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的意义。方法:通过对90例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75.56%的患者都能放松紧张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结论: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35-01
血液病监护病房是一個独立的重症监护单位,是收治各类血液系统危重患者的专科,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因病情严重,收治于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极度紧张,由于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使原发病加重或使患者不能由始至终地坚持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血液病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除凭着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丰富临床经验,在原发病给予良好治疗护理外,及早发现心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血液病监护病房从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淋巴瘤12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4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1~77岁,平均59岁。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5天,其中22例患者转入普通病室,68例患者转入无菌仓继续治疗。
1.2 方法:①通过与病人交谈、提问,了解其心理异常、心理冲突的有关情况。②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现状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
2.1 焦虑、恐惧其原因有多种。血液病监护病房的设施、陌生的环境,由于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仪器设备的连续声响、对监护仪电极的不适,都可以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1]。为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护理上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即将入住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首先将其病情及入住情况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使之尽快消除思想顾虑,反复向患者讲述、解释各种仪器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了解和熟悉血液病监护病房的各种情况,以尽快适应新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要注意仪表,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以沉着冷静的气质、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患者安全感;对于暗示性强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信息,避免不良刺激;对高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介绍,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示易患因素、所服药物、治疗手段,使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了解所患疾病,从而减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2.2 抑郁悲观血液病病情迁延、预后差,病人多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其带来不便;而半数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对所患疾病及恢复前景产生抑郁、悲观。对此,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做必要的解释和处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愈病例,鼓励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乐观,即能取得满意疗效。一些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影响而负疚的患者,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
2.3 成分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输血是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悲观者认为病情加重才致输血;知识分子希望得到高质量的血液;多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对于反复多次输血后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则对输血产生依赖,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出血过多要求输血进行补偿。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成分输血宣教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根据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因人施护,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输血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讲明输血不是唯一的方法,鼓励患者全方位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成分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护士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患者的愉快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
2.4 睡眠状态紊乱由于新的环境,夜间收治病人、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呻吟、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为此,应合理化布局监护室环境。轻重患者相对分开,患者之间设有幔帘。对于睡眠状态紊乱的患者,应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习惯,认真做好晚间护理,调暗灯光、放下窗帘、减少仪器噪声,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影响睡眠的处置;避免患者看到其他危重患者抢救的场面,减少不良心理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5 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2]。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否认反应,一方面患者面对各种检查和治疗否认、低估疾病的严重性,可以减少其恐惧感、降低焦虑反应的程度、恢复心理稳定,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另一方面否认反应是患者难以、不服从治疗的先兆。对有明显否认、漠视自身疾病、不配合医疗的病人,要强化心理指导,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服从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服从治疗和康复的安排。
2.6 情感沟通障碍患者在监护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家人、亲友的交流已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全身被仪器、导管所包围,甚至受呼吸机鼻面罩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在一起,通过心理诱导帮助患者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按照康复程序,逐渐活动,以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始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以上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护理,使监护室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少,75.56%(34/45)患者都能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总之,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治疗、护理有着特殊性。在对患者的疾病采取正确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心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意识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有更多治疗方法和治愈个体,进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医学心理学[M].苏州: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96-97
[2] 徐俊冕.临床实用心理护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0-56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关键词】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35-01
血液病监护病房是一個独立的重症监护单位,是收治各类血液系统危重患者的专科,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因病情严重,收治于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极度紧张,由于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使原发病加重或使患者不能由始至终地坚持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血液病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除凭着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丰富临床经验,在原发病给予良好治疗护理外,及早发现心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血液病监护病房从2007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1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淋巴瘤12例,多发性骨髓瘤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4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1~77岁,平均59岁。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5天,其中22例患者转入普通病室,68例患者转入无菌仓继续治疗。
1.2 方法:①通过与病人交谈、提问,了解其心理异常、心理冲突的有关情况。②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现状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
2.1 焦虑、恐惧其原因有多种。血液病监护病房的设施、陌生的环境,由于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仪器设备的连续声响、对监护仪电极的不适,都可以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1]。为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护理上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即将入住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首先将其病情及入住情况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使之尽快消除思想顾虑,反复向患者讲述、解释各种仪器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了解和熟悉血液病监护病房的各种情况,以尽快适应新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要注意仪表,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以沉着冷静的气质、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患者安全感;对于暗示性强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信息,避免不良刺激;对高度紧张、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介绍,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示易患因素、所服药物、治疗手段,使患者在一定范围内了解所患疾病,从而减轻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2.2 抑郁悲观血液病病情迁延、预后差,病人多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其带来不便;而半数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对所患疾病及恢复前景产生抑郁、悲观。对此,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做必要的解释和处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愈病例,鼓励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乐观,即能取得满意疗效。一些由于疾病给家庭经济影响而负疚的患者,使其认识到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和支持,同时劝告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经济问题。
2.3 成分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输血是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悲观者认为病情加重才致输血;知识分子希望得到高质量的血液;多次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而对于反复多次输血后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则对输血产生依赖,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出血过多要求输血进行补偿。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成分输血宣教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根据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因人施护,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输血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讲明输血不是唯一的方法,鼓励患者全方位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成分输血常有明显的短期效应,所以护士应充分利用这一效应,激发患者的愉快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
2.4 睡眠状态紊乱由于新的环境,夜间收治病人、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呻吟、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为此,应合理化布局监护室环境。轻重患者相对分开,患者之间设有幔帘。对于睡眠状态紊乱的患者,应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习惯,认真做好晚间护理,调暗灯光、放下窗帘、减少仪器噪声,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影响睡眠的处置;避免患者看到其他危重患者抢救的场面,减少不良心理刺激,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5 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2]。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否认反应,一方面患者面对各种检查和治疗否认、低估疾病的严重性,可以减少其恐惧感、降低焦虑反应的程度、恢复心理稳定,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另一方面否认反应是患者难以、不服从治疗的先兆。对有明显否认、漠视自身疾病、不配合医疗的病人,要强化心理指导,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服从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服从治疗和康复的安排。
2.6 情感沟通障碍患者在监护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家人、亲友的交流已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全身被仪器、导管所包围,甚至受呼吸机鼻面罩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在一起,通过心理诱导帮助患者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按照康复程序,逐渐活动,以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始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通过以上心理分析及心理疏导护理,使监护室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少,75.56%(34/45)患者都能放松心情,积极接受治疗。
总之,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治疗、护理有着特殊性。在对患者的疾病采取正确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心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意识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有更多治疗方法和治愈个体,进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袁耿清.医学心理学[M].苏州: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96-97
[2] 徐俊冕.临床实用心理护理[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0-56
作者单位: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