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21年7月3日下午,悬挂着“热烈欢迎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同志载誉归来”布标的中巴车,驶过华坪县鲤鱼河畔,驶过县城大街小巷。所经之处,群众纷纷驻足,鼓掌致敬。
  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云南省华坪县,是滇西北高原的一座小城,人口不到二十万。在这块偏远的土地上,获得如此高的荣誉还是第一次。
  车辆行驶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门口,张桂梅从车上下来。在热烈的掌声和欢迎声中,华坪女高的两名女生捧着红色的康乃馨迎了上来。她们把鲜花献给张桂梅,然后懂事地挽着张桂梅的手臂,轻轻抚摸她贴满膏药的手。
  县里的同志搀扶着张桂梅走进女高校园。在当天讲话时,张桂梅把胸前的“七一勋章”取下,将这枚代表着无上荣誉的勋章举起,激动地说:“这个光荣的勋章不属于我,而是属于我们这片英雄的土地,属于我们在座的父老乡亲,属于我们英雄的党员和英雄的人民!没有你们,没有这块土地,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我为国出力、为民服务的今天。”
  台上的张桂梅,身形消瘦,让人心疼。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她沧桑的容颜,也照耀着孩子们。在鼓掌的人群中,穿红色校服的女高学生特别显眼。几天不见张老师,因为激动和想念,很多孩子的泪水从脸颊上滚落。
  二
  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小时候,她经常听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故事。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这些抗日英烈的英勇事迹常常让她听得如痴如醉,在脑海里久久萦绕。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奋进激昂的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让少年张桂梅心潮澎湃。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八女投江的故事,也每每让她听得泪光闪闪。
  她最爱读《红岩》,前前后后不知读了多少遍,每读一遍都会受到巨大的鼓舞。《红岩》中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让她十分敬佩。
  一个偶然事件,让她终于找到革命先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秘诀”。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上小学的张桂梅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欢快地回家。
  虽然已是初春,但黑龙江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寒风依旧凛冽。才走到村口,她就发现自家的房屋前围了许多人。张桂梅心里一紧,身材瘦小的她跑过去扒开人群,挤到前面看出了什么事,才发现原来是自家的房子倒塌了。
  张桂梅家的破旧房子在雪水渐渐融化时,因墙根被长时间浸泡,再加上连续刮大风,土墙支撑不住,完全倒塌。父亲看着倒塌的房屋,欲哭无泪。她站在父亲身边,看着遍地的瓦砾和泥土,吓坏了。
  这时,人群中一名女干部走了出来。这位女干部个子高高的,脸白白净净,两条麻花辫梳得很齐整。张桂梅至今都记得她的样子和声音。这位女干部对张桂梅父亲说:“你不要担心,把家管好就行。房子的事有我们呢!”她说话时声音细细的。张桂梅说,她当时根本不相信这样一个白白净净、穿着讲究的女干部能把她家的房子重新盖起来。
  女干部声音不大,但非常有号召力,转身招手对大家说:“大家别看了,赶快行动起来,我们一定要把倒塌的房子尽快建起来。不能让这家人在外面冻着饿着!”
  女干部不仅指挥镇定有序,还加入到盖房的队伍中来。她跟村民一起把倒塌的土墙碾碎,找来茅草铡碎,再混合成胶泥拓成土坯,然后再砌墙盖房。
  为了尽快把房屋盖起来,这位女干部没日没夜地工作。她的衣服上沾满泥浆,脸被大风刮得通红粗糙,双手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
  房子终于盖起来了。完工时,张桂梅小心翼翼地问:“阿姨您是谁啊,为什么帮我家盖房子?”这位女干部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帮助人。你们家房子倒塌了,不帮忙盖起来,你们没有地方住怎么行?”少年张桂梅心中一阵温暖,又问:“阿姨,谢谢您,您能告诉我您的名字吗?”女干部摸了摸她的头说:“孩子,房子是大家盖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共产党员都会这样做,也没有必要知道我的名字。只要你长大也能去帮助别人就行了。”
  这之后,张桂梅又见过那位女干部几次。她总是笑眯眯的,常常停下来与村里的人聊天,谁家有困难都爱找她帮忙。
  女干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张桂梅心里。她知道了共产党员这个称呼,也知道了共产党员就是要做好事,就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
  1974年,张桂梅响应“奔赴祖国边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不远千里,和姐姐一起来到云南省中甸县。
  中甸,现名香格里拉,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对年轻的张桂梅来说,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就风景来说,这里美不胜收。草原辽阔,天空澄碧,远方的雪山熠熠生辉。但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交通闭塞。很难想象,一名十七岁的东北姑娘,在地理環境、生活环境与家乡迥异的地方落地生根,要付出多么不同寻常的努力。
  到云南后不久,张桂梅的父亲去世了。这让背井离乡的她身心遭受巨大打击。
  1990年7月,张桂梅大学毕业,她和丈夫董老师来到大理市喜洲一中工作。丈夫当校长,她当普通老师,琴瑟和鸣。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1994年,丈夫患重病去世,留给张桂梅无尽的悲伤。
  1996年8月,重新振作起来的张桂梅收拾好行装,毅然离开这片给她带来幸福温情又给她留下巨大痛苦的地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张桂梅没有选择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县一中,而是选择师资力量薄弱的中心学校任教。她主动请缨,承担起四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教学工作。
  但命运再次弄人,1997年4月,张桂梅被检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如果这个时候离开教学岗位去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上百个孩子、上百个家庭的希望就在眼前呐!该怎么办?
  八女投江、江姐的事迹如在眼前,为什么她们能坚持下来,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一想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想到共产党员无私帮她家盖房,还有自己病重时,素不相识的乡亲们为她捐钱,她就无法心安。   不是还没倒下吗?那就先把学生送去中考再说!只要能帮孩子们考个好成绩,自己忍受病痛又算什么?直到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张桂梅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两公斤的肿瘤。
  人一旦坚定了信仰就会勇往直前,就会所向披靡。焦裕禄身患重病,依然以坚强的毅力、炽热的情怀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如今,她也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1998年4月,张桂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在党旗下默默许下诺言:要努力成为江姐、焦裕禄那样的人。“能把青春献给党,正是我无上的荣耀”,歌剧中江姐的这句唱词,铸就了她的人生信仰。现在,她要把“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作为人生最高追求。
  那时,每年开学,总有缴不起费用的家长。有次,一位家长来给孩子缴费。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将一大把五角、两角、一角的钞票放到张老师的办公桌上,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些了啊,实在对不起老师了——有了钱我还会送来!先让我家娃娃读着吧。”
  再看看他身边背着书包、脸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充满求知的渴望。张桂梅被深深触动了,她说:“没有事,你能将她送来读书就很好了,剩下的我负责。”家长走后,她清点了这些钱,最大的面额五角,总共三十五元三角。这是全家积攒了半年供女儿上学的费用,而当天要缴的费用是一百五十元。
  张桂梅把剩下的学费垫付了。她说:“那是终生难忘的一幕,让我看到了山区的贫困和对上学的渴求,也提醒着作为老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是什么,明白了一个共产党员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在学校教书时,张桂梅为让每一个孩子能接受教育而奔走;在华坪儿童福利院,她又为让不幸的孩子都有温暖的家而努力。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身上,自己却越来越穷。
  后来,福利院里的弃婴、深山女生的遭遇又让她萌发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筹备免费女子高中吃苦受累,不被理解、受委屈是常事。“绝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无论多难,无论多苦,我绝不退缩。”这是张桂梅的选择。
  2008年8月,国内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学校建起后,张桂梅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们。“越是偏远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上,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张桂梅说。
  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困难,有些孩子会萌发辍学打工的念头。为了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为了让有梦想的女孩子从大山里走出来,张桂梅翻山越岭去家访。
  张桂梅知道,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次拉手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几句鼓励的话、一个拥抱,就能成为她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为了不增加学生家里的负担,家访十多年来,她与随行人员从不在学生家里吃饭。家访的车上,一行人员都是自带面包、方便面、矿泉水等。遇到困难家庭,送衣服、送物品、送钱是常有的事,在张桂梅的带领下,随行的老师也把自己的腰包掏得干干净净。张桂梅说,我们的家访不是走形式,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家里多少人,多少亩地,多少亩花椒,多少棵果树,是否挂果了,一年多少收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都是家访的内容。到家里后,揭开锅盖,看看他们吃什么,走进住处,看看盖什么被子,就知道孩子是什么家境了。
  在家访过程中,遇到路不通的,群众出行不方便的,就向有关部门反映,协调把路修通;遇到水管破裂无人管的,也要落实责任人尽快处理。家访一路,留下一路的故事。她说:“共产党员,就是要解决群众困难,不分分内还是分外。”
  2020年寒假,张桂梅又踏上了家访路。但与前些年相比,路好走了,車子可以直接开到学生的家门口;易地搬迁让许多家庭搬出了大山,不像原来家访只能往大山里跑。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大山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这次家访,不到十天就走完了一百多家,学生们的家境明显比之前好多了……”张桂梅说。
  四
  建校十三年的华坪女高,正悄悄地改变着当地的面貌。这种改变有些看得见,有些更重要的东西则是看不见的,比如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人生追求,等等。在当地,几乎人人都知道华坪女高和张桂梅,华坪、永胜、宁蒗这些县偏远的山村也有女高的学生。如今,华坪女高的学生、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许多都已长大成才,走向了祖国各地去发展。
  过去,一些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找各种理由搪塞。这些年不一样了,很多家庭都会主动送孩子来读书。每年新生报到时,张桂梅都会问家长一个问题:“为什么送孩子来我们女高?”建校初期,家长们的回答是:“我们借不到钱,只能来读这所学校。”如今,她再这样问,家长们都会自豪地说:“因为女高好,成绩好,张老师好,我们全家都以娃娃能读女高为荣!”
  这无疑像一束光,让整个家庭都有了盼头。
  她用自己的行动,引领着每一个孩子前行,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北京回来的当天,张桂梅又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晚自习时,张桂梅佝偻着身子,在教学楼里开始新一轮的巡视。她上下楼梯时斜着身,双脚在一个台阶站定,再伸出一只脚迈向下一个台阶。每一步仿佛都回应着她说过的话:“教书育人,是无上光荣的事业,每一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择一事,终一生。”
  第二天课间操时间,张桂梅又一次站在红旗下,与全体师生共唱《英雄赞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吉……”
  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张桂梅内心依然充盈着澎湃的激情。她在心里发誓,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托起大山里的希望。
  原载《人民日报》2021年8月4日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一项名为“考生上网10分钟完成报名”的IELTS考务改革,在济南取得成功后,英国文化协会与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将联手在全国推行。从10月18日开始,考生能够使用新的IELTS网上报名和付费系统报名参加2005年1月1日以后的IELTS考试。  IELTS的这次考务改革,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付费、网上查询考试安排和成绩等,其宗旨是:让考生更加愉快。通过IELTS网上报名和付费系统(新系统的网址为http
期刊
“爸爸妈妈:你们好!我在雅典,一切都好。现在我经测试后被分在英语3级班,这个学校的规模算是很大的,中国学生现在还不算多。学校老师都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很高,有美国老师、澳大利亚和英国老师等。学习氛围很轻松,大家什么都可以说,所以我的语言能力和听力应该提高很快。  我们每天能喝到免费提供的咖啡,还有饼干。现在一日三餐都自己动手,加上有时坐公交车,这样的话估计每人每月130欧元的生活费也就足够了。可以有
期刊
过去人们总以为,高中生无论如何都会升入大学。如今在德国,只有一半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上大学,另外一半须在20岁以前为自己的将来早做打算。 近几年来,德国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让尚在学校读书的中学生们备感忧虑。为了让自己今后的生活有保证,他们现在就必须早做打算。青少年时代是多梦的季节,但到了十七八岁,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就将他们抛回到冰冷的现实中来,他们的职业理想也变得现实起来。  德国之声电台记者卡琳·兰
期刊
(1) TOEFL考试  TOEFL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音译为“托福”。它是由美国普林斯顿教育考试服务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主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其目的是测试申请就读美国大学或研究生院的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英语水
期刊
在院机关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皮肤姣好、双手叉腰、身形微微后仰的约四十多岁的妇女,只要是看到干部模样的人,必定站在干部面前,喋喋不休地反映自己家庭的困难和赔偿的不公。如果是在就餐的时间里,她的要求竟只是求得一碗带荤的菜饭。  对于黄桂花,是在见过几面后才有了印象,后来问了熟识她的人,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黄桂花。在县城拥有一套二间二层带门面的小楼,丈夫患病,但有社保和当地乡镇补贴,儿子和媳妇结婚后在一套
期刊
东航上海至墨尔本航线扩容  上海至澳大利亚墨尔本航线将扩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旅游局近日在上海签订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在原有上海直飞墨尔本的航班基础上增加航班密度,计划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每周增加3班上海至墨尔本的正班和2班上海至墨尔本的加班机。由大型宽体飞机空客A340执飞这条航线。  东航2003年12月开通上海直飞墨尔本航线,最初每周2班,后增至每周3
期刊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国民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据统计,目前日本共有高等教育机构1200 多个,其中大学650余所(内设400多个研究生院)、570多所短期大学(大专)、60多所高等专门技术学院,另外还有3000余所专门学校。日本文部省作为国家教育最高行政机关,管辖日本的学校教育。  日本高等教育的基本框架包括: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包括学部和大学院),分别给予包括大学专科、本
期刊
大厝与灯号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人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石雕木雕双合璧。”这是阮乡里大厝的写照。  大厝,牵系着乡里人千丝万缕的血脉,是他们惦记的老家。每一座大厝不知凝聚着多少父辈祖辈的心血。生生世世,一辈又一辈的酸甜苦辣咸都渗透于这里的一砖一石一木里。这里的砖,这里的石,这里的木,也都因此有一股特别的血脉灵气,让从这里走出来的人回头一望,总会有一款情不由衷的眷恋。  与厅堂里悬挂的大红灯
期刊
七点三十分,一阵尖锐的电话铃声把我惊醒,一个陌生的男子在电话里急促地说道:“您的快递,请到你们富贵园四区二号楼后面的消防通道取一下。”  “消防通道?”我刚清醒过来的脑瓜子又蒙了,推了一下先生。其含糊不清地回道:“在咱俩自己住的二号楼旁边铁门那儿。”便转过背又睡了过去。我麻利地起了床,站在窗前朝二号楼望去(最近我一直都睡在一号楼母亲这儿照顾老人小孩),隐约看见左边楼角确有一铁门,便顾不上洗漱,戴上
期刊
妈妈是一位普通百姓,虽然文化不高,但知书达理、心地善良、聪慧能干。她经常教育我说,人这一辈子,如果有能力就做点好事,没能力就做好自己,即使生活再难、日子再苦,千万别做亏心事。也许,这就是她的人生信仰。  记忆里,一次,妈妈患了重感冒,整天高烧不退、干咳不止,家里因没钱求医急得坐立不安。父亲无奈地站在我跟前说:“儿子,我在给人家拖货,实在请不动假,你陪你妈上趟医院,顺便到县城把衣柜底下积攒的一筐鸡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