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资料,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加以总结和分析。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应低下、发热、黄疸、腹胀、惊厥、原始反射减弱、肌张力改变、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暂停、前卤张力增高和颈亢呈阳性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外周血WBC计数正常者29例(63.04%),异常者(<5×109/L或>20×109/L)17例(36.96%)。外周血CRP正常者18例(39.13%),异常者(>10mg/L)28例(60.87%)。脑脊液中WBC计数正常者16例(34.78%),异常者30例(65.22%)。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正常者31例(67.39%),异常者15例(32.61%)。血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5例,肠球菌2例,葡萄球菌7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2例,肠球菌1例,葡萄球菌2例。经治疗后,痊愈37例(80.43%),好转5例(10.87%),转院治疗4例(9.00%)。住院时间为6~45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2±4.17)d。结论 针对罹患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以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2-02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简称为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伴随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等疫苗的广泛接种,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已获得较好的改善,但该病病死率仍约为5%~15%,且约有1/3的患儿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1]。我科针对4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为2~26d(2~7d者17例,8~26d者29例),胎龄为35~42周(<37周者21例,≥37周者25例),体重<2500g者15例,2500g~3000g者23例,≥3000g者8例。对患者分娩方式加以分析,剖宫产16例,经阴道分娩30例。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常规化验结果。其中,临床表现包括(1)反应低下、面色发暗、喂养困难、哭声弱、体温不稳定、惊厥、凝视和意识障碍等。(2)合并前卤膨隆、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及颅缝进行性增宽等。(3)脑脊液化验结果,外观不清或混浊,WBC计数:足月儿:日龄<1周,>32×106/L;>1周,>10×106/L。早产儿:>29×106/L,多核细胞比例>0.60。蛋白含量升高:足月儿>0.1~1.7g/L,早产儿>0.65~1.5g/L。糖含量降低:常<1.1~2.2mmol/L或低于当时血糖的50%。(4)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见细菌。如具备(1)~(3)即可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若同时具备(4),则可加以明确诊断[2]。
1.3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采用大剂量且易进入脑脊液的杀菌药,病原不明的脑膜炎,根据经验选用头孢曲松钠加耐酶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病原明确的脑膜炎,则根据药敏结合临床用药。针对处于急性期的患儿,应予以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症状,降低颅内压。此外,针对部分患儿还可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进行支持治疗[3]。
2.结果
2.1临床表现
4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24例(52.17%)、黄疸17例(36.96%)、腹胀4例(8.70%)、惊厥14例(30.43%)、便血1例(2.17%)、反应差37例(80.43%)、原始反射减弱21例(45.65%)、肌张力降低13例(28.26%)、呼吸频率增快15例(32.61%)、肌张力增高14例(30.43%)、呼吸暂停1例(2.17%)、前卤张力增高11例(23.91%),颈亢阳性1例(2.17%)。
2.2实验室检查结果
46例新生儿中,外周血WBC计数正常者29例(63.04%),异常者(<5×109/L或>20×109/L)17例(36.96%)。CRP正常者18例(39.13%),异常者(>10mg/L)28例(60.87%)。脑脊液中WBC计数正常者16例(34.78%),异常者30例(65.22%)。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正常者31例(67.39%),异常者15例(32.61%)。
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菌株数,如表1所示。血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5例,肠球菌2例,葡萄球菌7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2例,肠球菌1例,葡萄球菌2例。
2.3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痊愈37例(80.43%),好转5例(10.87%),转院治疗4例(9.00%)。住院时间为6~45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2±4.17)d。
3.讨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因各种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可累及脑实质,临床典型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脓性改变等[4]。我科在临床诊疗中发现,该病于新生儿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加重了臨床确诊的难度。在众多临床症状中,以反应差最为常见,其次为体温异常及原始反射减弱、肌张力改变等,部分患儿可无惊厥、前囟紧张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为及时、有效的分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降低该病病死率,临床医生应对感染严重或疑似患有该病的患儿,予以严密观察,并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6]。脑脊液检查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供病因学诊断依据,而且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密切相关,使我们能够全面、正确判断患儿病情,最终施以有效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张娟,康喆,郭金珍,等. 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大面积脑梗死一例[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6):430-431
[2] 朱敏丽,胡钱红,麦菁芸,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15,53(1):51-56.
[3] 杨宗强,孙延龙. 脑脊液中蛋白和酶学检测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10):1326-1328
[4] 赵子艳, 陈平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31):3959-3962.
[5] 吴惠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J]. 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10):1366-1366. DOI:10.3969/j.issn.1008-7664.2007.10.055.
[6] 彭好, 熊英.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 2005, 26:653-654. DOI:10.3969/j.issn.1004-0501.2005.06.034.
[7] 胡慧芳.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0):83-84.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37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02-02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通常简称为新生儿化脑,是新生儿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伴随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及肺炎球菌等疫苗的广泛接种,化脓性脑膜炎的预后已获得较好的改善,但该病病死率仍约为5%~15%,且约有1/3的患儿会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1]。我科针对4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相关经验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患有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为2~26d(2~7d者17例,8~26d者29例),胎龄为35~42周(<37周者21例,≥37周者25例),体重<2500g者15例,2500g~3000g者23例,≥3000g者8例。对患者分娩方式加以分析,剖宫产16例,经阴道分娩30例。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常规化验结果。其中,临床表现包括(1)反应低下、面色发暗、喂养困难、哭声弱、体温不稳定、惊厥、凝视和意识障碍等。(2)合并前卤膨隆、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及颅缝进行性增宽等。(3)脑脊液化验结果,外观不清或混浊,WBC计数:足月儿:日龄<1周,>32×106/L;>1周,>10×106/L。早产儿:>29×106/L,多核细胞比例>0.60。蛋白含量升高:足月儿>0.1~1.7g/L,早产儿>0.65~1.5g/L。糖含量降低:常<1.1~2.2mmol/L或低于当时血糖的50%。(4)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见细菌。如具备(1)~(3)即可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若同时具备(4),则可加以明确诊断[2]。
1.3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儿均采用大剂量且易进入脑脊液的杀菌药,病原不明的脑膜炎,根据经验选用头孢曲松钠加耐酶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病原明确的脑膜炎,则根据药敏结合临床用药。针对处于急性期的患儿,应予以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症状,降低颅内压。此外,针对部分患儿还可采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进行支持治疗[3]。
2.结果
2.1临床表现
4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24例(52.17%)、黄疸17例(36.96%)、腹胀4例(8.70%)、惊厥14例(30.43%)、便血1例(2.17%)、反应差37例(80.43%)、原始反射减弱21例(45.65%)、肌张力降低13例(28.26%)、呼吸频率增快15例(32.61%)、肌张力增高14例(30.43%)、呼吸暂停1例(2.17%)、前卤张力增高11例(23.91%),颈亢阳性1例(2.17%)。
2.2实验室检查结果
46例新生儿中,外周血WBC计数正常者29例(63.04%),异常者(<5×109/L或>20×109/L)17例(36.96%)。CRP正常者18例(39.13%),异常者(>10mg/L)28例(60.87%)。脑脊液中WBC计数正常者16例(34.78%),异常者30例(65.22%)。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正常者31例(67.39%),异常者15例(32.61%)。
脑脊液及血培养阳性菌株数,如表1所示。血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5例,肠球菌2例,葡萄球菌7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大肠埃希菌2例,肠球菌1例,葡萄球菌2例。
2.3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痊愈37例(80.43%),好转5例(10.87%),转院治疗4例(9.00%)。住院时间为6~45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2±4.17)d。
3.讨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因各种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儿病变可累及脑实质,临床典型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脓性改变等[4]。我科在临床诊疗中发现,该病于新生儿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加重了臨床确诊的难度。在众多临床症状中,以反应差最为常见,其次为体温异常及原始反射减弱、肌张力改变等,部分患儿可无惊厥、前囟紧张等颅内压增高表现[5]。为及时、有效的分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降低该病病死率,临床医生应对感染严重或疑似患有该病的患儿,予以严密观察,并积极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6]。脑脊液检查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供病因学诊断依据,而且与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密切相关,使我们能够全面、正确判断患儿病情,最终施以有效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张娟,康喆,郭金珍,等. 新生儿早发型B族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大面积脑梗死一例[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6):430-431
[2] 朱敏丽,胡钱红,麦菁芸,等.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儿科杂志,2015,53(1):51-56.
[3] 杨宗强,孙延龙. 脑脊液中蛋白和酶学检测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10):1326-1328
[4] 赵子艳, 陈平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 21(31):3959-3962.
[5] 吴惠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J]. 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10):1366-1366. DOI:10.3969/j.issn.1008-7664.2007.10.055.
[6] 彭好, 熊英.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 2005, 26:653-654. DOI:10.3969/j.issn.1004-0501.2005.06.034.
[7] 胡慧芳.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