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溜索那边,高高的山梁上也有了“小银行”,从此山里人不再为取款辛苦奔波。2012年2月中旬,春暖花开,我们采访组一行迎着怒江峡谷的春风,沿江而上,来到了世界第二大峡谷——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人行工会主任胡金平向我们介绍,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峡谷地区,是一个集“边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全州98%的国土面积为山区,下轄的4个县均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理环境特殊,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特别是贡山县独龙江乡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全州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处在全国末端。
在这样的特困山区,金融部门如何做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如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步伐,成了我们采访的重点。
我们从州府驱车沿着怒江边的公路顺江而下,经过30多公里山路来到上江乡蛮英村,在该村的一个交叉路口处坐落着一个小百货店,店门头上醒目地悬挂着“惠农支付服务点”铜牌,货柜上置放着pos机。该店店主是一个30多岁的女青年,身穿傈僳族服饰,脸色红润,她笑盈盈地自我介绍,她叫王建美,1995年怒江卫校毕业后回村开杂货店,由于商店位置好,下面是赶集的地方,上面的小路可通往几个傈僳族村寨,所以生意很好,尤其是2011年6月惠农支付点设在她的店里后,她早上6点就开门,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关门,现在周围村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她这里可以办金融业务,都不用往乡上或县里跑,她卖的货款也不用再到县上去存,基本上都用于老乡取款,收支大体平衡,减少了她的现金风险,又增加了她的业务收入。
次日清晨,沿着滚滚的怒江而上,我们来到了古登乡尼普罗村。该村坐落在江对面大山顶上,听说记者来访,该村书记和乡长天不亮就早早下山赶到江边,过了溜索在路边等着我们。村长尹桑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53户人家,573人,全都是傈僳族。过去村民取钱要下大山,沿着江边走到溜索点,过溜索后再搭车到乡上或县里,有时搭不上车就得走路,到取钱的地方已是下午,返回需要的时间更长。尹桑指着对面大山头上的小山村说:你看着不远,但过溜索后仅爬到山顶就需三四小时,时间晚了只得住在城里,第二天才能返回。这段时间是枯水季节还好,到了雨季,江水上涨到溜索位置,时常发生危险事故。现在好了,惠农支付点设立后,村民办理取款等金融业务不用下山了,只有买种子或小猪仔时才需进城,感谢政府和银行把金融业务办到村民家门口。
接着,我们又沿着盘旋的山路驱车而上,来到坐落在山腰上的季加村,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刚骑摩托回来的书记兼村长和建忠,他告诉记者,他们村有224户人家,675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有傈僳族、白族、怒族等。7个自然村均在大山上,汽车去不了,只能靠摩托走村串寨。傈僳族村民三库益说,他们村的村民过去取款办金融业务要步行下山走10多公里山路到古登乡信用社或搭车几十公里到县上,为取100多元甚至几十元的政府补贴,要在路上奔波大半天,现在好了,政府和人行将惠农支付点设在村上,书记带头为大家服务,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取钱发愁了。住得近的走几分钟就可来到村委会办理,住得远的只要给书记打个电话,他骑着摩托带上移动“pos”上门办理业务,大家都称他为“流动小银行”。
正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和建忠的电话响了,他向我们说声对不起,又骑着摩托上门办业务去了。
陪同记者采访的农行怒江州分行副行长施寿松说,为做好惠农支付点工作,从2011年4月开始,他们行专门招聘15名三农协管员,分4个组,每组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和一辆越野吉普开展此项工作。到目前他们为搞好此项工作已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人民币,已建惠农支付点188个,覆盖率达73%,办理业务500多笔,取款35多万元人民币。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惠农卡的发卡力度,现已发卡5万多张,争取到年底做到人手一卡,发卡量达100%。
记者从人行昆明中支了解到,云南自2011年4月开展“惠农支付点”设点至2012年3月末,已布点2293个,填补了绝大部分乡村金融服务空白点,深受广大山区农户的欢迎。采访中,云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安厅领导十分重视,一直派员参与此项工作,公安机关还将各惠农支付服务点纳入重点单位进行保护,通过一年多的合作,取得了“四满意”和“三减少”的社会效果:政府、群众、金融、公安满意;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减少、农村侵财案件减少、农村矛盾纠纷减少。到目前,所建惠农支付点还未发生过一起案件。
在这样的特困山区,金融部门如何做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如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步伐,成了我们采访的重点。
我们从州府驱车沿着怒江边的公路顺江而下,经过30多公里山路来到上江乡蛮英村,在该村的一个交叉路口处坐落着一个小百货店,店门头上醒目地悬挂着“惠农支付服务点”铜牌,货柜上置放着pos机。该店店主是一个30多岁的女青年,身穿傈僳族服饰,脸色红润,她笑盈盈地自我介绍,她叫王建美,1995年怒江卫校毕业后回村开杂货店,由于商店位置好,下面是赶集的地方,上面的小路可通往几个傈僳族村寨,所以生意很好,尤其是2011年6月惠农支付点设在她的店里后,她早上6点就开门,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关门,现在周围村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她这里可以办金融业务,都不用往乡上或县里跑,她卖的货款也不用再到县上去存,基本上都用于老乡取款,收支大体平衡,减少了她的现金风险,又增加了她的业务收入。
次日清晨,沿着滚滚的怒江而上,我们来到了古登乡尼普罗村。该村坐落在江对面大山顶上,听说记者来访,该村书记和乡长天不亮就早早下山赶到江边,过了溜索在路边等着我们。村长尹桑告诉记者,他们村有153户人家,573人,全都是傈僳族。过去村民取钱要下大山,沿着江边走到溜索点,过溜索后再搭车到乡上或县里,有时搭不上车就得走路,到取钱的地方已是下午,返回需要的时间更长。尹桑指着对面大山头上的小山村说:你看着不远,但过溜索后仅爬到山顶就需三四小时,时间晚了只得住在城里,第二天才能返回。这段时间是枯水季节还好,到了雨季,江水上涨到溜索位置,时常发生危险事故。现在好了,惠农支付点设立后,村民办理取款等金融业务不用下山了,只有买种子或小猪仔时才需进城,感谢政府和银行把金融业务办到村民家门口。
接着,我们又沿着盘旋的山路驱车而上,来到坐落在山腰上的季加村,在村委会,我们见到了刚骑摩托回来的书记兼村长和建忠,他告诉记者,他们村有224户人家,675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有傈僳族、白族、怒族等。7个自然村均在大山上,汽车去不了,只能靠摩托走村串寨。傈僳族村民三库益说,他们村的村民过去取款办金融业务要步行下山走10多公里山路到古登乡信用社或搭车几十公里到县上,为取100多元甚至几十元的政府补贴,要在路上奔波大半天,现在好了,政府和人行将惠农支付点设在村上,书记带头为大家服务,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取钱发愁了。住得近的走几分钟就可来到村委会办理,住得远的只要给书记打个电话,他骑着摩托带上移动“pos”上门办理业务,大家都称他为“流动小银行”。
正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和建忠的电话响了,他向我们说声对不起,又骑着摩托上门办业务去了。
陪同记者采访的农行怒江州分行副行长施寿松说,为做好惠农支付点工作,从2011年4月开始,他们行专门招聘15名三农协管员,分4个组,每组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和一辆越野吉普开展此项工作。到目前他们为搞好此项工作已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人民币,已建惠农支付点188个,覆盖率达73%,办理业务500多笔,取款35多万元人民币。下一步他们将加大惠农卡的发卡力度,现已发卡5万多张,争取到年底做到人手一卡,发卡量达100%。
记者从人行昆明中支了解到,云南自2011年4月开展“惠农支付点”设点至2012年3月末,已布点2293个,填补了绝大部分乡村金融服务空白点,深受广大山区农户的欢迎。采访中,云南省公安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公安厅领导十分重视,一直派员参与此项工作,公安机关还将各惠农支付服务点纳入重点单位进行保护,通过一年多的合作,取得了“四满意”和“三减少”的社会效果:政府、群众、金融、公安满意;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减少、农村侵财案件减少、农村矛盾纠纷减少。到目前,所建惠农支付点还未发生过一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