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数学教育侧重于学习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技法,而忽视了数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也忽视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而降低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必须从更新数学教学观念入手.
【关键词】理念 更新 教学方式 改革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
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愿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是源于课堂气氛的压抑;二是担心说错了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要使学生敢于开口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从言语上鞭策他们。正如以下:相信自己行,我才会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学生整天看着这几句话,说着这几句话,背着这几句话,无行中已经增加了自信心。
2、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更有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的“小火星”,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结果,更多地应是影响和触动,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实数a、b满足a2-3a=1,b2-3b=1且a≠b,求代数式a b的值。一般同学有惯性思维,一直在想求a、b的值,而有一位同学反应很快,换个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的两个解,将复杂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同学非常羡慕,这时教师作如下评语:“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活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地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的成功,或更大的成功!”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只有鼓励和尊重学生, 学生的自信心才会增加后,才敢于表述自己言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加讨论,让所有学生都敢想、多想、敢说,只有这样才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数学教学应当注重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自己能看懂、學会的教材内容,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学生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布置练习或作业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中常流传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发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应是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师生人际关系中若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不会认真自觉、主动地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数学教学,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理念 更新 教学方式 改革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
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愿表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一是源于课堂气氛的压抑;二是担心说错了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要使学生敢于开口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1、从言语上鞭策他们。正如以下:相信自己行,我才会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学生整天看着这几句话,说着这几句话,背着这几句话,无行中已经增加了自信心。
2、在教学中改进评价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更有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的“小火星”,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结果,更多地应是影响和触动,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课上,执教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实数a、b满足a2-3a=1,b2-3b=1且a≠b,求代数式a b的值。一般同学有惯性思维,一直在想求a、b的值,而有一位同学反应很快,换个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的两个解,将复杂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同学非常羡慕,这时教师作如下评语:“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活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地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的成功,或更大的成功!”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只有鼓励和尊重学生, 学生的自信心才会增加后,才敢于表述自己言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所有同学都能积极参加讨论,让所有学生都敢想、多想、敢说,只有这样才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数学教学应当注重落实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入手,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彻底改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模式,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具体教学中,学生自己能看懂、學会的教材内容,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放手,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放下拐杖,学会独立学习。学生学习的时间得到了保障,晚自习、周六、周日都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了,但实际看来,有一大批学生,也包括一些好学生都有些茫然,拿着课本,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这需要老师引领,特别在刚开始的阶段。布置练习或作业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地探索解题思路,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中常流传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发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应是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师生人际关系中若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便不会认真自觉、主动地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数学教学,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
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这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使自己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师不再满堂灌的课堂,必定有很多师生互动,如果教师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师生可以相互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放手了,但不能放任学生,一定要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