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话讥讽缺少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会说:也不照照镜子!
乍看《立春》,觉得就是这个意思。毕竟,电影里充斥了如此之多的镜子。
追求理想,是生活的应有之义。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该有多少?哪种努力才不至于成为徒劳?开场的镜头自上而下摇移,便是导引一种切实的视角。
看黄四宝的油画人体,可以想见他便是真地剪掉了耳朵也成不了梵高;听周瑜的诗歌朗诵就能知道,他说“曾让评委感动得哭了”是在吹牛;而王彩玲的水平,也有歌剧院的行家做评判,所以她的北京——夜色里的天安门,终是海市蜃楼般的缥缈。
献身艺术,自然值得咏叹。但这些人物出场,他们的艺术热情与实际表现的反差,看起来却像有点尴尬的笑话。果然屡遭挫败后,他们各自放弃。胡金泉倒是执著的,他一直舞到了监狱,但他又不是堂吉诃德,因为以那样的方式坚持或抗争,究竟荒唐,既赢不得敬意,又连同情也失掉了。
当失败成为合理,你还怎么可能感动?
如果说献身艺术在禀赋如王彩玲们好比“六指”一样多余可笑,那么献身爱情,是人人皆有资质,不容歧视的。但是选择爱情的对象,也要首先会照镜子,否则只能空劳牵挂,严重下去,如那喀索斯或刘天王的粉丝,是要投水跳楼的。而在旁观者,又免不了看成笑话。
王彩玲置身镜中。
王彩玲看胡金泉,同为“六指”,相怜相惜。但她又比胡金泉优越,她自重她的“女人”身份,她也不要“柏拉图”。所谓阴差阳错,他们之间,却连阴阳都不对。周瑜是真的喜欢王彩玲,他以为王彩玲的丑是自己的机会,但王彩玲却轻蔑他的粗鄙,这里也真无道理。王彩玲去爱黄四宝,她以为自己懂得他,而致命之处恰恰在于,她也知道黄四宝不爱她是因为她丑。
王彩玲的真正困境,是她的丑,她的缺陷。
俗眼看去,生为女人而丑,倘非悲哀,也属憾恨。隔壁的少妇自是一面镜子。她的美貌是对王彩玲的映衬,她的激情之声更是王彩玲煎熬的回音。王彩玲规避她的去斑美容建议,也拒斥她的友谊,她的嫉妒是深沉的。此种小节,可见王彩玲是自知的,她的歌剧梦,她的爱黄四宝,都是一种挑战自卑的努力。
看客总是无心的,即或有意,因为花了钱买票,也理直气壮。于是因为丑,因为努力,就有刻薄无情的说法:丑人多作怪。
不过到高贝贝的镜前,任谁再冷漠,也要叹王彩玲的真淳與义气。王彩玲是从高贝贝那里掂量出了自己的能力,也看清了竞逐名利更为不堪的丑陋。她的艺术之梦遂与爱情一起破灭。
认识自己不容易,而认识之后如何安放自己则更难。王彩玲也要投靠婚姻,她是认了输的,但连婚姻也似乎只是一种无望的等待。她的丑,她的缺陷,竟是无法弥补一样,成为她的命运。而在这个意义上看,胡金泉的遭遇更显得残酷。
当不幸成为理由,你看这出戏是喜是悲?
《立春》是要讲理想破灭的故事,讲认识自我的故事,大到还要讲一个时代的故事。外省的王彩玲们,想要献身的都是西洋艺术,那正是那个时代盲目追求的精神特征的写照。但当一个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恢复了文化自信力,生机就也自然勃发。反倒是个人的出路,终于成为一个问题。
已经决绝地弃歌卖肉的王彩玲,还是牵系着“北京”,她把梦想寄托在养女身上。天安门彼时清晰可辨,转过脸来,女儿的兔唇已然治愈。这收养的女儿也是一面小小的镜子,却似乎要照出一条救赎之路。一时让人念想“嫣然基金”的功德,仔细思量,却是无奈而悲凉。“缺陷”或有可补足的,但既然人人生而不同,歧视无处不有,则救治的根本又何在?
唯有王彩玲的母亲是神圣的镜子。她的包容厚爱正是王彩玲必须好好活着的理由。金农《题萱草画》说:“北堂之上,百岁春秋。一生欢喜,从不向人愁”。通神处,催人泪下。因为无关艺术与爱情,只是为个什么而忽略至亲,那种悲情体验更来得普遍。但再想胡金泉轮椅中的母亲,况味又变为复杂。仿佛仅有的亮色,又被抹去。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王彩玲是饱满的、可同情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的感染力因胡金泉而被卸去了许多,又有本是作为看点的蒋雯丽的扮丑,就更加削弱了。这虽是文本外的意思,但也可看出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
乍看《立春》,觉得就是这个意思。毕竟,电影里充斥了如此之多的镜子。
追求理想,是生活的应有之义。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该有多少?哪种努力才不至于成为徒劳?开场的镜头自上而下摇移,便是导引一种切实的视角。
看黄四宝的油画人体,可以想见他便是真地剪掉了耳朵也成不了梵高;听周瑜的诗歌朗诵就能知道,他说“曾让评委感动得哭了”是在吹牛;而王彩玲的水平,也有歌剧院的行家做评判,所以她的北京——夜色里的天安门,终是海市蜃楼般的缥缈。
献身艺术,自然值得咏叹。但这些人物出场,他们的艺术热情与实际表现的反差,看起来却像有点尴尬的笑话。果然屡遭挫败后,他们各自放弃。胡金泉倒是执著的,他一直舞到了监狱,但他又不是堂吉诃德,因为以那样的方式坚持或抗争,究竟荒唐,既赢不得敬意,又连同情也失掉了。
当失败成为合理,你还怎么可能感动?
如果说献身艺术在禀赋如王彩玲们好比“六指”一样多余可笑,那么献身爱情,是人人皆有资质,不容歧视的。但是选择爱情的对象,也要首先会照镜子,否则只能空劳牵挂,严重下去,如那喀索斯或刘天王的粉丝,是要投水跳楼的。而在旁观者,又免不了看成笑话。
王彩玲置身镜中。
王彩玲看胡金泉,同为“六指”,相怜相惜。但她又比胡金泉优越,她自重她的“女人”身份,她也不要“柏拉图”。所谓阴差阳错,他们之间,却连阴阳都不对。周瑜是真的喜欢王彩玲,他以为王彩玲的丑是自己的机会,但王彩玲却轻蔑他的粗鄙,这里也真无道理。王彩玲去爱黄四宝,她以为自己懂得他,而致命之处恰恰在于,她也知道黄四宝不爱她是因为她丑。
王彩玲的真正困境,是她的丑,她的缺陷。
俗眼看去,生为女人而丑,倘非悲哀,也属憾恨。隔壁的少妇自是一面镜子。她的美貌是对王彩玲的映衬,她的激情之声更是王彩玲煎熬的回音。王彩玲规避她的去斑美容建议,也拒斥她的友谊,她的嫉妒是深沉的。此种小节,可见王彩玲是自知的,她的歌剧梦,她的爱黄四宝,都是一种挑战自卑的努力。
看客总是无心的,即或有意,因为花了钱买票,也理直气壮。于是因为丑,因为努力,就有刻薄无情的说法:丑人多作怪。
不过到高贝贝的镜前,任谁再冷漠,也要叹王彩玲的真淳與义气。王彩玲是从高贝贝那里掂量出了自己的能力,也看清了竞逐名利更为不堪的丑陋。她的艺术之梦遂与爱情一起破灭。
认识自己不容易,而认识之后如何安放自己则更难。王彩玲也要投靠婚姻,她是认了输的,但连婚姻也似乎只是一种无望的等待。她的丑,她的缺陷,竟是无法弥补一样,成为她的命运。而在这个意义上看,胡金泉的遭遇更显得残酷。
当不幸成为理由,你看这出戏是喜是悲?
《立春》是要讲理想破灭的故事,讲认识自我的故事,大到还要讲一个时代的故事。外省的王彩玲们,想要献身的都是西洋艺术,那正是那个时代盲目追求的精神特征的写照。但当一个民族逐渐强大起来,恢复了文化自信力,生机就也自然勃发。反倒是个人的出路,终于成为一个问题。
已经决绝地弃歌卖肉的王彩玲,还是牵系着“北京”,她把梦想寄托在养女身上。天安门彼时清晰可辨,转过脸来,女儿的兔唇已然治愈。这收养的女儿也是一面小小的镜子,却似乎要照出一条救赎之路。一时让人念想“嫣然基金”的功德,仔细思量,却是无奈而悲凉。“缺陷”或有可补足的,但既然人人生而不同,歧视无处不有,则救治的根本又何在?
唯有王彩玲的母亲是神圣的镜子。她的包容厚爱正是王彩玲必须好好活着的理由。金农《题萱草画》说:“北堂之上,百岁春秋。一生欢喜,从不向人愁”。通神处,催人泪下。因为无关艺术与爱情,只是为个什么而忽略至亲,那种悲情体验更来得普遍。但再想胡金泉轮椅中的母亲,况味又变为复杂。仿佛仅有的亮色,又被抹去。
《立春》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缺陷”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影响了故事的风貌。胡金泉是《立春》的“六指”。王彩玲是饱满的、可同情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的感染力因胡金泉而被卸去了许多,又有本是作为看点的蒋雯丽的扮丑,就更加削弱了。这虽是文本外的意思,但也可看出编导的刻意求“缺”。刻意求缺而制造意义,正如镜子的裂痕,本身即是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