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呢?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说;教师要善问、善“演”,还要引导学生善问、善“演”;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加加油”,多“雪中送炭”……尝试多种方法,努力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说;写;潜能
有不少教语文的同事都说,现在不少中学生上语文课有两怕:一怕作文,二怕发言。这是有一定普遍性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呢?在我看来,学写作文和敢发言、会发言是一体的,怕写作文的,大多数还都是怕发言的学生。学生怕发言,一是缺乏自信,怕说不好被人笑话;二是缺少锻炼,不习惯。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怕发言,且形成一种争相发言的局面,再结合到作文教学中来的话,是不是能让学生的作文潜能慢慢发挥出来呢?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也如是说:“说和写是语文表达之健飞的双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把学生“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本人进行了一番尝试。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精讲。过去那种统一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做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像那样的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自己不会读课文了,也不知道怎样去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变成了只会应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当然,我们的学生身处农村学校,由于生活经历少,艺术修养又不足,思想认识也比较肤浅,对课文的把握可能比不上教师认识深刻。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深刻认识去点拨、引导学生,但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用自己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拥有自己的认识虽不深刻,但却是他们的财富。
然后,教师在点拨、引导学生时,还须注意方法和技巧。第一要善于运用“提问”。既可以用“质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听课的思路,也可用‘对话’的方式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本人一贯的原则就是“开口就好”。我觉得这个“开口就好”意义非凡。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羞于发言,怯于发言,只要他敢开口说了,那么不管对错都是进步。我常对学生说:不要怕说错,我们每个人都有权作出回答。也许我们不如名人们的见解深入,但只要是自己的理解,它的意义就一点儿不逊于“名人名言”。
如果教师能激励学生自己发问效果会更好。想起刚开学时上的一节语文课,我在讲课时提起一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旨在引导学生试写这个话题的作文。正说着,忽然注意到有两个语文成绩较差、上课又爱捣蛋的男生正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还嘻嘻直笑。我停下正说的话,微笑着叫其中一个男生的名字:“你有什么笑话能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他站起来,憋住笑,半天才开口:“老师你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谁才是成功它爹呢?”话未落音,学生哄堂大笑。谁是成功它爹?我真愣住了。脑中纷乱之际,忽然灵光一闪,想起田玉老师《潜能作文》中的一页:“你问得真好!是呀,那谁是成功它爹呢?失败之后,怎样做才能不再失败,迈向成功呢?大家可以随便说自己的看法。”大家的兴趣更上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同学的热情讨论中,我们共同总结了诸如“坚持”“自信”“激情”等许多答案。我随即让学生把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作为作文的材料积累。这一段小插曲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主动发问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都尽量制造这样的机会,学生反应挺好。
当然,教师提问时的语言也需要技巧。越是新颖、时尚,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他们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听我们学校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任老师上《天上的街市》一文,记忆深刻。任老师在个别读、全班读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各小组来‘PK’一下怎样?让我看一看咱们各小组推选代表的超水平发挥!”“PK”一词一出,同学们都笑起来,各小组都热烈讨论开了。听课的老师们也都笑了。这种朗读竞赛的提问方式多精彩啊!
除了善于提问以外,我以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巧妙运用动作演示、演唱演示、读说演示等,以引发学生兴趣,并且可以多让学生演示。比如有一节课是学习《杨修之死》,我在讲课之时,就稍稍演示了一下杨修和众人分吃“酥”以及曹操所谓“梦中杀人”的动作,学生哈哈大笑,笑声中又加深了对杨修、曹操二人的认识。再尝试让学生自己来给杨曹二人“配配音”,学生兴趣更浓。于是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认为杨修此时说话会是怎样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语调?学生众说纷纭。我趁机再启发: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说话的人嗎?他(她)说话时的样子你能写下来给我看一看吗?……无意之中,学生动笔,百十个字的作文片段很快完成了,且大都写得挺好。
对于学生来说,敢于发言、敢于作文,才是作文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更严重的问题。本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说种种说和写的尝试之外,也努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寻找出路。我首先强调课文预习时对课文的“朗读自由”。也即是捧起课本后,先别想背景、主题、中心什么的,只是纯粹的读书而已。在自由自在的阅读中,任凭自己的想象在作品中飞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无所畏惧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是自己化身的形象。也许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投入进去,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其次,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个性”,敢于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
另外,我还借用每节课最后几分钟,随机给学生补充精彩小故事等。我称之为“雪中送炭”。我找的材料多以小故事为主,以简短、精炼而又意味深长为原则,最好内容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如《读者》、《心灵鸡汤》、《智慧背囊》等书中有许多经典小故事,如:在火车上,一位年轻姑娘羞涩地微笑着,毫无疑心地让一位沉默的陌生男子帮她看着厕所的门(门闩坏了),这份难得的信任让这个男人大为震动(他是一名在逃犯),他思索良久,终于毅然折回头,自首去了。(《信任》)还有,一位空军飞行员讲述了他高三那年如何在因故未被录取的情况下,如何百般困难之下坚持不放弃,再试一次,终于成功的故事。(《再试一次》)……学生在听我说这些小故事的时候,连平常爱捣蛋的学生也安静下来了。我知道,他们的心都被触动了。这些短小故事不同于语文课本上的正经说教、“长篇大论”式的课文,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多找些这样的材料,让他们感动之余,随手把自己的两三句感悟记下来,既能使他们受到教育,又能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努力为他们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潜能作文.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46.
[2]智慧背囊.南方出版社,2003,(6).
[3]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关键词:说;写;潜能
有不少教语文的同事都说,现在不少中学生上语文课有两怕:一怕作文,二怕发言。这是有一定普遍性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呢?在我看来,学写作文和敢发言、会发言是一体的,怕写作文的,大多数还都是怕发言的学生。学生怕发言,一是缺乏自信,怕说不好被人笑话;二是缺少锻炼,不习惯。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怕发言,且形成一种争相发言的局面,再结合到作文教学中来的话,是不是能让学生的作文潜能慢慢发挥出来呢?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也如是说:“说和写是语文表达之健飞的双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把学生“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本人进行了一番尝试。首先,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精讲。过去那种统一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做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像那样的做法,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自己不会读课文了,也不知道怎样去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岂不是变成了只会应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当然,我们的学生身处农村学校,由于生活经历少,艺术修养又不足,思想认识也比较肤浅,对课文的把握可能比不上教师认识深刻。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深刻认识去点拨、引导学生,但是不可以越俎代庖,用自己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拥有自己的认识虽不深刻,但却是他们的财富。
然后,教师在点拨、引导学生时,还须注意方法和技巧。第一要善于运用“提问”。既可以用“质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听课的思路,也可用‘对话’的方式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本人一贯的原则就是“开口就好”。我觉得这个“开口就好”意义非凡。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多羞于发言,怯于发言,只要他敢开口说了,那么不管对错都是进步。我常对学生说:不要怕说错,我们每个人都有权作出回答。也许我们不如名人们的见解深入,但只要是自己的理解,它的意义就一点儿不逊于“名人名言”。
如果教师能激励学生自己发问效果会更好。想起刚开学时上的一节语文课,我在讲课时提起一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旨在引导学生试写这个话题的作文。正说着,忽然注意到有两个语文成绩较差、上课又爱捣蛋的男生正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还嘻嘻直笑。我停下正说的话,微笑着叫其中一个男生的名字:“你有什么笑话能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吗?”他站起来,憋住笑,半天才开口:“老师你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谁才是成功它爹呢?”话未落音,学生哄堂大笑。谁是成功它爹?我真愣住了。脑中纷乱之际,忽然灵光一闪,想起田玉老师《潜能作文》中的一页:“你问得真好!是呀,那谁是成功它爹呢?失败之后,怎样做才能不再失败,迈向成功呢?大家可以随便说自己的看法。”大家的兴趣更上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同学的热情讨论中,我们共同总结了诸如“坚持”“自信”“激情”等许多答案。我随即让学生把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以作为作文的材料积累。这一段小插曲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主动发问的“甜头”,在后来的教学中都尽量制造这样的机会,学生反应挺好。
当然,教师提问时的语言也需要技巧。越是新颖、时尚,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他们就越感兴趣。前几天听我们学校七年级的语文老师任老师上《天上的街市》一文,记忆深刻。任老师在个别读、全班读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咱们各小组来‘PK’一下怎样?让我看一看咱们各小组推选代表的超水平发挥!”“PK”一词一出,同学们都笑起来,各小组都热烈讨论开了。听课的老师们也都笑了。这种朗读竞赛的提问方式多精彩啊!
除了善于提问以外,我以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巧妙运用动作演示、演唱演示、读说演示等,以引发学生兴趣,并且可以多让学生演示。比如有一节课是学习《杨修之死》,我在讲课之时,就稍稍演示了一下杨修和众人分吃“酥”以及曹操所谓“梦中杀人”的动作,学生哈哈大笑,笑声中又加深了对杨修、曹操二人的认识。再尝试让学生自己来给杨曹二人“配配音”,学生兴趣更浓。于是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认为杨修此时说话会是怎样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语调?学生众说纷纭。我趁机再启发: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说话的人嗎?他(她)说话时的样子你能写下来给我看一看吗?……无意之中,学生动笔,百十个字的作文片段很快完成了,且大都写得挺好。
对于学生来说,敢于发言、敢于作文,才是作文的第一步。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更严重的问题。本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说种种说和写的尝试之外,也努力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寻找出路。我首先强调课文预习时对课文的“朗读自由”。也即是捧起课本后,先别想背景、主题、中心什么的,只是纯粹的读书而已。在自由自在的阅读中,任凭自己的想象在作品中飞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无所畏惧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鲁迅……每一个人物都可以是自己化身的形象。也许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投入进去,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其次,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个性”,敢于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
另外,我还借用每节课最后几分钟,随机给学生补充精彩小故事等。我称之为“雪中送炭”。我找的材料多以小故事为主,以简短、精炼而又意味深长为原则,最好内容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识。如《读者》、《心灵鸡汤》、《智慧背囊》等书中有许多经典小故事,如:在火车上,一位年轻姑娘羞涩地微笑着,毫无疑心地让一位沉默的陌生男子帮她看着厕所的门(门闩坏了),这份难得的信任让这个男人大为震动(他是一名在逃犯),他思索良久,终于毅然折回头,自首去了。(《信任》)还有,一位空军飞行员讲述了他高三那年如何在因故未被录取的情况下,如何百般困难之下坚持不放弃,再试一次,终于成功的故事。(《再试一次》)……学生在听我说这些小故事的时候,连平常爱捣蛋的学生也安静下来了。我知道,他们的心都被触动了。这些短小故事不同于语文课本上的正经说教、“长篇大论”式的课文,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多找些这样的材料,让他们感动之余,随手把自己的两三句感悟记下来,既能使他们受到教育,又能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鲁迅先生说:“教育根植于爱。”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努力为他们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潜在的智能、创造性、高级情感诸方面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潜能作文.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46.
[2]智慧背囊.南方出版社,2003,(6).
[3]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