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分析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成因,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规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依据,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灵活运用
在智能化社会里,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用计算器。可是小学数学教材里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以计算为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却有待提升,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的体会分析如下。
一、小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成因
现在的学生以直观想象思维为主,因为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都是直观形象,至于计算中的概念、规律,学生似乎掌握得较少。因此,小学生计算能力同其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联系。只有对数学中计算的步骤充分理解,再通过技巧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和加深计算。可偏偏学生对规律和计算的技巧不能较好地掌握,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计算法则不能灵活运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机械地运算,而不去寻找规律,更不对计算的步骤进行总结和归纳,期待着教师给予他们,而他们仅仅知道点就忘了,当拿到计算题时,却想不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律来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就迟迟不能提高。
2.计算的技能不能灵活运用
学生的计算能力,多数是通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的题目的数量,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来衡量,计算掌握得越熟练,学生在计算中规定的时间内错误率越低。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的过程也不断复杂,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计算的过程,导致感知力、思维能力不能较好地发展,更不能灵活运用计算的技能。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归纳、总结和提升,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有两点:
1.计算的要求要明确
首先,教师在教学计算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虽说是一个班级的孩子,但是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就是根据班级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快慢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班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就根据学生的年齡特点和好奇心理,创设情境:
师: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今天我带着大家去运动场上学数学。看老师手里的入场券,(出示口算卡片)你只有答对才能进场。
生1:10+5=15
生2:10+6=16
生3:10+8=18
……
师: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啊?
生1:因为10加几的好算。
生2: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师:不仅回答正确,而且还能说出原因,我们可以成功进入会场。
师:看!孩子们的学校为他们买了很多的牛奶,让我们帮数一数,看清楚,箱子里有几盒?箱子外面有几盒?要算共有几盒,怎么列式?
生:9+4 (师板书)
师:你会算9+4吗?仔细看图,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多,用手指着数一数,想好了的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1:一盒一盒地数,1,2,3,4,5,6,7……12,13,共有13盒。
生2:箱子外有4盒,从4盒开始数,5,6,7,8……12,13,共有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从9盒开始数,10,11,12,13,共有13盒。
生4: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箱子里10盒,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生5:10+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4=13……
稚嫩的孩子就这样天真地算着,因为他们在10加几的数中掌握了计算的规律,他们不再扳着手指去数啦。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他们乐于探究。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计算的对错,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计算的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收到高效的效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教师的教学要有梯度,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明确,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再次,针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设为难点,要抓住难点不断强化,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然后,学生计算理论要不断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的法则,减少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最后,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本身对枯燥无味的数学就没有多少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法灵活,不断在教学中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章内容时,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所以一些教师只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同分母计算,许多教师很粗略地给学生计算一题,自认为这样的题目学生肯定会,等到作业交上来,看着学生的错误,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掌握计算的方法,更不知道计算的规律,只是一味地模仿计算。可见,任何简单的题型,不让学生去探究,教师一味地塞知识,学生掌握不了计算的规律和法则,学生的计算总是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学生学习数学处于懵懂的阶段,无论是认识能力还是知识的领悟水平,都有待教师慢慢强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记忆和感知能力,否则,学生在计算中遇到难题,学习的信心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使其掌握规律,提高计算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数学学习,2013(4).
[2]孙照明.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大课堂,2014(12).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灵活运用
在智能化社会里,孩子从小就学会了用计算器。可是小学数学教材里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以计算为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却有待提升,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的体会分析如下。
一、小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成因
现在的学生以直观想象思维为主,因为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数都是直观形象,至于计算中的概念、规律,学生似乎掌握得较少。因此,小学生计算能力同其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的联系。只有对数学中计算的步骤充分理解,再通过技巧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和加深计算。可偏偏学生对规律和计算的技巧不能较好地掌握,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计算法则不能灵活运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机械地运算,而不去寻找规律,更不对计算的步骤进行总结和归纳,期待着教师给予他们,而他们仅仅知道点就忘了,当拿到计算题时,却想不到运用数学理论和规律来计算,这样计算的速度就迟迟不能提高。
2.计算的技能不能灵活运用
学生的计算能力,多数是通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的题目的数量,通过计算的正确性和效率两个角度来衡量,计算掌握得越熟练,学生在计算中规定的时间内错误率越低。随着学生学习程度的加深,其计算的过程也不断复杂,学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计算的过程,导致感知力、思维能力不能较好地发展,更不能灵活运用计算的技能。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归纳、总结和提升,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有两点:
1.计算的要求要明确
首先,教师在教学计算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等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虽说是一个班级的孩子,但是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具体划分教学内容。其次就是根据班级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快慢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来确定。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班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就根据学生的年齡特点和好奇心理,创设情境:
师: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今天我带着大家去运动场上学数学。看老师手里的入场券,(出示口算卡片)你只有答对才能进场。
生1:10+5=15
生2:10+6=16
生3:10+8=18
……
师: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啊?
生1:因为10加几的好算。
生2: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师:不仅回答正确,而且还能说出原因,我们可以成功进入会场。
师:看!孩子们的学校为他们买了很多的牛奶,让我们帮数一数,看清楚,箱子里有几盒?箱子外面有几盒?要算共有几盒,怎么列式?
生:9+4 (师板书)
师:你会算9+4吗?仔细看图,想想办法,看谁的办法多,用手指着数一数,想好了的可以互相说一说。
生1:一盒一盒地数,1,2,3,4,5,6,7……12,13,共有13盒。
生2:箱子外有4盒,从4盒开始数,5,6,7,8……12,13,共有13盒。
生3:箱子里有9盒,从9盒开始数,10,11,12,13,共有13盒。
生4: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箱子里10盒,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
生5:10+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4=13……
稚嫩的孩子就这样天真地算着,因为他们在10加几的数中掌握了计算的规律,他们不再扳着手指去数啦。他们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他们乐于探究。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计算的对错,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计算的目标要明确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有效的时间内收到高效的效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教师的教学要有梯度,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明确,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再次,针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设为难点,要抓住难点不断强化,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然后,学生计算理论要不断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运算的规律,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的法则,减少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最后,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本身对枯燥无味的数学就没有多少兴趣,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法灵活,不断在教学中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章内容时,因为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所以一些教师只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同分母计算,许多教师很粗略地给学生计算一题,自认为这样的题目学生肯定会,等到作业交上来,看着学生的错误,才知道学生根本没掌握计算的方法,更不知道计算的规律,只是一味地模仿计算。可见,任何简单的题型,不让学生去探究,教师一味地塞知识,学生掌握不了计算的规律和法则,学生的计算总是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学生学习数学处于懵懂的阶段,无论是认识能力还是知识的领悟水平,都有待教师慢慢强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记忆和感知能力,否则,学生在计算中遇到难题,学习的信心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使其掌握规律,提高计算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静.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小学数学学习,2013(4).
[2]孙照明.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大课堂,2014(1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