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22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
刘辉丽被手机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是邻村玉凤村的养猪户罗富贵。
“幺婶,我养的猪崽拉稀,已经死了两头了,啷个办嘛?”
“你莫慌,我马上赶过来。”
穿好衣服,洗漱完毕,顾不上吃早饭,刘辉丽就奔向罗富贵家。
“你这个猪崽应该是前两天你给它们冲凉导致了感冒。”
刘辉丽给了罗富贵两盒兽用藿香正气液,用药之后,当天晚上猪崽的病情就明显好转。
罗富贵口中的“幺婶”,是对九龙坡区西彭镇元明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幺婶热线”成员的统一称谓。“幺婶热线”是元明村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创建的基层党建品牌。
目前,这支服务队以向村里的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为切入点,将基层服务整合起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技术服务,成就特色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73岁的马先明在村里干了40多年的民政工作和妇女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马幺婶”。
一年多以前,马先明发现元明村街上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一些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不爱护。于是,她召集几个老干部、老党员商量,看能否成立一个自愿服务队,让专人去解决这些问题。
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一致决定成立一支基层党员服务队。可是,党员服务队取个什么名字呢?有人说:“我们都称呼你‘马幺婶’,干脆就叫‘幺婶热线’吧。”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刘宗琪是最早加入“幺婶热线”的志愿者之一。因为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刘宗琪渐渐成了村里的技术“带头人”,村里的养殖户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会找他求助。
刘宗琪对这个身份很热心,很多时候他都是主动上门给村民提供帮助。
去年7月18日,刘宗琪一大早来到幸顺跃家的鱼塘,指导鱼塘水质改底。幸顺跃承包南桥大堰塘养鱼有五六年了,因为村里的部分生活废水长期排入鱼塘,加上村民偶尔到这里洗菜、洗衣服,导致鱼塘水质恶化,一到夏天,鱼就容易翻塘。
“先改底,再消毒。”刘宗琪指导幸顺跃对鱼塘进行大换血,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塘的水质问题。今年鱼塘亩产达2000多斤,收益增加近3万元。
目前,技术服务已经成为“幺婶热线”的特色服务。除了刘宗琪,村里的很多种植能手、养殖专业户都加入了服务队。比如,“技术男幺婶”赵钊则发挥自己的种植特长,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被“幺婶热线”请到元明村的业主邱方圆也加入了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向村里的瓜农和果农传授种植技术。
整合服务,提高效率
整合服务、深化服务、扩大服务,更有效地服务好群众,这是“幺婶热线”成立的初衷。
元明村养殖户多,畜禽粪便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以前,元明村的村干部就想发动养殖户建立沼气池,一是可以改善周边环境,二是可以变废为宝,将排泄物回收再利用,但养殖户们反应冷淡。
成立“幺婶热线”后,钟勇毛遂自荐,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钟勇决定“拿效果说话”。她在自家的养猪场旁边建了一个沼气池,并通过沼液还田的方式种植丝瓜。
今年气候干旱,但钟勇家的丝瓜每亩产量达到六七百斤,而用肥料的养殖户,每亩产量只有一两百斤。
看到这样的对比效果后,村里的养殖户都愿意建沼气池了。“幺婶热线”统计了名单之后,正在联系专业的沼气工程公司,挨家挨户地推进沼气池的建设。
“成立‘幺婶热线’后,我们的办事效率提高了,之前很多难办的事情也变得简单了。”元明村党委书记余大勇说。
“幺婶热线”之所以能提高服务效率,得益于它将过去村里繁多、琐碎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分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技术上有大户能手,服务上有热心“幺婶”。
前不久,村里一位姓孟的村民不幸得了脑血栓,治疗费需要40多万元,但他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幺婶”杨德金知道后,和另外两位“幺婶”挨家挨户敲门说明情况,请大家捐钱献爱心,帮助孟家渡过难关。在“幺婶”的积极带动下,顺利募集到几万元钱,解了孟家的燃眉之急。
現在,“幺婶热线”共设立了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卫生、互帮互助五个小组,为村民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幺婶热线”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50人壮大到现在的150多人。
问题导向,提升品质
“收割机都进不去,你说啷个办?”村民刘光明找到“幺婶热线”时,情绪很激动。眼看就要到收割期了,没想到有一根光纤倒在自家的稻田里。
其实,这是去年发生的事。让刘光明没想到的是,这根光纤一倒就是一年。因为这根光纤,村里有30多户村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说起这件事,余大勇很是发愁。为了这件事,“幺婶热线”跟电信部门反复沟通,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在余大勇看来,“幺婶热线”是村民与上级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如果桥梁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服务的质量就很难提高。
余大勇打算跟上级相关部门沟通,然后再一同去找电信部门协商。“一定要把这件事解决了。我们‘幺婶热线’好不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不能让群众失望”。
事实上,成立一年多来,“幺婶热线”发展迅速。在西彭镇党委的支持下,目前全镇28个村居都设立了“幺婶热线”。“下一步,我们将规范和保障‘幺婶热线’有序运转,制订‘幺婶热线’准入制、24小时在线制、管理制度、积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8个村居将统一热线电话,统一微信公众号,把原来各村‘各自为政’的‘幺婶热线’整合成一个全镇统一的‘幺婶热线’,真正做到党员志愿者与群众‘零接触’,随喊随到,24小时在线服务。”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成立“幺婶热线”,不但畅通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将打造服务品牌和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针对群众需求着力在提升党建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上出实招,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本。
刘辉丽被手机铃声吵醒。电话那头是邻村玉凤村的养猪户罗富贵。
“幺婶,我养的猪崽拉稀,已经死了两头了,啷个办嘛?”
“你莫慌,我马上赶过来。”
穿好衣服,洗漱完毕,顾不上吃早饭,刘辉丽就奔向罗富贵家。
“你这个猪崽应该是前两天你给它们冲凉导致了感冒。”
刘辉丽给了罗富贵两盒兽用藿香正气液,用药之后,当天晚上猪崽的病情就明显好转。
罗富贵口中的“幺婶”,是对九龙坡区西彭镇元明村党员志愿服务队“幺婶热线”成员的统一称谓。“幺婶热线”是元明村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创建的基层党建品牌。
目前,这支服务队以向村里的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为切入点,将基层服务整合起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技术服务,成就特色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73岁的马先明在村里干了40多年的民政工作和妇女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马幺婶”。
一年多以前,马先明发现元明村街上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一些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不爱护。于是,她召集几个老干部、老党员商量,看能否成立一个自愿服务队,让专人去解决这些问题。
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一致决定成立一支基层党员服务队。可是,党员服务队取个什么名字呢?有人说:“我们都称呼你‘马幺婶’,干脆就叫‘幺婶热线’吧。”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刘宗琪是最早加入“幺婶热线”的志愿者之一。因为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刘宗琪渐渐成了村里的技术“带头人”,村里的养殖户遇到什么疑难问题都会找他求助。
刘宗琪对这个身份很热心,很多时候他都是主动上门给村民提供帮助。
去年7月18日,刘宗琪一大早来到幸顺跃家的鱼塘,指导鱼塘水质改底。幸顺跃承包南桥大堰塘养鱼有五六年了,因为村里的部分生活废水长期排入鱼塘,加上村民偶尔到这里洗菜、洗衣服,导致鱼塘水质恶化,一到夏天,鱼就容易翻塘。
“先改底,再消毒。”刘宗琪指导幸顺跃对鱼塘进行大换血,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塘的水质问题。今年鱼塘亩产达2000多斤,收益增加近3万元。
目前,技术服务已经成为“幺婶热线”的特色服务。除了刘宗琪,村里的很多种植能手、养殖专业户都加入了服务队。比如,“技术男幺婶”赵钊则发挥自己的种植特长,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被“幺婶热线”请到元明村的业主邱方圆也加入了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向村里的瓜农和果农传授种植技术。
整合服务,提高效率
整合服务、深化服务、扩大服务,更有效地服务好群众,这是“幺婶热线”成立的初衷。
元明村养殖户多,畜禽粪便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以前,元明村的村干部就想发动养殖户建立沼气池,一是可以改善周边环境,二是可以变废为宝,将排泄物回收再利用,但养殖户们反应冷淡。
成立“幺婶热线”后,钟勇毛遂自荐,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钟勇决定“拿效果说话”。她在自家的养猪场旁边建了一个沼气池,并通过沼液还田的方式种植丝瓜。
今年气候干旱,但钟勇家的丝瓜每亩产量达到六七百斤,而用肥料的养殖户,每亩产量只有一两百斤。
看到这样的对比效果后,村里的养殖户都愿意建沼气池了。“幺婶热线”统计了名单之后,正在联系专业的沼气工程公司,挨家挨户地推进沼气池的建设。
“成立‘幺婶热线’后,我们的办事效率提高了,之前很多难办的事情也变得简单了。”元明村党委书记余大勇说。
“幺婶热线”之所以能提高服务效率,得益于它将过去村里繁多、琐碎的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分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技术上有大户能手,服务上有热心“幺婶”。
前不久,村里一位姓孟的村民不幸得了脑血栓,治疗费需要40多万元,但他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幺婶”杨德金知道后,和另外两位“幺婶”挨家挨户敲门说明情况,请大家捐钱献爱心,帮助孟家渡过难关。在“幺婶”的积极带动下,顺利募集到几万元钱,解了孟家的燃眉之急。
現在,“幺婶热线”共设立了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卫生、互帮互助五个小组,为村民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幺婶热线”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50人壮大到现在的150多人。
问题导向,提升品质
“收割机都进不去,你说啷个办?”村民刘光明找到“幺婶热线”时,情绪很激动。眼看就要到收割期了,没想到有一根光纤倒在自家的稻田里。
其实,这是去年发生的事。让刘光明没想到的是,这根光纤一倒就是一年。因为这根光纤,村里有30多户村民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说起这件事,余大勇很是发愁。为了这件事,“幺婶热线”跟电信部门反复沟通,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在余大勇看来,“幺婶热线”是村民与上级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如果桥梁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那么,服务的质量就很难提高。
余大勇打算跟上级相关部门沟通,然后再一同去找电信部门协商。“一定要把这件事解决了。我们‘幺婶热线’好不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工作也做得越来越好,不能让群众失望”。
事实上,成立一年多来,“幺婶热线”发展迅速。在西彭镇党委的支持下,目前全镇28个村居都设立了“幺婶热线”。“下一步,我们将规范和保障‘幺婶热线’有序运转,制订‘幺婶热线’准入制、24小时在线制、管理制度、积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28个村居将统一热线电话,统一微信公众号,把原来各村‘各自为政’的‘幺婶热线’整合成一个全镇统一的‘幺婶热线’,真正做到党员志愿者与群众‘零接触’,随喊随到,24小时在线服务。”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成立“幺婶热线”,不但畅通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将打造服务品牌和党建工作结合在一起,针对群众需求着力在提升党建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上出实招,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