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古今中外永恒的教育理想。“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理想,也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教学境界。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上说,教是为了学、服务于学的。但是教决不能代替学,学习作为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它以学习者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由于学习活动的指向学习者自身,因而学习活动是一种“返身型实践”。这意味着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教师的教只能促进学而不能代替学。这也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促进而非主宰学生主体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会学习 能力
国际教育委员会会员雅克·德洛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我国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面临着终身学习的任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主动探索、学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而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成为中学各学科中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教会学生学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是学生知识的转化和迁移,即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保障。对于计算机而言,现在大多数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朝着图形化方向发展,有着相似的界面或某些相同功能,方便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如:很多软件的界面都是窗口式的,最上面一栏为标题栏,第二栏为菜单栏,第三栏为工具栏,接着下面为工作区,右边有任务窗格,个别软件左边工具箱,最下面为状态栏。许多软件中“打开”、“保存”、“另存为”、“关闭”、“打印”等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学生首先接触到肯定是计算机中最基础的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当学生掌握了word软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新软件的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和归纳这些软件的共同点,形成操作习惯,并在学习新的软件时,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合理探索,主动完成对新软件的掌握。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生存的环境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正如英特尔总裁所说,在这样一个变化着的时代,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若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具有自学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课前的预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把将要学的内容看懂、读懂,能基本明确操作方法,这样在教学中能有更多的主动权。二是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从而完成学习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的自学水平逐步提高。三是课外活动时间的自我探究,教师要倡导学生订阅各种计算机刊物,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看、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计算机比赛,这即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取。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所以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身,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源泉。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领会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操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探讨,让学生得到充分实践的机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终身吸收新的知识,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足于这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邓蔚中.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白平.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会学习 能力
国际教育委员会会员雅克·德洛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我国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对现代人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面临着终身学习的任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他们灌输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主动探索、学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而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成为中学各学科中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地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教会学生学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习迁移是学生知识的转化和迁移,即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保障。对于计算机而言,现在大多数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朝着图形化方向发展,有着相似的界面或某些相同功能,方便了用户对软件的使用。如:很多软件的界面都是窗口式的,最上面一栏为标题栏,第二栏为菜单栏,第三栏为工具栏,接着下面为工作区,右边有任务窗格,个别软件左边工具箱,最下面为状态栏。许多软件中“打开”、“保存”、“另存为”、“关闭”、“打印”等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学生首先接触到肯定是计算机中最基础的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当学生掌握了word软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对新软件的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和归纳这些软件的共同点,形成操作习惯,并在学习新的软件时,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合理探索,主动完成对新软件的掌握。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生存的环境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正如英特尔总裁所说,在这样一个变化着的时代,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若不想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具有自学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课前的预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把将要学的内容看懂、读懂,能基本明确操作方法,这样在教学中能有更多的主动权。二是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从而完成学习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的自学水平逐步提高。三是课外活动时间的自我探究,教师要倡导学生订阅各种计算机刊物,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看、去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计算机比赛,这即是对课堂知识的加深、扩展,更是对课堂中没有学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获取。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所以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融入到自身,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源泉。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领会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操作、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探讨,让学生得到充分实践的机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终身吸收新的知识,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学会学习,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立足于这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邓蔚中.新课改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05期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白平.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