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是现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将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的教学为例,主要阐述了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在能力的锻炼、品格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明确的要求和期望,也是给当代的教书育人工作确立了更高、更深刻地目标。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是化学学科存在的价值体现以及学科发展的方向引导,反映了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人文发展的贡献。
作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督促教师深入研究、探索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准确、高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不再象是传统课堂上的“提线木偶”一样,全程跟着老师手头上的“线”走,被动吃力而又乏味无趣。而是会被任务吸引、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自主自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上“翻身做主”。也能给教师们敲响警钟,促使大家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发布任务—检查任务—总结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用更轻松愉快而又高效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能力[2]。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须紧跟当下的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才能在传输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维模式,培养必备的学习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是人教版课标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处于必修模块即将告一段落的部分,是对前面所学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归纳和拓展,内容看似简单实则综合性较强,是对常见金属比如Al、Fe、Cu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一个总结概括。而且涉及很多与工业生产应用,比如高炉炼铁、焊接铁轨等有关的实际问题,是个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科学意识、社会责任的好课题。如果照搬传统的记忆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成效将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理念,以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为驱动,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将知识点有效地贯穿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
一、研读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更是制定学习任务的指导思想,因此,明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整堂课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在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之前,笔者已经竖立了三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旗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着手,在了解金属用途、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金属冶炼的本质及其中包含的得失电子的思想,发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事物认知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根据文献资料分析、提炼、整合信息,归纳金属冶炼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建立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采用不同冶炼方法的认知模型,并学会应用该模型解决金属冶炼的实际问题;“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结合金属冶炼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发展,认识化学科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以及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体会到金属资源的宝贵和资源保护的迫切性,树立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这三个目标,笔者开始制定学习任务。
二、科学制定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制定的准确高效与否,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化被动、填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炼、内化知识。因此,制定科学而又有趣的学习任务至关重要。比如,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记载,设计了第一个学习任务——让我们根据以下材料,一起来寻找人类冶炼金属的历史足迹:
1.“用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二百五十箩……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4.“凿山取石(主要成分为Fe2O3),和以煤,加大火……为生铁。”
5.1886年,年仅24岁的美国化学家霍尔发明了电解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制铝法,使得制铝成本大大降低。
通过真实的文献材料和PPT上的历史图片展示,让古代金属冶炼这一抽象而遥远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自发去解读内容、提炼信息,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整理归纳出人类冶炼金属的原理、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具体方法,并填在导学案的表格中(见任务1)。通过这一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形成了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冶炼方法的认知模型,进而启发下一步思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2个学习任务——相互合作,思考问题:金属冶炼的本质是什么?由人类冶炼金属的历史顺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冶炼方法的选择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层次有梯度地逐渐展开,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揭示问题本质的深层次方向发展。
紧接着,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铁为例,重点讨论一下它的冶炼方法。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以及民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铁的冶炼过程、冶炼效率、冶炼成本等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学习了前面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们要从掌握知识延伸到探究实践中,由此引出第3个学习任务——三种炼铁方法的比较。在探究比较三种炼铁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产、生活的关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探索精神,树立如何让炼铁更高效、让生产力更先进、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责任感。 缺点:
最后,展示“金属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和目前金属腐蚀浪费的现象调查等资料卡片,布置第4个学习任务——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利用”,你有什么想说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记录在导学案上,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金点子。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起的促进作用,明确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托关系,树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三、完善任务评价,深化学生认知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科学的任务评价至关重要,它能给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人翁责任感、成就感。反之,完成度不够理想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及时的启发和鞭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比如,本节课中针对设计的4个学习任务,笔者都在学生完成后,利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及时有效地点评和反馈:第1、2个任务中笔者将学生的导学案作答情况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投屏,让学生自己分析答题思路,不完整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最后笔者完善答案。第3、4个任务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个代表各自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整合分析答案,再对其他组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订正、补充和完善,最后大家共同提出一个较为完整和优秀的提案。整个过程由学生“当家作主”,笔者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尽量让所有学生解放自我、动起来、学起来,让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沸腾起来,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有激情。
新时代、新课改、新教材,对课堂的高效性、对教师授课的质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教师角度来看“短短”的一节课中,其如何有效传授更多的知识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从学生角度来看“漫长”的一节课中,其如何才能开心愉悦、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营养,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難点[3]。学科核心素养,让我们在迷茫的教学探索路途上,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值得努力的方向。而以任务驱动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容易——学生学得更积极、更深刻,教师教得更轻松、更全面,使课堂更有趣、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张礼聪、孔琴飞.“任务驱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7(7):73-76.
[2] 李志新、蒲金凤、张宗志.“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化学课堂组织与构建——以“化学平衡常数”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9(3):36-38.
[3] 程洁.“氯”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高中数理化,2017(2):56-57.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拓展视野’栏目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62,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生在能力的锻炼、品格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明确的要求和期望,也是给当代的教书育人工作确立了更高、更深刻地目标。而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1],是化学学科存在的价值体现以及学科发展的方向引导,反映了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和人文发展的贡献。
作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督促教师深入研究、探索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准确、高效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不再象是传统课堂上的“提线木偶”一样,全程跟着老师手头上的“线”走,被动吃力而又乏味无趣。而是会被任务吸引、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自主自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课堂上“翻身做主”。也能给教师们敲响警钟,促使大家更多地去思考和学习,如何通过发布任务—检查任务—总结任务的方式,驱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用更轻松愉快而又高效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能力[2]。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须紧跟当下的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才能在传输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维模式,培养必备的学习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主要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是人教版课标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处于必修模块即将告一段落的部分,是对前面所学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归纳和拓展,内容看似简单实则综合性较强,是对常见金属比如Al、Fe、Cu等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一个总结概括。而且涉及很多与工业生产应用,比如高炉炼铁、焊接铁轨等有关的实际问题,是个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科学意识、社会责任的好课题。如果照搬传统的记忆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教学成效将会大打折扣。因此,笔者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理念,以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为驱动,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环节,将知识点有效地贯穿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设计如图1所示。
一、研读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更是制定学习任务的指导思想,因此,明确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整堂课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在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之前,笔者已经竖立了三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旗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着手,在了解金属用途、存在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金属冶炼的本质及其中包含的得失电子的思想,发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事物认知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根据文献资料分析、提炼、整合信息,归纳金属冶炼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建立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采用不同冶炼方法的认知模型,并学会应用该模型解决金属冶炼的实际问题;“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结合金属冶炼的历史沿革和现代发展,认识化学科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以及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做出的伟大贡献。体会到金属资源的宝贵和资源保护的迫切性,树立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立足于这三个目标,笔者开始制定学习任务。
二、科学制定任务,落实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制定的准确高效与否,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化被动、填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提炼、内化知识。因此,制定科学而又有趣的学习任务至关重要。比如,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记载,设计了第一个学习任务——让我们根据以下材料,一起来寻找人类冶炼金属的历史足迹:
1.“用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二百五十箩……连烹三日三夜,方见成铜。”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4.“凿山取石(主要成分为Fe2O3),和以煤,加大火……为生铁。”
5.1886年,年仅24岁的美国化学家霍尔发明了电解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制铝法,使得制铝成本大大降低。
通过真实的文献材料和PPT上的历史图片展示,让古代金属冶炼这一抽象而遥远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自发去解读内容、提炼信息,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整理归纳出人类冶炼金属的原理、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具体方法,并填在导学案的表格中(见任务1)。通过这一任务驱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并且初步形成了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冶炼方法的认知模型,进而启发下一步思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2个学习任务——相互合作,思考问题:金属冶炼的本质是什么?由人类冶炼金属的历史顺序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冶炼方法的选择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有层次有梯度地逐渐展开,由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揭示问题本质的深层次方向发展。
紧接着,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铁为例,重点讨论一下它的冶炼方法。作为现代化工业生产以及民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金属之一,铁的冶炼过程、冶炼效率、冶炼成本等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学习了前面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们要从掌握知识延伸到探究实践中,由此引出第3个学习任务——三种炼铁方法的比较。在探究比较三种炼铁方法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生产、生活的关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探索精神,树立如何让炼铁更高效、让生产力更先进、让生活更美好的社会责任感。 缺点:
最后,展示“金属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和目前金属腐蚀浪费的现象调查等资料卡片,布置第4个学习任务——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回收利用”,你有什么想说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记录在导学案上,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关于金属资源保护的金点子。本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起的促进作用,明确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依托关系,树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三、完善任务评价,深化学生认知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科学的任务评价至关重要,它能给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人翁责任感、成就感。反之,完成度不够理想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及时的启发和鞭策,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比如,本节课中针对设计的4个学习任务,笔者都在学生完成后,利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给予了及时有效地点评和反馈:第1、2个任务中笔者将学生的导学案作答情况利用希沃授课助手拍照投屏,让学生自己分析答题思路,不完整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最后笔者完善答案。第3、4个任务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个代表各自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整合分析答案,再对其他组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订正、补充和完善,最后大家共同提出一个较为完整和优秀的提案。整个过程由学生“当家作主”,笔者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尽量让所有学生解放自我、动起来、学起来,让传统的教师主导的“一言堂”沸腾起来,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有激情。
新时代、新课改、新教材,对课堂的高效性、对教师授课的质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教师角度来看“短短”的一节课中,其如何有效传授更多的知识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从学生角度来看“漫长”的一节课中,其如何才能开心愉悦、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营养,是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難点[3]。学科核心素养,让我们在迷茫的教学探索路途上,找到了一个明确的值得努力的方向。而以任务驱动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容易——学生学得更积极、更深刻,教师教得更轻松、更全面,使课堂更有趣、更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张礼聪、孔琴飞.“任务驱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7(7):73-76.
[2] 李志新、蒲金凤、张宗志.“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化学课堂组织与构建——以“化学平衡常数”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9(3):36-38.
[3] 程洁.“氯”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高中数理化,2017(2):56-57.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新教材‘拓展视野’栏目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62,福建教育学院资助)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