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老师下功夫最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学生如不掌握规律,将无从下手,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将学生怕学、厌学应用题转化为易学、乐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出现的应用题进行归类,通过有的放矢的讲授和学生大量的练习、讨论、总结、归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步骤,学生理清了每类题的解题思路,做题时就有路可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及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对稍复杂的应用题无从下手。下面就我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标准量(即单位“1”),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地选择对应量(即对应分率),寻求解决方法(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标准量(单位“1”)
确定标准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如何确定标准量呢?如果是属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标准量比较明显;如果属于两数比较关系的要认真进行分析。教材中的叙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甲数是乙数的1/3,把乙数是单位“1”。一段绳子长7米,剪去了3/7,剪去了多少米?这就要仔细分析,让学生关键弄清楚剪去了谁的3/7,让学生将叙述补充完整,也就是剪去了一段绳子(7米)的3/7,这样就把一段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
(2)两数比较关系。两个量是比较关系的话我们就把被比较量确定为单位“1”。如:甲数比乙数多(或少)1/5,乙数是单位“1”。现在比原来增加了(或减少了)1/4,原来的是单位“1”。5月份用电的度数比6月份用的多(或少)1/6,6月份是单位“1”。
二、弄清数量关系,确定对应量(即对应分率)
在正确判断单位“1”后,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出已知的量或未知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逐步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
1.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应用题
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把2500吨看作是单位“1”,则剩下的吨数占2500的(1-3/5);求还剩多少张,就是求2500吨的(1-3/5)是多少。
2.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1)沧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把五月份看作是单位“1”,六月份的对应分率为(1+1/4),要求六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求2400的(1+1/4)是多少。
(2)把上题改为:沧海渔业一队六月份捕鱼30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则单位1不变,五月份捕鱼的对应分率为(1+1/4),要求六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求一个数的(1+1/4)是3000,这个数是多少。
三、寻求解决策略
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单位“1”,确定对应量及其对应分率后,就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寻求解决策略。
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根据分数乘法意义用乘法进行计算
比如:象a中的单位“1”五月份的量是已知的,对应量六月份的对应分率为(1+1/4),则六月份捕鱼的数量为2400×(1+1/4)。
2.如果单位“1”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用除法或者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方程进行计算
如:在b中单位“1”五月份未知,对应量五月份的对应分率仍为(1+1/4),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五月份捕鱼的吨数为3000÷(1+1/4)或者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方程解决,将五月份设为x,即(1+1/4)x=3000。总之,就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而言,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强化单位“1”,抓住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从多角度思维找到不同的解答方法,就能够突破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难点,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由于后进生的学习比较肤浅,流于表面,解答的过程仅是一个套用模式的过程,缺乏真正方法上的理解和应用。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应用题的教法,使之更成熟有效。
四、找准关键词,确定解题方法
用算术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中有一些关键词一定要教会学生把握住,这就是解题的命脉。如题中会出现“增加(减少)、大(小)、多(少)、高(矮)、重(轻)、浪费(节约)、”等关键词,教师把握住这些关键词,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题。通常可用“1±对应分率”的模式套用。另外,题中告诉我们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也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一环。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可用乘法进行计算,如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用除法进行计算。如例1单位“1”是“购买的大米数”,是已知的。题中的关键词是“少”。那么就可列式为:450X(1-1/5)。例2中“五月份捕鱼的吨数”是单位“1”,是已知的,列式为:2400X(1+1/4)。例3单位“1”是“九月份的水电费”,是已知的,题中的关键词是“节约”,可列式为:480×(1-15%)。同理例4可列式为:408÷(1-15%)。因此,按照此思路解题,既容易判断又通俗易懂,这样就把较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转化为浅显的题目了。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以上是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几种基本模式。而应用题是灵活多变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一味地围绕课本的公式、例题转,程式化、机械性地解题,对知识缺乏透彻的掌握,对题目的数量关系不做具体分析,是不可能把应用题学好的。具体题目还需作具体的分析,否则就容易出错。如:前进小学上个月买煤500吨,这个月比上个月少买2/5,这个月少买多少吨?这道题只要求“这个月比上月少买多少吨?”如果不作仔细的分析,容易错误地做成:500X(1-2/5),而正确的算式是:500×|(2/5)。
应用题練习中,验算可以检验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也可以加深理解、掌握解题方法。我上小学时才接触分数乘除应用题时,曾混淆不清,不知道到底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进行计算,后来每题做后通过验算,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最终通过坚持验算学会了解分数乘除应用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及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对稍复杂的应用题无从下手。下面就我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谈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标准量(即单位“1”),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地选择对应量(即对应分率),寻求解决方法(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正确地确定标准量(单位“1”)
确定标准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如何确定标准量呢?如果是属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标准量比较明显;如果属于两数比较关系的要认真进行分析。教材中的叙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甲数是乙数的1/3,把乙数是单位“1”。一段绳子长7米,剪去了3/7,剪去了多少米?这就要仔细分析,让学生关键弄清楚剪去了谁的3/7,让学生将叙述补充完整,也就是剪去了一段绳子(7米)的3/7,这样就把一段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
(2)两数比较关系。两个量是比较关系的话我们就把被比较量确定为单位“1”。如:甲数比乙数多(或少)1/5,乙数是单位“1”。现在比原来增加了(或减少了)1/4,原来的是单位“1”。5月份用电的度数比6月份用的多(或少)1/6,6月份是单位“1”。
二、弄清数量关系,确定对应量(即对应分率)
在正确判断单位“1”后,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出已知的量或未知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逐步掌握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和思考方法。
1.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应用题
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把2500吨看作是单位“1”,则剩下的吨数占2500的(1-3/5);求还剩多少张,就是求2500吨的(1-3/5)是多少。
2.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1)沧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六月份捕鱼多少吨?把五月份看作是单位“1”,六月份的对应分率为(1+1/4),要求六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求2400的(1+1/4)是多少。
(2)把上题改为:沧海渔业一队六月份捕鱼30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了1/4,则单位1不变,五月份捕鱼的对应分率为(1+1/4),要求六月份捕鱼的吨数,就是求一个数的(1+1/4)是3000,这个数是多少。
三、寻求解决策略
分数应用题只要找准单位“1”,确定对应量及其对应分率后,就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寻求解决策略。
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根据分数乘法意义用乘法进行计算
比如:象a中的单位“1”五月份的量是已知的,对应量六月份的对应分率为(1+1/4),则六月份捕鱼的数量为2400×(1+1/4)。
2.如果单位“1”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用除法或者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方程进行计算
如:在b中单位“1”五月份未知,对应量五月份的对应分率仍为(1+1/4),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五月份捕鱼的吨数为3000÷(1+1/4)或者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方程解决,将五月份设为x,即(1+1/4)x=3000。总之,就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而言,我觉得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强化单位“1”,抓住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认真分析,找准切入点,从多角度思维找到不同的解答方法,就能够突破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难点,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中,由于后进生的学习比较肤浅,流于表面,解答的过程仅是一个套用模式的过程,缺乏真正方法上的理解和应用。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应用题的教法,使之更成熟有效。
四、找准关键词,确定解题方法
用算术方法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中有一些关键词一定要教会学生把握住,这就是解题的命脉。如题中会出现“增加(减少)、大(小)、多(少)、高(矮)、重(轻)、浪费(节约)、”等关键词,教师把握住这些关键词,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题。通常可用“1±对应分率”的模式套用。另外,题中告诉我们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也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一环。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可用乘法进行计算,如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用除法进行计算。如例1单位“1”是“购买的大米数”,是已知的。题中的关键词是“少”。那么就可列式为:450X(1-1/5)。例2中“五月份捕鱼的吨数”是单位“1”,是已知的,列式为:2400X(1+1/4)。例3单位“1”是“九月份的水电费”,是已知的,题中的关键词是“节约”,可列式为:480×(1-15%)。同理例4可列式为:408÷(1-15%)。因此,按照此思路解题,既容易判断又通俗易懂,这样就把较复杂的分数乘除应用题转化为浅显的题目了。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以上是解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几种基本模式。而应用题是灵活多变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一味地围绕课本的公式、例题转,程式化、机械性地解题,对知识缺乏透彻的掌握,对题目的数量关系不做具体分析,是不可能把应用题学好的。具体题目还需作具体的分析,否则就容易出错。如:前进小学上个月买煤500吨,这个月比上个月少买2/5,这个月少买多少吨?这道题只要求“这个月比上月少买多少吨?”如果不作仔细的分析,容易错误地做成:500X(1-2/5),而正确的算式是:500×|(2/5)。
应用题練习中,验算可以检验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也可以加深理解、掌握解题方法。我上小学时才接触分数乘除应用题时,曾混淆不清,不知道到底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进行计算,后来每题做后通过验算,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最终通过坚持验算学会了解分数乘除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