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语文》(五上)的一些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一本教科书为例,就书中的几处语病作了深入详实的探讨,并提出了修改订正的建议,无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责任心强的表现,也是对作者学识水平的一次检验。文中告诉人们,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全社会的大事,事关各行各业,教育工作者和教科书编辑肩负着更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为维护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语文语言规范化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是人教社2005年6月第1版,2012年5月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重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书跟人教社的电子课本页码一致)。对几处语言文字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文《学会看病》一文有"(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107页)一句,这是一个病句。
  "不但不……还……"这是一个典型的病句,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延续了十几年。反转性递进复句,是一种"表示一个否定意思为基点,向一个肯定意思反递推进"的复句。其代表形式是:"不但不……反而……"。"前分句的预递词用’不但’等,预递词后边用否定词’不’或’没’,前后分句之间用’反而、反倒、相反、偏偏’等,也可以用’却’。例如:’不但不让他去,反而让他干最苦最累的活’。"(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402页)彭弼主编的《全国小学生造句典型病句评讲》也指出:"有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是要一对一对地使用的。如……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不(不仅不)……反而……’等。如果不注意这些搭配的规矩,就会出现不相呼应的毛病。"(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84页)从这里可以知道,这种病句叫做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要把后一个关联词"还"改为"反而(相反、反倒)"一类词语。(参阅《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5期《谈谈反转性递进复句》一文)
  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101页)一句,"得意扬扬"的用法不规范。
  2010年6月第2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77页的注释指出:"【得意扬扬】现在一般写作’得意洋洋’。"278页指出"【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从词典专家的权威意向不难看出,"得意洋洋""洋洋得意""洋洋自得"是推荐使用的规范词形,而"得意扬扬""扬扬得意""扬扬自得"是趋于淘汰的词形。可见,教科书的"得意扬扬"要改为"得意洋洋"。
  三、课文《遨游汉字王国》一文说:"现在,国外学习汉字、汉语的人越来越多。"(76页)
  "汉字"和"汉语"是什么关系的词?从百度搜索可知,"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表音功能"。从这里可以推断出,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指的就是汉字,它们是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所以,这两个概念不能并列使用。原句可以改为:"现在,国外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四、课文《学会看病》中有"我要去找一枝笔"(106页)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有"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145页),《毛主席在花山》有"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147页)的用法。
  这里的"一枝笔"和"一支烟",到底有没有区别,有没有对错之分,我翻阅了2010年6月第2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该词典在谈"支"的量词用法时说:"a)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笔、一支蜡烛。"在谈"枝"的量词用法时说:"用于树枝和带枝的花:三枝树杈、一枝桃花。用于其他杆状物的量词现在一般写作’支’。"(1685、1686页)从这词典可以看出,量词"支"是提倡用的,不提倡用"枝"。这个结论得到很多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首肯。《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令怡老师在答读者问中也指出:"完全没有必要把’一支笔’改为’一枝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所提出的标准反映了国家语委的意见,《现代汉语词典》(4版)所提出的标准是专家级的意见,前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续编》第83页)
  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关于使用新整理264组异形词规范词形的建议》指出:"枪支-枪枝""支吾-枝梧、枝捂",这两组异形词"连接号前为选定的规范词形","建议先作为行业规范,从2004年1月起,在各自系统内试用"。从这个建议中看,"枪枝"的"枝"现已推荐用"支",那么,作为量词"一支枪"中的"支",理应作为推荐的规范词形。因此,作为教科书等出版物,规范地正确使用量词"支"是必要的。一方面体现了大多数群众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也符合笔画简省的原则。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也有"一支牙膏、一支牙刷、一支香、一支香烟、一支火箭、一支灯管、一枝花儿、一枝树枝"(见该书631~636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等规范用法。
  基于以上的理由,笔者建议,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避免"支"和"枝"混用的状况,在作为量词使用时,既不要把"枝"写作"支",也不要把"支"写成"枝",更不能一时用"一支笔",一时又用另"一枝笔"。因为我们需要对中小学学生规范的引导。因此,教科书需要这样处理,把"一枝笔"改为"一支笔"。
  五、课文《"典""册""删"的来历》一文说:"古汉语中有’删削文字’一词,指的就是修改文章。"(83页)
  这里的"’删削文字’一词"我有疑问。"删削文字"到底是词还是词语,在本页的同一篇文章中有"想想我们现在常用的’画册’’史册’’一册书’等词语"一句。"一册书"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语,一个偏正短语;同样地,"删削文字"也是一个词语,是一个动宾关系的动词短语。"语素·词·短语·句子"是由小到大递增的语言单位,他们之间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语法功能各不相同。词可以构成短语,短语也可以扩大为更复杂的短语,更多的是构成句子。词当然也能够构成句子,但往往是有限的独词句,更多的是构成短语。因此,我们只能说"删削文字"是词语或者说短语。   六、课文《"典""册""删"的来历》还有这样一句:
  "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82页)
  句中括号的运用有问题。因为括号里面又有括号,都用圆括号。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指出,"标示汉语拼音注音","用圆括号"。4.9.3.6规定:"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当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示例:﹝茸(róng)毛〕很细很细的毛。"这里明确规定了套用括号时,不能用同一形式的括号。如果里面用了圆括号标示汉语拼音注音,那么,外面就不能再用圆括号,而需要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因此,教科书里的用法是错误的,可以改为:"然后放在火上烤,烤到竹条的’汗’全都出干了﹝湿的竹条容易被虫蛀(zhù),还容易变形〕,再用结实的绳子……"
  以上便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任何事物都有不足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白璧无瑕、完美无缺的教科书。尽善尽美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分析教科书的不足,目的始终是建设,更好地弥补教科书的不足,更好地修正其缺陷,为学生提供更精彩的语言学习文本,维护祖国语言文字规范。
  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范本。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必须执行国家的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该法第二章第十条指出:"……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对于教科书中出现的明显差错,有违国家标准,必须纠正。至于一些像异形词的使用,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也得前后一致,并朝规范化的方向引导,尊重专家的意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体现科学的精神。现行字典词典中作出规范意向的,形成了规范的趋势的,统一使用推荐规范词形,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使用不同形式的异形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总而言之,教科书中语言文字的规范问题,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稍有不慎,都会给青少年及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从执法的角度看,出现差错是违法行为。从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角度看,是不够负责的表现。因此,笔者希望教科书的编者在再版再印时,谨慎谨慎再谨慎!尽最大可能地杜绝教科书中出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使之真正成为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精品,更好地为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同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意见向学生讲清楚,以利规范。
其他文献
【摘要】试卷讲评在教学工作中占很大比例,尤其是毕业年级的复习阶段,几乎可以说"试卷讲评天天有",如何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就需要教者思考"方法技巧日日新"。  【关键词】查找读记归纳强化讨论拓展反省总结检测反馈  曾经有学生笑谈"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确,考试对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那么试卷的讲评自然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每次考试真正成为学生加强基础、促进思维、提升能力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应用模式,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和范围内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坚决打破,千帆竞发,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否则阅读课就会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将那一张张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呢?结合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浅谈几点:  一、运用多媒体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中普遍出现的“择校”、“乱收费”、“买卖文凭”等现象,这些现象扰乱了我国正常的教育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着力制止。然而,我国理论界主要从
人们正面临着文化观念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将对英国的自行车消费和使用造成长期的影响,此次文化转向与电动自行车有关.自行车电动化在一些人群中仍然是争论的焦点,仍然有人认为
期刊
目的:铁路医院业务收入的来源包括路内收入和路外收入两个部分,其中路内收入又包括职工和家属两个部分.为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形势变化,构建符合国际前沿的企
【摘要】审美教育史现代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能力和教学效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途径方面着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美学教育,以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审美的精髓,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的同时学好语文,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渗透教学  审美教育史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