达50%。
期刊
春日的湘赣大地生机盎然,相伴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农民们进入了一年的春耕大忙时节。在湖南浏阳市,当地有名的农机手曹修叨早就转变为“机农合一”的种植大户,流转土地面积从300多亩扩大到1700多亩,光机械和谷仓投入就有几百万元。这些天,他正带着家人平整耕地、浸种育苗,一门心思琢磨如何种好粮。  置身火热的春耕生产中,深切感受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新脉动:土地流转逐年加速成为新趋势,种粮作为土地流转大户
期刊
近年来,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地方镇西瑶草村积极实施“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通过改劣换优引进美国油桃新品种、蜜蜂授粉、广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举措,致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大棚桃栽培,让鲜桃提前2个月上市,实现了三月桃花正月开,七月桃子五月卖,价格是露天栽培的3至5倍,亩收入稳步提升,最高价卖到每公斤15元,大棚桃亩创收3多万元。
期刊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县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玫瑰种植,并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据介绍,目前邢台县食用玫瑰种植面积6000多亩,种植户每亩年收入达6000多元。
期刊
5月前后是土豆大量上市的时节,在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邱上村,农民正收获拱棚套种的早熟土豆。  今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激发了平邑农民种植优质土豆的热情。全县无公害优质土豆种植面积达15万亩。目前,全县拱棚早熟土豆批量上市,地头收购价每公斤3元。
期刊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人总要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时至今日,中秋仍然代表着团圆与思乡。  节日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亦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
期刊
5月初,2015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市开幕。峰会期间召开了农业电子商务分论坛,本次分论坛由农业部指导,中国网络电视台主办,农业部信息中心与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论坛以“新形势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电商模式探索”为主题,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知名涉农电商企业的12位领导和专家,一一作了精彩演讲,并与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从不同角度解读新形势农业电子商务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关注度日益提高,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敏感。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警醒我们,农产品质量无小事。一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就会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打击,给农业生产者、给亿万农民带来极大损失,甚至使国家形象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
期刊
“要想薯块藏得好,设施处理不能少。检查设施隐患少,风道通畅门安好……”这是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副所长田世龙为指导当地农户正确贮藏马铃薯编写的顺口溜。如今,这个顺口溜随着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的实施已传遍整个甘肃大地,同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的出台,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把这个政策形象地比喻为“骨头上贴肉”的政策,是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  马铃薯有了休憩好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