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四个“一”化解亲子冲突
一、被情绪困扰的母女
晚上十点多,我的手机突然跳出一条消息:“夏老师,您在吗?真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向您求助了!”这是高三学生小宁的母亲张女士发来的消息。张女士告诉我:女儿放假在家学习不自觉,一直玩手机,基本上每天都要玩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让女儿安心在家上网课,她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母女俩因为手机和起床问题起了冲突。接下来的两三天,小宁没有打卡上网课,也没有上传作业,把自己锁在书房不出来,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半才睡觉。母女俩总是争吵,小宁把书房的东西摔得一塌糊涂,把吃饭的碗和iPad全扔了出来。母女关系变僵,张女士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母女冲突的背后
1.过度关注引发矛盾。
在这个加长的假期中,因为宅在家中,缺少社交,张女士和女儿出现烦闷、无聊的感觉,易烦躁、易激惹。她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语言、行为上,容易出现逃避、敌对、无助等反应。王女士看女儿时,容易盯着女儿的个别行为表现并过度关注,于是亲子矛盾升级。
2.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
青春期的青少年试图将自己的智力、社会、性别、道德等各方面整合起来达到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即获得自我同一性。拥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目标明确,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母亲不断否定自己,让小宁感觉对自己的认识与母亲对自己的认识不一致,发生角色混乱,于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母亲,拒绝交流。
3.理智脑发育不成熟。
脑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原始脑,是人体的躯体中枢,对外界刺激产生生理反应;二是情绪脑,是情绪中枢,感受外界事物;三是理智脑,具有认知功能,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理智脑一般要到三十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处于青春期的小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首先会在情绪脑的层面进行反应,这时跟她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当情绪控制住了,人处于平静的状态下,理智脑才会发挥作用,才会冷静地思考。
三、四个“一”化解冲突
我和张女士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先是听张女士倾诉她的焦虑和苦衷,理解并接纳她的情绪,肯定她一心为女儿付出、希望女儿更优秀的努力与愿望,然后和她探讨如何破解亲子沟通的僵局,重新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一点理解——让情绪平和安放。
可以看出张女士很焦虑、烦躁、迷茫、无助、委屈,对女儿充满了不满和无奈。我让王女士先描述感受,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这份情绪。我也表达了对她的理解,让她看到这份情绪的背后是自己对女儿的爱与期待,对女儿不满是希望女儿变得更好更优秀。当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看见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诉求时,张女士开始理智地思考为什么女儿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她对女儿的情绪开始有了理解,觉察到可能是自己对女儿要求太高、盯得太紧,造成了母女关系的紧张。
2.一封书信——给孩子一个台阶。
“宝贝,可以把门打开吗?我们聊聊行吗?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过、很委屈……你是妈妈最爱的人,从小到大你都很懂事、很独立,上学的事从不要我担心,而且自己也很要强。妈妈说了很多气话让你伤心了,虽然是为你好,但太急躁,没有尊重你、理解你,是妈妈不对,你能原谅妈妈吗?从今天起,我要真正改变自己,我会努力学习怎样当一个好妈妈的,以后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帮我指出来好吗?”张女士把这样一封信从书房的门缝塞了进去,小宁依然没有回音,可是张女士明显感觉到女儿的情绪稳定了,不再摔东西了。第二天早上,张女士发现女儿房间没锁,就在上班前进去叫女儿起床,女儿没回应,但也没反感,还露出了笑容。没过多久,张女士在小宁的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这个台阶我下还是不下?”当天,小宁就开始上网课了。一封信给了小宁一个台阶,让她从反锁的书房中走了出来,从愤怒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3.一个界限——给孩子自主空间。
张女士告诉我,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太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不领情。每天一大早就做好早饭,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女兒起床;女儿做作业,自己一直陪在旁边;每天晚上,女儿睡得很晚,她总是要等女儿睡了以后才睡。小宁则感觉妈妈就像一个警察,还是一个保姆,整天监督自己。她没有自主的空间,也就失去了自主性,一切都等待妈妈的安排和催促。可以看出,这个母亲将自己的生活和女儿的生活捆绑一起,过度干涉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张女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做出改变,她发现女儿自己也能主动起床、认真做作业、上网课。
4.一份肯定——给孩子发展动力。
张女士的内心平和了,她开始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主动写信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有所缓和。在这个基础上,我和张女士商量如何看见自己和孩子的资源,看见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肯定的语言去鼓励女儿,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小宁主动写作业、上网课、自己起床、自己做饭,中午午休后立即认真做作业。看到女儿的进步和变化,张女士内心很激动,及时把欣赏与肯定告诉女儿。小宁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和自主学习的快乐,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在动机进一步增强。
一点理解、一封书信、一个界限、一份肯定,化解了张女士和女儿之间的冲突。后来,张女士给我发来信息:“这段时间我和女儿相处挺融洽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现在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其实真正的问题在我身上,伤害了孩子也折磨了自己。现在,我的心理弹性增强了,给孩子自主的空间,静待花开,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
案例二从“无望”到“有盼头”
一、糟糕的境况
洁,个子不高,特别瘦弱,离异后独自养育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幼儿园。儿子之前跟随父亲生活一个月,常常尿裤子,怕人,不爱说话。女儿情绪容易焦躁,有自伤倾向。洁主动要求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凡事亲力亲为。洁的工作忙碌,晚上常常要加班,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加上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经常要去医院看病,使得本就拮据的状况更雪上加霜。 洁离异后没有良好的经济支持,要养育两个孩子,负担较重,加上多年婚姻中经历的负性事件,她的情绪不太稳定,有抑郁倾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不如意,语言上习惯抱怨、指责。洁对女儿有很多要求,虽然女儿在暑假的早晨会间断地在小区里跑步,尽可能地照顾弟弟,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但在洁的心中,女儿做的这些远远不够。她的脸色阴晴不定,要么指责孩子,要么和孩子说着话就开始掉眼泪……
洁的生活没有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她有很多负面情绪。她渴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囿于文化程度不高,自身有很多局限,她主动寻求帮助。
二、重新点亮希望
第1~3次咨询,洁一边掉眼泪,一边讲述过往的生活经历,情绪非常激动。我耐心倾听,共情她作为单身母亲的不易,理解她糟糕、失控的情绪状态,推动她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第4次咨询,洁进入放松状态。我引导她在想象中和前夫对话,然后再转换到前夫的角色位置。我引用心理专家对婚姻失败的形容,告诉她婚姻走向破裂有可能夫妻双方都有问题,要客观看待前夫身上存在的问题。
第5次咨询,我倾听洁讲述孩子出现自伤和情绪低落等问题,引导她看清和孩子之间消极的互动模式。我告诉她,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稳定、抱持的家庭氛围,如果父亲缺位了,母亲能给孩子温暖和力量,也可以使孩子成长得很顺畅。在父亲缺位的情况下,母亲始终被阴霾笼罩,情绪容易失控,无法在亲子互动中产生建设性的语言和行为,不但不能给孩子成长的精神力量,还会扼杀他们生命的活力。长期生活在缺少掌控感、压抑的环境中,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
咨询结束时,洁表示比以前好多了。但当我希望她内心再明亮一些,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温暖、舒适的感觉,她表示感受不到。
第6次咨询,洁表示自己的情绪趋于稳定,不再像原来那样总是抱怨、挑剔孩子了,在单位也不失神落魄了,可以专注于和周围人的互动。
我尝试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回到小时候。她发现自己小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梦里有胖胖的黑影在跑,当她仔细看那个影像,发现那是自卑、胆小、没有力量的自己。我引导她处理小时候自卑的情结,让成年的自己帮助小时候的自己,带着小时候的自己一起长大。我让她观察成年的自己身体周围有没有光,她表示没有,只是灰蒙蒙的一片。我再次引导她回到小时候某个自信的场景,深化自信的感觉,接着重新观察成年的自己身体周围有没有什么不同。她回应有了一丝光,但转眼就消失了。我让她看看身体周围的光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如果是的话想办法把它拿掉。她用特殊的方式把挡住的东西拿掉,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她清晰地看到了光,觉得很温暖。
咨询结束时,洁表示身体、心理前所未有的轻松,虽然现实还有很多不如意,但因为心情轻松了,好像所有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和孩子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崭新的生活
一年多的时间里,洁阶段性地进行心理咨询,持续学习家庭教育等课程,不间断地写亲子日记,同时接受妇联的经济援助。
今年的某一天,洁向我反馈,现在她的身体很健康,不像原来那样常常要吃药了。女儿在疫情期间认真学习,能照顾弟弟,做一些家务事。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们的表现。无论是她的状态还是孩子的情况,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用她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有盼头了。
案例三被遮住光芒的月亮
一、矛盾的尖子生
小月,高二年级女生,面容白皙,目光清澈,秀气文静,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小月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里照顾她和弟弟以及生病的奶奶。最近她的成绩突然下降,家长知道原因却无能为力,在班主任的介绍下前来咨询。
二、认知缺失带来的困扰
1.首次访谈。
初次见面是小月的母亲带她来的,她们十分注重礼节,特意带了水果来咨询室。交谈时我发现小月思维敏捷、表达清晰,她很期待能够在我这里解决问题,但她不敢说出让她成绩下降的原因,所以,她寻求帮助的方式是让我猜,猜她心里想什么。看得出她对心理咨询有一些误解,也能看出她对我是很防备的。
我很好奇这个小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让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想退学。但是首次访谈建立关系十分重要,我并没有追问,而是理解她对一个陌生人的不信任。我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告诉了小月,请她放心,但是这并没有让她放下戒备之心,她一直沉默。
这次打开她心门的时机未到,我坦诚地告诉她:“约定的咨询时间是一个小时,时间到了我们就要结束,因为我还有下一个来访者。如果你觉得今天不合适,我们可以另外约个时间。或者你是否愿意尝试制作一个沙盘,让我了解你一下?”沙盘治疗是利用荣格心理学投射原理呈现来访者的心境,通过对沙盘的解读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小月的求助意愿十分强烈,因为她面临学业下降的困境,她认为不把当前的问题解决是无法专心学业的,所以她选择了制作沙盘。
通过沙盘我发现她所展现的是和“性”有关的问题,大致推测是青春期“性”方面的问题困扰了她,但是具体的事情我依然不知道。结束咨询的时间到了,我说:“老师通过沙盘了解到让你困惑的是男生和女生的关系问题,老师希望你讲给我听具体事情的经过,或者下次再做一次沙盘,这样我才能帮助你。你可以回去思考一下,下周我们再见。”
2.第二次咨询。
一周后,小月如约前来,看起来还是有些难以启齿。通过交流,她看到我对学生发生“性”关系的态度是平和、理解和接纳的,开始愿意告诉我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与班级里的一个男生谈恋爱,并发生牵手、拥抱等身体接触,但是没有突破底线。敏感的小月认为这件事情很丢人,她把自己看得很低,认为被男生侵犯了,但她又不敢让别人知道,只好藏在心里,整日郁郁寡欢。
我先帮助她将问题正常化:青春期的男女交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恋爱这种形式的交往可以让男生和女生重新思考和领悟性别敏感性的概念。只是恋爱并不完全都是美好的,可以想想这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困扰,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打算怎么做。让小月意识到,自己有选择是否恋爱的权利,也需要对恋爱带来的困扰负责,激发她的主体意识。
然后我对她进行青春期恋爱及自我保护的教育:情侣间的举动不可以超过双方协商的范围,在确定恋爱关系时要制定一个“恋爱公约”,让双方明确对方的底线和自己要負责的范围。这样,女生可以保护自己,男生可以知道尊重对方的意愿并承担责任。
三、家庭的支持
小月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因为所受教育的局限,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学校一直以文化课教学为主,没有开设人际关系和性教育等课程,这让小月对异性交往缺少经验,出现了认知偏差。虽然小月的母亲后来知道了小月的情况,但也只是对她说:“你是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让别人随便碰你,现在要以学业为重。”母亲的这番话并没有减轻小月的心理负担,反而让她更加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被侵犯,甚至有一点脏。这是一种弱势和受害者心理,让小月越来越烦恼。我和小月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引导他们意识到女儿长大了,作为父母,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我还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籍给小月,让她自己去学习。
了解了相关的性知识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并有了应对异性交往的策略之后,小月变得如释重负。之前一直纠结的问题得到了接纳和帮助,让她觉得自己的经历也是一个宝贵的人生经验。接下来她准备全力冲刺学业,制定专门的复习计划把落下的功课赶上,为自己的选择努力。一次特殊的经历让小月成长,她开始发出皎洁的光芒!
一、被情绪困扰的母女
晚上十点多,我的手机突然跳出一条消息:“夏老师,您在吗?真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向您求助了!”这是高三学生小宁的母亲张女士发来的消息。张女士告诉我:女儿放假在家学习不自觉,一直玩手机,基本上每天都要玩到晚上十一二点。为了让女儿安心在家上网课,她把女儿的手机没收了,母女俩因为手机和起床问题起了冲突。接下来的两三天,小宁没有打卡上网课,也没有上传作业,把自己锁在书房不出来,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半才睡觉。母女俩总是争吵,小宁把书房的东西摔得一塌糊涂,把吃饭的碗和iPad全扔了出来。母女关系变僵,张女士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二、母女冲突的背后
1.过度关注引发矛盾。
在这个加长的假期中,因为宅在家中,缺少社交,张女士和女儿出现烦闷、无聊的感觉,易烦躁、易激惹。她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语言、行为上,容易出现逃避、敌对、无助等反应。王女士看女儿时,容易盯着女儿的个别行为表现并过度关注,于是亲子矛盾升级。
2.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
青春期的青少年试图将自己的智力、社会、性别、道德等各方面整合起来达到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即获得自我同一性。拥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己,目标明确,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母亲不断否定自己,让小宁感觉对自己的认识与母亲对自己的认识不一致,发生角色混乱,于是她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母亲,拒绝交流。
3.理智脑发育不成熟。
脑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原始脑,是人体的躯体中枢,对外界刺激产生生理反应;二是情绪脑,是情绪中枢,感受外界事物;三是理智脑,具有认知功能,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理智脑一般要到三十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处于青春期的小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首先会在情绪脑的层面进行反应,这时跟她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只有当情绪控制住了,人处于平静的状态下,理智脑才会发挥作用,才会冷静地思考。
三、四个“一”化解冲突
我和张女士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先是听张女士倾诉她的焦虑和苦衷,理解并接纳她的情绪,肯定她一心为女儿付出、希望女儿更优秀的努力与愿望,然后和她探讨如何破解亲子沟通的僵局,重新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
1.一点理解——让情绪平和安放。
可以看出张女士很焦虑、烦躁、迷茫、无助、委屈,对女儿充满了不满和无奈。我让王女士先描述感受,看见自己的情绪并接纳这份情绪。我也表达了对她的理解,让她看到这份情绪的背后是自己对女儿的爱与期待,对女儿不满是希望女儿变得更好更优秀。当感觉到被理解和接纳,看见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诉求时,张女士开始理智地思考为什么女儿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她对女儿的情绪开始有了理解,觉察到可能是自己对女儿要求太高、盯得太紧,造成了母女关系的紧张。
2.一封书信——给孩子一个台阶。
“宝贝,可以把门打开吗?我们聊聊行吗?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过、很委屈……你是妈妈最爱的人,从小到大你都很懂事、很独立,上学的事从不要我担心,而且自己也很要强。妈妈说了很多气话让你伤心了,虽然是为你好,但太急躁,没有尊重你、理解你,是妈妈不对,你能原谅妈妈吗?从今天起,我要真正改变自己,我会努力学习怎样当一个好妈妈的,以后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帮我指出来好吗?”张女士把这样一封信从书房的门缝塞了进去,小宁依然没有回音,可是张女士明显感觉到女儿的情绪稳定了,不再摔东西了。第二天早上,张女士发现女儿房间没锁,就在上班前进去叫女儿起床,女儿没回应,但也没反感,还露出了笑容。没过多久,张女士在小宁的朋友圈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这个台阶我下还是不下?”当天,小宁就开始上网课了。一封信给了小宁一个台阶,让她从反锁的书房中走了出来,从愤怒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3.一个界限——给孩子自主空间。
张女士告诉我,自己为女儿付出了太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女儿不领情。每天一大早就做好早饭,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女兒起床;女儿做作业,自己一直陪在旁边;每天晚上,女儿睡得很晚,她总是要等女儿睡了以后才睡。小宁则感觉妈妈就像一个警察,还是一个保姆,整天监督自己。她没有自主的空间,也就失去了自主性,一切都等待妈妈的安排和催促。可以看出,这个母亲将自己的生活和女儿的生活捆绑一起,过度干涉女儿的学习和生活。张女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做出改变,她发现女儿自己也能主动起床、认真做作业、上网课。
4.一份肯定——给孩子发展动力。
张女士的内心平和了,她开始反思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并主动写信与孩子沟通,亲子关系有所缓和。在这个基础上,我和张女士商量如何看见自己和孩子的资源,看见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肯定的语言去鼓励女儿,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小宁主动写作业、上网课、自己起床、自己做饭,中午午休后立即认真做作业。看到女儿的进步和变化,张女士内心很激动,及时把欣赏与肯定告诉女儿。小宁也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和自主学习的快乐,发展的主动性和内在动机进一步增强。
一点理解、一封书信、一个界限、一份肯定,化解了张女士和女儿之间的冲突。后来,张女士给我发来信息:“这段时间我和女儿相处挺融洽的,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现在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其实真正的问题在我身上,伤害了孩子也折磨了自己。现在,我的心理弹性增强了,给孩子自主的空间,静待花开,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
案例二从“无望”到“有盼头”
一、糟糕的境况
洁,个子不高,特别瘦弱,离异后独自养育两个孩子,大女儿上初中,小儿子上幼儿园。儿子之前跟随父亲生活一个月,常常尿裤子,怕人,不爱说话。女儿情绪容易焦躁,有自伤倾向。洁主动要求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凡事亲力亲为。洁的工作忙碌,晚上常常要加班,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加上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经常要去医院看病,使得本就拮据的状况更雪上加霜。 洁离异后没有良好的经济支持,要养育两个孩子,负担较重,加上多年婚姻中经历的负性事件,她的情绪不太稳定,有抑郁倾向,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不如意,语言上习惯抱怨、指责。洁对女儿有很多要求,虽然女儿在暑假的早晨会间断地在小区里跑步,尽可能地照顾弟弟,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但在洁的心中,女儿做的这些远远不够。她的脸色阴晴不定,要么指责孩子,要么和孩子说着话就开始掉眼泪……
洁的生活没有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她有很多负面情绪。她渴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囿于文化程度不高,自身有很多局限,她主动寻求帮助。
二、重新点亮希望
第1~3次咨询,洁一边掉眼泪,一边讲述过往的生活经历,情绪非常激动。我耐心倾听,共情她作为单身母亲的不易,理解她糟糕、失控的情绪状态,推动她宣泄情绪,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第4次咨询,洁进入放松状态。我引导她在想象中和前夫对话,然后再转换到前夫的角色位置。我引用心理专家对婚姻失败的形容,告诉她婚姻走向破裂有可能夫妻双方都有问题,要客观看待前夫身上存在的问题。
第5次咨询,我倾听洁讲述孩子出现自伤和情绪低落等问题,引导她看清和孩子之间消极的互动模式。我告诉她,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稳定、抱持的家庭氛围,如果父亲缺位了,母亲能给孩子温暖和力量,也可以使孩子成长得很顺畅。在父亲缺位的情况下,母亲始终被阴霾笼罩,情绪容易失控,无法在亲子互动中产生建设性的语言和行为,不但不能给孩子成长的精神力量,还会扼杀他们生命的活力。长期生活在缺少掌控感、压抑的环境中,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创伤。
咨询结束时,洁表示比以前好多了。但当我希望她内心再明亮一些,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温暖、舒适的感觉,她表示感受不到。
第6次咨询,洁表示自己的情绪趋于稳定,不再像原来那样总是抱怨、挑剔孩子了,在单位也不失神落魄了,可以专注于和周围人的互动。
我尝试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回到小时候。她发现自己小时候经常做一个梦,梦里有胖胖的黑影在跑,当她仔细看那个影像,发现那是自卑、胆小、没有力量的自己。我引导她处理小时候自卑的情结,让成年的自己帮助小时候的自己,带着小时候的自己一起长大。我让她观察成年的自己身体周围有没有光,她表示没有,只是灰蒙蒙的一片。我再次引导她回到小时候某个自信的场景,深化自信的感觉,接着重新观察成年的自己身体周围有没有什么不同。她回应有了一丝光,但转眼就消失了。我让她看看身体周围的光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挡住了,如果是的话想办法把它拿掉。她用特殊的方式把挡住的东西拿掉,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她清晰地看到了光,觉得很温暖。
咨询结束时,洁表示身体、心理前所未有的轻松,虽然现实还有很多不如意,但因为心情轻松了,好像所有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和孩子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崭新的生活
一年多的时间里,洁阶段性地进行心理咨询,持续学习家庭教育等课程,不间断地写亲子日记,同时接受妇联的经济援助。
今年的某一天,洁向我反馈,现在她的身体很健康,不像原来那样常常要吃药了。女儿在疫情期间认真学习,能照顾弟弟,做一些家务事。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们的表现。无论是她的状态还是孩子的情况,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用她的话说,现在的生活有盼头了。
案例三被遮住光芒的月亮
一、矛盾的尖子生
小月,高二年级女生,面容白皙,目光清澈,秀气文静,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小月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里照顾她和弟弟以及生病的奶奶。最近她的成绩突然下降,家长知道原因却无能为力,在班主任的介绍下前来咨询。
二、认知缺失带来的困扰
1.首次访谈。
初次见面是小月的母亲带她来的,她们十分注重礼节,特意带了水果来咨询室。交谈时我发现小月思维敏捷、表达清晰,她很期待能够在我这里解决问题,但她不敢说出让她成绩下降的原因,所以,她寻求帮助的方式是让我猜,猜她心里想什么。看得出她对心理咨询有一些误解,也能看出她对我是很防备的。
我很好奇这个小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让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想退学。但是首次访谈建立关系十分重要,我并没有追问,而是理解她对一个陌生人的不信任。我将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告诉了小月,请她放心,但是这并没有让她放下戒备之心,她一直沉默。
这次打开她心门的时机未到,我坦诚地告诉她:“约定的咨询时间是一个小时,时间到了我们就要结束,因为我还有下一个来访者。如果你觉得今天不合适,我们可以另外约个时间。或者你是否愿意尝试制作一个沙盘,让我了解你一下?”沙盘治疗是利用荣格心理学投射原理呈现来访者的心境,通过对沙盘的解读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小月的求助意愿十分强烈,因为她面临学业下降的困境,她认为不把当前的问题解决是无法专心学业的,所以她选择了制作沙盘。
通过沙盘我发现她所展现的是和“性”有关的问题,大致推测是青春期“性”方面的问题困扰了她,但是具体的事情我依然不知道。结束咨询的时间到了,我说:“老师通过沙盘了解到让你困惑的是男生和女生的关系问题,老师希望你讲给我听具体事情的经过,或者下次再做一次沙盘,这样我才能帮助你。你可以回去思考一下,下周我们再见。”
2.第二次咨询。
一周后,小月如约前来,看起来还是有些难以启齿。通过交流,她看到我对学生发生“性”关系的态度是平和、理解和接纳的,开始愿意告诉我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与班级里的一个男生谈恋爱,并发生牵手、拥抱等身体接触,但是没有突破底线。敏感的小月认为这件事情很丢人,她把自己看得很低,认为被男生侵犯了,但她又不敢让别人知道,只好藏在心里,整日郁郁寡欢。
我先帮助她将问题正常化:青春期的男女交往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恋爱这种形式的交往可以让男生和女生重新思考和领悟性别敏感性的概念。只是恋爱并不完全都是美好的,可以想想这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困扰,自己是否有能力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打算怎么做。让小月意识到,自己有选择是否恋爱的权利,也需要对恋爱带来的困扰负责,激发她的主体意识。
然后我对她进行青春期恋爱及自我保护的教育:情侣间的举动不可以超过双方协商的范围,在确定恋爱关系时要制定一个“恋爱公约”,让双方明确对方的底线和自己要負责的范围。这样,女生可以保护自己,男生可以知道尊重对方的意愿并承担责任。
三、家庭的支持
小月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因为所受教育的局限,无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学校一直以文化课教学为主,没有开设人际关系和性教育等课程,这让小月对异性交往缺少经验,出现了认知偏差。虽然小月的母亲后来知道了小月的情况,但也只是对她说:“你是女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让别人随便碰你,现在要以学业为重。”母亲的这番话并没有减轻小月的心理负担,反而让她更加不喜欢自己,认为自己被侵犯,甚至有一点脏。这是一种弱势和受害者心理,让小月越来越烦恼。我和小月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引导他们意识到女儿长大了,作为父母,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我还推荐了一些相关书籍给小月,让她自己去学习。
了解了相关的性知识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并有了应对异性交往的策略之后,小月变得如释重负。之前一直纠结的问题得到了接纳和帮助,让她觉得自己的经历也是一个宝贵的人生经验。接下来她准备全力冲刺学业,制定专门的复习计划把落下的功课赶上,为自己的选择努力。一次特殊的经历让小月成长,她开始发出皎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