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授课中,教师向小学生讲解传统的意义、历史演变及延续,让他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与现代意识、情趣爱好有机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高其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的目的。因此,教师教学要挖掘相关的传统人文性,将教材中的中华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地体现出来,如可以围绕传统节日开展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使传统节日富有活力和光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西关文化;传统节日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西关代表了一种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精髓与城市神韵。西关文化,记录了广州西关的崛起与衰落,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位于最能代表整个广州文化的西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宝源学子在浓郁的西关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地传承着西关文化。为此,笔者对西关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梳理,围绕“以西关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素养”为研究内容,分析西关文化德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与德育功能,寻求西关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点,探索西关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素养的方法。
一、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与发扬越发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授课中,教师要挖掘相关的传统人文性,将教材中的中华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地体现出来。如讲授《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从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情、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多维度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正桂以南北地域文化为例,探讨了在差异化的地域文化之下着力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庆文理学院的李才俊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体验式德育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构建“文化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我校出版西关系列校本教材,如《我与西关》《西关童谣儿戏》等,立足于西关地域人文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西关人文风情,继承与发扬西关优良传统。上述校本教材均已投入使用,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与完善。本课题研究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生关注校本文化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学生在西关文化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培育下,提升道德素养,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坚实的责任担当。
课题立项后,制定“传统文化活动表”,进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的调查。教师学习研究有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興趣与学习热情;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创作并展示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手抄报等作品;反思方法的运用与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及时调整研究和实践策略,并撰写研究论文整理各活动的成果材料;评选“优秀学生”并进行表彰;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与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有关的比赛,同时鼓励课题组教师总结经验,组织中期研讨会。总结“结合西关文化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认知素养跟踪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初期,主要采用调查法,制定研究目标(2017年5月—2017年10月)
为了在课题研究前整体把握低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现状,我们以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为切入口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2017年5月至10月申报书《结合西关文化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素养的跟踪研究》。
1. 开题立项,着手前期工作
进行小课题开题会议,指导专家根据课题申报书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①课题负责人如何开展研究。②有前期的调查,还要设计中期和后期的调查,将前中后期数据作对比分析。③结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呈现,最终形成论文。
2. 确定调查对象,完成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为现一(1)班和二(1)班,设计前测问卷(一年级),完成调查,了解一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现状,课题组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3人,占7.5%;B级11人,占27.5%;C级和D级26人,占65%。从调查问卷前测情况来看,低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是一知半解。许多学生误认为端午节要吃汤圆、过年要吃月饼等。这些说明学生基本不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家长在平时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指导。不难发现,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受到冷落,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应当从娃娃做起。
(二)实验论证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
设计活动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表》,收集活动设计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反思》的活动资料。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14人,占35%,B级15人,占37.5%,C级11人,占27.5%。相对前测来看,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总结分析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2018年6月—11月)
分析后期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38人,占95%;B级2人,占5%;通过调查问卷后测情况来看,学生对西关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美食、玩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其爱国情怀也得到了一定的增进。
总结阶段,要整理各活动的成果材料;评选“优秀学生”并进行表彰;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与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有关的比赛,同时鼓励课题组教师总结经验,组织中期研讨会。总结“结合西关文化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认知素养跟踪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四、实践的效果
在小课题的研究中,本课题组的教师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促使自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家里成了孩子的指导者,及时鼓励孩子动手排版、色彩搭配、文字组织,使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他们认真查找资料、设计版图,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获得充实,在充实中快乐成长。学生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在交往沟通中得到肯定和赞许。
五、研究反思
(一)结合单元内容,加深对祖国传统节日与特色的认识
课题研究结合单元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与特色的认识。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安排的几篇课文。用学生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其中《端午粽》是关于端午节的散文,教师通过生动地介绍粽子的外形、味道和花样,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学完课文,笔者着手指导学生根据西关特有风俗动手收集材料进行端午节手抄报的制作:《特色西关粽子大搜罗》《西关端午活动》《西关端午童谣》。
(二)利用假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传统文化更深入人心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而广州老西关的春节更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盛会,广州人民的一场嘉年华。一年一度的水上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已扬名四海,呈现了古老的岭南地区汉民族的春节习俗特色。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我班学生在寒假期间充分感受这种传统氛围,在家长的配合下,他们制作习俗、美食、活动等手抄报,完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回校后学生互相分享春节知识与实践感受,展示优秀实践作品。评选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并颁发奖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与充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六、研究展望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事实证明,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创造性地训练,学生不但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他们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会比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颖.首都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现状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2]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12).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西关文化;传统节日
西关是广州的旧城,因明清时地处城西门外而得名,西关代表了一种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精髓与城市神韵。西关文化,记录了广州西关的崛起与衰落,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位于最能代表整个广州文化的西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宝源学子在浓郁的西关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地传承着西关文化。为此,笔者对西关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梳理,围绕“以西关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素养”为研究内容,分析西关文化德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与德育功能,寻求西关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点,探索西关文化培育学生品德素养的方法。
一、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与发扬越发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授课中,教师要挖掘相关的传统人文性,将教材中的中华传统节日意识有效地体现出来。如讲授《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从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情、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多维度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正桂以南北地域文化为例,探讨了在差异化的地域文化之下着力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重庆文理学院的李才俊对基于地域文化的体验式德育课程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构建“文化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我校出版西关系列校本教材,如《我与西关》《西关童谣儿戏》等,立足于西关地域人文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西关人文风情,继承与发扬西关优良传统。上述校本教材均已投入使用,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与完善。本课题研究目标是: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生关注校本文化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学生在西关文化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培育下,提升道德素养,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坚实的责任担当。
课题立项后,制定“传统文化活动表”,进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的调查。教师学习研究有相关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興趣与学习热情;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创作并展示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手抄报等作品;反思方法的运用与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及时调整研究和实践策略,并撰写研究论文整理各活动的成果材料;评选“优秀学生”并进行表彰;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与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有关的比赛,同时鼓励课题组教师总结经验,组织中期研讨会。总结“结合西关文化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认知素养跟踪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初期,主要采用调查法,制定研究目标(2017年5月—2017年10月)
为了在课题研究前整体把握低年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现状,我们以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为切入口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2017年5月至10月申报书《结合西关文化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素养的跟踪研究》。
1. 开题立项,着手前期工作
进行小课题开题会议,指导专家根据课题申报书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①课题负责人如何开展研究。②有前期的调查,还要设计中期和后期的调查,将前中后期数据作对比分析。③结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呈现,最终形成论文。
2. 确定调查对象,完成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为现一(1)班和二(1)班,设计前测问卷(一年级),完成调查,了解一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认知现状,课题组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并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3人,占7.5%;B级11人,占27.5%;C级和D级26人,占65%。从调查问卷前测情况来看,低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是一知半解。许多学生误认为端午节要吃汤圆、过年要吃月饼等。这些说明学生基本不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家长在平时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指导。不难发现,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受到冷落,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应当从娃娃做起。
(二)实验论证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
设计活动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表》,收集活动设计表《传统文化活动设计反思》的活动资料。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14人,占35%,B级15人,占37.5%,C级11人,占27.5%。相对前测来看,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总结分析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2018年6月—11月)
分析后期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全班40个学生参加调查问卷测试,A级38人,占95%;B级2人,占5%;通过调查问卷后测情况来看,学生对西关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美食、玩法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其爱国情怀也得到了一定的增进。
总结阶段,要整理各活动的成果材料;评选“优秀学生”并进行表彰;鼓励学生自主参加与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有关的比赛,同时鼓励课题组教师总结经验,组织中期研讨会。总结“结合西关文化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认知素养跟踪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四、实践的效果
在小课题的研究中,本课题组的教师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促使自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家里成了孩子的指导者,及时鼓励孩子动手排版、色彩搭配、文字组织,使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他们认真查找资料、设计版图,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获得充实,在充实中快乐成长。学生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在交往沟通中得到肯定和赞许。
五、研究反思
(一)结合单元内容,加深对祖国传统节日与特色的认识
课题研究结合单元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与特色的认识。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安排的几篇课文。用学生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其中《端午粽》是关于端午节的散文,教师通过生动地介绍粽子的外形、味道和花样,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学完课文,笔者着手指导学生根据西关特有风俗动手收集材料进行端午节手抄报的制作:《特色西关粽子大搜罗》《西关端午活动》《西关端午童谣》。
(二)利用假期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传统文化更深入人心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而广州老西关的春节更是广东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盛会,广州人民的一场嘉年华。一年一度的水上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作为明代“广东四市”之一的广州迎春花市,早已扬名四海,呈现了古老的岭南地区汉民族的春节习俗特色。迎春花市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花卉语言。我班学生在寒假期间充分感受这种传统氛围,在家长的配合下,他们制作习俗、美食、活动等手抄报,完成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回校后学生互相分享春节知识与实践感受,展示优秀实践作品。评选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给予表彰并颁发奖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快乐与充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六、研究展望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事实证明,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创造性地训练,学生不但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他们认为,这些传统节日会比西方的万圣节、圣诞节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颖.首都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认识现状及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2]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12).
[3]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