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语文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进行探究,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性;实用性
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语文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由于高考模式的变化,大部分语文教师将语文备考时间从以往的一年扩展为三年。换言之,从高一开始,教师便会以备考的模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怎样通过创新来解决这些弊端,从而使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教育界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即不顾实际情况套用其他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这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这导致大多数学生陷于记忆作文模板、抄袭名人名言的写作训练中,既增加了学习压力,又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大多数教师从高一就以备考的方式教学,但是注重的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的教学,并没有重视作文教学。因为作文重在积累,尽管教师在高三时会专门抽出时间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倍感压力,丧失兴趣。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较强的系统性。大多数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只是教会学生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难度并不大,因此,他们忽视教学计划的设计,没有成型的教案,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随便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写作,然后批改讲评。这种教学方式随心所欲,很难让学生明确习作中需要抓住的要点,学生也会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变成写作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写出的作文机械、枯燥,缺乏新意。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作文,也不乏满分作文。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高考满分作文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作文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可以说,创新是语文作文的灵魂。高中生的思维应该是感性的、丰富的、灵动的,而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切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扼杀学生的创新。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的内容不仅限于教材内容,也应包括丰富的课外读物,如四大名著、中外优秀小说选集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好句及新颖的素材摘抄下来,随时拿出来回顾温习,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
其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动思考生活中的细节。作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对生活的感悟写进作文,写作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可以选择,而不至于无从下笔。
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勤加练笔。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才能不断打磨自己的文字,写出文笔流畅的作文。教师可以创新作文练习的形式,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而要求学生写片段内容。只有将片段写好了,学生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进而完成完整的作文。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比如,教师可以成立语文写作小组,并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中或者校刊上展示。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可以使作文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并因为准确地掌握各种得分点而获得高分。这种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并不会对学生的创新性造成阻碍,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创新变得更有高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
这种教学模式重在训练学生对作文得分点的把握,如对作文开头、结尾、主题的优化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以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通过一定的训练,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得分点,从而在作文批改中迅速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取得高分。
例如,以“妈妈的白发”为话题让学生写作,教师应使学生明白,题目不应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將“白发”的内涵拓展到更深的层次,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及对母爱的感悟,升华作文的主题,从而发散思维,写出既有内容又有深度的作文。
再如,以“河边的那棵大槐树”为话题写作,根据给出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化对题目的理解,不仅将大槐树看成是一棵没有情感的植物,而应将其赋予人的情感,将大槐树与周边的人、事、物相结合,发挥想象,写出时间变迁中大槐树对周围所有人、事、物的情感,深化作文的主题。
加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提升作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得分点,有效提升作文成绩。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面对高考的压力,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成绩,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认清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从提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入手,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创新写作内容及形式,最终写出主题鲜明、文笔流畅、佳句频出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3]李子华.语文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7).
[4]黄焱骏.我自妙笔生花——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5).
[5]田琳.浅谈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5).
[6]刘琼.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及创新性策略[J].文理导航(旬刊),2017(10).
作者简介:段兴东(1981— ),男,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性;实用性
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语文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由于高考模式的变化,大部分语文教师将语文备考时间从以往的一年扩展为三年。换言之,从高一开始,教师便会以备考的模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如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怎样通过创新来解决这些弊端,从而使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是教育界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第一,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即不顾实际情况套用其他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这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这导致大多数学生陷于记忆作文模板、抄袭名人名言的写作训练中,既增加了学习压力,又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大多数教师从高一就以备考的方式教学,但是注重的是对语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的教学,并没有重视作文教学。因为作文重在积累,尽管教师在高三时会专门抽出时间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倍感压力,丧失兴趣。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较强的系统性。大多数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只是教会学生写出文通字顺的作文,难度并不大,因此,他们忽视教学计划的设计,没有成型的教案,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随便出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写作,然后批改讲评。这种教学方式随心所欲,很难让学生明确习作中需要抓住的要点,学生也会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变成写作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写出的作文机械、枯燥,缺乏新意。
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会出现很多优秀的作文,也不乏满分作文。经过研究,笔者发现,高考满分作文出现的重要原因在于作文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可以说,创新是语文作文的灵魂。高中生的思维应该是感性的、丰富的、灵动的,而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切不可为了规避风险而扼杀学生的创新。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的内容不仅限于教材内容,也应包括丰富的课外读物,如四大名著、中外优秀小说选集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在阅读时,学生可以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好词好句及新颖的素材摘抄下来,随时拿出来回顾温习,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
其次,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动思考生活中的细节。作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对生活的感悟写进作文,写作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可以选择,而不至于无从下笔。
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勤加练笔。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才能不断打磨自己的文字,写出文笔流畅的作文。教师可以创新作文练习的形式,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而要求学生写片段内容。只有将片段写好了,学生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进而完成完整的作文。
最后,教师要给学生的创作和展示提供一定的平台和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比如,教师可以成立语文写作小组,并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中或者校刊上展示。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可以使作文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并因为准确地掌握各种得分点而获得高分。这种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模式并不会对学生的创新性造成阻碍,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创新变得更有高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
这种教学模式重在训练学生对作文得分点的把握,如对作文开头、结尾、主题的优化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以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通过一定的训练,学生能够快速把握得分点,从而在作文批改中迅速抓住阅卷教师的眼球,取得高分。
例如,以“妈妈的白发”为话题让学生写作,教师应使学生明白,题目不应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而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將“白发”的内涵拓展到更深的层次,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及对母爱的感悟,升华作文的主题,从而发散思维,写出既有内容又有深度的作文。
再如,以“河边的那棵大槐树”为话题写作,根据给出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化对题目的理解,不仅将大槐树看成是一棵没有情感的植物,而应将其赋予人的情感,将大槐树与周边的人、事、物相结合,发挥想象,写出时间变迁中大槐树对周围所有人、事、物的情感,深化作文的主题。
加强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对学生提升作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得分点,有效提升作文成绩。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面对高考的压力,如何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写作水平,提高作文成绩,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认清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从提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入手,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创新写作内容及形式,最终写出主题鲜明、文笔流畅、佳句频出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中学教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3]李子华.语文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7).
[4]黄焱骏.我自妙笔生花——浅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5).
[5]田琳.浅谈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5).
[6]刘琼.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及创新性策略[J].文理导航(旬刊),2017(10).
作者简介:段兴东(1981— ),男,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