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涵洞的位置、规模、建设标准、与附近沟渠的衔接情况等问题,对公路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周边灌溉系统的畅通性等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完善公路设计理论,有必要对公路涵洞的设置及设计经验进行探讨和总结。文章重点的分析了涵洞设计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涵洞;设计;公路
涵洞、通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物之一,是高速公路各种结构物中数量较多的,同时它作为小型结构物将排水和通行兼顾,与当地居民生活出行息息相关。公路建设中,涵洞通道布置缺乏合理考虑,施工中对基础处理轻率,使得涵洞容易产生下沉,开裂等质量事故。对此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排水或通行要求选用不同的涵洞结构及软土地基上涵洞基础处理等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1认真选择地址
我们都知道,如果遇到强降雨,在山脚处会因为水流的聚合而出现非常显著地冲击面的现象,路线跨越该冲沟或流量不大的小河时应“逢沟设涵”,而且要确保其水流不会受到影响。除了夹角有问题之外,通常是不进行更改活动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水流顺畅,这样就不会对附近的物体等带来威胁了。
通过分析道路所处区域的具体地形特征以及排水特征等相关的内容,将涵洞布设在如下的一些区域:
1.1山岭重丘区地势起伏、峰谷交替,低洼(沟谷)处易形成汇流和积水区,该地段需结合路基排水系统合理确定涵洞位置。
1.2路线纵坡由下坡变为上坡的凹形曲线处,其地势一般较为低洼,为排除内侧边沟汇水,需设置边沟排水涵。
1.3当坡度逐渐的减低的时候,这时会出现泥沙聚集的现象,所以要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涵项目。
1.4如果路线经由水沟的时候,通常是沿着其方向来布置灌溉涵工程。
1.5如果经由大面积的耕地的时候,因为项目影响了以前的灌溉道路,这时候最好是布置灌溉涵项目,它的距离要结合耕地来明确,而且要获取所在区域的群众的许可之后才可以进行。
2布置的时候要关注的内容
2.1涵洞内经或净高不小于0.75m;涵洞长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5m。当旧路改建、拓宽时,假如以前的涵洞的形式非常优秀的话,它的尺寸和大小要结合实际状态来明确。
2.2涵洞出入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
2.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
2.4当河沟纵坡≤3%,且涵长≤15m时,涵洞基底可水平设置,涵底铺砌纵坡可采用1%~3%。当河沟纵坡>3%,但≤6%时,涵底铺砌可采用与天然河沟相同的纵坡。
3针对圆管涵管节的节头提出的应对方法
圆管涵设计一般每节长1m,节头采用三油两毡柔性节头,沥青麻絮填缝。此类项目的优势特征是能够应对因为路基不合理的下沉,导致的管节受损。不过它也有不利现象,会增加建设的难度,将步骤变多,而且还会使得建设时间变多,不但使用的资金变多,而且对于人力等的需求量也加大。在建设的时候。一些素质低劣的组织或者是员工等为了尽快的完成项目,忽略其品质,不按照规定进行工作,导致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使得路基强性受到影响,发生下沉现象,进而对其构造带来不利作用。所以,为了合理的应对这种问题,最好是少用一些节头。
4采用现浇小跨径盖板涵
按《涵洞设计手册》要求盖板涵均设计成预制板,在施工中,如存在跨径、交角相同的盖涵,统一预制,即节省制模材料,也省时省力,在设计上,盖板涵的形式是根据实地的不同情况而决定的,一条被改善的路段会出现各种不同跨径与交角的盖板涵,如盖板都设计成预制,都会给建设方引入许多不利现象,使得制模的时间变多,而且效率不高,资源得不到合理的的利用,同时会花费大量的物资和人力,项目时间很久,对于建设来讲是非常不利的。面对上述情况,如采用现浇,小跨径斜交的板涵更能体现该方法的机动、方便的特点。只要台帽强度一到就可采用满堂支撑立模,桥面铺装与板同时浇筑,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又可减少工作时间,模板不受板的外型结构限制,制作方便、迅速,可重复使用。但该方法受到跨径的限制,一般适用于跨径不大于3m的板涵,因为小桥涵施工多采用木支撑,而混凝土的自重大,当跨径大于3.0m时,其跨中木底模的载重能力明显减弱,纵向位移明显增大,混凝土板厚均匀度不易控制,因此当跨径大于3.0m时,仍可采用预制。
5盖板涵设计中桥头搭板的意义
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桥头和台背间的填土无序,通常是设计一个搭板的形式,这种设计同样也可用到盖板涵设计中,因为它对跨径不是很大,而且成本不高,假如将其运用到设计里的话,必然会提升成本,不过对比它带来的效益,我们发现这项费用是值得的。摊到每侧,其宽度的富余量即为1.0~1.5m,在板安装后就要处理台背填土。
由于活动区非常窄,规模较大的设备是无不能够顺利运行的,所以必须要小规模的设备,如蛙式夯,链条夯等。即使在0~80cm范围内采用低剂量的石灰土处理,不过因为规模小,有很多不注意的地方,要确保压实规定的话,其通常是不易进行的。实际情况中,我们常会发现台背填土与两侧路基及涵背沉降量不一致,这时就会存在沉降差异,进而容易发生跳车,路面和接头区域发生的不利现象,比如网裂等等,如果过于厉害的话,会使得综合构造受到影响。而要想合理的应对这种现问题,最佳的措施就是在涵背处布设一个搭板,而且最好是将对基坑的挖设窄一些,确保小规模的设备运行搭板长度设计可根据盖板涵的跨径大小不同控制在1.0~1.5m,在老路基上设置枕梁。
此时,经由搭板功效,会降低通行里对填土产生的负面效益,会将它的沉降现象合理的应对。而且能够将受到的力平均的分布到基层,这样就不会发生不合理的下沉现象了。同时避免面层因台背填土密度不均匀而产生沉陷、网裂等病害,此时可以有效地应对水对其带来的不利作用,能够起到降低养护资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加运行时间,功效非、减少水对基层的侵害,对保证基层强度减少养护经费,延长其使用寿命,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6在山区开展项目时要注意的设计内容
由于该地域不利于进行圆管涵相关的活动,所以通常不按照这种样式来进行,通常情况下是使用盖板涵等。在这些地区群众并非非常紧凑的生活在一起,所以,为了确保其出行等便利,要布置非常多的出口。除此之外,要确保其截面大小,不要将涵长设置的太短或太长,而且要确保其能够有光亮,这样便于人行走。当布设挡墙方位的时候,涵洞洞口与挡墙相交的部分,挡墙做成拱,以利于涵洞与挡墙的衔接。
结语
在涵洞设计中,为了方便施工,一段道路上不宜采用多个涵洞类型。明涵或填土较少的暗涵一般选用盖板涵,对特别软弱的地基可以选用箱涵,填土较多(>6m)的暗涵一般选用拱涵。
对排水量及冲淤较小的暗涵,一般选用圆管涵。涵洞的的布设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及技术要求,具体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因此设计中必须予以注意,在充分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做好这些细部设计。
参考文献:
[1]JTG/TD65-04-200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人民交通出版社.
[2]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察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涵洞;设计;公路
涵洞、通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物之一,是高速公路各种结构物中数量较多的,同时它作为小型结构物将排水和通行兼顾,与当地居民生活出行息息相关。公路建设中,涵洞通道布置缺乏合理考虑,施工中对基础处理轻率,使得涵洞容易产生下沉,开裂等质量事故。对此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排水或通行要求选用不同的涵洞结构及软土地基上涵洞基础处理等手段,确保工程质量。
1认真选择地址
我们都知道,如果遇到强降雨,在山脚处会因为水流的聚合而出现非常显著地冲击面的现象,路线跨越该冲沟或流量不大的小河时应“逢沟设涵”,而且要确保其水流不会受到影响。除了夹角有问题之外,通常是不进行更改活动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水流顺畅,这样就不会对附近的物体等带来威胁了。
通过分析道路所处区域的具体地形特征以及排水特征等相关的内容,将涵洞布设在如下的一些区域:
1.1山岭重丘区地势起伏、峰谷交替,低洼(沟谷)处易形成汇流和积水区,该地段需结合路基排水系统合理确定涵洞位置。
1.2路线纵坡由下坡变为上坡的凹形曲线处,其地势一般较为低洼,为排除内侧边沟汇水,需设置边沟排水涵。
1.3当坡度逐渐的减低的时候,这时会出现泥沙聚集的现象,所以要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涵项目。
1.4如果路线经由水沟的时候,通常是沿着其方向来布置灌溉涵工程。
1.5如果经由大面积的耕地的时候,因为项目影响了以前的灌溉道路,这时候最好是布置灌溉涵项目,它的距离要结合耕地来明确,而且要获取所在区域的群众的许可之后才可以进行。
2布置的时候要关注的内容
2.1涵洞内经或净高不小于0.75m;涵洞长度大于15m但小于3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0m;涵洞长度大于30m且小于60m,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25m;涵洞长度大于6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5m。当旧路改建、拓宽时,假如以前的涵洞的形式非常优秀的话,它的尺寸和大小要结合实际状态来明确。
2.2涵洞出入口处应设端墙或翼墙,其式样和尺寸应使涵洞具有相应的过水能力和保证涵洞处路堤的稳定。端墙或翼墙与洞身应设缝隔开,缝内填以不透水材料。
2.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宜按2~3倍路基填土高度确定。
2.4当河沟纵坡≤3%,且涵长≤15m时,涵洞基底可水平设置,涵底铺砌纵坡可采用1%~3%。当河沟纵坡>3%,但≤6%时,涵底铺砌可采用与天然河沟相同的纵坡。
3针对圆管涵管节的节头提出的应对方法
圆管涵设计一般每节长1m,节头采用三油两毡柔性节头,沥青麻絮填缝。此类项目的优势特征是能够应对因为路基不合理的下沉,导致的管节受损。不过它也有不利现象,会增加建设的难度,将步骤变多,而且还会使得建设时间变多,不但使用的资金变多,而且对于人力等的需求量也加大。在建设的时候。一些素质低劣的组织或者是员工等为了尽快的完成项目,忽略其品质,不按照规定进行工作,导致出现严重的渗漏现象,进而使得路基强性受到影响,发生下沉现象,进而对其构造带来不利作用。所以,为了合理的应对这种问题,最好是少用一些节头。
4采用现浇小跨径盖板涵
按《涵洞设计手册》要求盖板涵均设计成预制板,在施工中,如存在跨径、交角相同的盖涵,统一预制,即节省制模材料,也省时省力,在设计上,盖板涵的形式是根据实地的不同情况而决定的,一条被改善的路段会出现各种不同跨径与交角的盖板涵,如盖板都设计成预制,都会给建设方引入许多不利现象,使得制模的时间变多,而且效率不高,资源得不到合理的的利用,同时会花费大量的物资和人力,项目时间很久,对于建设来讲是非常不利的。面对上述情况,如采用现浇,小跨径斜交的板涵更能体现该方法的机动、方便的特点。只要台帽强度一到就可采用满堂支撑立模,桥面铺装与板同时浇筑,两道工序合成一道,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又可减少工作时间,模板不受板的外型结构限制,制作方便、迅速,可重复使用。但该方法受到跨径的限制,一般适用于跨径不大于3m的板涵,因为小桥涵施工多采用木支撑,而混凝土的自重大,当跨径大于3.0m时,其跨中木底模的载重能力明显减弱,纵向位移明显增大,混凝土板厚均匀度不易控制,因此当跨径大于3.0m时,仍可采用预制。
5盖板涵设计中桥头搭板的意义
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桥头和台背间的填土无序,通常是设计一个搭板的形式,这种设计同样也可用到盖板涵设计中,因为它对跨径不是很大,而且成本不高,假如将其运用到设计里的话,必然会提升成本,不过对比它带来的效益,我们发现这项费用是值得的。摊到每侧,其宽度的富余量即为1.0~1.5m,在板安装后就要处理台背填土。
由于活动区非常窄,规模较大的设备是无不能够顺利运行的,所以必须要小规模的设备,如蛙式夯,链条夯等。即使在0~80cm范围内采用低剂量的石灰土处理,不过因为规模小,有很多不注意的地方,要确保压实规定的话,其通常是不易进行的。实际情况中,我们常会发现台背填土与两侧路基及涵背沉降量不一致,这时就会存在沉降差异,进而容易发生跳车,路面和接头区域发生的不利现象,比如网裂等等,如果过于厉害的话,会使得综合构造受到影响。而要想合理的应对这种现问题,最佳的措施就是在涵背处布设一个搭板,而且最好是将对基坑的挖设窄一些,确保小规模的设备运行搭板长度设计可根据盖板涵的跨径大小不同控制在1.0~1.5m,在老路基上设置枕梁。
此时,经由搭板功效,会降低通行里对填土产生的负面效益,会将它的沉降现象合理的应对。而且能够将受到的力平均的分布到基层,这样就不会发生不合理的下沉现象了。同时避免面层因台背填土密度不均匀而产生沉陷、网裂等病害,此时可以有效地应对水对其带来的不利作用,能够起到降低养护资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加运行时间,功效非、减少水对基层的侵害,对保证基层强度减少养护经费,延长其使用寿命,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6在山区开展项目时要注意的设计内容
由于该地域不利于进行圆管涵相关的活动,所以通常不按照这种样式来进行,通常情况下是使用盖板涵等。在这些地区群众并非非常紧凑的生活在一起,所以,为了确保其出行等便利,要布置非常多的出口。除此之外,要确保其截面大小,不要将涵长设置的太短或太长,而且要确保其能够有光亮,这样便于人行走。当布设挡墙方位的时候,涵洞洞口与挡墙相交的部分,挡墙做成拱,以利于涵洞与挡墙的衔接。
结语
在涵洞设计中,为了方便施工,一段道路上不宜采用多个涵洞类型。明涵或填土较少的暗涵一般选用盖板涵,对特别软弱的地基可以选用箱涵,填土较多(>6m)的暗涵一般选用拱涵。
对排水量及冲淤较小的暗涵,一般选用圆管涵。涵洞的的布设问题,看似简单,但它却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及技术要求,具体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因此设计中必须予以注意,在充分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做好这些细部设计。
参考文献:
[1]JTG/TD65-04-200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人民交通出版社.
[2]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察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