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九年义务教育学生的近几年的阅读题的得分情况分析和现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的了解,高度重视和认真开展阅读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们要认真设置课程,用课程的形式将它固定并加以有效管理才能有所收效。
【关键词】设置;管理;教学效果
阅读课的设置、管理及教学效果
1.设置阅读课的意义
根据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的阅读题失分特别严重,写作文抓不住中心、语言平淡无味、缺乏华丽的辞藻,当然分数自然也不高了,在开展的一些活动中学生要么不开口、要么语言贫乏,一旦遇到数学或其他学科文字叙述多的题,学生不知题目所云,此项几乎得零分等等。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深入到师生中进行实地调研发现80%以上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不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下被动完成,学校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课外孩子们都在嘻戏打闹,校外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上网玩游戏。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读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读书是为人生奠基的,少年正是读书时。因此我们学校首先在老师中开展了读书活动,掀起人人读一本好书的热潮,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在各年级组相互交流分享,然后在学校参加比赛,如2013年11月13日下午我校就开展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比赛活动,我们共同阅读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个普通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位关心孩子的教育同仁用心品读的书。它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他的56号教室里,他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教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他们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在学习中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弗、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常春藤名校就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美国,他的这本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教育书籍之一。在这次活动中老教师受到了启发,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老师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的同时,为了能使读书活动真正见到成效,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去,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校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多次开会讨论,决定从2012年9月开始从1—9年级开始,在课程设置上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明确阅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同时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2.阅读课的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为单位的三级领导小组,每周一检查,两周一小结,并纳入老师期终教研活动评优和学生期末成绩考察。教务教研首先制订出其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1 定时:每天早晨十点至十点十分为自由阅读时间,课程表中定在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1-9年级均为阅读课,任何人不得占用和变更。
2.2 定地点:各班阅读老师在图书室把本周计划中需要阅读的书领来发给学生在教室阅读。
2.3 定目标:
2.3.1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3.2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2.3.3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2.3.4 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4 定内容:
2.4.1 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4.2 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2.4.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2.5 读书口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2.6 实施行动:
2.6.1 阅读笔记:抄写好句好段,每学期不少于20篇;练习写读后感,每学期不少于20篇。
2.6.2 背诵古诗、宋词每学期20首。
2.6.3 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3.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阅读课的设置和三级管理及教务、教研的认真指导,我校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课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园出现朗朗的读书声回来了,林荫道上看到了学生手捧书本的声影,下课疯打、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考试中关于阅读题的得分逐渐提高了,初步统计2013年的中考,关于阅读题的得分比上一年平均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他年级的期末水平测试中的阅读题的分值也高于往年,特别是我校双语班的同学他们也能用流利的汉语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了。阅读课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比如,2013年12月5日我校在七年级开展的“同课异构”课活动中,一位年轻老师的一堂阅读课《少年正是读书时》上得非常成功,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是“青春偶像组”、“复古倾向组”、“寻根文学组”、“儒林外史”组,后来通过我们了解,这些具有较强文学色彩的取名全是学生的杰作,从上课开始每个组的同学回答的问题和他们进行的活动与他们的组名是非常得体的,主持人的口才、各组同学通过阅读储存的文学知识、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课堂评价的体现、每个同学的参与等全都得到了展示,确实一堂有效的阅读课,深受校领导和全体听课老师的好评。阅读课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学校也初步出现了良好的学风和校貌。
参考文献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项新2009.4
[2]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韦志榕 2013.1
[3] 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小虎2007.8
收稿日期:2013-12-13
【关键词】设置;管理;教学效果
阅读课的设置、管理及教学效果
1.设置阅读课的意义
根据近几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试卷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的阅读题失分特别严重,写作文抓不住中心、语言平淡无味、缺乏华丽的辞藻,当然分数自然也不高了,在开展的一些活动中学生要么不开口、要么语言贫乏,一旦遇到数学或其他学科文字叙述多的题,学生不知题目所云,此项几乎得零分等等。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深入到师生中进行实地调研发现80%以上的学生没有阅读习惯,不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下被动完成,学校很难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课外孩子们都在嘻戏打闹,校外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上网玩游戏。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读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读书是为人生奠基的,少年正是读书时。因此我们学校首先在老师中开展了读书活动,掀起人人读一本好书的热潮,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在各年级组相互交流分享,然后在学校参加比赛,如2013年11月13日下午我校就开展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比赛活动,我们共同阅读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个普通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也是一本值得我们每一位关心孩子的教育同仁用心品读的书。它的作者,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他的56号教室里,他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教育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他们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在学习中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弗、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常春藤名校就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美国,他的这本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也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教育书籍之一。在这次活动中老教师受到了启发,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在老师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的同时,为了能使读书活动真正见到成效,把它贯彻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去,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校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经过反复认真的研究、多次开会讨论,决定从2012年9月开始从1—9年级开始,在课程设置上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明确阅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同时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2.阅读课的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务、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组为单位的三级领导小组,每周一检查,两周一小结,并纳入老师期终教研活动评优和学生期末成绩考察。教务教研首先制订出其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1 定时:每天早晨十点至十点十分为自由阅读时间,课程表中定在每周星期二上午第二节课,1-9年级均为阅读课,任何人不得占用和变更。
2.2 定地点:各班阅读老师在图书室把本周计划中需要阅读的书领来发给学生在教室阅读。
2.3 定目标:
2.3.1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3.2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范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2.3.3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2.3.4 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4 定内容:
2.4.1 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4.2 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2.4.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2.5 读书口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2.6 实施行动:
2.6.1 阅读笔记:抄写好句好段,每学期不少于20篇;练习写读后感,每学期不少于20篇。
2.6.2 背诵古诗、宋词每学期20首。
2.6.3 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3.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阅读课的设置和三级管理及教务、教研的认真指导,我校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课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园出现朗朗的读书声回来了,林荫道上看到了学生手捧书本的声影,下课疯打、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考试中关于阅读题的得分逐渐提高了,初步统计2013年的中考,关于阅读题的得分比上一年平均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他年级的期末水平测试中的阅读题的分值也高于往年,特别是我校双语班的同学他们也能用流利的汉语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和名言警句了。阅读课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比如,2013年12月5日我校在七年级开展的“同课异构”课活动中,一位年轻老师的一堂阅读课《少年正是读书时》上得非常成功,学生分成四个组,分别是“青春偶像组”、“复古倾向组”、“寻根文学组”、“儒林外史”组,后来通过我们了解,这些具有较强文学色彩的取名全是学生的杰作,从上课开始每个组的同学回答的问题和他们进行的活动与他们的组名是非常得体的,主持人的口才、各组同学通过阅读储存的文学知识、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课堂评价的体现、每个同学的参与等全都得到了展示,确实一堂有效的阅读课,深受校领导和全体听课老师的好评。阅读课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学校也初步出现了良好的学风和校貌。
参考文献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项新2009.4
[2]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韦志榕 2013.1
[3] 有效教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小虎2007.8
收稿日期: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