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治理”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兴起,发展虽然取得不少成果,但一直缺乏一个整体性的考量,这其中缘由既有乡村治理这一命题本身所携带的地域局限性因素,也与乡村治理研究范式复杂多样,毫无定式所关联,故有必要梳理当前乡村治理研究范式。
关键词:乡村治理;研究方法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研究方案比较,目前存在五种乡村治理研究范式:一、研究对象的背景,这种研究方式主要针对乡村治理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变迁进行研究;二、研究对象的概念,该研究主要是对乡村治理概念的内涵和概念外延部分的研究;三、研究对象的本身和结构,该研究主要是从内部视角入手,对乡村治理秩序、乡村治理的主体和相互关系,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四、研究对象的外部的联系,主要是对乡村治理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乡村治理实践的影响;五、以跨学科比较为主要方式的其他研究方法。
一、背景探寻式研究方法
就该种研究方式而言,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梳理是最为常见,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诸多学者的研究过程中都会就其研究的某一方面进行历史追溯,主要是以时代变革为划分界线,常见的划分为是封建时期,近代革命时期,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四个大的方面。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又会细分为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实行时期以及本世纪头十年三个阶段。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梳理历史背景已经成了一种研究本能,但是这种背景的梳理对于其研究是否起到了足够的比较意义以及这种研究范式能否助推起研究目的实现仍旧值得商榷。当然,这种以历史背景为研究期间的划分能够极大方便学者们限缩乡村治理的研究范围,但这种以历史时期为划分依据是否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并无学者进行深究,并且乡村治理的典型特征和内在逻辑是否一定因历史阶段划分而必然变化,也需要深入考量。
二、研究乡村治理概念
在对乡村治理概念的研究中,诸多学者的争论焦点在于对乡村一词的理解,有主张乡村仅仅是村一级的村民自治,也有主张乡村治理包括乡镇在内,但是从历年的研究实践来看,这两种划分并不能明确界定乡村治理的概念。于是又出现了许多交互的乡村治理概念,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多元化治理,其中又以二元结构为主要观点。这种概念定义将在当前乡村治理研究中范围和类型作出了极大扩展,例如学者们心心念念的宗族治理研究,政党基层治理研究,民间权威治理研究,企业治理研究等等。但学者们所争议的乡村概念仍局限于历史或经济的视角,毕竟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再多探讨乡村的概念已无太多意义,在笔者看来,研究所谓乡村治理实质是在研究基层治理,即研究公权力或类似公权力的力量结构在社会的最小单元运行规律。
三、研究乡村治理内容和结构
在此类研究方法中,对乡村秩序的研究最为常见,包括乡村秩序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内部压力生成和外部因素渗入两方面说明,根据原因起到的作用大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乡村秩序形成过程的研究则多采用了实地考察的方法,学者们到不同的地方去走访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当地的法官,行政人员,具体村民等方式研究秩序形成的原因。实质上这种研究仍可归结于对历史传统的梳理。此外,对于乡村治理主体和相互关系,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研究又可以看作是对乡村秩序研究内容的深入和扩充。在乡村治理主体的研究中主要是对村民,村集体,乡镇机关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主要是三者的地位,相互关系,外来因素的破坏导致三者关系的变革等等。对乡村治理集体内容的研究则可以看作是学者们对乡村治理的理论实践,比如对老人协会的研究,对村内纠纷解决委员会的研究,对村民的利益关联,维权方式,法律意识,对乡村的社会心理,对乡村经济结构变革,权力结构变革的研究等等。
四、研究影响乡村治理的外部因素
在此种类型的研究中,学者们把视线从乡村治理的内部移开,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外部因素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施行,国家城镇化建设推进,政府对农村利好政策的倾斜,农民大批进城务工等方面。这些因素多少造成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瓦解,出现了乡村消失的现象。这些动态的过程无疑增加了本就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乡村治理研究的难度,但在另一方面则给传统乡村治理研究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需要注意的是,该种研究方法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容易导致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忽视乡村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互动,通常学者们的关注点落在了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瓦解上,而较少关注外部因素在适当条件下对内部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跨学科式乡村治理研究
此类研究方法多是跨学科视角对乡村治理进行研究,比如民族志的研究方式,对乡村习惯形成的研究,对乡村伦理道德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村民个体和村内个体事件的研究上,通过剖析村民个体的行为特点和个体事件解决过程,对乡村治理进行最本质的把握。
总之,在乡村治理的研究中,治理结构与治理资源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乡村治理的走向。也影响着学者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切入,对治理研究既要探究历史和传统文化,也要总结当代治理实践,还要比较西方社会的治理成果。因此对一段时期内的乡村治理研究进行分析,把握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乡村治理的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田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工程逻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2] 管文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 陈文琼.富人治村与不完整乡镇政权的自我削弱 —项目进村背景下华北平原村级治理重构的经验启示[ J].中国农村观察,2020(01).
[4] 王会极.论乡规民约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27).
[5] 王琳.“互动式”治理模式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3).
作者简介:张新武,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
关键词:乡村治理;研究方法
通过对当前乡村治理研究方案比较,目前存在五种乡村治理研究范式:一、研究对象的背景,这种研究方式主要针对乡村治理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变迁进行研究;二、研究对象的概念,该研究主要是对乡村治理概念的内涵和概念外延部分的研究;三、研究对象的本身和结构,该研究主要是从内部视角入手,对乡村治理秩序、乡村治理的主体和相互关系,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四、研究对象的外部的联系,主要是对乡村治理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乡村治理实践的影响;五、以跨学科比较为主要方式的其他研究方法。
一、背景探寻式研究方法
就该种研究方式而言,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的梳理是最为常见,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诸多学者的研究过程中都会就其研究的某一方面进行历史追溯,主要是以时代变革为划分界线,常见的划分为是封建时期,近代革命时期,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之后四个大的方面。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又会细分为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实行时期以及本世纪头十年三个阶段。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梳理历史背景已经成了一种研究本能,但是这种背景的梳理对于其研究是否起到了足够的比较意义以及这种研究范式能否助推起研究目的实现仍旧值得商榷。当然,这种以历史背景为研究期间的划分能够极大方便学者们限缩乡村治理的研究范围,但这种以历史时期为划分依据是否具备足够的科学性,并无学者进行深究,并且乡村治理的典型特征和内在逻辑是否一定因历史阶段划分而必然变化,也需要深入考量。
二、研究乡村治理概念
在对乡村治理概念的研究中,诸多学者的争论焦点在于对乡村一词的理解,有主张乡村仅仅是村一级的村民自治,也有主张乡村治理包括乡镇在内,但是从历年的研究实践来看,这两种划分并不能明确界定乡村治理的概念。于是又出现了许多交互的乡村治理概念,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多元化治理,其中又以二元结构为主要观点。这种概念定义将在当前乡村治理研究中范围和类型作出了极大扩展,例如学者们心心念念的宗族治理研究,政党基层治理研究,民间权威治理研究,企业治理研究等等。但学者们所争议的乡村概念仍局限于历史或经济的视角,毕竟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再多探讨乡村的概念已无太多意义,在笔者看来,研究所谓乡村治理实质是在研究基层治理,即研究公权力或类似公权力的力量结构在社会的最小单元运行规律。
三、研究乡村治理内容和结构
在此类研究方法中,对乡村秩序的研究最为常见,包括乡村秩序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内部压力生成和外部因素渗入两方面说明,根据原因起到的作用大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乡村秩序形成过程的研究则多采用了实地考察的方法,学者们到不同的地方去走访调研,通过问卷,访谈当地的法官,行政人员,具体村民等方式研究秩序形成的原因。实质上这种研究仍可归结于对历史传统的梳理。此外,对于乡村治理主体和相互关系,乡村治理的具体内容研究又可以看作是对乡村秩序研究内容的深入和扩充。在乡村治理主体的研究中主要是对村民,村集体,乡镇机关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主要是三者的地位,相互关系,外来因素的破坏导致三者关系的变革等等。对乡村治理集体内容的研究则可以看作是学者们对乡村治理的理论实践,比如对老人协会的研究,对村内纠纷解决委员会的研究,对村民的利益关联,维权方式,法律意识,对乡村的社会心理,对乡村经济结构变革,权力结构变革的研究等等。
四、研究影响乡村治理的外部因素
在此种类型的研究中,学者们把视线从乡村治理的内部移开,主要从宏观层面研究外部因素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施行,国家城镇化建设推进,政府对农村利好政策的倾斜,农民大批进城务工等方面。这些因素多少造成了传统乡村治理结构的瓦解,出现了乡村消失的现象。这些动态的过程无疑增加了本就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乡村治理研究的难度,但在另一方面则给传统乡村治理研究打开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需要注意的是,该种研究方法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多,容易导致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忽视乡村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互动,通常学者们的关注点落在了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瓦解上,而较少关注外部因素在适当条件下对内部因素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跨学科式乡村治理研究
此类研究方法多是跨学科视角对乡村治理进行研究,比如民族志的研究方式,对乡村习惯形成的研究,对乡村伦理道德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村民个体和村内个体事件的研究上,通过剖析村民个体的行为特点和个体事件解决过程,对乡村治理进行最本质的把握。
总之,在乡村治理的研究中,治理结构与治理资源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乡村治理的走向。也影响着学者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切入,对治理研究既要探究历史和传统文化,也要总结当代治理实践,还要比较西方社会的治理成果。因此对一段时期内的乡村治理研究进行分析,把握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乡村治理的研究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田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的工程逻辑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2] 管文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治理主体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3] 陈文琼.富人治村与不完整乡镇政权的自我削弱 —项目进村背景下华北平原村级治理重构的经验启示[ J].中国农村观察,2020(01).
[4] 王会极.论乡规民约在现代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27).
[5] 王琳.“互动式”治理模式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的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3).
作者简介:张新武,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长期在基层法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