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eideyu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2年起,我从“近距离”听穆青的谈话和指示较多。2000年10月,他出席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握着我的手微笑着、端详着说:“你恢复得不错,气色很好。”这张照片,我至今珍藏着。现在穆青已离开我们而去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一生,永远记在我的心头。在他的谈话中,经常讲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特色,并反复阐述这些特色,最近我又学习了这些内容,感触颇多,特作此文,以念穆青。
  
  调查研究是我们新闻“特有的”
  
  丰富的深入调查研究实践,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这是在谈起穆青同志时大家就知道的。可要问一句:为什么他长期在调查研究上辛勤耕耘?其中有何原因呢?这就深入到他对调查研究的看法。调查研究在他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所“特有的”。
  穆青说:“新闻工作的调查研究问题,这也是我们特有的东西。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中有些人也搞调查研究,但同我们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非常强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同我们的新闻性质、作用、任务相联系的。我们的新闻要真实,要有指导性,要推动我们的事业前进,不调查研究怎么行?”
  在世界上,似乎有些西方新闻工作者也在调查研究,而且五花八门,名堂很多。有些人认为西方的新闻调查研究不比我们的差,有的甚至比我们的好,以此贬低我们的调查研究。对此,穆青是不同意的。调查研究何以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特有的”呢?理由如下:
  调查研究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对党的“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反映,而西方一般没有这样的认识。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像,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是极为精辟的论述,穆青同志用他毕生的调查研究,实践了这个“实事求是”的原理。而西方有些记者哪有这样的境界和要求?
  西方有些人搞调查研究主要是“揭丑”。社会主义新闻的调查研究以正面报道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这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性质、作用、任务是紧紧相连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在20世纪70年代搞的“水门事件”报道,这可说是西方调查的代表。其实,记者从谁那里获得尼克松的机密材料的?这个要害问题时经30多年,直到现在(2004年),始终没有公布。那个“深喉”是调查研究中的主角,在西方,统治集团至今隐瞒着,这就使这次调查成为要害问题交代不清的调查,给群众留下了很大的疑点。还有,尼克松被赶下了台,而克林顿也有什么“门”和什么斯基的丑闻,却没有被赶下台。这是因为,这样做对整个统治集团的震动要小,是“总结”了经验而采取的。
  西方新闻一般说来是讲究真实性的,但在许多稿件上,特别是一些事关重大的新闻中,搞假的甚至造谣的多得很。穆青说:“我们不能像资产阶级新闻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耸人听闻的那一套,我们要报道事实真相,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必然要调查研究。”这也是“特有的”。
  “美国之音”制造假新闻,说东欧一个国家一次屠杀了6400多人,搞了个埋人的大坑。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几十具“尸体”是从公墓里挖掘出来,拍照展览的。而这样的报道却得到了西方的赞扬。最近,伊拉克战争中,美英制造了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新闻到处宣扬,成为对伊出兵的理由。而战争结束一年多了,却始终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大谎言,怎么对世界人民交代呀?
  穆青说:“在我们的新闻中,大量报道人民群众特别是他们当中的先进人物的活动,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责,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区别于资产阶级新闻的特征之一。”他大量阐述调查研究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特有的”,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里有他的深刻理解,十分可贵。
  
  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三贴近”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而要做到“三贴近”,穆青同志说:“唯一的办法就在于我们下决心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掌握当前实际斗争的重大问题和各阶层群众的思想动向,摸清楚新闻报道的‘目的’,使我们的报道真正能够从实际出发,做到看得准,打得准,这正是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头等重要的目的。”
  这里说“唯一的办法”,就是说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代替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深入报道的可能。记者的一切材料、镜头、录音录像,都有赖于调查研究。现在,从互联网上、报刊电视上可以了解社会信息,拒绝运用,那等于傻瓜。但必须明白,那些信息是其他许多人“调查”得来的,有错有对,必须鉴别。而且,对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报道“自己特有的”;在信息的本源上,唯一的方法是调查研究。穆青说:“记者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不仅有大量的情况作为报道的依据,而且经过记者认真的分析比较,弄清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对他所要报道的事物或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他就能够把问题提得新,挖得深,稿件写得鲜明、具体而有说服力。”
  在1991年,穆青同志还说:“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是我们一贯提倡的采访方法和工作作风。”到人民群众中去,“就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历史主动性和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在改革中焕发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俯拾皆是”;他们的丰富智慧和生动语言,“几辈子也学不完”。有些人把写大人物、写秘闻作为“出名”的捷径,“其实,爱人民的人才会被人民所爱,人民的信赖才是对我们记者的最高奖赏”。现在社会在迅速发展,各方面的新事物,人民群众的新创造,真是层出不穷,这都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同时,也有无数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加以解决。
  在谈到国际新闻时穆青同志说:“前几年,他们(西方)一天到晚就是报道魏京生、傅月华,说我们‘没有人权’,‘没有民主’。好像中国别的事情都没有,就是渲染这些事情。”由于他们新闻观的错误,调查就歪了,或者根本没有做调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我们的新闻被贬得很厉害。”他们认为我们的新闻很多不是新闻,而是“宣传”。这是“充满了资产阶级的偏见”,这也是对中国的实际缺乏了解,对中国的情况没有调查的结果。一个法新社驻摩纳哥记者说,他认为最精彩的新闻是在摩纳哥公主脱了衣服去换游泳裤的一刹那,有记者抢拍了一张照片,这就轰动了,这样的新闻价值大得不得了。这种“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是新闻”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同意。现在国内有人认为,要学西方“狗仔队”的一套,那也是与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完全背道而驰的。
  
  调查研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搞好新闻报道和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
  
  做好记者工作要掌握大局,即掌握宏观的东西;同时要把握实际,即把握微观的东西。经常调查研究,是了解宏观和微观情况的最好办法。穆青同志说:“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宣传报道和各项工作之中。”“这是新华社几代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根本经验之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既是我们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又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好坏的客观标准。新华社在人民群众中之所以享有很高的声誉,正是由于我们一代又一代记者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正是由于我们的宣传报道体现了时代的精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深入群众,深入调研,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我们搞好宣传报道、加强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近几年,在我们的队伍中,深入调研的风气有些淡薄,有的人甚至把跑机关、泡会议、抄材料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这是十分危险的。当然,领导机关要跑,必要的会议要参加,有些现成材料也可以为报道所用,但是这不能代替我们深入地调查研究。我曾多次讲过,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离开了调查研究、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写不出好的报道;离开了调查研究、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培养不出优秀的记者。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同志们的高度重视。”
  穆青和新华社同志总结的这一基本经验,他提出的值得警惕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穆青认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有三大特点:
  基本功。这是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所必备的、像吃饭穿衣一样一天也离不开的东西。如果不会调查研究,那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新华社记者;正在学习调查的,可称为“成长形成中的新华社记者”。掌握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本领的,还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丰富发展,“对调查研究要非常自觉、非常有感情、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不尽地‘投入’”。这个“非常有感情”,要“不尽地‘投入’”,是穆青同志对“基本功”的深刻理解。
  “传家宝”。新华社艰苦创业70多年,有哪些“宝贝”留给后代?调查研究是新华社的一项“宝贝”,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宝贝”。这个“传家宝”不是“古玩”,不能有时候拿起来看看,有时候扔下让它积满灰尘,就不管了。调查研究是非常有用并应经常使用的法宝;应根据新的情况,总结出新的观念和方法,反映出群众生动活泼的新鲜事情。
  “生命线”。调查研究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生命线”,又是整个新闻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调查研究,新闻工作就丧失了存在的活力,记者队伍建设就会走入邪门歪道。无数事实说明,不深入群众,不深入调查研究,记者队伍就会出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队伍是带不好的。正如穆青同志所说:“如果离开了调查研究,背弃了我们的好传统,我们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就有偏离正确方向的危险。离开了调查研究,我们的新闻就失去了光彩,就没有了生命力,指导性、思想性、战斗性就全部丧失了。”现在,在新形势下,需要开展一个深入调查研究的活动。要从思想观念、调查体制、具体做法上总结调查研究。特别要总结新条件下的调查研究,有哪些情况和问题,成绩和不足,现在的调查研究和过去的调查研究有哪些异同;深入群众采访,就是调查研究,反映在新闻作品上现在有哪些新表现;调查研究和经济条件的关系,各级领导怎样抓?总之,要把调查研究气氛搞得浓浓的,要让调查研究的旗帜高高飘扬。
其他文献
对于什么是"用事实说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强调的是"事实",也就是说传播某个观点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不能为了自己的宣传意图来制造事实;一种观点看重的是"说话",认为报道事实就是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还有一种观点将"说话"的含义泛化,认为它不只是指"观点的宣传","报道目的"也是其应有之义,比如报道生产和市场的信息,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经济动向,等等。①那么,"用事实说话"到底
期刊
同题报道 制胜五招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各媒体纷纷特派记者赶赴酒泉发射基地,并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人物访谈上做足了准备。对于"神五"这条大鱼,各媒体都拿出了看家的策划本领,欲在竞争中略胜一筹。所以,"神五"虽是同题报道但仍异彩纷呈。笔者选取了《中国青年报》(下简称《中青》)、《武汉晚报》(下简称《武晚》)、《楚天都市报》(下简称《楚都》)和《南方周末》(
期刊
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一个英雄的名字——任长霞,在中华大地上被广为传诵。她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动了登封,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都迅速掀起了一个学习任长霞同志的热潮。这种前所未有局面的出现,与新闻界以饱满的热情、宏大的声势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是分不开的。而新闻界对任长霞的宣传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又与他们在如何宣传好新时期重大人物典型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可以毫不夸张
期刊
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英美一直未能如其所诺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得英美两国陷入一场"情报门"的诚信危机之中: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质疑美英两国是否为了"师出有名"而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  美国媒体首先披露了布什总统在2003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援引假情报,指控萨达姆政权从非洲国家获取核武器原料铀的丑闻。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
期刊
在资本与传媒融合的大背景下,财经类媒体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经济新闻对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和人们经济活动参与度的频繁化,使得对经济类信息的需求格外凸显,专业财经媒体因此而生。  经济资讯类的报纸,是过去各主报经济类周刊演化并走向独立的结果,可看作是传统平面媒体的一次裂变。《七日财富》创办于2001年12月,虽然还不是完整的财经媒体形态,但依托其主报——
期刊
《梨园春》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年的路程,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酸辣苦甜,样样俱全,感慨万千。1994年,在戏曲处于低迷的背景下,河南电视台的领导决心创办《梨园春》这样一个戏曲栏目,这种做法首先就是一个创举,这个创举成就了一个奇迹。1999年,《梨园春》改版后,由于增设了观众参与的环节——戏迷擂台赛,提高了节目的竞争力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栏目很快在全社会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梨园春》坚持创新
期刊
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城市,传媒行业也不例外。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消费环境、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受众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主要特征是:整体数量大、分布面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集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缺少信息资讯的指导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正是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草根阶
期刊
今年5月下旬,中宣部组织了对登封市公安局原局长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的集中采访活动。人民日报等13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5家都市类报纸,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6家新闻网站的30多位记者,集中到河南登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6月2日以来,各媒体各展所长,对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浓墨重彩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向任长霞同志学习的热潮。可
期刊
1996年鳳凰卫视以小媒体的资质出现在电视界,却胸怀大志,要立足华语世界做新闻。仅用3年的时间,“凤凰”就取得了骄人成绩:凤凰卫视在两岸三地、在全世界华人华侨中的收视率直线上升,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受到国际传媒界的关注,甚至成为国内许多同行效仿的对象,学术界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此时凤凰卫视只有170人,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3年就在经济上获得了盈余,靠的是什么?  “凤凰”成功的一个秘
期刊
王日方采访了个专题:穆青日记。1996年秋的一天,穆老领我们到他家展示了他的全部日记。  那时穆老还住在新华社后面的一个院子里。几间平房,满院花木,窗前翠竹扶疏。穆老喜欢绿色,偏爱养花。每天清早6点穆老准时起床,在院子里打一会儿拳。潘园林还送来宁陵大地上的白蜡条杆,讓穆爷爷晨练。后来因盖楼房,把这片地方平了。穆老搬进了附近的6楼,没了活动场地,他也很少下楼锻炼了。  在我们印象中平房的客厅很大,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