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反思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广阔,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课堂上的问题设计显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命脉。以往简单的提问式教学和单调的课堂互动已经严重滞后。课堂效率低,学生思维僵化,课堂气氛沉闷。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呢?这时候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恩格斯也曾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恰当的、富有技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但应该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做法,也应该是一种让学生享受思维成功的活动。
  下面是我个人对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初浅思考。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支撑性”的特点
  古人写文章,常常追求“立一字缀全篇,缭绕盘旋到底”的效果。这充分说明了该字在勾连全文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果把这种理论移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同样可以发现它的价值。因为,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同样需要有一个极其精妙的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以此勾连起整个教学环节,提纲挈领地辐射和管辖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整堂课有了骨架,有了推进的节奏感。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力度性””的特点
  此处所说之“力度”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思考力度,也是就有效地提问而言的。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问能促成学生讨论、思考,能使师生之间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一个有思考力度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相反,就会损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然而,虽然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少问题,但真正具有思考力度的问题不一定很多。教师应该怎么设计问题才能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个体经验连接起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问题设计只是考虑学生的兴趣尚且不够,更何况要追求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或亢奋或沉静中“潜流暗涌”起来的效果呢?问题设计若流于肤浅,缺少思考力度,课堂教学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评价该问题是否具有足够的思考力度,设计的问题需要切中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心理需求,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问题才可能带来思考效应,才可能激活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变革性”的特点
  现代认知结构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实现的。它强调学生自主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可尝试性、合作性、探究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合作与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讨论、观点碰撞、组织交流来解决,从而拓宽彼此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总之,问题自有问题之美,问题点亮着人类的思想。教学从来就不是教师的一人行为,而是一贯师生协同合作的过程。如果问题设计合理而精妙,就能生成那种合作,并促进这种学习过程的发展,并把师生双方引向更有效、更完善的教学之路。设想,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能迫切地渴望回答,且其结果又将引出一个个能揭示或发现一种看待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在探求这种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小心谨慎地呈现问题,然后一个新观点神秘地喷发而出,带给我们的学生新的知识与活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再是“永远的教学梦想”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如此表述。因为,教师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自已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努力设计出能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堂必须环绕着精彩的光辉。当教师们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性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学习并最终实现由教师提问向学生自己学会提问转化,这样的现实,才是我们渴盼的有效性课堂、有效性教学。
其他文献
“背诵”,当这个词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一定感到并不陌生,而且非常非常地熟悉。没错,凡是入过学的人都知道,“背诵”就是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背诵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人类创造文字文明的历史以来,“背诵”这个词就出现了,它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一,背诵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记忆力。儿童在十三岁以前,记忆力是他们所特有的优势,理解力的发展是十三岁以后
期刊
在课改实验中,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构建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便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桌面上的重要问题。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活动,与个人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
期刊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按照新的师生关系,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关系,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即用新理念构建新结构做到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新的课堂结构决定了新的教学实践,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模式解读如下。  一、预习检测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
期刊
当前,英语课程在农村小学已逐步开设,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班班通设备也逐渐进入农村小学,小学专业英语教师配备也越来越好,这都为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但与市区学校的英语学习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小学英语的学习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在外在条件越来越完善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的效率,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
期刊
仔细品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相关著作,著作中既有很多生本教育的系统理论阐述,也有很多事例加以佐证分析,鲜活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让我印象颇深。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和我们现在开展的高效课堂教育,我认为在理念上——异曲同工,在操作上——大同小异。下面就我的领悟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理念:异曲同工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期刊
最近这几年出去听课接触了高效课堂。假期期间也上网深入的了解了一下高效课堂的相关内容。我喜欢他这种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更加活跃更加具有开放性,这不正是数学新课标所提倡的理论吗?高效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
期刊
一、课前准备,学习型课堂教学的前提  任何课堂教学,如果有课前的准备,会进行得更顺畅,知识掌握得更到位。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更强调这一点。  (一)教师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
期刊
课堂即时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问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后续学习。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生的导行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行之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是思想品德课堂提升本学科育人价值和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关注程度,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
期刊
“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课堂是长久以来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固定模式下学生不想走进课堂,甚至害怕走进课堂。因为课堂上只有老师乐此不疲的“填鸭”,学生无耐的“被动接受”。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改变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标。  一、让数学课堂充满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誉为“当代梭罗”的美国教师雷夫曾感叹:“我们的孩子
期刊
《英语课堂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