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桥梁建设过程中,溶洞桩基处理一直是施工的难点。以汀泗河特大桥80号墩为例,对其地质情况进行研究,比选超大溶洞处理方法,并对溶洞充填填料及充填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 首次提出采用泥质风化岩填充溶洞,并采用了斜岩处理、大钻头扩孔法和水下爆破造钻孔平台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关键词:超大溶洞;钻孔桩;处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汀泗河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全长4368.71m。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址区岩溶极度发育,钻孔灌注桩基础溶洞可见率达90%以上,溶洞大部分桩与桩联通,掺杂流砂、淤泥、岩面倾斜等不良地质。其中主跨80#墩的钻孔深度为80m,最大溶洞净高达30m。这种超大溶洞长桩成孔、成桩质量控制难度巨大。
(一)地质条件
80#墩位于汀泗河南岸的黄土垄岗上,覆盖层为稳定性较好的黄粘土,夹杂有卵石土层(流沙)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17~35m,岩面落差极大,溶洞最大净高达30m,埋深约45m,各桩间均已贯通,溶洞呈半填充状态,填充物为淤泥质粘土及卵石土。
(二)桩基础工程特点
80#墩地下水较丰富,溶洞内填充物稳定性较差,不宜采用挖孔桩施工,且灰岩硬度较高,建议采用冲程可控的冲击钻施工。因岩溶、斜岩、流沙、淤泥等不良地质相互影响,钻孔过程中,极易造成坍孔、卡钻、掉钻等;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也易造成混凝土流失、桩基夹泥等问题,给钻孔桩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基础处理措施
(一)溶洞处理
1.溶洞处理方案选择
溶洞处理通常有:套内护筒法、岩溶注浆预处理法、回填造壁法。[1]
由于80#墩溶洞埋深较深,且溶洞净高过大,如采用套内护筒法,钢护筒跟进时,难以确保钢护筒在溶洞范围内不发生弯曲、歪斜等情况,且在斜岩处理中,钻头晃动碰撞钢护筒容易导致护筒变形卡住钻头;如采用岩溶注浆预处理方法,则施工周期长,成本巨大,且因地下潜压水影响,溶洞填充强度、防漏浆效果也不理想[2]。
以上两种处理方法成本均较巨大,且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经研究决定采用回填造壁法施工。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溶洞处理;对于超大溶洞,成本较小,但周期长,且钻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浆坍孔、填充溶洞片石掉落卡钻等事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孔、混凝土流失、桩基夹泥等事故。通过对溶洞填料、回填挤实方式研究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回填造壁法施工
回填造壁法是利用填料在巨大溶洞内形成较密实稳定的堆积体,然后在堆积体中间造孔穿过,堆积体需有足够的强度平衡孔内外压力差,并具有良好的抗渗效果[1]。
(1)填料选择:填料直接关系到造壁后孔壁的稳定性。通过对粘土掺片石、粘土掺水泥加片石、混凝土、砂浆、泥质强风化岩进行多项试验对比,泥质强风化岩填堵溶洞效果最为显著,粘土掺水泥加片石次之。
(2)挤密方式:溶洞击穿漏浆后,立即回填并补浆,一般回填至泥浆不再流失后再回填5~10m,用钻头小行程打密挤实。如回填几次仍无法堵住漏浆,可在回填打密时,反复回填挤密,使溶洞能更好填充。
(3)时间上的把握:如一个溶洞经多次回填仍无法通过,可待孔位回填满,回填物稳定后重新钻进。80#墩6号桩施工了2个月,仍无法通过第一个溶洞,后将钻机调走,孔位回填停置1个月,重新钻进仅用15天即成孔。灌注时混凝土流失较少,溶洞充填质量较好。
(二)斜岩处理
本桥址区基岩为高强度白云质灰岩,斜岩处理采用大钻头扩孔磕打、水下爆破两种方法。大钻头扩孔磕打法是采用大钻头扩孔,扩大钻头的受力面,小行程磕打,造出支撑面,然后更换设计孔径匹配钻头进行钻进。水下爆破法即利用地质潜孔钻机钻入斜岩造孔,进行水下爆破,以达到处理斜岩的目的。此种办法可作为斜岩处理的终极办法。针对80#墩长桩的特性,主要采用了水下爆破法,达到处理斜岩的目的。
(三)沉渣控制
沉渣控制是为了防止桥梁沉降,导致无砟轨道道床板开裂。
1.测量手段:采用测绳进行测量。先通过测绳感觉孔底硬度,记录数据A;然后将测绳绑在钻头上,利用钻头下到孔底,搅开孔底沉渣后,钻头沉底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加上钻头高度即为实际孔深B,则(B-A)就是孔底的沉渣厚度[3]。
2.清孔措施:实行二次清孔。一次清孔采用气举反循环清除孔内沉渣,并将泥浆比重调至1.2~1.3之间。二次清孔采用导管清孔,通过导管上下活动,调匀孔内泥浆,冲开孔底沉淀。
(四)成桩控制
在长桩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面擦刮泥浆护壁,造成后期孔内泥浆比重相当大,若导管埋深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桩基夹泥,同时也对混凝土面的准确测量带来难度。同时,随着混凝土面的升高,对溶洞人造孔壁压力增大,容易挤破孔壁,造成混凝土流失,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灌注失败[4,5]。
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岩溶地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导管埋深控制在6m~8m之间,困难时不低于4m。这样即能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亦能在出现混凝土流失,给导管接长留出足够时间。后期泥浆比重过大,无法准确测量混凝土灌注面时,可测量基础上考虑1~2m虚桩,成桩时采用竹槁插探控制超灌量[6]。
三、施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漏浆
漏浆的主要原因有:溶洞回填不密实,钻进时对孔壁的扰动造成漏浆;裂隙漏浆;清孔的泥浆比重下调,护壁减弱造成漏浆[7]。
处理时可采用对溶洞、裂隙进行回填填补处理,同时采用水泥对泥浆护壁进行加强。如漏浆速度较快,可直接回填泥质风化石夹黏土进行处理。如漏浆速度较慢,则可在回填黏土的同时投入袋装水泥进行处理。一般每回填3m黏土,投一次袋装水泥500kg,如处理效果不好可加大袋装水泥的投入量[6,7]。
(二)卡钻、掉钻
造成卡钻原因较多,主要有:斜孔、偏孔后,钻机仍在钻进,钻头歪斜被孔壁围岩蹩死,造成卡钻;钻头击穿溶洞顶板时,冲程过大,钻头进入溶洞后被溶洞顶板蹩住,造成卡钻、掉钻;漏浆坍孔后,钻头来不及提起,造成埋钻;溶洞内石块掉入孔内,蹩死钻头,造成卡钻;钻机钢缆绳磨损过大未经维修或更换,造成掉钻。
钻头卡住后,先稳住试着上下活动钻头,看能否提出,如不行则下附绳挂住钻头保险带,固定在钻机上,防止钢缆绳断后掉钻。卡钻、埋钻后可通过外力振动钻头、冲杠清孔、扩筒清孔、潜水员下孔等方法处理。
(三)混凝土面下沉
随着混凝土灌注面的升高,混凝土对孔壁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容易挤破溶洞处的人工造壁,造成混凝土流失,导致混凝土面下沉[8]。
一般来说,混凝土流失速度较缓慢,灌注时须勤观察勤测量,一旦发现孔内泥浆面下降,立即测量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如导管仍有埋深可接长导管,接导管时加大测量频率,防止导管口露出混凝土面后仍在接导管。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需保留1~2m埋管观察半小时确认混凝土面稳定后再取出导管,若发现混凝土面下沉,及时补灌。80#的- 7号桩就是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混凝土面下沉了8m,通过及时补灌措施,保证了桩基础质量。
四、结语
汀泗河特大桥桥址区岩溶极度发育,钻孔灌注桩基础溶洞可见率达90%以上,溶洞大部分桩与桩、部分墩与墩间联通,并掺杂流砂、淤泥、斜岩等不良地质。通过对溶洞处理的多种填料试验对比,采用泥质强风化岩,效果显著,极大地避免了坍孔、卡钻、掉钻、混凝土流失等事故。在斜岩的处理上,首先提出了大钻头扩孔磕打、水下爆破两种方法,且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012-2007/J 124-200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林治基.桥梁桩基溶洞地段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 ,2007 ,33(19).
[3]李智毅 ,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峰. 岩溶地质桥梁的桩基成孔技术[J].山西建筑,2008, 34(9).
[5]康丹.巖溶发育地区桩基础设计与施工[J]. 中南公路工程,2002,27(1).
[6]黄敦.富湾特大桥溶洞桩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8 ,34 (23).
[7]翟世鸿,王靖涛.岩溶地区桥桩设计与施工若干问题浅析[J].土木基础,2004,18(2).
[8]罗元明.浅谈桥梁溶洞桩基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9).
作者简介:陈鹏飞(1974- ),男,安徽望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路基工程。
关键词:超大溶洞;钻孔桩;处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汀泗河特大桥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全长4368.71m。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址区岩溶极度发育,钻孔灌注桩基础溶洞可见率达90%以上,溶洞大部分桩与桩联通,掺杂流砂、淤泥、岩面倾斜等不良地质。其中主跨80#墩的钻孔深度为80m,最大溶洞净高达30m。这种超大溶洞长桩成孔、成桩质量控制难度巨大。
(一)地质条件
80#墩位于汀泗河南岸的黄土垄岗上,覆盖层为稳定性较好的黄粘土,夹杂有卵石土层(流沙)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厚17~35m,岩面落差极大,溶洞最大净高达30m,埋深约45m,各桩间均已贯通,溶洞呈半填充状态,填充物为淤泥质粘土及卵石土。
(二)桩基础工程特点
80#墩地下水较丰富,溶洞内填充物稳定性较差,不宜采用挖孔桩施工,且灰岩硬度较高,建议采用冲程可控的冲击钻施工。因岩溶、斜岩、流沙、淤泥等不良地质相互影响,钻孔过程中,极易造成坍孔、卡钻、掉钻等;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也易造成混凝土流失、桩基夹泥等问题,给钻孔桩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基础处理措施
(一)溶洞处理
1.溶洞处理方案选择
溶洞处理通常有:套内护筒法、岩溶注浆预处理法、回填造壁法。[1]
由于80#墩溶洞埋深较深,且溶洞净高过大,如采用套内护筒法,钢护筒跟进时,难以确保钢护筒在溶洞范围内不发生弯曲、歪斜等情况,且在斜岩处理中,钻头晃动碰撞钢护筒容易导致护筒变形卡住钻头;如采用岩溶注浆预处理方法,则施工周期长,成本巨大,且因地下潜压水影响,溶洞填充强度、防漏浆效果也不理想[2]。
以上两种处理方法成本均较巨大,且效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经研究决定采用回填造壁法施工。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溶洞处理;对于超大溶洞,成本较小,但周期长,且钻进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浆坍孔、填充溶洞片石掉落卡钻等事故,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孔、混凝土流失、桩基夹泥等事故。通过对溶洞填料、回填挤实方式研究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回填造壁法施工
回填造壁法是利用填料在巨大溶洞内形成较密实稳定的堆积体,然后在堆积体中间造孔穿过,堆积体需有足够的强度平衡孔内外压力差,并具有良好的抗渗效果[1]。
(1)填料选择:填料直接关系到造壁后孔壁的稳定性。通过对粘土掺片石、粘土掺水泥加片石、混凝土、砂浆、泥质强风化岩进行多项试验对比,泥质强风化岩填堵溶洞效果最为显著,粘土掺水泥加片石次之。
(2)挤密方式:溶洞击穿漏浆后,立即回填并补浆,一般回填至泥浆不再流失后再回填5~10m,用钻头小行程打密挤实。如回填几次仍无法堵住漏浆,可在回填打密时,反复回填挤密,使溶洞能更好填充。
(3)时间上的把握:如一个溶洞经多次回填仍无法通过,可待孔位回填满,回填物稳定后重新钻进。80#墩6号桩施工了2个月,仍无法通过第一个溶洞,后将钻机调走,孔位回填停置1个月,重新钻进仅用15天即成孔。灌注时混凝土流失较少,溶洞充填质量较好。
(二)斜岩处理
本桥址区基岩为高强度白云质灰岩,斜岩处理采用大钻头扩孔磕打、水下爆破两种方法。大钻头扩孔磕打法是采用大钻头扩孔,扩大钻头的受力面,小行程磕打,造出支撑面,然后更换设计孔径匹配钻头进行钻进。水下爆破法即利用地质潜孔钻机钻入斜岩造孔,进行水下爆破,以达到处理斜岩的目的。此种办法可作为斜岩处理的终极办法。针对80#墩长桩的特性,主要采用了水下爆破法,达到处理斜岩的目的。
(三)沉渣控制
沉渣控制是为了防止桥梁沉降,导致无砟轨道道床板开裂。
1.测量手段:采用测绳进行测量。先通过测绳感觉孔底硬度,记录数据A;然后将测绳绑在钻头上,利用钻头下到孔底,搅开孔底沉渣后,钻头沉底进行测量,所得数据加上钻头高度即为实际孔深B,则(B-A)就是孔底的沉渣厚度[3]。
2.清孔措施:实行二次清孔。一次清孔采用气举反循环清除孔内沉渣,并将泥浆比重调至1.2~1.3之间。二次清孔采用导管清孔,通过导管上下活动,调匀孔内泥浆,冲开孔底沉淀。
(四)成桩控制
在长桩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面擦刮泥浆护壁,造成后期孔内泥浆比重相当大,若导管埋深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桩基夹泥,同时也对混凝土面的准确测量带来难度。同时,随着混凝土面的升高,对溶洞人造孔壁压力增大,容易挤破孔壁,造成混凝土流失,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灌注失败[4,5]。
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岩溶地区水下混凝土施工时导管埋深控制在6m~8m之间,困难时不低于4m。这样即能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亦能在出现混凝土流失,给导管接长留出足够时间。后期泥浆比重过大,无法准确测量混凝土灌注面时,可测量基础上考虑1~2m虚桩,成桩时采用竹槁插探控制超灌量[6]。
三、施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漏浆
漏浆的主要原因有:溶洞回填不密实,钻进时对孔壁的扰动造成漏浆;裂隙漏浆;清孔的泥浆比重下调,护壁减弱造成漏浆[7]。
处理时可采用对溶洞、裂隙进行回填填补处理,同时采用水泥对泥浆护壁进行加强。如漏浆速度较快,可直接回填泥质风化石夹黏土进行处理。如漏浆速度较慢,则可在回填黏土的同时投入袋装水泥进行处理。一般每回填3m黏土,投一次袋装水泥500kg,如处理效果不好可加大袋装水泥的投入量[6,7]。
(二)卡钻、掉钻
造成卡钻原因较多,主要有:斜孔、偏孔后,钻机仍在钻进,钻头歪斜被孔壁围岩蹩死,造成卡钻;钻头击穿溶洞顶板时,冲程过大,钻头进入溶洞后被溶洞顶板蹩住,造成卡钻、掉钻;漏浆坍孔后,钻头来不及提起,造成埋钻;溶洞内石块掉入孔内,蹩死钻头,造成卡钻;钻机钢缆绳磨损过大未经维修或更换,造成掉钻。
钻头卡住后,先稳住试着上下活动钻头,看能否提出,如不行则下附绳挂住钻头保险带,固定在钻机上,防止钢缆绳断后掉钻。卡钻、埋钻后可通过外力振动钻头、冲杠清孔、扩筒清孔、潜水员下孔等方法处理。
(三)混凝土面下沉
随着混凝土灌注面的升高,混凝土对孔壁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容易挤破溶洞处的人工造壁,造成混凝土流失,导致混凝土面下沉[8]。
一般来说,混凝土流失速度较缓慢,灌注时须勤观察勤测量,一旦发现孔内泥浆面下降,立即测量孔内混凝土面的高度,如导管仍有埋深可接长导管,接导管时加大测量频率,防止导管口露出混凝土面后仍在接导管。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需保留1~2m埋管观察半小时确认混凝土面稳定后再取出导管,若发现混凝土面下沉,及时补灌。80#的- 7号桩就是在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混凝土面下沉了8m,通过及时补灌措施,保证了桩基础质量。
四、结语
汀泗河特大桥桥址区岩溶极度发育,钻孔灌注桩基础溶洞可见率达90%以上,溶洞大部分桩与桩、部分墩与墩间联通,并掺杂流砂、淤泥、斜岩等不良地质。通过对溶洞处理的多种填料试验对比,采用泥质强风化岩,效果显著,极大地避免了坍孔、卡钻、掉钻、混凝土流失等事故。在斜岩的处理上,首先提出了大钻头扩孔磕打、水下爆破两种方法,且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012-2007/J 124-2007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林治基.桥梁桩基溶洞地段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 ,2007 ,33(19).
[3]李智毅 ,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4]张峰. 岩溶地质桥梁的桩基成孔技术[J].山西建筑,2008, 34(9).
[5]康丹.巖溶发育地区桩基础设计与施工[J]. 中南公路工程,2002,27(1).
[6]黄敦.富湾特大桥溶洞桩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08 ,34 (23).
[7]翟世鸿,王靖涛.岩溶地区桥桩设计与施工若干问题浅析[J].土木基础,2004,18(2).
[8]罗元明.浅谈桥梁溶洞桩基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9).
作者简介:陈鹏飞(1974- ),男,安徽望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路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