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为发达的网络和媒体资源,世界正逐渐缩小成一个村落,各种文化也在这村落里互相影响和碰撞着,作为承载两种不同文化知识传递的英语课堂,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可以利用这两种文化的信息差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两种文化的差异对比,进一步深入了解,更有益于知识的吸收和延伸。因为知而行之则善。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信息差;课堂实践活动
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中专学校,学生除了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之外,更让教师感到困顿的是职专学生普遍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的兴趣在过去的小学和初中六年的学习中消磨殆尽,而且也基本丧失了自信心,如何走出这种困局,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众多职专英语教师的必研课题。笔者拟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文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既认知文化差异,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个环境,而且这个语言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跟该国语言休戚相关的文化习得必不可少。
中西方文化差异会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的信息差,使得学生渴望获得不可预知的信息,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填补这种信息差,以满足交际的需求。美国当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与语言产出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只有可理解的并且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才可产生i+1(i代表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i的水平)的效果,那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按部就班地只进行机械操练,应该设置一些含有信息差的课堂任务和活动才能刺激学生产生自主的,对不可预知学习内容的求知欲望。Doughty也曾说过“information gap can promote real communication and facilitate language acquisition.”( 信息差可产生真实的交际,这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强烈的信息差,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了解信息并愿意填补信息空白。
课堂实践活动
因此笔者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根据中西方文化的信息差设置以下一些活动:
(1)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one Nice to meet you!,根据中西方在打招呼用语方面的差异而设计的一个活动,我把它命名为“Sharp eyes”(火眼金睛),在下面这封信中,根据信的内容确认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关系:
Dear Roger,
Have a great birthday. I will be thinking of you. Hope you can have a great day!
Yours
Love
Lisa
看到这封信,学生一下子被我抛出的问题和标题所吸引,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填补自己的信息空白,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friends(朋友关系),有的说是couple(夫妻关系),有的说是lovers(恋人关系),但是很少有学生猜出他们是父女关系,这是摘选自一条关于父爱的新闻,说的是一个英国71岁的父亲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而花费4万美元到南极拍摄帝企鹅的故事,当然我最终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对于英语中的正确称呼。英语中的称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英语中是名在前,姓在后,Mr/Miss/Mrs必须跟在姓之前;②不常用职位+姓的称呼;③平辈间,平辈与长辈间均可用名来直接称呼,包括子女可直呼父母,爷爷奶奶的大名;④西方国家人喜欢人们直接称他们名,以显示他们的亲和力。
(2)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two I can do it!, unit 5 What’s your hobby?根据中西方国家人们在性格方面的差异而设计的一个活动,叫做“lift the veil” (揭开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几组展现活动的图片中,找出哪些是中国人喜欢的运动,哪些是外国人喜欢的运动,最后还要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由于西方国家属于海洋文明,性格中天生具有好战与冒险的一面,而我们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再加上发达的两河流域,使得中国的文明天生的发源良好,可以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保守性,人民喜欢过着安逸的生活,因此性格偏保守与内敛。这些文化的烙印深深印刻在中西方人民的身上。所以,也体现在对各种运动的选择上,西方国家的人们擅长刺激性、身体对抗性的运动,如搏击、拳击、篮球、足球、打猎、骑马、赛车、户外攀岩、野外探险等等;而我们比较擅长较温和的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以及一些室内活动。庄百川曾在《地道美国》中提到,无论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多久,都无法完完全全在文化上融入当地,讲的就是性格中缺乏冒险精神,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会去从事危险系数很高的活动。
(3)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中西方在对派对的喜欢程度上没有什么差别,所不同的是派对的形式与派对的组织。中国人的派对一般是一群人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唱唱KTV;而西方国家的人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常常组织各种名目的派对,在这些派对上,他们吃喝不是目的,主要是放松心情,结交朋友进行社交活动,所以参加派对的时候,人们会随身携带名片,以便适时介绍自己。另一方面,由派对而延伸出的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在派对上,应该如何跟人搭讪,如何跟人就合适的话题进行沟通,从而达到结交朋友的目的都需要好好学习。
鉴于以上的原因,在本单元设计了一个开放的讨论题:如何与西方国家人在派对上进行有效而顺利的沟通?让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
(4)在课堂还可开展guess and guess活动,让大家结合中国文化分组翻译英语谚语,如put the cart before the cattle(本末倒置);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a bolt from the blue(晴天霹雳);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等,通过这种猜词游戏,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国家人们由于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积累下来的谚语也有所异同,在这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可以拓展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
(5)对教材中涉及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内容加以图解和讲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例如,在介绍圣诞节时,就可以收集各种相关图片或放映有关视频从而自然地引出相关的语言知识。
(6)運用相关的教学材料,让学生直接融入英语文化氛围。卡通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些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如Mickey Mouse、Donald Duck、Snoopy,这些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对此更是如数家珍。教师可将它们适时引入课堂,运用一些面具、木偶手套、头饰等,进行情景式对话练习。
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才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真正掌握英语语言这门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赖恒静.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J].渝州大学学报,1997(1):97.
[2]庄百川.地道美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99.
[3]Catherine J.Doughty.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Wiley-Blackwell.2005.
[4]Edward Sapir.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6.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信息差;课堂实践活动
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中专学校,学生除了英语基础知识薄弱之外,更让教师感到困顿的是职专学生普遍对外语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的兴趣在过去的小学和初中六年的学习中消磨殆尽,而且也基本丧失了自信心,如何走出这种困局,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众多职专英语教师的必研课题。笔者拟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出发,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文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既认知文化差异,又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的学习必须有个环境,而且这个语言环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跟该国语言休戚相关的文化习得必不可少。
中西方文化差异会激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的信息差,使得学生渴望获得不可预知的信息,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填补这种信息差,以满足交际的需求。美国当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与语言产出的密切关系,他认为只有可理解的并且略高于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才可产生i+1(i代表现有水平,1代表略高于i的水平)的效果,那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按部就班地只进行机械操练,应该设置一些含有信息差的课堂任务和活动才能刺激学生产生自主的,对不可预知学习内容的求知欲望。Doughty也曾说过“information gap can promote real communication and facilitate language acquisition.”( 信息差可产生真实的交际,这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这一强烈的信息差,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了解信息并愿意填补信息空白。
课堂实践活动
因此笔者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根据中西方文化的信息差设置以下一些活动:
(1)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one Nice to meet you!,根据中西方在打招呼用语方面的差异而设计的一个活动,我把它命名为“Sharp eyes”(火眼金睛),在下面这封信中,根据信的内容确认写信者与收信者之间的关系:
Dear Roger,
Have a great birthday. I will be thinking of you. Hope you can have a great day!
Yours
Love
Lisa
看到这封信,学生一下子被我抛出的问题和标题所吸引,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填补自己的信息空白,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friends(朋友关系),有的说是couple(夫妻关系),有的说是lovers(恋人关系),但是很少有学生猜出他们是父女关系,这是摘选自一条关于父爱的新闻,说的是一个英国71岁的父亲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而花费4万美元到南极拍摄帝企鹅的故事,当然我最终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对于英语中的正确称呼。英语中的称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英语中是名在前,姓在后,Mr/Miss/Mrs必须跟在姓之前;②不常用职位+姓的称呼;③平辈间,平辈与长辈间均可用名来直接称呼,包括子女可直呼父母,爷爷奶奶的大名;④西方国家人喜欢人们直接称他们名,以显示他们的亲和力。
(2)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two I can do it!, unit 5 What’s your hobby?根据中西方国家人们在性格方面的差异而设计的一个活动,叫做“lift the veil” (揭开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几组展现活动的图片中,找出哪些是中国人喜欢的运动,哪些是外国人喜欢的运动,最后还要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由于西方国家属于海洋文明,性格中天生具有好战与冒险的一面,而我们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再加上发达的两河流域,使得中国的文明天生的发源良好,可以在一个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保守性,人民喜欢过着安逸的生活,因此性格偏保守与内敛。这些文化的烙印深深印刻在中西方人民的身上。所以,也体现在对各种运动的选择上,西方国家的人们擅长刺激性、身体对抗性的运动,如搏击、拳击、篮球、足球、打猎、骑马、赛车、户外攀岩、野外探险等等;而我们比较擅长较温和的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以及一些室内活动。庄百川曾在《地道美国》中提到,无论中国人在美国生活多久,都无法完完全全在文化上融入当地,讲的就是性格中缺乏冒险精神,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会去从事危险系数很高的活动。
(3)在英语基础模块1中,Unit 4 Welcome to our party!,中西方在对派对的喜欢程度上没有什么差别,所不同的是派对的形式与派对的组织。中国人的派对一般是一群人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唱唱KTV;而西方国家的人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常常组织各种名目的派对,在这些派对上,他们吃喝不是目的,主要是放松心情,结交朋友进行社交活动,所以参加派对的时候,人们会随身携带名片,以便适时介绍自己。另一方面,由派对而延伸出的社交礼仪显得尤为重要。在派对上,应该如何跟人搭讪,如何跟人就合适的话题进行沟通,从而达到结交朋友的目的都需要好好学习。
鉴于以上的原因,在本单元设计了一个开放的讨论题:如何与西方国家人在派对上进行有效而顺利的沟通?让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图片展开热烈的小组讨论。
(4)在课堂还可开展guess and guess活动,让大家结合中国文化分组翻译英语谚语,如put the cart before the cattle(本末倒置);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a bolt from the blue(晴天霹雳);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等,通过这种猜词游戏,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国家人们由于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所积累下来的谚语也有所异同,在这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可以拓展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
(5)对教材中涉及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内容加以图解和讲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例如,在介绍圣诞节时,就可以收集各种相关图片或放映有关视频从而自然地引出相关的语言知识。
(6)運用相关的教学材料,让学生直接融入英语文化氛围。卡通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些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如Mickey Mouse、Donald Duck、Snoopy,这些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对此更是如数家珍。教师可将它们适时引入课堂,运用一些面具、木偶手套、头饰等,进行情景式对话练习。
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才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得体的语言,真正掌握英语语言这门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赖恒静.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及其对策[J].渝州大学学报,1997(1):97.
[2]庄百川.地道美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99.
[3]Catherine J.Doughty.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Wiley-Blackwell.2005.
[4]Edward Sapir.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