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更新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热情。以加强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将创新教育、研究性教学理念很好地贯穿到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实践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从教与学两方面提升教学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慕课建设标准的研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A112)和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6JGZ100)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2-02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以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依据,研究型大学是将研究和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它表现出了教学的研究性、研究的前沿性、管理的科学性及环境的学术性,因此,本科教学模式必须是以研究为主的研究型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发展的优势,调动科研人才的智力资源,利用科研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把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的优质资源,实施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课程教学要素,引导学生以研究创新的态度对待书本知识和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帅才的竞争。而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告诉人们造就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必须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前提,研究型教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作为广西惟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十一五”以来,广西大学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省部共建等发展机遇,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学校发展实现了两个“质”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从工农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为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新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也应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而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是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研究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广大教师中要加强研究性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研究性教学的系统理论,营造研究性教学的学习实践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交流活动。
2.推行“三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以教与学、教学和研究、课外与课内三者密切结合为指导思想,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建立平等的、动态的师生互动对话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品味学术创造的美感与乐趣,自觉接受教师的学术个性与学术魅力,建立起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的科研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开展以“主题”研究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并逐步渗透到“第一课堂”之中,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贯穿于课外科技活动之中;开展学术交流、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邀请校内外的名师开公开课,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加强研究性教学的交流。
3.推进自主学习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研究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最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开发者,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规律,倡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使之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学习自由,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研究问题的机会,拓展其研究兴趣,发展其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艰苦的求知路上感受到乐趣。同时,积极探索具有各门课程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更加便捷的途径。
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建设力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打造一个集课程建设、课程学习、课程展示、教学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公共平台。
4.完善研究生助教制
构筑本科生—助教—任课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桥梁。开展研究性教学,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研究生助教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是研究生助教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改革研究生助教管理制度。研究生助教统一有专门机构和专人管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使得研究生助教的聘任、考核、酬金发放以及学分给予等环节一脉相承,提高工作效率。
5.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内外不少研究型大学的在人才培养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都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和鼓励实行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既鼓励一、二年级实行学分制导师制、高年级实行学术导师制的分段式导师制,也鼓励实施四年一贯制的导师制。导师要切实承担起导思想、导品德、导心理、导学业、导生活的职责,帮助学生制定大学成长规划,指导学生学业进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獨立人格。 6.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改革“一纸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和专业的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形式。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多出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来测试学生的运用知识和独立创新的水平。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的学术成绩纳入到教学结果评价中,降低考试在评价结果中的权重,同时要提高教学结果评价中实践和实验成绩的考核比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有效的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引导学生追求全面发展。
7.建成一批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
各级精品课程率先开展研究性教学试点,成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的示范样板。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和“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负责人和获得者必须要开展研究性教学。
二、主要成效
1.从方法论创新的视角,首次将学生学习方法纳入到高校教学改革视野,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融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自主或合作式学习方式,大力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涌现出大量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学习方法改革案例,使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2.解决了大学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盛行、一些教学过程被忽略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机械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师生缺少有效互动的问题。
三、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阻力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推行
推行以研究性教学为重点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三结合”,即教与学的密切结合,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课外与课内的密切结合。
2.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了解学术前沿,没有创新的科研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型教师。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稳定优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区域特色研究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自主学习的环境、资源与制度建设
推行研究性教学需要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学生,并为此进行配套的环境与资源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督促教师及时更新平台上各种课程相关资源。保障制度层面,需要实现教学管理和教学支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各部门的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提高效率和质量,打造集教、学、管、信息服务、学术支撑为一体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学术支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梁颖: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J].科技日报.2011年3月4日.
[2]曾冬梅,唐纪良.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洪银兴,谈哲敏.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杨林,刘念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与定位研究[J].教育体制与结构,2008(11).
[7]浩歌.提高教育质量:亟待教学方法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8]浩歌.教学方法改到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9]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10]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作者简介:宋敬敬,女,1982年出生,汉族,籍贯:山东滕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广西大学副研究员,主要方向:教育管理与研究。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自主学习;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慕课建设标准的研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A112)和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6JGZ100)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2-02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以其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依据,研究型大学是将研究和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它表现出了教学的研究性、研究的前沿性、管理的科学性及环境的学术性,因此,本科教学模式必须是以研究为主的研究型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其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发展的优势,调动科研人才的智力资源,利用科研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把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育的优质资源,实施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规范课程教学要素,引导学生以研究创新的态度对待书本知识和教学模式,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帅才的竞争。而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告诉人们造就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必须以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前提,研究型教学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作为广西惟一一所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十一五”以来,广西大学紧紧抓住“211工程”建设、省部共建等发展机遇,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学校发展实现了两个“质”的转变:从教学型大学转变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从工农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为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新定位,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也应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而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中,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是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研究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在广大教师中要加强研究性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研究性教学的系统理论,营造研究性教学的学习实践氛围,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交流活动。
2.推行“三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以教与学、教学和研究、课外与课内三者密切结合为指导思想,推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建立平等的、动态的师生互动对话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品味学术创造的美感与乐趣,自觉接受教师的学术个性与学术魅力,建立起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的科研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开展以“主题”研究为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并逐步渗透到“第一课堂”之中,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贯穿于课外科技活动之中;开展学术交流、学科竞赛、学生社团等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邀请校内外的名师开公开课,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加强研究性教学的交流。
3.推进自主学习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研究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最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实施者变为开发者,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规律,倡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使之转变学习观念,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学习自由,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研究问题的机会,拓展其研究兴趣,发展其个性特长,让学生在艰苦的求知路上感受到乐趣。同时,积极探索具有各门课程特色的自主学习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更加便捷的途径。
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建设力度。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打造一个集课程建设、课程学习、课程展示、教学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公共平台。
4.完善研究生助教制
构筑本科生—助教—任课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桥梁。开展研究性教学,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研究生助教制度不仅仅是一项制度安排,更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研究性教学,是研究生助教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改革研究生助教管理制度。研究生助教统一有专门机构和专人管理,分工具体,责任明确,使得研究生助教的聘任、考核、酬金发放以及学分给予等环节一脉相承,提高工作效率。
5.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内外不少研究型大学的在人才培养上的一条重要经验,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都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倡导和鼓励实行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既鼓励一、二年级实行学分制导师制、高年级实行学术导师制的分段式导师制,也鼓励实施四年一贯制的导师制。导师要切实承担起导思想、导品德、导心理、导学业、导生活的职责,帮助学生制定大学成长规划,指导学生学业进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獨立人格。 6.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改革“一纸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根据课程和专业的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等形式。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多出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来测试学生的运用知识和独立创新的水平。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的学术成绩纳入到教学结果评价中,降低考试在评价结果中的权重,同时要提高教学结果评价中实践和实验成绩的考核比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有效的检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引导学生追求全面发展。
7.建成一批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
各级精品课程率先开展研究性教学试点,成为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的示范样板。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和“教学质量优秀奖”的负责人和获得者必须要开展研究性教学。
二、主要成效
1.从方法论创新的视角,首次将学生学习方法纳入到高校教学改革视野,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中融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推进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自主或合作式学习方式,大力探索和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涌现出大量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学习方法改革案例,使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2.解决了大学课堂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盛行、一些教学过程被忽略的问题。解决了学生机械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师生缺少有效互动的问题。
三、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阻力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推行
推行以研究性教学为重点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必须做到“三结合”,即教与学的密切结合,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课外与课内的密切结合。
2.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了解学术前沿,没有创新的科研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型教师。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稳定优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区域特色研究型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自主学习的环境、资源与制度建设
推行研究性教学需要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学生,并为此进行配套的环境与资源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督促教师及时更新平台上各种课程相关资源。保障制度层面,需要实现教学管理和教学支持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各部门的工作能协调、有序地进行,提高效率和质量,打造集教、学、管、信息服务、学术支撑为一体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和学术支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梁颖: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J].科技日报.2011年3月4日.
[2]曾冬梅,唐纪良.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洪银兴,谈哲敏.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杨林,刘念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与定位研究[J].教育体制与结构,2008(11).
[7]浩歌.提高教育质量:亟待教学方法大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8]浩歌.教学方法改到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
[9]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10]卢丽琼.浅析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作者简介:宋敬敬,女,1982年出生,汉族,籍贯:山东滕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广西大学副研究员,主要方向:教育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