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艺术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篇幅虽短,但言简义丰,被后人誉为小品文的“神品”。该文受人称道的原因有很多,笔者就文章的章法、叙事的巧合、写景的别具一格、虚实相间的手法、极强的讽刺色彩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品文。
  关键词:写作章法;写景手法;虚实相间
  《记承天寺夜游》篇幅极短,全文只有85个字,却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言简义丰,文章流露出了作者非常复杂的情感,甚至作者对美的态度在文中也有体现。可以说,这篇小品文众“妙”毕备,妙不可言。笔者认为其“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妙在章法
  所谓“章法”,也就是文章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此文的章法能给人以出神入化的感受,全文虽只有一段,却给我们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一)包含了记叙文的六要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事件的起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地点)寻张怀民(人物)。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事件的经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事件的结果】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整个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鲜活的生活片断,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记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和议论】短短的85个字,就包含了五种表达方式中的四种,整篇文章读起来思路清晰,井然有序,难怪有人说,《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神品”。
  (三)全文表现出起、承、转、合的精致结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起)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承)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转)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合)
  作者在章法上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起,交代了夜游的原因,月色太美,无心入睡,遂产生赏月之心,但其真实心理值得推敲;承,写出了寻友的情景,毫不思索,似乎一切尽在作者的掌控之中,冥冥之中有那么一个人也和他一样,无心入睡;转,一同欣赏美好的月景,暂时忘却内心的种种不快,描绘了月夜的空灵;合,触景生情,想起自身的遭遇,展示了复杂的心绪。全文一气呵成,毫无挂碍。
  二、妙在巧合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苏轼被美好的月色所吸引,毫无睡意,起身外出赏月景,于是毫不思索地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巧合的是,张怀民似乎也在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到来,两人“心有灵犀”,一同赏月,一同品味苦涩的人生。更加巧合的是,苏轼和张怀民当时同处逆境,都被贬谪到黄州,而且两人有着相似的人生态度。张怀民于宋神宗元丰六年被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苏轼之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说,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于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虽同遭贬谪,但心胸坦荡,没有消极沉沦之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两人的真实写照。
  三、妙在写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通过比喻和设置悬念来达到极妙的表达效果,乍一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一片清澈透明,水中水草摇曳,纵横交错,仿佛仙境一般。仔细一看,原来不是积水空明,而是皎洁的月光、迷人的夜景,在月光的照耀之下,竹子和松柏树影婆娑,真可谓摄魂勾魄。这处写景的高妙之处在于,整句话没有出现一个“月”字,却处处在写月光,作者把月光比作积水,处处在表现月光的皎洁和美好。面对着如此美景,面对着交错纵横的树影,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乐还是忧,抑或是百感交集,值得我们好好去推敲一番。总之,这处景物描写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
  四、妙在虚实
  文中虚实相间,其中写虚部分是文中非常精彩的内容,暗含了作者的审美态度和道德情操,值得深究一番。“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前后两次出现“月”和“竹柏”,这并不是简单的前后照应,其中“月色入戶”和“盖竹柏影也”中的“月”和“竹柏”是实写,指月光和竹子、松柏。但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中的“月”和“竹柏”则不然,这里采用的是虚写,如果把它也理解为月光和竹子、松柏,就会造成逻辑上的错误,因为在地球上,人不可能每一个晚上都能看到月光,自然界中不可能到处都有竹子和松柏,也会让这篇小品文在文学成就方面逊色很多。笔者认为,这里的“月”和“竹柏”至少暗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微妙的心境:
  (一)此处的“月”和“竹柏”泛指自然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者采用反问的形式,有问无答,但是答案已经暗含其中。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也就是说在自然之中,哪里没有美景的存在,只是作为自然界中的“人”不一定能够发现罢了!这正好印证了著名雕刻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苏轼作为一名文学家,同样具有一双锐利的慧眼,能够通过其内心的“真”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这也是他身处逆境而不沉沦的原因之一。
  (二)此处的“月”和“竹柏”还是作者高尚道德情操的象征
  月光、竹子、松柏这几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很常见的,“月光”澄澈空灵、皎洁美好,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等;“竹子和松柏”笔直挺立,不畏风霜雨露等恶劣的环境,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由此可见,在文人雅士的眼中,“月光、竹子和松柏”俨然成了咏叹不衰的经典意象。在本文中,这些也成为作者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象征。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内心的忧愤可想而知,但苏轼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云淡风轻,与朋友张怀民悠闲赏月,其道德品质正像月光般高洁,正像竹子和松柏般正直,不屈服于一切。正是这些才让他因“乌台诗案”被捕时坦然面对,创作《狱中寄子由》两首诀别诗,大义凛然。
  五、妙在讽刺
  这篇小品文的文眼落在“闲人”一词上,可以说“闲人”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更妙的是“闲人”一词,作者用意颇深,讽刺性极强。“闲人”表面上看,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意思,但在此处,用在苏轼身上则不然。苏轼一生胸怀抱负,以天下为己任,此时被贬黄州,不得“签书公事”,内心的无奈与苦恼可想而知。“闲人”是被逼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解嘲,所以当苏轼念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时应该是一种苦笑。一个想施展抱负的人,想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才华的人,却有这份闲情雅致来欣赏世间的美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再者,作者志趣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成了新旧两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苏轼在写给好友的一些诗歌里讽刺朝廷上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是一群乌鸦,好坏不分,争权夺势,所以这样一群乌鸦哪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美景呢?不想当“闲人”的成了“闲人”,看似不是“闲人”的却成为不折不扣的“闲人”,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
  中国杜甫研究会原会长霍松林这样来评价这篇小品文:这篇文章只有八十五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自然、真实是这篇小品文给人的第一感觉,该文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真可谓“繁华落尽见真纯”,但从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情感、态度等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苏轼用一支“妙笔”写了一篇“奇文”,自称为“闲人”,谁解其中“妙”。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段婷婷.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精神品格及中学教学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课只有40分钟,如果教师能更精准地提出问题,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要想构建精准的课堂,则需要做到精准目标、精巧提问、精确分析、精心引导,以优化新知、把握新知、完善新知、牢记新知。  关键词:教师提问;提问策略;精准课堂  很多教师会有这样的感受,某知识点才刚刚讲过,测试时仍有很多学生不会,甚至是之前做过的错题,换种表达方式仍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而“问题链”是由环环相扣的问题及真实情境组合而成。它以活动为依托、情境为载体、问题为纽带,通过构建精准问题链,实现思维对话,推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文章以“二氧化硫”复习课为例,设计了基于探究性问题链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案例。  关键词:中学化学;问题链;深度学习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
期刊
2020年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小学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把学生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完。这一事件引起大家的热议,评论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身教最为贵”,有人认为方式欠妥,甚至有人认为有作秀之嫌。笔者则认为,为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位副校长实在是用心良苦。  2018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一项报告披露,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学科教学,更要关注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文章指出,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当堂思考、有效复习、课后作业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基于精心准备的自信展示、基于仔细倾听的互动评议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无论是平时的单元过关、期末测试,还是中考、高考,应培养学生自信从容、科学答题、反复检查、诚信考试等的良好应考品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科育人;育人策略  由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发认识到对小学生实施“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总会出现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严重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介绍了“责任担当”理论的内涵,探究出培养小学生“责任担当”的实践路径——从生活中取材、从教材中引导、从行为中纠正。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担当”;培养路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从顶层开始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编程教育的规划、设计、推动,青少年编程教育从2017年开始成为教育界的新焦点,2019年教育部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推广编程教育的工作要求。在编程教育中,通过MVP和迭代模式的结合使用,引导学生从最小的可实现的作品开始制作,然后通过引入新知识不断迭代,优化完善各项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由简到难,逐步实现作品,并能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及学习和生活中,对数学及数学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突如其来的疫情恰恰给教育的模式转变提供了一个契机,教师将信息平台、手段、技巧灵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主动学习新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转变创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化互动体验的教学范式,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既能维持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能增强学生适应信息化潮流的能力,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信息时代;
期刊
摘 要:近些年,社会对教师群体师德师风的评价欠佳。对此,惠州市博罗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并将文明礼仪修养纳入教师队伍培训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考证,以博罗县农村中小学校为主要研究单位,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礼仪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进行了阐述;从思想教育、学校管理、学习方式等三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产物,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研究微课教学对于现代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分析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同时就如何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的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线上教学等教学实践中给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背景;小学数学;微课  现今的教学越来越多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这样既能够
期刊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管理者根据教育教学方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相关要求,按照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规律、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与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  教学管理中的“教学”,不仅仅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管理,也包含教务管理者所从事的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活动,它着眼于整个学校教育的生态大环境,围绕学校育人工作各环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成就为最终目的。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