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体育场馆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短缺和浪费并存,在人们普遍缺乏锻炼场所的同时,大量现有学校场馆却闲置和封闭。因此,在国家和社会投资无法大幅度增加,体育场馆资源不可能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对现有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为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设施 有效利用 可行性
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速度较快,城市居民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则非常缓慢。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非常有限,每千人场地面积更是微乎其微,越是人口密集,体育场地越是紧张。根据1997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到1995年底我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个。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有67.17%。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为社会服务,将十分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进程,尤其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从参考资料显示,中国体育场馆设施分布情况如下:体育系统的场地占有量仅为全部场地的2.34%,而学校系统的占有量为67.17%,工矿、铁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占有量为16.5%,而中国有70.76%的城乡居民还是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空地、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
二、我国中学体育场馆现状
中学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及管理经营方式:中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学校比较少,即使开放也是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的场地。体育场馆一般都处于闲置状态或只给学校的训练队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校内的学生放学后必须离校回家后,中学体育场馆的管理绝大多数都是领导直接决策管理,在经营上一般不对外开放,怕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即使开放也是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的场地的无偿开放,体育场馆基本是不对外进行有偿性开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北京市西城区全区共有中小学125所,体育场地312块,体育场地面积29.7万平方米。其中全天候对社会开放的有7所,节假日开放的有53所,向单位开放的有67所,另外还有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0.1平方米的体育场地,城区街道社区有场地者少之又少。最新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游憩场所,占总数的71.2%,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依然是困扰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群众体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经费匮乏、场地拥挤和器材缺少分别占到了27.0%、21.9%和17.6%。
三、目前制约中学体育设施补充社区体育设施的原因
通过对社区和学校领导的调查和走访,影响中学体育设施补充社区的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因素,学校领导和老师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政府对相关的体育文件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
四、对中学体育设施有效补充社区体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体育场地资源的整合,加强社区建设宣传
我们要打破原有的全福利体育观念,公共体育设施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价格,实行有偿、低偿开放,引导体育消费;增强社区意识,加快社区发展进程,实行互惠互利,谁投资谁受益,争取企业和社会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条件。为有偿开放创造条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学校、单位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费补偿,保证开放场馆的学校、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
2.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里,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标准要考虑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的体育需要。提高社区体育参与程度: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社区体育参与机制,力求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团体、中介组织等对社区体育的广泛参与,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体育利益关系。
3.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运用表演、比赛等各种宣传形式,积极进行舆论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体育意识,逐步树立终生体育观念,让体育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4.政策支持
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规定,在现有的基础上使可利用的学校体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来发展社区体育。一方面,鼓励学校的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训练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秩序的为社区居民开放;另一方面,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余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辅导等。
5.通过制度创新,调整社区体育制度,健全体育法规制度,形成依法治体的局面。通过多渠道的筹集社区体育发展资金,增加社区体育事业经费的拨款比例,扩大社区体育服务面,从而加强自身创收功能,落实社区体育服务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上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4.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设施 有效利用 可行性
目前,中国城市化过程速度较快,城市居民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速度则非常缓慢。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非常有限,每千人场地面积更是微乎其微,越是人口密集,体育场地越是紧张。根据1997年《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到1995年底我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个。学校系统有413583个,占有67.17%。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为社会服务,将十分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进程,尤其对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从参考资料显示,中国体育场馆设施分布情况如下:体育系统的场地占有量仅为全部场地的2.34%,而学校系统的占有量为67.17%,工矿、铁路、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占有量为16.5%,而中国有70.76%的城乡居民还是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空地、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
二、我国中学体育场馆现状
中学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及管理经营方式:中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学校比较少,即使开放也是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的场地。体育场馆一般都处于闲置状态或只给学校的训练队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校内的学生放学后必须离校回家后,中学体育场馆的管理绝大多数都是领导直接决策管理,在经营上一般不对外开放,怕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即使开放也是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的场地的无偿开放,体育场馆基本是不对外进行有偿性开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北京市西城区全区共有中小学125所,体育场地312块,体育场地面积29.7万平方米。其中全天候对社会开放的有7所,节假日开放的有53所,向单位开放的有67所,另外还有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0.1平方米的体育场地,城区街道社区有场地者少之又少。最新的调查也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依然是公园、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游憩场所,占总数的71.2%,场地设施及资金短缺依然是困扰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群众体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中,经费匮乏、场地拥挤和器材缺少分别占到了27.0%、21.9%和17.6%。
三、目前制约中学体育设施补充社区体育设施的原因
通过对社区和学校领导的调查和走访,影响中学体育设施补充社区的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因素,学校领导和老师思想观念上的因素,政府对相关的体育文件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
四、对中学体育设施有效补充社区体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体育场地资源的整合,加强社区建设宣传
我们要打破原有的全福利体育观念,公共体育设施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价格,实行有偿、低偿开放,引导体育消费;增强社区意识,加快社区发展进程,实行互惠互利,谁投资谁受益,争取企业和社会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条件。为有偿开放创造条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学校、单位开放的体育场馆实行经费补偿,保证开放场馆的学校、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
2.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里,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实行制度化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标准要考虑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的体育需要。提高社区体育参与程度: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社区体育参与机制,力求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团体、中介组织等对社区体育的广泛参与,强化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体育利益关系。
3.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运用表演、比赛等各种宣传形式,积极进行舆论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体育意识,逐步树立终生体育观念,让体育真正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4.政策支持
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规定,在现有的基础上使可利用的学校体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来发展社区体育。一方面,鼓励学校的场地设施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训练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秩序的为社区居民开放;另一方面,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在余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辅导等。
5.通过制度创新,调整社区体育制度,健全体育法规制度,形成依法治体的局面。通过多渠道的筹集社区体育发展资金,增加社区体育事业经费的拨款比例,扩大社区体育服务面,从而加强自身创收功能,落实社区体育服务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上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