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现状,文章从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注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活化教学等方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进行研究,旨在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活动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审美素养;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23-02
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美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各民族的文化内涵、风俗民情、审美思想。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进行研究。
一、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现状
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美术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美术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较强的美术创作技能。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主要的艺术形态之一,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地位方面。我国艺术类高校专业教学活动起步较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是参照国外艺术类院校,使得高校美术教育活动存在脱离我国社会实践以及文化基础的现象。而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更是很晚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推广,导致部分学校、师生不重视民族民间美术,忽视民族民间美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民族民间美术内容选择与特点方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历史的演变,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区域文化特点的民族民间美术内容,高校美术教育选择何种类型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便成为一个教学难点。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
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大势所趋。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进行研究。
1.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民族民间美术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当前,要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分析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形象,了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该民族民间艺术形象所发生的变化。例如,针对地方戏曲文化中“妆容”的研究,要能够站在民俗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理清各种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发展特点,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应用提供系统化、完整化的课程资源。第二,加强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按照区域特点,辅助时间变化,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进行理论概述,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例如,开展戏曲文化中“脸谱的变化”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并且熟知我国戏曲文化的变迁特点。如此才能让学生发现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等对民族民间美术所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2.注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美术课程由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民族美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一,实现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各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所在区域的民族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入这些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图案”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本地区民族木雕上的图案,并进行优化设计。民族文化资源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承担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第二,丰富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内涵。文化应是鲜活的,教师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对本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动态化发展,不断丰富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内涵。例如,对于区域民族文化內涵而言,白族的扎染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实现机械化,其扎染所呈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和民族精神内涵才是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而是否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各种扎染艺术品则是次要的。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而言,要引导学生实现对本区域民族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传承,而非单单是民族文化元素的渗透。
3.实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活化教学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而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生呈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了解白族扎染技术,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这一民族文化内涵。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利用网络技术为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3D打印技术风靡一时,成为社会的宠儿,教师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民间美术与3D打印技术相融合,引导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扎染艺术创作。可以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引入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注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活化教学,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建军.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
[2]郭志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原生态美术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
[3]谷海燕.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9(04).
[4]邵珠春.引入本土民间美术: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4(03).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审美素养;美育
中图分类号:G642;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23-02
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教育体制的改革为高校美术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各民族的文化内涵、风俗民情、审美思想。作为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进行研究。
一、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现状
高校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高层次的美术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美术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较强的美术创作技能。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主要的艺术形态之一,是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发现,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地位方面。我国艺术类高校专业教学活动起步较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是参照国外艺术类院校,使得高校美术教育活动存在脱离我国社会实践以及文化基础的现象。而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更是很晚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推广,导致部分学校、师生不重视民族民间美术,忽视民族民间美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民族民间美术内容选择与特点方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历史的演变,各民族都形成了独具区域文化特点的民族民间美术内容,高校美术教育选择何种类型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便成为一个教学难点。同时,如何把握民族民间美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
民族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活动是大势所趋。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优化渠道进行研究。
1.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还要帮助学生构建民族民间美术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当前,要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站在艺术形态的角度分析各种民族民间艺术形象,了解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该民族民间艺术形象所发生的变化。例如,针对地方戏曲文化中“妆容”的研究,要能够站在民俗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理清各种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发展特点,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应用提供系统化、完整化的课程资源。第二,加强民族民间美术理论研究,按照区域特点,辅助时间变化,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进行理论概述,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论修养。例如,开展戏曲文化中“脸谱的变化”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并且熟知我国戏曲文化的变迁特点。如此才能让学生发现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等对民族民间美术所带来的影响,提升学生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2.注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美术课程由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民族美术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第一,实现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各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所在区域的民族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入这些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实效性。例如,在教学“图案”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本地区民族木雕上的图案,并进行优化设计。民族文化资源的渗透,不仅可以提高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地承担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使命。第二,丰富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内涵。文化应是鲜活的,教师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对本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动态化发展,不断丰富本地区的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内涵。例如,对于区域民族文化內涵而言,白族的扎染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实现机械化,其扎染所呈现出来的工匠精神和民族精神内涵才是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所要关注的课程资源,而是否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各种扎染艺术品则是次要的。对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而言,要引导学生实现对本区域民族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传承,而非单单是民族文化元素的渗透。
3.实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活化教学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而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学生呈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观看、了解白族扎染技术,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这一民族文化内涵。还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利用网络技术为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3D打印技术风靡一时,成为社会的宠儿,教师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可以将民间美术与3D打印技术相融合,引导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来完成扎染艺术创作。可以说,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引入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握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理论根基,注重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民族民间美术的生活化教学,通过开设多种形式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蔡建军.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
[2]郭志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美术教育——原生态美术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03).
[3]谷海燕.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9(04).
[4]邵珠春.引入本土民间美术:高校美术课程改革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