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突出教学的重点,指引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提问呢?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提问 艺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感到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对学生“对不对啊”、“好不好啊”之类的提问;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目过大的提问等等。“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产生的教学是假教学”。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课堂提问时应注意:
1 课堂提问难度适宜
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拔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因此,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太难会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教师提出的历史问题必须是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回答的,使学生在开动脑筋的情况下,“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如果历史问题过于难,或者过于深,那么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无动于衷。所以说,历史教师在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提问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注意把握问题难度的尺度。
2 课堂提问注意梯度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里是说,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是体现知识的层次性、条理性的。倘若在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杂乱无序,声东击西,学生在课堂里就会感觉到昏头转向,不知所终。所以,只有历史教师精心地设计好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才能控制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中。
3 课堂提问注意效度
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提问不是纯粹为提问而提问;而是“问”中有学问。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是让学生投入在“历史问题”的学习中,形成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历史观点、历史方法。倘若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既不能“服务考试”,又不能“服务人生”,那么历史的课堂教学注定是无效的、徒劳的、无益的。因此,高中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提问”,一定要注重效果。教师提的历史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历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 课堂提问要灵活
提问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其次,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提问时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又要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
5 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和上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及手势,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善意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势、劝勉温暖的言语,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适时适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对学生回答的失误,教师或者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误恍然大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认为,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提问 艺术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感到学生不会提出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有关。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教学法也得到不少教师的重视,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问答来组织教学并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很多师生的问答是假的,因为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对学生“对不对啊”、“好不好啊”之类的提问;问题过浅、无需思考的提问;题意笼统、题目过大的提问等等。“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产生的教学是假教学”。那么,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课堂提问时应注意:
1 课堂提问难度适宜
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拔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因此,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太难会超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教师提出的历史问题必须是班中绝大多数的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回答的,使学生在开动脑筋的情况下,“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如果历史问题过于难,或者过于深,那么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无动于衷。所以说,历史教师在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提问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注意把握问题难度的尺度。
2 课堂提问注意梯度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里是说,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是体现知识的层次性、条理性的。倘若在历史教学中,提问的问题杂乱无序,声东击西,学生在课堂里就会感觉到昏头转向,不知所终。所以,只有历史教师精心地设计好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才能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才能控制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中。
3 课堂提问注意效度
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提问不是纯粹为提问而提问;而是“问”中有学问。按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是让学生投入在“历史问题”的学习中,形成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历史观点、历史方法。倘若在新课标的历史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既不能“服务考试”,又不能“服务人生”,那么历史的课堂教学注定是无效的、徒劳的、无益的。因此,高中新课标的历史教学的“提问”,一定要注重效果。教师提的历史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拥有历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 课堂提问要灵活
提问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其次,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提问时一方面要加强各疑问个体之间的相互构成、协调、配合、互补,另一方面既要有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展,又要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深发掘,让学生从不知到知,由浅知到深知,由少知到多知转化。
5 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和上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及手势,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善意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势、劝勉温暖的言语,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适时适度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对学生回答的失误,教师或者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误恍然大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认为,在提问时,要想方设法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简短而确切的评语。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只要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当肯定。在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可作适当提示。学生的回答若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同,更应鼓励学生说出理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