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校,对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本文以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为步入社会做准备,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适应当代社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还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的建设。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普通高等学校有区别,但高职院校与高等学校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引起重视。[1]一方面由于创业教育需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的观念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要多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导致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青年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加上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高职院校任职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多是各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从学生转变为授课教师,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2]高职院校的课程更注重实践,加上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就是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素质, 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
  (三)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教育发展战略、社会用人体系不断变革的新形势下, 虽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了充足地重视,并进行了相关课程体系的开设与优化,但关注点、着力点多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职业方向、就业领域为主,疏于创业信心、创业热情等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受制于这一情况,一些教师在制定育人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参与深造学习时,更加侧重职业分析、市场预测等,对学生心理建设、角色转变、理想培养、情绪激励等方面涉及并不多。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师资团队建设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已经有很大进步,通过建立创新创业中心, 培养教师队伍是当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的最主要方法。[13]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人才选拔上,尽管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视,但由于创业教育教师资源的匮乏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逐渐降低创业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使得创业教育教师的聘用标准不明确,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课程结构与实践结合有待加强
  当今社会,是否具备“知行合一”的综合素养,是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如何将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充分优化课程结构、师资条件,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仍以知识、理论为核心,对教师人员的素养要求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过后,虽然能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能力,但很难将所得、所感运用到创业、就业实际活动中,这既会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效果大打折扣,又难以有力助推学生的成长发展。除此之外“,校企结合“”项目式教育”等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进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有很长时间, 但出于种种原因,仍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处在“孤岛化”的办学育人状态中,缺乏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与工作联动。在此背景下,由于课程结构、教育条件的不完善,课堂教学与社会工作之间很难建立起相互融合、相互衔接的密切关系,学生难以在学习阶段走入企业进行观摩体验与深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使得高职院校在师资团队方面的“理论化”缺陷无法得到有效弥补,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发展。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建设途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结构合理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建立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专业教师人才的引进和现有教师技能的培训。在招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时,高职院校要更注重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以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为目标;在校内选拔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时,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还要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意识到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团体、企业单位对创新创业教育及师资团队建设的积极支持作用。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与相关企业、组织建立“战略性”的联动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重点场所。例如,可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参观体验与深造学习,提高教师对相关行业的认识水平,促进教师理论素养向实践素养的转化, 避免教师陷入“纸上谈兵”的状态。再如,在与创新创业协会、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等建立合作关系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可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区域性、行业性的会议、赛事与社团活动,使教师在经验交流、议题讨论、竞赛比拼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先进、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加深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解感悟,形成更高的工作热情与更强的发展动机,最终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的整体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邀请、聘用等方式,将企业单位、组织团体中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等引进校园,使其成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构建“双师型”的优质团队。这可充分弥补高职院校在实践方面的师资缺陷,使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结构更合理。同时,学生也能接受到优质、先进的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技能指导。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重要途径。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就要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师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还能够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任务之前对其进行培训,也就是岗前培训。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培训主要是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意识,将这种创业观念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第二个阶段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主要是让教师随着社会不断变化的环境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政府和企业等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需要从思想观念、情绪状态的层面出发,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育水平。首先, 要引导教师响应教改新要求、形成育人新思路,加快轉变理论化、填鸭式的传统观念,积极做到结合实践、以生为本,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听得懂、学得顺、用得上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其次,高职院校要通过政策宣传、双向激励、健全制度等方式,增强创新创业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学习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一项简单的课程教学工作,还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大事。只有教师主动肩负起各项教学任务的责任使命,自主参与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优化完善与变革发展之中,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最后,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教师难免面临来自环境、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挑战。此时, 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人情绪疏导, 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化解压力、调整状态,确保以良好的姿态投入知识传授、学生管理等工作中,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方向选择提供有力帮助。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管理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需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氛围。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分析、教育政策解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宣传等形式加深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规划中,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再次,高职院校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作为学生“领路人“”引导者”的角色意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当前学习效果与未来就业质量的关注与重视。例如,可定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采集学生意见与建议的方式,了解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再将评价考核结果与优秀教师评选、绩效奖金发放等教师管理工作相挂钩,可使教师更直接地意识到提高自身素养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团队建设在良性竞争、考核激励的推动下持续进步、快速发展。
  (四)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 是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完善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和宣讲,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这种校企合作形式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教师培训方向,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一致,在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建设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管理机制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等措施,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斌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 中国市场,2020(35).
  [2]蔡慧,闫高原,张晨晨,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路径[J].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11).
  [3]任丰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J]. 中国商论,2020(2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随着学前教育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顾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历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概况,包括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的“综合主题教育”初创期,《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等文件引领的改革发展期, 梳理幼儿园教育实践在综合教育、园本课程、课程游戏化三个方向
教师发展中心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专职机构。文章首先梳理龙岩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基础,指出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迫在眉睫;其次重点梳理了英美两国著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实践并总结经验和启示,用于指导龙岩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文章最后总结了龙岩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历程并反思,就学校后期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提出建议。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探讨了“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通过“少数人对多数人”“高等教育是权利还是特权”“两种水平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对高等教育公平的思考。本文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两大高等教育哲学为锚点,结合公平正义原则审视高等教育公平,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多元化服务有启示意义。
摘 要:各类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任务。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专创融合 应用型高校 方法探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
摘 要:教师培养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这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推进廉政文化在校园工作中的融入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学校提高以德治校的能力。除此以外,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同样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推进发挥着重要的、显著性的作用。  关键词:师德 治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在廉洁自律上下真功夫  道德行为的产生最主要来自自觉,这就意味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尽管需要外在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建院高职院校开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为例,重点围绕试点专业“双导师”团队的人员配备、教学开展、培训锻炼、考核评价等进行总结分析,梳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双导师”教学团队运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针对院校、行业、企业进一步共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双导师 教学团队  现代学徒制是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展多主体育人,协同培养高素质
摘 要: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同质化导致的就业难等问题,需要打破课程设置的学科思维定式,系统提出地方高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模式,以此推进应用型课程设置向生成化、综合化发展,为地方高校应用型课程设置提供借鉴,有利于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课程设置 产业对接  课程设置模式集中体现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人这个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的任务,这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石“。三教”改革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谁来培养“”用什么培养“”如何培养”三个基本问题,本文在梳理“三教”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主要路径,具体包括:内外双循环促进“双师型”教师团队高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部分高校逐步向“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转型。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教育模式差别较大,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是不可忽略的,以X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行状况为例,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梳理现代学徒制的客观优势,为高等院校高职教育方式提出建议。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各类具体情况的出现,教学模式的更新迭代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认识及适应当下教学模式的变更与实践,同时推动当下教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对教育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育 现代教育 教育教学 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发展 发展演进  一、对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教学模式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