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极其简朴地描绘了一种现象,就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易于激励教化,情绪感染力较强,在一定环境条件的吸引下,他们乐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坚持以兴趣教学为抓手,以迎合学生成长需要为手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学专题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深化他们的学习情感,为提升教学质效,发展他们的能力素养提供源源不断的有力支撑。
一、课前预习,有效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是实行教学关口前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习习惯的前提。然而,有些教师机械地执行“教学六认真”的规定,总是在备课环节花费相当多的精力自行准备大量的教学背景资料。笔者认为,执教者应当把时间、精力投放到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首先,课前预习本来就是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执教者如此作为,既是作茧自缚,也是在做一件“越俎代庖”的事。其次,这极易使学生养成惰性,也无法在时间和基础上保证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活动。特别是要完成预习,学生必须学会搜集有关资料,以便表现自己。而实践锻炼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资料、信息的搜集梳理、综合应用和实际处理能力。如在教学《航天飞机》前,笔者通过值日班干,向学生布置了在预习中搜集、处理相关背景资料的任务:了解航天飞机的基本特征、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准备工作,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跃,而且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在课堂讨论中有效发展思维辨析能力
经常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体现民主,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感悟,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把握,更是加强口语交际、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增强辨析能力、融洽人际关系的有效平台。为此,学生的理解存在差异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释、答案,这样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而要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平台,采取相应的形式,把小学生推向自主辩论的前沿,促使他们通过辩论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求同存异上努力达成共性认识。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笔者发现学生对克隆技术很感兴趣,但在谈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时,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一方列举了克隆技术在人类的生物研究、医学、科技等方面的重大贡献;而另一方则坚决反驳,认为克隆技术打破了生物发展规律,会给人类、自然界和地球带来灾难。笔者先是“作壁上观”,最后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但人类不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合理控制和正确运用。
三、在阅读习作中有效发展积累应用能力
如何提升阅读理解和习作能力,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而又避之不得的问题。对此,笔者也曾苦思冥想过。有一天,在县外教研公开课交流中,我被一位教师点醒。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品尝和解读一篇美文,却要求他们去写一篇有质量的习作岂不是故意为难他们?从那以后,我一方面想方设法推动小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性,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提高解读能力;另一方面,我还逐步总结了“提高习作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走好“畅想步”,在自由命题的习作中能说会道;第二步是走好“前进步”,在半命题式的习作中信笔涂鸦;第三步是走好“稳妥步”,在统一命题的习作中一唱三叹,从而帮助学生消除理解烦、习作难的心理,提升他们积累应用的能力。
四、在语文竞赛中有效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以赛激趣促学”是好办法。因为开展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不仅能营造创优争先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和欲望,促进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局面和进取行为;而且能于乐学好思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开展三个方面的比赛活动,即结合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关于课内学科基础知识的竞赛活动,如生字新词的默写比赛、课文语段背诵比赛等;组织开展课外阅读量和质量的督查评比活动,以定期积分为衡量标准,分别授予有梯度的荣誉称号,实行以精神层面为主、物质层面为辅的奖励形式;在相应的范围内开展与作文教学有关的系列竞赛活动,如读后感比赛、口头作文比赛、现场习作比赛和美文评比等,并对书面习作进行择优展示,以扩大活动影响,放大活动效应。
(责编 莫彩凤)
一、课前预习,有效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是实行教学关口前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习习惯的前提。然而,有些教师机械地执行“教学六认真”的规定,总是在备课环节花费相当多的精力自行准备大量的教学背景资料。笔者认为,执教者应当把时间、精力投放到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首先,课前预习本来就是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执教者如此作为,既是作茧自缚,也是在做一件“越俎代庖”的事。其次,这极易使学生养成惰性,也无法在时间和基础上保证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活动。特别是要完成预习,学生必须学会搜集有关资料,以便表现自己。而实践锻炼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对资料、信息的搜集梳理、综合应用和实际处理能力。如在教学《航天飞机》前,笔者通过值日班干,向学生布置了在预习中搜集、处理相关背景资料的任务:了解航天飞机的基本特征、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准备工作,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跃,而且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二、在课堂讨论中有效发展思维辨析能力
经常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既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体现民主,加深学生的认识,增强感悟,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巩固和把握,更是加强口语交际、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增强辨析能力、融洽人际关系的有效平台。为此,学生的理解存在差异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释、答案,这样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而要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平台,采取相应的形式,把小学生推向自主辩论的前沿,促使他们通过辩论来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求同存异上努力达成共性认识。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笔者发现学生对克隆技术很感兴趣,但在谈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时,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一方列举了克隆技术在人类的生物研究、医学、科技等方面的重大贡献;而另一方则坚决反驳,认为克隆技术打破了生物发展规律,会给人类、自然界和地球带来灾难。笔者先是“作壁上观”,最后才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但人类不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合理控制和正确运用。
三、在阅读习作中有效发展积累应用能力
如何提升阅读理解和习作能力,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而又避之不得的问题。对此,笔者也曾苦思冥想过。有一天,在县外教研公开课交流中,我被一位教师点醒。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品尝和解读一篇美文,却要求他们去写一篇有质量的习作岂不是故意为难他们?从那以后,我一方面想方设法推动小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帮助他们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性,促使他们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不断提高解读能力;另一方面,我还逐步总结了“提高习作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走好“畅想步”,在自由命题的习作中能说会道;第二步是走好“前进步”,在半命题式的习作中信笔涂鸦;第三步是走好“稳妥步”,在统一命题的习作中一唱三叹,从而帮助学生消除理解烦、习作难的心理,提升他们积累应用的能力。
四、在语文竞赛中有效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以赛激趣促学”是好办法。因为开展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不仅能营造创优争先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意识和欲望,促进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局面和进取行为;而且能于乐学好思之中有效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开展三个方面的比赛活动,即结合教学进度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关于课内学科基础知识的竞赛活动,如生字新词的默写比赛、课文语段背诵比赛等;组织开展课外阅读量和质量的督查评比活动,以定期积分为衡量标准,分别授予有梯度的荣誉称号,实行以精神层面为主、物质层面为辅的奖励形式;在相应的范围内开展与作文教学有关的系列竞赛活动,如读后感比赛、口头作文比赛、现场习作比赛和美文评比等,并对书面习作进行择优展示,以扩大活动影响,放大活动效应。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