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好的课堂应当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技能。开展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是促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纽带,是教师模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桥梁,有利于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学导式、导学式、导读训练式、立体式、六环节等,有效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体现,基本形成了新课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反馈巩固——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路子。但是,不同的语文课型,在这个框架下又各有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活动、交流、共享和思维碰撞解决。自主学习是实现互动学习的前提,是互动学习顺利展开的保障,互动学习使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展开,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也是自主学习成效的体现与评价。为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文课堂生成,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生成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双翼。语文教师必须理性学习嫁接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分小组合桌子、备精品分任务、学生讲老师听的课堂形式和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反馈落实的环节。预设体现了课堂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课堂生成的东西来源于学生经验的重建和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机智能使生成性课堂更精彩。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时,教师应该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探究解决,课上解决不了的,将课题放在课下通过课后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解决。教学是一种倾听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的倾听是一种智慧与美德。
2.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必须注重补差,首先是治懒。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首先是因为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让学生坚持下去,特别是升入初三以后,父母为学生操的心不比我们少,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他们,想想他们的辛苦,考试是为了找出错误,认真找出自己错在哪,改正就行。
二、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合理构建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完善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及程序,注重环节过渡自然,课堂流畅;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注重随机应变,逐步积累教育教学智慧。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精力、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大的制约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包括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包括指导学生走进能够发展的区域。
三、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
要增加师生相处时间,就要在平等尊重理解包容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地做教育,快乐幸福地做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教师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
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文化;构建多方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课堂文化;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四、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有精品意识,要求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日积月累地提高自己。
五、课例研究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载体,是广大教师乐于参加、有话可说的重要活动形式。在课例研究中,要把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三关注二提高”的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课后反思交流及“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标达标活动。骨干教师执教立标课,但是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不一定就是立标课。确立了立标人之后,对立标人的立标课要经过“三课两评一反思”、“同课异构”等不同形式的研究,确立立标课的基本操作规范,进而建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课例研究应突出问题指向。问题是研究的载体,没有问题研究就没有方向,也就无所谓研究实效。在课例研究中,要关注研究主题,或课型研究,或课堂问题研究,通过问题解决,从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在以真实问题为研究指向的课例研究活动中,要与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问题驱动学习研究,进而提高教师读书学习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
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学导式、导学式、导读训练式、立体式、六环节等,有效融入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使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体现,基本形成了新课导入、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反馈巩固——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的课堂教学路子。但是,不同的语文课型,在这个框架下又各有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通过活动、交流、共享和思维碰撞解决。自主学习是实现互动学习的前提,是互动学习顺利展开的保障,互动学习使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得以充分展开,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也是自主学习成效的体现与评价。为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注语文课堂生成,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生成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双翼。语文教师必须理性学习嫁接外地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分小组合桌子、备精品分任务、学生讲老师听的课堂形式和内容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反馈落实的环节。预设体现了课堂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课堂生成的东西来源于学生经验的重建和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机智能使生成性课堂更精彩。在解决课堂生成问题时,教师应该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探究解决,课上解决不了的,将课题放在课下通过课后对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加工解决。教学是一种倾听的艺术,教师在课堂中的倾听是一种智慧与美德。
2.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必须注重补差,首先是治懒。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首先是因为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让学生坚持下去,特别是升入初三以后,父母为学生操的心不比我们少,想放弃的时候想想他们,想想他们的辛苦,考试是为了找出错误,认真找出自己错在哪,改正就行。
二、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合理构建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完善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科学设置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活动及程序,注重环节过渡自然,课堂流畅;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注重随机应变,逐步积累教育教学智慧。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关注学生的精力、生活阅历、思维能力等,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大的制约作用。教师的职责不仅包括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包括指导学生走进能够发展的区域。
三、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
要增加师生相处时间,就要在平等尊重理解包容的基础上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地做教育,快乐幸福地做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秀教师是先进的教育生产力。
构建学习共同体,追求和谐共存的课堂文化;构建多方互动、对话交流的课堂文化;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课堂文化;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四、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动态的课堂,就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组之间、男女之间、优差之间,全方位、立体式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情感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成果的课堂,就是做到学以致用,有精品意识,要求每节课后,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日积月累地提高自己。
五、课例研究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活动载体,是广大教师乐于参加、有话可说的重要活动形式。在课例研究中,要把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分享充实—生成完善—反思提高的“三关注二提高”的集体备课、课堂观察与诊断技术、课后反思交流及“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研究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标达标活动。骨干教师执教立标课,但是骨干教师的常态课不一定就是立标课。确立了立标人之后,对立标人的立标课要经过“三课两评一反思”、“同课异构”等不同形式的研究,确立立标课的基本操作规范,进而建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课例研究应突出问题指向。问题是研究的载体,没有问题研究就没有方向,也就无所谓研究实效。在课例研究中,要关注研究主题,或课型研究,或课堂问题研究,通过问题解决,从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在以真实问题为研究指向的课例研究活动中,要与教师的读书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问题驱动学习研究,进而提高教师读书学习的实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