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建中是探索新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钢琴曲《浏阳河》是他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的钢琴作品。本文旨在通过对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旋律、曲式结构、创作手法、演奏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该作品丰富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构思,力求为演奏者更好地演绎该作品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钢琴曲; 浏阳河; 创作手法; 演奏特点;
《浏阳河》在1950年创作完成,《浏阳河》在1951年从歌舞剧《双送粮》中分离出来。钢琴作品《浏阳河》作于1974年,是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同名歌曲《浏阳河》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该曲具有中国湖南民歌风格,其旋律清新优美,通过对浏阳河美景的描述,歌颂了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功绩。改编后的钢琴曲即保留了中国民歌的优美朴实特点,也充分发挥了钢琴这个乐器独特的音响效果,进一步发展了民歌的内涵,是建国以来优秀的改编曲之一。
一、作品分析
(一)国内外现状
《浏阳河》本是中国传统民乐,而改编的《浏阳河》则是通过五声调式来模仿中国的民族音乐,使西洋乐器钢琴也带有中国民族风格,这是中国民乐与西洋结合的大胆尝试,更是国人追求民族文化与西洋乐器相统一的实践基础。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浏阳河》时,他将西方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与中国民族音乐揉合在了一起,充分发挥了西洋乐器的特点,做到了意境和民族韵律相结合,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发展和传承。
(二)曲式结构
歌曲《浏阳河》旋律优美动听,运用西方乐器钢琴来表达中国传统民歌,使《浏阳河》别具一番风味,乐曲有五个部分构成:引子部分第1小节到第9小节旋律来自最后一段,主题部分第10小节到第32小节呈示主题,变奏一第33小节到第52小节出现主题的第一变奏,连接部(华彩段)第52小节到59小节,变奏二加尾声第60小节到89小节,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和再变奏,作者通过变奏来体现整首曲子《浏阳河》的优美风景和人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作品引子部分多以十六分和三十二分音符作为伴奏织体,呈现出了浏阳河水的层层荡漾,同时为主题部分的一问一答形式做铺垫,乐曲进入第一次变奏时主旋律放在了左手上,这段是整首乐曲中改编最精彩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同时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左手的主旋律仍保持着河水的优美也衬托出低音效果,乐曲进入华彩段52小节到59小节,本段以三十二分音符来表现浏阳河水的流畅,节奏较为自由,也是乐曲具有层次感,接着第二次变奏和尾声,在主题第二变奏后半部分的重复采用了再变奏的手法,使乐曲推向了高潮,旋律变得更加宽广和开阔了,表现出来人民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感激之情。
二、艺术特点
钢琴曲《浏阳河》是优秀的中国乐曲,曲调亲切优美,也增添了一些自由发挥的部分,作者在改编这首钢琴版本时,即保留了原民歌的优美朴实的特点,也充分发挥了钢琴乐器的独特音响效果,使原曲的意境得到充分的体现,作品不能弹得过于死板,要用抒情的感觉来让音乐流动起来。
作品大量运用了三十二分音符来模仿流水声,那在三十二分音符的处理上应该让力度、音色,以及两只手交替衔接要控制好,对于速度,自己可以对作品的理解稍加改动,使乐曲流畅动听就可以。关于曲子的理解有重要的两点:第一,这首作品从表面来说是描绘了浏阳河的自然美景,給人优美清新的感觉,另外一点,作品从感情来讲,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三、演奏技巧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结构,无论怎样变动都在围绕主题为基础。与主题唯一不同的是在华彩段整段以三十二分音符来描述浏阳河的流水声,使得作品更加流畅自如,每个部分表达的含义不同,所以在弹奏时不仅注重整首作品,更要分段来进行细细的研究和品味。那么作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来演奏:
(一)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旋律来自最后一段。右手运用了八度带有旋律的和弦,每个和弦在弹奏过程中应要有流动,抒情的感觉,力度不要太强,速度不要太快,左手的六连音弹奏要有线条感,每一个十六分都要弹得均匀,要有颗粒性,最后三十二分音符模仿水声的流动,做到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两手交替要衔接自然,从隐约到清晰的变化来演奏,引子部分得出现使聆听着对主题的呈现更加期待。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作品的原本陈述,本段没有过多的修饰,朴素的和声语言,适量的加花处理使乐曲清晰,优美,听起来像是有人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乐句都很清晰,仿佛像在说话一样。左手的琶音,右手少量的波音使旋律优美流畅而又不失色彩,演奏者应带入浏阳河的美景及诉说故事的感觉来体会对浏阳河的热爱。
(三)变奏部分
第一次变奏主旋律由右手的高音区移到左手的低音区演奏,高低音区使本段与主题部分在音色、音域、演奏技法上形成对比,低沉的音区像是小伙子在诉说,具有磁性和踏实的感觉。右手采用六连音的形式,而左手有十六分音符,左手并非只是演奏旋律,同时担负着低音的弹奏,而右手出现的六连音的律动,与左手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段是整首作品中最困难也是最好听的部分。
第二次变奏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主题再现,右手的八度重复了主旋律,左手的伴奏更加紧密,出现了更加广阔的感觉,表现出人们心情无比的激动和向往。这段高潮部分把人的感情从内心深处掏了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在演奏时,右手要用到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旋律,把和弦推到最深处,左手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要连贯流畅,要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去演奏,全部感情都释放出来,使音乐越来越宽广,表达出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琶音模仿了浏阳河水永不停歇的流淌。
(四)连接部
本段用三十二分音符,来模仿浏阳河水声,给人耳朵一种新颖的感觉,中国古筝可以模仿水声,而钢琴也可以模仿水声。本段大量运用了九连音和三十二分音符及十二连音。左右手交替完成由高到低的快速跑动,双手连续琶音流动的音符使人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两只手交替演奏中要注意两手的衔接,大指不要过重,跑动要有水一样的律动感,在力度上要由强到弱,由轻到重,不要只放在一只手上,两只手的配合才能使音乐有线条感,平稳流畅,一气呵成。
作品分为五个部分演奏,而我对于五个部分各有不同的情感投入和理解。整首作品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开头就是引子部分,它的演奏在为下文也就是主题部分作铺垫,进入主题部分像是在讲述故事的开始,每个乐句都清晰可见,然后发展到第一次变奏,低沉音区像是小伙子诉说故事,连接部的三十二分音符像浏阳河水连接了故事的发展,故事发展到二次变奏和尾声直接迸发出来故事情感和高潮,在缓缓流水声中结束全曲。所以《浏阳河》这首作品它以西洋乐器来表现了中国传统民歌,使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统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民歌的内涵和修养。因此我们唯有通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该作品,才能准确把握这部作品的艺术处理方式,在演奏时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真诚的音色对作品做全面的处理,才能够完美地演绎该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将浏阳河的美景展现在听众面前。
参考文献:
[1]卢婷婷. 《浏阳河》在钢琴演奏中的韵味表达[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5):127-129+136.
[2]梅洁. 赏析钢琴曲《浏阳河》中的艺术风格[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83-184.
【关键词】:钢琴曲; 浏阳河; 创作手法; 演奏特点;
《浏阳河》在1950年创作完成,《浏阳河》在1951年从歌舞剧《双送粮》中分离出来。钢琴作品《浏阳河》作于1974年,是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同名歌曲《浏阳河》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该曲具有中国湖南民歌风格,其旋律清新优美,通过对浏阳河美景的描述,歌颂了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大功绩。改编后的钢琴曲即保留了中国民歌的优美朴实特点,也充分发挥了钢琴这个乐器独特的音响效果,进一步发展了民歌的内涵,是建国以来优秀的改编曲之一。
一、作品分析
(一)国内外现状
《浏阳河》本是中国传统民乐,而改编的《浏阳河》则是通过五声调式来模仿中国的民族音乐,使西洋乐器钢琴也带有中国民族风格,这是中国民乐与西洋结合的大胆尝试,更是国人追求民族文化与西洋乐器相统一的实践基础。王建中先生在改编《浏阳河》时,他将西方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与中国民族音乐揉合在了一起,充分发挥了西洋乐器的特点,做到了意境和民族韵律相结合,从而使民族音乐得到发展和传承。
(二)曲式结构
歌曲《浏阳河》旋律优美动听,运用西方乐器钢琴来表达中国传统民歌,使《浏阳河》别具一番风味,乐曲有五个部分构成:引子部分第1小节到第9小节旋律来自最后一段,主题部分第10小节到第32小节呈示主题,变奏一第33小节到第52小节出现主题的第一变奏,连接部(华彩段)第52小节到59小节,变奏二加尾声第60小节到89小节,主题的第二次变奏和再变奏,作者通过变奏来体现整首曲子《浏阳河》的优美风景和人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作品引子部分多以十六分和三十二分音符作为伴奏织体,呈现出了浏阳河水的层层荡漾,同时为主题部分的一问一答形式做铺垫,乐曲进入第一次变奏时主旋律放在了左手上,这段是整首乐曲中改编最精彩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同时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左手的主旋律仍保持着河水的优美也衬托出低音效果,乐曲进入华彩段52小节到59小节,本段以三十二分音符来表现浏阳河水的流畅,节奏较为自由,也是乐曲具有层次感,接着第二次变奏和尾声,在主题第二变奏后半部分的重复采用了再变奏的手法,使乐曲推向了高潮,旋律变得更加宽广和开阔了,表现出来人民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感激之情。
二、艺术特点
钢琴曲《浏阳河》是优秀的中国乐曲,曲调亲切优美,也增添了一些自由发挥的部分,作者在改编这首钢琴版本时,即保留了原民歌的优美朴实的特点,也充分发挥了钢琴乐器的独特音响效果,使原曲的意境得到充分的体现,作品不能弹得过于死板,要用抒情的感觉来让音乐流动起来。
作品大量运用了三十二分音符来模仿流水声,那在三十二分音符的处理上应该让力度、音色,以及两只手交替衔接要控制好,对于速度,自己可以对作品的理解稍加改动,使乐曲流畅动听就可以。关于曲子的理解有重要的两点:第一,这首作品从表面来说是描绘了浏阳河的自然美景,給人优美清新的感觉,另外一点,作品从感情来讲,表达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三、演奏技巧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结构,无论怎样变动都在围绕主题为基础。与主题唯一不同的是在华彩段整段以三十二分音符来描述浏阳河的流水声,使得作品更加流畅自如,每个部分表达的含义不同,所以在弹奏时不仅注重整首作品,更要分段来进行细细的研究和品味。那么作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来演奏:
(一)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旋律来自最后一段。右手运用了八度带有旋律的和弦,每个和弦在弹奏过程中应要有流动,抒情的感觉,力度不要太强,速度不要太快,左手的六连音弹奏要有线条感,每一个十六分都要弹得均匀,要有颗粒性,最后三十二分音符模仿水声的流动,做到由弱到强的力度变化,两手交替要衔接自然,从隐约到清晰的变化来演奏,引子部分得出现使聆听着对主题的呈现更加期待。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作品的原本陈述,本段没有过多的修饰,朴素的和声语言,适量的加花处理使乐曲清晰,优美,听起来像是有人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乐句都很清晰,仿佛像在说话一样。左手的琶音,右手少量的波音使旋律优美流畅而又不失色彩,演奏者应带入浏阳河的美景及诉说故事的感觉来体会对浏阳河的热爱。
(三)变奏部分
第一次变奏主旋律由右手的高音区移到左手的低音区演奏,高低音区使本段与主题部分在音色、音域、演奏技法上形成对比,低沉的音区像是小伙子在诉说,具有磁性和踏实的感觉。右手采用六连音的形式,而左手有十六分音符,左手并非只是演奏旋律,同时担负着低音的弹奏,而右手出现的六连音的律动,与左手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段是整首作品中最困难也是最好听的部分。
第二次变奏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主题再现,右手的八度重复了主旋律,左手的伴奏更加紧密,出现了更加广阔的感觉,表现出人们心情无比的激动和向往。这段高潮部分把人的感情从内心深处掏了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在演奏时,右手要用到整个身体的力量来带动旋律,把和弦推到最深处,左手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要连贯流畅,要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去演奏,全部感情都释放出来,使音乐越来越宽广,表达出人民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的琶音模仿了浏阳河水永不停歇的流淌。
(四)连接部
本段用三十二分音符,来模仿浏阳河水声,给人耳朵一种新颖的感觉,中国古筝可以模仿水声,而钢琴也可以模仿水声。本段大量运用了九连音和三十二分音符及十二连音。左右手交替完成由高到低的快速跑动,双手连续琶音流动的音符使人仿佛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两只手交替演奏中要注意两手的衔接,大指不要过重,跑动要有水一样的律动感,在力度上要由强到弱,由轻到重,不要只放在一只手上,两只手的配合才能使音乐有线条感,平稳流畅,一气呵成。
作品分为五个部分演奏,而我对于五个部分各有不同的情感投入和理解。整首作品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开头就是引子部分,它的演奏在为下文也就是主题部分作铺垫,进入主题部分像是在讲述故事的开始,每个乐句都清晰可见,然后发展到第一次变奏,低沉音区像是小伙子诉说故事,连接部的三十二分音符像浏阳河水连接了故事的发展,故事发展到二次变奏和尾声直接迸发出来故事情感和高潮,在缓缓流水声中结束全曲。所以《浏阳河》这首作品它以西洋乐器来表现了中国传统民歌,使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统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民歌的内涵和修养。因此我们唯有通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该作品,才能准确把握这部作品的艺术处理方式,在演奏时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真诚的音色对作品做全面的处理,才能够完美地演绎该作品的思想内涵,这样才能将浏阳河的美景展现在听众面前。
参考文献:
[1]卢婷婷. 《浏阳河》在钢琴演奏中的韵味表达[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5):127-129+136.
[2]梅洁. 赏析钢琴曲《浏阳河》中的艺术风格[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