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设计环境中,提喻被经常误用,本文从生产消费模式到市场运营来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提喻;设计
首先,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随着制造业的大规模兴起,大量产品堆积成丰盛的景象。国家与地区之间实力的比拼从生产制造的能力转向了内需与市场的潜力。从工厂主导转为市场主导,意味着满足性消费已经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如何促进消费才是人们的困境。在局部地区使用功能已经能够彻底满足消费者的前提下,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从使用功能以外来寻找拉动消费的关键点。这是消费社会的普遍特征,但是不同于西方,在我们没有打好思想基础之前消费社会就开始逐渐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创造出太多人们一时消费不掉的商品。为了实现资本与商品的不断流通就要加强消费。让人们以自己有限的购买力去实现浪费、重复与奢侈的消费,就要不断给自己的产品施加魅力,甚至是盲目地赋予其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设计理念,各种符号修辞手法在设计中开始误用。设计者据此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手法进行设计理念的灌注。一件产品一旦具有了理念和风格,那么它就不可能脱离某种语境。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种语境总是缺失或被宣扬为缺失某种成分,造成了我们每个个体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担忧。这些产品正好安放在这些残缺之处。但是它们弥补的不是缺失的语境,而是消费者残缺的内心。社会某种环节的缺少并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的。部分设计风格和理念的快速变换正好说明缺失的往往不是语境,而是通过宣扬语境的缺失而造成消费个体心理的缺失。为了弥补这种缺失,他们需要这些产品安放在自己的内心缺口处。
符号生产者制造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将移动符号从原有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在此时推出在场,以此唤醒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虚假提喻的作用仅仅是促进了消费而已,并没有解决人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和语境的不足,它不过是肯定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例如虚假提喻的文脉设计仅仅证明了我们今天与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除了一个图标之外,并没有新意。而且类似的“口号式”的设计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是在解决问题的旗号下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设计思维的僵化。设计产品作为一种表意文本,就必定具有它的体裁。人们把问题提喻这种虚假文本当做真实文本来看待,并且具有一定的祈使性在其中。同时提喻本身作为一种修辞格有它的真实性。虽然问题提喻中不具备这种真实,由于人们对这种体裁的一贯接受模式,让人们误以为它是真实的。因为人们的思维并没有打开,加上这种体裁和修辞的魅力,思维很容易束缚在这种模式之下。
对于商家来说,刺激消费可能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商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某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下生产或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想到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而是把问题看做是机遇。这是经济思维而不是设计思维。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多人想到的是如何在商家的手上分得一杯羹,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太多的主意。固定的体裁和修辞模式成为他们依赖的手段。设计思维走向程式化,从内心深处认同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语境需要一种固定的体裁模式才能发挥作用。移动符号在此其实是实现消费的催化剂,很多设计师因此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将其改变,因为改变有可能导致消费条件的弱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并没有义务和习惯去对相关的设计风格进行分析,反而习以為常,并且心甘情愿地跟随着宣传来标榜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他们的选择会得到他人的赞赏进而对懵懂的购买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即使没有赞扬,他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符号的自我效应。他们自己成为意义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但是这种敝帚自珍式的满足会伴随着新的消费浪潮而破裂。各个群体的人们形成了集体的默契,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自娱自乐。
再次,设计语言的单一。思维的僵化会导致语言的死板,在设计领域同样如此。索绪尔认为任何任何符号表意活动都在双轴关系中展开——组合(sytagmatic)与聚合(paradigmatic)是文本形成的必要条件。设计语言(组合)不生动是因为词语的可选择性太小,词汇量(聚合)又取决于思维模式。组合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设计文本,它由多个部分组成。而每个部分的背后都有着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部分,这就是聚合。一个组合轴的形成应该是在对语境的分析和对聚合轴的理解之后的,未被选中的聚合部分则退回到聚合轴上。聚合轴是组合轴的根据,组合轴是聚合轴的可能。因此,一旦聚合轴过于狭窄,组合的形成则会比较单一。设计的思路和素材过于简单,设计的语言文本就会平凡无力。
组合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根据不同的选择可以变换意义。聚合轴也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可能的存在。设计体现的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因此设计的语言也要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改变。对聚合部分的选择应该取决于所需要形成的意义。一旦聚合轴上没有相应的符号,那么组合轴也就不能达到某种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扩大聚合轴,使它可能存在的部分尽可能扩大,这样才能形成丰富的设计语言。设想,在文脉风格的设计中,如果设计师头脑中仅存几种古典纹样和几个产品造型,那么他所形成的设计语言必定只能在二者之间形成简单的组合关系。另一方面,提喻部分往往是聚合轴突然变大结果。整个的组合轴从一个窄幅在提喻部分突然变成宽幅,单看这一点它并无坏处。但关键是此处的宽幅在组合轴上是不和谐的,也就是说此文本的句法存在问题,它所表达的意义是扭曲的。在聚合与组合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设计者没有能力编织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本,而只能靠集体的无意识来制造某种虚假的意义。
结语
提喻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品的某些“趣味”,但是它的根本作用还是在于促进消费,而不是解决设计的本质问题。并不是说提喻不能在设计中使用,而是现在提喻的使用出现了一些不足,它掩藏了制造业中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将人们的意识引向了消费而忽略了很多人们本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堆积产品的销售。商品的繁多与丰盛不见得是坏事,但是不合理的丰盛则不会有益处。合理地创造物品是设计师的责任。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购买的永远是产品,消费的是其中的意义。但是对于设计者来说,消费者购买的却永远是自己的设计。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消费社会有序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喻误用的情况只是设计市场混乱的一个缩影,它背后暗示出来的是对高水平设计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提喻;设计
首先,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随着制造业的大规模兴起,大量产品堆积成丰盛的景象。国家与地区之间实力的比拼从生产制造的能力转向了内需与市场的潜力。从工厂主导转为市场主导,意味着满足性消费已经不再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如何促进消费才是人们的困境。在局部地区使用功能已经能够彻底满足消费者的前提下,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从使用功能以外来寻找拉动消费的关键点。这是消费社会的普遍特征,但是不同于西方,在我们没有打好思想基础之前消费社会就开始逐渐形成。社会化的生产创造出太多人们一时消费不掉的商品。为了实现资本与商品的不断流通就要加强消费。让人们以自己有限的购买力去实现浪费、重复与奢侈的消费,就要不断给自己的产品施加魅力,甚至是盲目地赋予其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设计理念,各种符号修辞手法在设计中开始误用。设计者据此不遗余力地用各种手法进行设计理念的灌注。一件产品一旦具有了理念和风格,那么它就不可能脱离某种语境。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种语境总是缺失或被宣扬为缺失某种成分,造成了我们每个个体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担忧。这些产品正好安放在这些残缺之处。但是它们弥补的不是缺失的语境,而是消费者残缺的内心。社会某种环节的缺少并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的。部分设计风格和理念的快速变换正好说明缺失的往往不是语境,而是通过宣扬语境的缺失而造成消费个体心理的缺失。为了弥补这种缺失,他们需要这些产品安放在自己的内心缺口处。
符号生产者制造并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将移动符号从原有语境中剥离出来并在此时推出在场,以此唤醒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虚假提喻的作用仅仅是促进了消费而已,并没有解决人们真正的内心需求和语境的不足,它不过是肯定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例如虚假提喻的文脉设计仅仅证明了我们今天与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除了一个图标之外,并没有新意。而且类似的“口号式”的设计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是在解决问题的旗号下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设计思维的僵化。设计产品作为一种表意文本,就必定具有它的体裁。人们把问题提喻这种虚假文本当做真实文本来看待,并且具有一定的祈使性在其中。同时提喻本身作为一种修辞格有它的真实性。虽然问题提喻中不具备这种真实,由于人们对这种体裁的一贯接受模式,让人们误以为它是真实的。因为人们的思维并没有打开,加上这种体裁和修辞的魅力,思维很容易束缚在这种模式之下。
对于商家来说,刺激消费可能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商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某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下生产或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想到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而是把问题看做是机遇。这是经济思维而不是设计思维。对于设计师来说,很多人想到的是如何在商家的手上分得一杯羹,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太多的主意。固定的体裁和修辞模式成为他们依赖的手段。设计思维走向程式化,从内心深处认同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语境需要一种固定的体裁模式才能发挥作用。移动符号在此其实是实现消费的催化剂,很多设计师因此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将其改变,因为改变有可能导致消费条件的弱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并没有义务和习惯去对相关的设计风格进行分析,反而习以為常,并且心甘情愿地跟随着宣传来标榜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他们的选择会得到他人的赞赏进而对懵懂的购买行为产生强化作用。即使没有赞扬,他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符号的自我效应。他们自己成为意义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但是这种敝帚自珍式的满足会伴随着新的消费浪潮而破裂。各个群体的人们形成了集体的默契,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自娱自乐。
再次,设计语言的单一。思维的僵化会导致语言的死板,在设计领域同样如此。索绪尔认为任何任何符号表意活动都在双轴关系中展开——组合(sytagmatic)与聚合(paradigmatic)是文本形成的必要条件。设计语言(组合)不生动是因为词语的可选择性太小,词汇量(聚合)又取决于思维模式。组合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设计文本,它由多个部分组成。而每个部分的背后都有着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部分,这就是聚合。一个组合轴的形成应该是在对语境的分析和对聚合轴的理解之后的,未被选中的聚合部分则退回到聚合轴上。聚合轴是组合轴的根据,组合轴是聚合轴的可能。因此,一旦聚合轴过于狭窄,组合的形成则会比较单一。设计的思路和素材过于简单,设计的语言文本就会平凡无力。
组合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根据不同的选择可以变换意义。聚合轴也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可能的存在。设计体现的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因此设计的语言也要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改变。对聚合部分的选择应该取决于所需要形成的意义。一旦聚合轴上没有相应的符号,那么组合轴也就不能达到某种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扩大聚合轴,使它可能存在的部分尽可能扩大,这样才能形成丰富的设计语言。设想,在文脉风格的设计中,如果设计师头脑中仅存几种古典纹样和几个产品造型,那么他所形成的设计语言必定只能在二者之间形成简单的组合关系。另一方面,提喻部分往往是聚合轴突然变大结果。整个的组合轴从一个窄幅在提喻部分突然变成宽幅,单看这一点它并无坏处。但关键是此处的宽幅在组合轴上是不和谐的,也就是说此文本的句法存在问题,它所表达的意义是扭曲的。在聚合与组合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设计者没有能力编织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文本,而只能靠集体的无意识来制造某种虚假的意义。
结语
提喻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品的某些“趣味”,但是它的根本作用还是在于促进消费,而不是解决设计的本质问题。并不是说提喻不能在设计中使用,而是现在提喻的使用出现了一些不足,它掩藏了制造业中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将人们的意识引向了消费而忽略了很多人们本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促进堆积产品的销售。商品的繁多与丰盛不见得是坏事,但是不合理的丰盛则不会有益处。合理地创造物品是设计师的责任。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购买的永远是产品,消费的是其中的意义。但是对于设计者来说,消费者购买的却永远是自己的设计。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消费社会有序的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喻误用的情况只是设计市场混乱的一个缩影,它背后暗示出来的是对高水平设计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