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超过1000个城市的失败案例之后,无线城市终于在中国觅得成功的契机
从2011年3月开始,履新后一直内敛低调的中移动总裁李跃,开始频繁在公开场合亮相,从甘肃、重庆、广东、四川到陕西,无一例外都是与地方政府签约无线城市合作。在此之前,中移动已在9个省的77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业务体验试点,并在2010年底开始全面加速。
“无线城市已成为中移动2011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作为将3G、4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乃至更多无线技术集合于一体的业务体系,包括中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已在各地大举推进。在全球超过1000个城市的失败案例之后,无线城市终于在中国觅得成功的契机。
渡过低谷
自诞生之日起,无线城市就被外界视作继水、电、气、交通之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但如何建设、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却让全世界的政府和运营商都头疼了近10年之久。
无线城市的发展始于2002年,由美国费城提出。
2004年7月,费城正式开始“无线费城计划”,计划采用WiFi+Mesh的无线网络技术,在约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提供免费或者廉价的宽带上网服务。由于发展速度过慢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计划很快陷入严重亏损,历经两度反复,最终不得不终止。
费城的教训并没有打消后来者的积极性。相反,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兴起和网络市场增长,无线宽带已成大势所趋,无线城市更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波热潮。短短数年中,在全世界大部分的经济发达地区,近1000个城市先后兴建或计划兴建无线城市,并试验了数十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
然而,这些项目几乎全部失败,到2008年时,仅有新加坡、韩国等少数为政府服务目的自建自营网络的试点仍在摸索,而新的无线城市建设也进入低谷,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都下降一半有余。
一直到2008年,中移动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这一项目后来被外界视作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2010年10月,在厦门试点基础上,中移动更宣布加快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无线城市战略,自此,无线城市重新进入发展热潮。
业务平台
无线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厦门试点成功乃至中移动大规模推广无线城市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无线城市前期,由于2G网络不具备良好的数据传输能力,WiFi一直被认为是无线城市最主流的技术,但事实上,WiFi的建网成本相当巨大。北京邮电大学专家阚凯力曾经作过一个测算,如果要覆盖一个与北京面积相当的无线城市,至少要在1000平方公里内建设10000个WiFi基站,仅建设的总费用就需要1亿元。
更重要的是,WiFi的信号较弱、覆盖范围小,决定了在城市的复杂地形环境中,无线城市的网络将存在更多的盲区,其安全性的脆弱更一直受人诟病。此外,用户使用WiFi对运营商的话音和增值业务的利益冲击也极为巨大。
但随着3G乃至4G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中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无线厦门试点中,全球首次采用了只使用TD,不使用WiFi的方式;在2010年以来的其他城市中,也都是以2G和3G的TD-SCDMA网络作为主体,以WiFi作为覆盖热点的网络补充。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无论无线应用的业务丰富性,还是用户对无线业务的接受能力,都已有了巨大提升,加上中国巨大的用户基础,项目的巨额投入因此具备了盈利可能。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从手机、PC、平板电脑到更多的电子设备;从话音、互联网、多媒体、物联网到云计算;从上网、看电视、炒股、查公众信息到在线办公,现在几乎所有的科技应用,都可以在无线城市中得到应用。
“最早的无线城市,只能让用户可以更好地上网,”一位运营商人士说,现在的无线城市,则可以支撑从政务、商业、生活到娱乐在内的各种应用,“通过无线路况监控,交警可以坐在监控中心监控路况,开车人也可以随时了解道路情况确定开车路线;通过物联网,统计部门可以知道每个路口通过了多少辆车,用户也可以知道自己吃的菜是由哪个菜农在什么时候种的;通过手机钱包,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刷卡乘坐公交车、买菜;通过云计算,企业的总部无论设在哪,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办工。”
“无线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业务平台。”该人士说,在这个平台下,政府的公众服务能力、运营商、设备厂商和内容业务厂商的网络、设备、内容业务资源都得到整合。
政府、运营商和第三方厂商建立了一个兼顾公众服务和可持续盈利的完善商业模式,也是厦门模式成功的原因。
“一次性投资大家出得起,长远性的出血谁都受不了。”在2009年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说,合理地分配义务与收益,在提供公众服务同时,各方也都能确保业务持续,这是厦门模式的关键思路。
吴杰透露,在整个无线厦门计划中,厦门市政府不投钱,投入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运营商和其他厂商则分担资金投入、网络建设,设备和应用开发。
此外,服务和收费也划定了明确界线,掌上110、网上政务、便民信息等特定信息和特定地点的公众服务,都是用户免费使用、政府买单;能够商业化的业务则尽量商业化,如用户如果通过手机看电视、炒股,则会进行收费。
其中,行业应用中的收费,更可能成为未来无线城市盈利模式的金矿。一个例子是,无线厦门项目中有一个无线噪音监控系统,可以随时监测基建工程的噪音程度,并向工程方和市政管理部门示警,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工程周边百姓的受扰程度。在此过程中,政府和运营商并未投资,而是由施工单位交付一定费用,向设备厂商租用,工地建设完成后归还,设备和应用服务厂商都由此确保收回投资。
革命性的变化
不过,对政府和运营商来说,发展无线城市其实是基于更长远的考量。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引发交通拥堵、能耗增加、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今年3月申银万国的报告表示,正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样,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城市,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是建设未来城市的有效途径。
通过无线城市,厦门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查阅病历甚至预约挂号,并在当地的36个医院共享病历,“只要获得你的授权,你在这个医院拍的片,在别的医院也可以调出来。”吴杰说,这大大节省了居民看病的时间和花费,仅此这一项,一年就能为市民节约超过2000万费用。
在当地,中移动与环保部门联合,运用TD-SCDMA技术,对社区噪音数据进行长期跟踪分析,评选出符合安静居住标准的生活小区,更让社会的环保降噪意识和城市居住环境质量都得到提高。截至今年3月,该市“安静小区”的规模已达到23个,超过20万居民。
同时,无线城市应用也能扩大政府传播信息和提供公众服务的渠道,比如厦门政府网站,在无线厦门项目上马的短短几个月内,每天通过手机浏览人数就从40万人次增长到67万人次。
这也是很多城市积极推动无线城市的原因。
而对运营商来说,无线城市更意义重大。“无线城市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革命性变化,标志着中移动向‘移动互联综合平台’的战略转型。”申银万国的报告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分流和无线上网需求已经爆发,而综合平台所能产生的价值远大于单一应用的价值,所以中移动和其他运营商在主要城市全面铺开的无线城市业务将决定未来是否沦为简单的数据通道,所以这一战略“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以命相搏”。
此前,在今年的中移动工作会议上,李跃提出,中国移动要面向各行各业,搭建“无线城市”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大力推动社会信息化,使移动通信服务和信息化产品更广泛深入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与此同时,中联通和电信的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项目也已迅速铺开。
从2011年3月开始,履新后一直内敛低调的中移动总裁李跃,开始频繁在公开场合亮相,从甘肃、重庆、广东、四川到陕西,无一例外都是与地方政府签约无线城市合作。在此之前,中移动已在9个省的77个城市开展无线城市业务体验试点,并在2010年底开始全面加速。
“无线城市已成为中移动2011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位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作为将3G、4G、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乃至更多无线技术集合于一体的业务体系,包括中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都已在各地大举推进。在全球超过1000个城市的失败案例之后,无线城市终于在中国觅得成功的契机。
渡过低谷
自诞生之日起,无线城市就被外界视作继水、电、气、交通之外的城市第五项公共基础设施,但如何建设、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却让全世界的政府和运营商都头疼了近10年之久。
无线城市的发展始于2002年,由美国费城提出。
2004年7月,费城正式开始“无线费城计划”,计划采用WiFi+Mesh的无线网络技术,在约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提供免费或者廉价的宽带上网服务。由于发展速度过慢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计划很快陷入严重亏损,历经两度反复,最终不得不终止。
费城的教训并没有打消后来者的积极性。相反,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兴起和网络市场增长,无线宽带已成大势所趋,无线城市更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波热潮。短短数年中,在全世界大部分的经济发达地区,近1000个城市先后兴建或计划兴建无线城市,并试验了数十种不同的技术体系和商业模式。
然而,这些项目几乎全部失败,到2008年时,仅有新加坡、韩国等少数为政府服务目的自建自营网络的试点仍在摸索,而新的无线城市建设也进入低谷,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都下降一半有余。
一直到2008年,中移动与厦门市政府宣布合作建设无线厦门。这一项目后来被外界视作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成功的无线城市项目。2010年10月,在厦门试点基础上,中移动更宣布加快步伐,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无线城市战略,自此,无线城市重新进入发展热潮。
业务平台
无线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厦门试点成功乃至中移动大规模推广无线城市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无线城市前期,由于2G网络不具备良好的数据传输能力,WiFi一直被认为是无线城市最主流的技术,但事实上,WiFi的建网成本相当巨大。北京邮电大学专家阚凯力曾经作过一个测算,如果要覆盖一个与北京面积相当的无线城市,至少要在1000平方公里内建设10000个WiFi基站,仅建设的总费用就需要1亿元。
更重要的是,WiFi的信号较弱、覆盖范围小,决定了在城市的复杂地形环境中,无线城市的网络将存在更多的盲区,其安全性的脆弱更一直受人诟病。此外,用户使用WiFi对运营商的话音和增值业务的利益冲击也极为巨大。
但随着3G乃至4G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中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无线厦门试点中,全球首次采用了只使用TD,不使用WiFi的方式;在2010年以来的其他城市中,也都是以2G和3G的TD-SCDMA网络作为主体,以WiFi作为覆盖热点的网络补充。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无论无线应用的业务丰富性,还是用户对无线业务的接受能力,都已有了巨大提升,加上中国巨大的用户基础,项目的巨额投入因此具备了盈利可能。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表示,从手机、PC、平板电脑到更多的电子设备;从话音、互联网、多媒体、物联网到云计算;从上网、看电视、炒股、查公众信息到在线办公,现在几乎所有的科技应用,都可以在无线城市中得到应用。
“最早的无线城市,只能让用户可以更好地上网,”一位运营商人士说,现在的无线城市,则可以支撑从政务、商业、生活到娱乐在内的各种应用,“通过无线路况监控,交警可以坐在监控中心监控路况,开车人也可以随时了解道路情况确定开车路线;通过物联网,统计部门可以知道每个路口通过了多少辆车,用户也可以知道自己吃的菜是由哪个菜农在什么时候种的;通过手机钱包,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刷卡乘坐公交车、买菜;通过云计算,企业的总部无论设在哪,员工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办工。”
“无线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业务平台。”该人士说,在这个平台下,政府的公众服务能力、运营商、设备厂商和内容业务厂商的网络、设备、内容业务资源都得到整合。
政府、运营商和第三方厂商建立了一个兼顾公众服务和可持续盈利的完善商业模式,也是厦门模式成功的原因。
“一次性投资大家出得起,长远性的出血谁都受不了。”在2009年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吴杰说,合理地分配义务与收益,在提供公众服务同时,各方也都能确保业务持续,这是厦门模式的关键思路。
吴杰透露,在整个无线厦门计划中,厦门市政府不投钱,投入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运营商和其他厂商则分担资金投入、网络建设,设备和应用开发。
此外,服务和收费也划定了明确界线,掌上110、网上政务、便民信息等特定信息和特定地点的公众服务,都是用户免费使用、政府买单;能够商业化的业务则尽量商业化,如用户如果通过手机看电视、炒股,则会进行收费。
其中,行业应用中的收费,更可能成为未来无线城市盈利模式的金矿。一个例子是,无线厦门项目中有一个无线噪音监控系统,可以随时监测基建工程的噪音程度,并向工程方和市政管理部门示警,以此提高工程质量,并降低工程周边百姓的受扰程度。在此过程中,政府和运营商并未投资,而是由施工单位交付一定费用,向设备厂商租用,工地建设完成后归还,设备和应用服务厂商都由此确保收回投资。
革命性的变化
不过,对政府和运营商来说,发展无线城市其实是基于更长远的考量。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随之而来引发交通拥堵、能耗增加、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今年3月申银万国的报告表示,正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样,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城市,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是建设未来城市的有效途径。
通过无线城市,厦门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查阅病历甚至预约挂号,并在当地的36个医院共享病历,“只要获得你的授权,你在这个医院拍的片,在别的医院也可以调出来。”吴杰说,这大大节省了居民看病的时间和花费,仅此这一项,一年就能为市民节约超过2000万费用。
在当地,中移动与环保部门联合,运用TD-SCDMA技术,对社区噪音数据进行长期跟踪分析,评选出符合安静居住标准的生活小区,更让社会的环保降噪意识和城市居住环境质量都得到提高。截至今年3月,该市“安静小区”的规模已达到23个,超过20万居民。
同时,无线城市应用也能扩大政府传播信息和提供公众服务的渠道,比如厦门政府网站,在无线厦门项目上马的短短几个月内,每天通过手机浏览人数就从40万人次增长到67万人次。
这也是很多城市积极推动无线城市的原因。
而对运营商来说,无线城市更意义重大。“无线城市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革命性变化,标志着中移动向‘移动互联综合平台’的战略转型。”申银万国的报告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分流和无线上网需求已经爆发,而综合平台所能产生的价值远大于单一应用的价值,所以中移动和其他运营商在主要城市全面铺开的无线城市业务将决定未来是否沦为简单的数据通道,所以这一战略“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以命相搏”。
此前,在今年的中移动工作会议上,李跃提出,中国移动要面向各行各业,搭建“无线城市”平台,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大力推动社会信息化,使移动通信服务和信息化产品更广泛深入地融入到各行各业中。与此同时,中联通和电信的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项目也已迅速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