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眼看《史记》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东汉王允口中的谤书指的就是《史记》。
  王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太史公写《史记》投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后人读起来固然会因为这些感情而痛快淋漓,但却不知不觉中受了太史公一面之辞的影响,让历史改了模样。所以有人会说,《史记》的文学性重于它的历史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成书后,由于它“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被指责为对抗汉代正宗思想的异端代表。因此,在两汉时,《史记》一直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谤书”。汉朝的统治者对它既爱又恨,所以多次下诏删削和注水。据说其中四分之一已非原貌。《今上本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汉武帝见《今上本纪》时,“怒而削之”,今天我们看到的《今上本纪》,而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已非太史公的原著。
  
  但后人还是能从散落在《史记》的许多角落中看到太史公心里的那个汉武帝的影子。《封禅书》讥讽汉武帝的痴妄迷信,劳民伤财。《平准书》评判了经济上的横征暴敛,指出汉武帝外伐四夷造成的国库空虚。《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为了获得大宛汗血马,不惜征发大批军队徒役,耗费大量资财。《匈奴列传》批评汉武帝征战匈奴使成千上万的百姓战死疆场。司马迁在《佞幸列传》《酷吏列传》等篇中揭露了黑暗残酷的官僚政治。
  魏明帝因此把它看成是司马迁在泄私愤。《三国志·王肃传》:“(魏)明帝问王肃曰:‘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肃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处宫刑的监狱)。以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
  虽以“实录”著称,但《史记》也未能做到不虚饰、不隐讳。单说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那些“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掉脑袋的谈话,就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在很多细节方面进行了虚构。比如无中生有的《五帝本纪》。所谓的黄帝,炎帝,尧,舜,禹,这些都是春秋战国及秦汉时代根据神话传说虚构出来的人物,所以课本上称之为“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司马迁深受“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等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
  《史记》中有关历代帝王出生时所谓的异象,什么红光满室、什么托梦之类的也十分荒诞。更离奇的是皇帝母亲们的受孕过程。比如高祖刘邦,“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刘邦的父亲就这样无缘无故的让一条龙给戴上了绿帽子,进而证明了刘邦母亲怀的是“纯龙种”。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不胜玫举,所以有学者调侃说:太史公笔下的皇帝都是妖怪。
其他文献
1950年,金庸在国际法专家梅汝的邀请下,来到了北京,想要在外交部一展身手。但乔冠华直言相告,外交部是一个特殊机构,工作人员必须根正苗红,金庸的家庭出身按当时的阶级划分属于地主,他本人又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上过学,这种背景注定了他是无法进入外交部的。  金庸深思熟虑后,回到了香港《大公报》,金庸成了华人圈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印数之巨,大概除了《毛泽东选集》外,无出其右者。金庸
期刊
一百年来,岳飞墓的旁侧一直伴着这样两个人,一个是跪在岳飞墓前遭万人唾骂的大奸贼秦桧,因为他坏;另一个则是一个女子,她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她就是秋瑾。她有什么资格可以长眠于岳飞之侧呢?    一生小脚    一直以来,印象中的秋瑾都是个英姿飒爽,喜欢舞枪弄棒的男装英雄。但事实上她却被迫承袭了古时大家闺秀的  一个陋习,就是缠足。    但拖着“三寸金莲”的秋瑾都丝毫没有为其所
期刊
[编者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积累财富的三十年,观察和评述这三十年有很多角度。胡润,一个英国小伙,给中国富豪排榜。富豪榜是一份财富清单,一张英才目录,一个总结的视角。    一    说到胡润,我常常会想起另外一个“四肢发达、长得十分英俊”的英国人。  1942年11月,李约瑟(JosephNeedham 1900-1995)从伦敦出发,过了四个月,才由昆明辗转抵达重庆。他是英国
期刊
柳林镇,集日。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荡。“打倒臭乞丐!”一声嘹亮的口号停滞了集市的喧哗与吵杂,之后便是叽叽喳喳地议论。只见,一群红卫兵抬着一副尸骨,敲着锣,高喊着口号,迎面而来。穿过大街,他们把尸骨抬到柳林镇北门外的一个小土窑前,用铁锤把尸骨砸烂了。 这个被挖出来砸碎的尸骨就是武训。    文盲受辱      武训生于道光十八年。十八岁那年,武训和大地主李老辫,签了三年的
期刊
寸草心与三春晖    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于是,有连续卖血十五载的母亲,有把疯妻锁在家里十二年的丈夫,更有千千万万节衣缩食、全家举债的贫苦父母。这么多人只为着一个心愿:儿女能够上学。  人们的心一次次的被揪起来,泪也一次次被勾出来,于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媒体的用意自然无可厚非。可当这些赤裸裸的现实横在面前时,我想问一句:这位名身负众望的贫苦学子(学女),他们在哪里?更想追问的是:这用父母亲的鲜
期刊
明朝是汉服离我们最近的时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新确立了汉人衣冠制度,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崇尚节俭,连带着影响了宫中的后妃,她们从不过分打扮,穿的衣裳也是一洗再洗。同时节俭的朱元璋确立了严格的服饰等级制度,不同阶级的人贵贱有别,服饰有等,只有王公贵族、官员,才能使用锦绣、绫史,平民则只能用绸、素纱,至于商人,地位最低,连绸、纱都不准使用,只能用绢和布,违者通通重罚。如此以来,明朝近一半时期,人们的
期刊
王朝更迭,末路的昔日贵族将何以自处。To降,or not to降,这,确实是个问题。    有人曾做过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成就了一个英雄。在齐鲁大地上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岛屿,在中华艺术史上有一幅以他的故事为背景创作的著名油画。这个人,就是田横,当年,他的自杀让五百余人激于义气而集体投海而死,中国历史上惟此一例。  要了解田衡,我们就不得不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一遍田氏家庭
期刊
所谓顺应自然的状态养生,实际上是指人们只有效法自然本身所具的内在客观规律,并依循这种规律养生,才可能健康长寿。具体来说,  就是善于领悟自然的语言,顺之勿逆。    叶天士的梧桐叶    清末,某人久咳不愈,遍请名医无效,最后请名医叶天士诊治。叶天士问明症状后,检视患者刚服过的药方,连声称赞前面的医生医术高明,方药精当,自己的水平实无出其右,继续吃原方即可。病家觉得叶天士一方面是自谦,一方面是顾及
期刊
这世上的有些事,或者是太平盛世里的人们永远也不能想象的。  比如在酒足饭饱,安然睡去的夜里,这地球上居然还有8.5亿人食不果腹,肌肠辘辘;比如在我们厌弃巧克力饼干热量过高的同时,许多海地人正在吃着一种用黄土、植物油和盐巴做成的“泥土饼干”。而就是这种饼干,也从过去的每100个5美元涨到6.5美元;再比如:全世界每天约有2.5万人死于饥饿,也就是说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或妇女因为饥饿而死去。  这
期刊
公元前650年,临淄是世界第二大城市,美国学者威廉·麦戈伊如是说。其实,自古以来,不仅仅只是六世纪前后,淄博就是一个领先时代的先锋城市,海内心往神驰者不乏其人。当年的临淄究竟如何经营成为世界第二大城市的?它有哪些先锋的表征?如今的淄博又如何经营才能和昔日的辉煌相匹配?      世界肚脐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淄博地处山东中部,依山、抱原、滨海、襟河。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田的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