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中的大繁荣时期,中国传统仕女画也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她“丰肥浓丽,热烈开放”的审美追求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以男权封建社会为根本但却又极具开放和包容性的社会风气下,以女性题材为主的仕女画的美学品质具有了双重标准,既要满足男权观赏的要求和欲望,同时也拥有相对独立的开朗和健美。这种审美追求的形成是艺术随男权社会成熟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的结果,也是唐代博大气象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晶。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世俗化;赏观性;矛盾力量
唐代人物画作为我国艺术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对人物画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这个人物画的高峰时期中民族传统绘画的典范之一。
细致的说,唐代仕女画是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女性为主题的工笔绘画种类,色彩绚丽雅致,线条工整精细,是男性社会对女性审美取向的体现。
一、唐代仕女画的历史背景
黄培杰老师说过,以女性形象为内容的艺术作品随着中国社会由母系走入父系,男权的社会形态逐步完善,到了唐宋时期,这些艺术作品在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神性——教化——赏观。
神性阶段是远古到先秦时期。在这个重视生命繁衍的时代,女性天生拥有的生殖和哺育能力决定了她们的重要地位。教化阶段是秦汉到隋唐时期。“性”也从生殖中分离,成为权利辐射下的“财产”,于是女人的社会价值便通过对男性的“服从”和“服务”质量来体现。于是,大量宣传妇德的女性艺术形象出现在各个社会阶层,列女,任女,智女成为了这个时期人物画的主流,因此,高古游丝描和秀骨清像也成为最常用最契合的绘画技法。
所谓观赏阶段是指中唐到明清时期。男性在各方面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发生转变,女性形象得到解放,通过日常生活玩乐来展现女性娇柔舒缓明媚的特征,绘画风格从教化阶段的“秀骨清像”转化为“丰颊肥体”。唐代《宫乐图》描绘的就是后宫妃嫔们在闲暇时候的雅聚。场景中有10位妃嫔,有的品茗茶,有的行酒令,画中女子体态丰满,脸似圆盘,神情慵懒,着高腰缬染裙裾,是为“时尚”。
由上所论,唐代仕女画在风格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之前女性题材画中不曾具有的特征——世俗化的审美,以及情绪上的赏观。女性的形象从高高在上的天界进入了凡俗人世,然后成为观赏的对象,这与魏晋南北朝的女性形象的转变形成了一种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它是男权社会走向成熟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二、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分析唐代绘画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中唐时期出现了教化转为观赏的阶段,那么,为什么唐代能够形成这样的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呢?我认为这要以唐代女性地位的角度去分析了。
在唐代社会,女性的社会结构层次大致能分为七大类:后宫女性,皇族公主,贵族宦门女性,一般劳动妇女,宗教女性,婢女和妓女。其中,前三者大致组成上层结构,后四者组成中下层结构。皇族的公主是群体中地位及其高的一部分,有着高贵的权势和身份,生活十分奢侈。而贵族的官宦家女性虽与公主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从生活质量上看,丝毫不会亚于公主。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虢国夫人携众多随从春游踏青的场面就是生动的例子。画中的虢国夫人骑白色高头大马,梳坠马髻,身着蓝衣粉色裙,小口微闭,轻步缓行的神态,艳丽飘逸的服装给观者营造了一种花香袭人的明媚春光。
在唐代,最广大的群体莫过于一般的劳动妇女。她们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家务劳动,也有一些会进行商业活动。大诗人李白的《少年行》中有此诗句:“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秋風,踏尽桃花何处游,笑入胡姬酒肆中。”这些劳动妇女的生活方式都是十分普通 安定的,所以她们没有成为仕女画描绘的主要对象。
而婢女和妓女处在最底层,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自由,只能附庸以求生存,是弱势群体。也因为这样,唐代仕女画的题材逐渐向表达女性的欣赏层面靠拢,例如中唐时期的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描绘的便是宫廷贵妇们在春夏之交游园赏花的场景。
三、唐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环境
唐代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长期充斥的时代,它却开放而自足,例如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玄宗时期出现的“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后宫女子在政治舞台上可谓大放异彩,最为典型的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除此之外,还有唐中宗时期的韦后,安乐公主等等。而太宗时期的长孙氏和徐贤妃等等未能直接参政但仍然对政治影响颇深,因此,女性在唐代已经不是伦理说教的宣传和执行者了。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东西突厥在强盛的国力前不成气候,边境困扰解除,大量少数民族都迁移到中原定居已有百年,“夷夏之分”被有意识的打破,唐代逐渐形成了平等对待外来民族的风气。宗教方面,唐朝开放迎接各方远道而来的高僧,而这些人给唐朝带来了新鲜的宗教血液,如摩尼教,回教,袄教,传统 的佛教也有一定的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唐代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她极度开放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唐代有足够的包容性来承受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 冲击和影响。当然,背后立于根本的还是封建男权的世界,这就导致了唐代社会有拥有的开放只能建立在变革的矛盾力量之上,这种矛盾在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中有最为直接的体现:一方面女性可以打破男权垄断,在政治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但同时,她们附庸男性的社会地位却并没有改变;她们的社交生活和活动场所相对宽泛很多,礼教没有太多的束缚,但她们仍然要努力达到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
因此,唐代女性看似较为自由的生活状态建立在一种双重性的行为标准之上,而唐代仕女画也正是因为这种双重性,所以出发点虽然是满足男性观赏的要求和欲望,但同时也拥有后世所不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开朗与健康性,使唐代仕女画形成了“健”与“美”,“露”与“透”的世俗化的独特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凌沧 ,《唐代人物画》,天津古籍出版社
王念祥,《古画观止——中国古代人物画鉴赏》,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
[2]杨仁恺,《关于<簪花仕女图>的再认识》,文物出版社,1994年
[3]单国强,《古代仕女画概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刘嘉琪 ,专业:中国画系,学历: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世俗化;赏观性;矛盾力量
唐代人物画作为我国艺术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对人物画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唐代工笔仕女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这个人物画的高峰时期中民族传统绘画的典范之一。
细致的说,唐代仕女画是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女性为主题的工笔绘画种类,色彩绚丽雅致,线条工整精细,是男性社会对女性审美取向的体现。
一、唐代仕女画的历史背景
黄培杰老师说过,以女性形象为内容的艺术作品随着中国社会由母系走入父系,男权的社会形态逐步完善,到了唐宋时期,这些艺术作品在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神性——教化——赏观。
神性阶段是远古到先秦时期。在这个重视生命繁衍的时代,女性天生拥有的生殖和哺育能力决定了她们的重要地位。教化阶段是秦汉到隋唐时期。“性”也从生殖中分离,成为权利辐射下的“财产”,于是女人的社会价值便通过对男性的“服从”和“服务”质量来体现。于是,大量宣传妇德的女性艺术形象出现在各个社会阶层,列女,任女,智女成为了这个时期人物画的主流,因此,高古游丝描和秀骨清像也成为最常用最契合的绘画技法。
所谓观赏阶段是指中唐到明清时期。男性在各方面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发生转变,女性形象得到解放,通过日常生活玩乐来展现女性娇柔舒缓明媚的特征,绘画风格从教化阶段的“秀骨清像”转化为“丰颊肥体”。唐代《宫乐图》描绘的就是后宫妃嫔们在闲暇时候的雅聚。场景中有10位妃嫔,有的品茗茶,有的行酒令,画中女子体态丰满,脸似圆盘,神情慵懒,着高腰缬染裙裾,是为“时尚”。
由上所论,唐代仕女画在风格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之前女性题材画中不曾具有的特征——世俗化的审美,以及情绪上的赏观。女性的形象从高高在上的天界进入了凡俗人世,然后成为观赏的对象,这与魏晋南北朝的女性形象的转变形成了一种递进发展的逻辑关系,它是男权社会走向成熟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二、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分析唐代绘画的历史背景不难发现,中唐时期出现了教化转为观赏的阶段,那么,为什么唐代能够形成这样的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呢?我认为这要以唐代女性地位的角度去分析了。
在唐代社会,女性的社会结构层次大致能分为七大类:后宫女性,皇族公主,贵族宦门女性,一般劳动妇女,宗教女性,婢女和妓女。其中,前三者大致组成上层结构,后四者组成中下层结构。皇族的公主是群体中地位及其高的一部分,有着高贵的权势和身份,生活十分奢侈。而贵族的官宦家女性虽与公主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从生活质量上看,丝毫不会亚于公主。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虢国夫人携众多随从春游踏青的场面就是生动的例子。画中的虢国夫人骑白色高头大马,梳坠马髻,身着蓝衣粉色裙,小口微闭,轻步缓行的神态,艳丽飘逸的服装给观者营造了一种花香袭人的明媚春光。
在唐代,最广大的群体莫过于一般的劳动妇女。她们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家务劳动,也有一些会进行商业活动。大诗人李白的《少年行》中有此诗句:“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秋風,踏尽桃花何处游,笑入胡姬酒肆中。”这些劳动妇女的生活方式都是十分普通 安定的,所以她们没有成为仕女画描绘的主要对象。
而婢女和妓女处在最底层,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自由,只能附庸以求生存,是弱势群体。也因为这样,唐代仕女画的题材逐渐向表达女性的欣赏层面靠拢,例如中唐时期的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描绘的便是宫廷贵妇们在春夏之交游园赏花的场景。
三、唐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环境
唐代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长期充斥的时代,它却开放而自足,例如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玄宗时期出现的“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后宫女子在政治舞台上可谓大放异彩,最为典型的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除此之外,还有唐中宗时期的韦后,安乐公主等等。而太宗时期的长孙氏和徐贤妃等等未能直接参政但仍然对政治影响颇深,因此,女性在唐代已经不是伦理说教的宣传和执行者了。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东西突厥在强盛的国力前不成气候,边境困扰解除,大量少数民族都迁移到中原定居已有百年,“夷夏之分”被有意识的打破,唐代逐渐形成了平等对待外来民族的风气。宗教方面,唐朝开放迎接各方远道而来的高僧,而这些人给唐朝带来了新鲜的宗教血液,如摩尼教,回教,袄教,传统 的佛教也有一定的改革和发展。
综上所述,唐代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她极度开放的时代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唐代有足够的包容性来承受女性对于男权社会的 冲击和影响。当然,背后立于根本的还是封建男权的世界,这就导致了唐代社会有拥有的开放只能建立在变革的矛盾力量之上,这种矛盾在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中有最为直接的体现:一方面女性可以打破男权垄断,在政治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但同时,她们附庸男性的社会地位却并没有改变;她们的社交生活和活动场所相对宽泛很多,礼教没有太多的束缚,但她们仍然要努力达到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
因此,唐代女性看似较为自由的生活状态建立在一种双重性的行为标准之上,而唐代仕女画也正是因为这种双重性,所以出发点虽然是满足男性观赏的要求和欲望,但同时也拥有后世所不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开朗与健康性,使唐代仕女画形成了“健”与“美”,“露”与“透”的世俗化的独特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凌沧 ,《唐代人物画》,天津古籍出版社
王念祥,《古画观止——中国古代人物画鉴赏》,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
[2]杨仁恺,《关于<簪花仕女图>的再认识》,文物出版社,1994年
[3]单国强,《古代仕女画概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刘嘉琪 ,专业:中国画系,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