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城老年旅游族的故事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达城有一群老年人,他们自称“老年敢死队”,其实他们不是什么特别行动小组,也没有什么特殊使命,他们是一支由几十对退休老年夫妇组成的爱好户外旅游的队伍。他们中年龄最小的60多岁,年龄最大的近80岁,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厂长、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自称“老年敢死队”,除了“老”之外,关键个个都是“乐天派”,“不怕死”,敢于探索,敢于吃苦,敢于冒险。近日,记者走近这些“老年敢死队”队员,倾听了他们不寻常的旅途故事。
  足迹遍布天南海北
  “每年都要出去旅游好多次,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开车去,一天可以跑上一两百公里。”一开口,敢死队员龙开斌就说个不停,他说自己开车方便,在看到风景好的地方,就停下来耍个一两天。山里空气清新,没有城市的喧哗和污染,早上站在山顶,看着满山的云雾,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心情豁然开朗。有时在山顶上看到野果,大家就打赌谁先爬上山去,既锻炼了身体,又饱了口福。敢死队员们在一起旅游,对物质和生活上要求很低,住一个小宾馆,一天40元,只要干净,有张床和一个卫生间就行。
  在龙开斌的相册里,有华丽古典的宫殿;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气候恶劣的沙漠;有惊险刺激的黄河漂流……一幅幅照片翻过,让人眼花缭乱,好生羡慕。龙开斌一边翻着相册一边讲道:“在内蒙的鄂尔多斯,住蒙古包。那里的人们很好客,一大伙人围着一张桌子,吃着羊肉,大碗喝酒,别有一番风味。”如今,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北京、海南、内蒙古、西藏、云南等全国大部分地方。十余年来,大漠孤烟、内蒙草原、天涯海角、白水黑山,全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参加‘敢死队’的人年轻时既要工作,又要养家糊口,想出门旅游都没有机会。如今退了休,儿女成家立业了,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经济条件也勉强可以,两条腿还都跑得动,就开始了旅游生涯。”龙开斌表示,敢死队员的年龄平均都在65岁以上,以前大家都不认识。后来大家在滨河游园的闲聊中,都感觉退休后的生活有点单调,于是有人建议“何不趁还跑得动,多到外面去走走?”一开始,大家出去玩都是临时搭伙,后来人多了,才有了现在的人员相对固定的“敢死队”成员。龙开斌说,队员们三天两头每逢天气晴朗时,敢死队便组团到达城附近的农家乐,观光农家田野风光,品农家美味。隔个两三个月,再来一次远足,背个背包全国各地疯跑,旅游的费用实行AA制。
  67岁的队长兼司机
  性格开朗的龙云祥是“敢死队”的队长兼司机,今年已67岁,但一身休闲装扮的他看起来特别精神、干练。“别看我年龄大了,开车技术绝对过关。”龙老告诉记者,他家在达城西外镇天恒花园小区,平时不出门时就在家以看书养花为乐。
  龙老原是市汽车44队的一名汽车修理工。1976年,他积极参加了“援助非洲建设”的活动。因有一技之长,他被派往非洲索马里公路建设项目负责汽车维修工作,一去就是整整三年。回国后,在工作之余,他办了一个汽车修理厂。后来,他把修理厂交给了女儿打理。
  在开办修理厂时,龙老还攒下了一笔积蓄,这也让他退休后生活更加富足无忧。退休后,他还买了一辆轿车开着到处玩,并成立了现在的老年“敢死队”。
  钓鱼治好了皮肤过敏
  除了旅游,敢死队员们还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其中郭老对钓鱼就偏爱有加。“钓鱼不但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锻炼身体”,郭老说热天钓鱼自然不必说,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同样常常带着自己的12根钓鱼竿,约好人,带上帐篷、气罐、伞、桌子等,开着借来的车往目的地进发。
  “以前,我只要冬天沾了冷水和吹了冷风脸上就会皮肤过敏,可自从冬天出门钓鱼等户外活动后,这种症状也慢慢得到好转。”郭老说,在平昌县有一个叫“镫子河”的地方,那里有一个水库,鱼的种类很多,他们在那里往往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郭老说,有一天晚上,他们还在那里钓上来一条13斤重的鲤鱼。第二天在老伴的精心烹制下,满当当的一大桌“全鱼宴”让大家吃了个痛快。
  户外旅行要量力而行
  出去旅行虽然快乐,但旅途中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同样让敢死队员们心有余悸。一次在海南吃生鱼片,由于味道鲜美,有的队员不知道节制,吃得很多,到了半夜时,一些吃得多的队员就周身发痒,不停的抓挠,很多人把皮肤都抓破了。
  2009年4月,敢死队员们前往海拔2500米的高原游玩,白天什么事也没有,可到了晚上情形就不对了,有3个人发生了高原反应,脸开始发肿、头晕。这下可吓坏了敢死队员们,大家于是马上撤退。
  龙老说,敢死队员们大多喜欢喝上几口,有一次旅行,他们自带了20斤散酒,到达目的地吃饭时,大家都一个劲地劝酒,结果一个队员给喝晕过去了。万幸是,送去医院及时,队友的命被抢救了回来。
  龙老告诉记者,发生这些意外事件后,大家也吸取了教训,“以后出去玩时,吃喝都得适量。”同时,队员们还要各自掂量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实有病或身体不适,就不要勉强参加一些路途远和体能消耗大的活动,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幸福来自良好的心态
  为什么这么多老人钟爱结伴旅行?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热爱生活?记者从王老和谭老等队员那里找到了答案。
  “人老了,心态好人才会健康快乐。”王老说,现在退休了,也不像年轻人那么在乎金钱地位。平时没事时就在茶馆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打打麻将,这已经是敢死队员生活的一部分。
  “60岁不分官大官小,70岁不分钱多钱少。如今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敢死队员谭老说,“退休前,总是为家庭奔波忙碌,没有好好休息过,现在退休了,也该享享子女们的福了。如果上天允许,我还会跟着这些‘敢死队员’去去欧美、西欧玩个够。”
其他文献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植树节,这是我国为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阳曲窑村有一位老人,27年来,他春天栽树,夏天锄草,秋天采集树籽,冬天看护山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心护佑他的树林,他的事迹感染了许多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是一年植树时,阳曲窑村74岁的种树大户边成厚又拿上铁锹,抡起了锄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改革
期刊
南方人喊自己的妈妈为“妈咪。”这样喊听起来洋气,听起来亲密。北方人喊自己的妈妈喊“娘,”这样喊,听起来好像有点“土鳖”。地方风俗习惯,我喊我的妈妈也是土鳖的喊法,“娘!”听着很土鳖却很贴心的称呼!  老娘,老了!过了今年就到古来稀的年龄。老娘,真的老了,劳累一生的老娘,满脸的皱纹已经占据了她全部的额头!老娘,的确老了,岁月催白了她头上的黑发,时光带走了她的青春年华!  老娘老了吗?是的,她老了。但
期刊
面色红润、发须斑白的孙甲仁,不吸烟、不沾酒,更不涉足赌桌,而是将自己的晚年生活“浸泡”在书画之中。  今年94岁高龄的孙甲仁老人,是建德原严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退休教师,曾荣获杭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春寒料峭时节,记者走进了孙甲仁老人的家。一间小房间是孙甲仁的“创作室”,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另外两间卧室,墙上贴满了书画作品,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孙甲仁和老伴王香云就像是生活在鸟语花丛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晚年用品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而且老年人的日常用品也饱含科技含量。很多国家的老年人用品采用了很多的高科技,对老年人的晚年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那么下面给您介绍千奇百趣的老人新潮用品。希望中国老年人也可以采用一下!  智能眼镜  美国一家视觉公司开发出一种自动变焦的电子眼镜。它能根据戴镜人视觉的远近,随时调整镜片的聚焦点。如此一来,上点年纪的人,就不必摘摘戴戴老花镜了,而且这种一
期刊
在美国,如果你见到一群戴红帽、穿紫衣的老太太成群结队走在街上或在咖啡厅里聚会,你可不要奇怪,这是老太太们在参加“红帽协会”的聚会呢。  “红帽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宗旨就是给会员提供一个充满欢笑和姐妹情谊的世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美国加州的苏·艾伦女士在拜访朋友时买了一顶红色软呢帽,后来她读到珍妮·约瑟夫的诗,描述一位年老的女士穿紫衣、带红帽,引发了她的共鸣,于是她决定在朋友生日时也送
期刊
刘心武1977年发表小说《班主任》后一发而不可收,30年间刘心武创作硕果累累,在海内外出版的不同版本个人专著已多达145种,广获誉评。  面对绚灿成果,刘心武却指出这一切成就皆离不开自己“偷艺”,他这样揭秘“偷艺”过程和目的:“从母语文学经典里汲取营养,特别是学习如何把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如何把握叙述策略和伏笔设置”,“借鉴自己民族的古典小说,以把自己的小说写好”,“广泛吸收营养后,在艺术形式
期刊
与其他搞收藏的人不同,八十六岁的王永善藏瓶没有“追求”,一不求数量,二不求类别,其三也不求升值,只研究酒瓶的工艺与酒的历史典故,他自嘲称:不懂艺术却硬当“艺术家”。  在近五年的收藏生涯里,他收藏了中国、日本、英国等国的球形、鼓形、葫芦形、货币等不同造型、色彩迥异的酒瓶达一千多个。王永善老人不收玻璃瓶,他告诉笔者:玻璃是易碎品,不易保存,其二它没有多少的艺术含量。  从收藏烂花盆到酒瓶  约见王永
期刊
“嘀铃铃,嘀铃铃……”报警电话响起,某地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疑似杀人抛尸现场。一位年届6旬的警察,迅速携带装备随队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勘验尸体、解剖尸体、收集肉体组织及体液样本、现场检验……这是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区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法医——何爱平,经常需要面对的工作场景。  把家当“客栈”,被誉“老黄牛”  1983年,何爱平从达县人民医院调至原达县公安局,成为一名法医。从此,他便再未离开过这个
期刊
Emily Kngwarreye是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家,她80岁以后才开始专心画画,但她的绘画生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  Kngwarreye出生于1910年,她住在alhalkere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在她80岁画画成名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生活的地方,后来她的画变得广为人知之后,她才去了悉尼等城市。  Kngwarreye是那个社区的一个普通的妇女,她接受
期刊
澳大利亚老人杰弗里·施奈德2013年12月23日迎来100岁生日。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网站近日报道,他已经以“世界上最年长的在职教师”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施奈德于1912年出生,成长于墨尔本,1940年开始从教,1965年进入圣阿洛依修斯学院任教。虽然他已年近百岁,但是目前仍然是该校的一线老师,担任12个班的《宗教教育》教学,每堂课15分钟。他同时还担任该校的牧师,孩子们都亲切地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