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困境及对策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历史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不少一线教师因概念众多、知识抽象及教法传统、单一,而长期处于困境。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如果勇于不断探索,在捍卫历史学科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帮助学生整合教材、提升能力,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定能找到对策,走出困境。
  【关键词】历史教学;概念性知识;整合教材;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47-02
  【作者简介】姜宏波,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江苏如皋,226500)教师。
  一、面临的教学困境
   1.以“本”为本,浮于其表。
   当下,不少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历史概念性知识,只是以“本”为本,停留在教材的文字表面:一是干脆回避,仅让学生读背了事;二是略讲而过,简单解释一下;三是即便讲,往往生搬硬套“万能”理论来牵强附会地解释,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明了什么、什么在中国行不通”等。这些浮于其表的过程,使学生既难以理解历史知识,又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历史理论性知识本来就量少、面窄的学生,永久驻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2.内容浓缩,地位缺失。
   新编历史教材基于课时的限制及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等原因,在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取舍,且对主要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浓缩,因而存在一些知识前后脱节、连贯性及严谨度不够的现象。在学科地位上,八年级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仍被人为定性为“副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有足够的重视,不会通过必要的知识拓展及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也似乎没有理由与主要学科争时间去布置一些有意义的课后作业。因此,不可能指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概念性知识的实质和内涵。
   3.基础不牢,方法不当。
   对于还未进入九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争的事实是:历史知识的积累少、基础薄,更谈不上概念性知识的厚积、扎实。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坚持认真听讲、跟进思考、完成课堂即时作业等,就算不错了,基本不可能对概念性知识去做乐于问及、主动掌握的事。至于学习方法的运用,一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方法机械单一,知识形成不了体系,做不到活学活用,二是只要教师不作高要求,学生肯定不会主动去寻求、探究。
   二、采取的教学对策
   1.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首要性原则。
   历史如果离开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会失去根基。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捍卫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备课时需依据史实分析相关知识,即使是教材、教参上的知识也应用相应的材料予以佐证,上课时精选史讲清论,注意严密的逻辑性。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常常会接触一个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概念,那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材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而在教学时,如果忽略不讲,学生不仅常常写错这一概念,而且往往会错误地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教师可列举出一些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通过史实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西方的侵略使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被一个或几个西方国家所控制。再引用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等文章中的一些语句,如:“半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金融和外交方面的依附关系的罗网缠绕着”;在性质方面,是“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域常见的过渡形式”,是从附属国向殖民地转变的“中间”形式。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可指出外国的控制并不是完全掌控,中国形式上仍然保持独立和主权,出现了共存的属性状态。这种共存体现在政治上便会出现联合统治,在经济上会出现不同性质的经济并存,而不是想当然地理解为国家分裂了,有一半被外国控制。
  2.坚持“还原现场,追溯原点”的历史性原则。
   所谓历史现场,就是某事件应有的时间和空间场景;而概念的原点,就是该概念的史实要素。“还原现场,追溯原点”,就是让历史画面重现,相关要素再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优越,教师要设法将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搬入课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在“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单元中,可通过图片、视频、表演历史短剧等课堂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白,近代化人类史上一次质的变化,包括政治制度由专制走向民主、经济由手工业走向工业、思想上向人性化演变等。在教学中一步步还原历史的现场,用史实来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是从工业化开始,然后向政治、思想方面发展的。追溯原点,紧紧抓住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作用,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什么是洋务运动了。
   3.坚持“梳理知识,整合教材”的有效性原则。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强调知识的梳理非常重要,它不仅利于学生记忆、理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整理、归类,尽快从记忆、理解层面走向运用层面。如果就“历史概念性知识”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打破章节而有关联的建构,那么,概念性知识的外延就会一目了然。对于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而言,如果不对知识进行前后梳理,仅仅以本为本,那么就不可能成功地开展概念性知识教学。当然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也无需从社会背景、革命任务、主力、群众基础等等全方面铺展开来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进行比较。但对教材中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归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学生对诸如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等问题,要么一背而过,要么一知半解。
   4.坚持“由易到难,分步深入”的惯用性原则。
   教学时,对于层次性、组织性、抽象性、系统性较强的概念性知识而言,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渐进”作为突破口,先从一般性常识性知识入手,再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形成形象性具体性知识,这不仅起到抽丝剥茧的作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有些概念性知识需要在充分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多读几遍,加强理解从而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如学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学生容易掌握孙中山想用革命的方式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建立民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清王朝是由满清贵族统治的。所以赶走满清贵族,解除民族压迫,民族主义首当其冲地被孙中山提出来,这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就是要建立一个让人民拥有权力的国家,所以是民权主义。而解决土地问题,老百姓才能“家给人足”,幸福生活,所以“平均地权”才有民生。
   5.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键性原则。
   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虽已经成为共识,但更多地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中。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概念性知识教学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设计问题,形成一种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勇于解决问题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否则概念性知识教学再怎么教也仅仅是个空架子。教学实践中,许多一线教师总是觉得八年级下册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课难讲。这一课理论性确实较强,许多知识涉及政治学科的内容,而在初中阶段,有些内容政治教材中并没有出现。教学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知识严重脱节。对待这一课,教师更要注意这一关键性原则的运用,通过设计诸如“你眼中的特色是什么?”“如何才能有特色?”等问题,将课堂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才是真正的特色。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下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坚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出来的。本节课讲述的党的几次主要会议及邓小平的1992年南巡讲话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并不断丰富这一道路的过程。因而教学时,教师不必霸占课堂满头大汗地空讲理论,只需将课堂让位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史实即可。
  【参考文献】
   [1]丁瑞莹.试论初中历史课的概念教学[J].青海教育,2009(06):33-34.
   [2]朱刚.例谈历史概念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06):40-42.
   [3]徐建波.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概念性知识的突破与理解[J].考试周刊,2014(27):130-131.
其他文献
【关键词】“学议创”教学范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5-02  【作者简介】吴志甫,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东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东台市拔尖人才。  我校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领下,全面推行“学议创”教学范式,初步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摘 要】从对一节经典文学阅读课例的评点入手,探讨教学中加大文学语篇阅读,落实立德树人;探究主题意义,提高鉴赏能力;展开深层对话,培养思维品质;优化学习方式,发展学习能力;学会表达分享,提升语言能力。通过“对话·合作·共享”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经典阅读;阅读策略;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9-0059-04
【摘 要】本课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关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技能,懂得物理的测量规则,体会物理测量的意义,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教学设计需把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深刻领会苏科版物理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精心创设系列的测量活动,凸显学生的探究行为,并以评价促进学习。  【关键词】实验探究;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在哪里?关键点在教师。因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实践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理解、感悟和实践,新课程改革就接不上“地气”,成为“水中花”“雾中月”。我校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依据校情、学情和生情,立足于常态,把新课程的目标、理念和常态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与渗透,借助于校本研修,通过学校校本研修团队的不断反思和重构,改善
【摘 要】初中英语Task板块的教学要基于文本和话题进行信息收集与分享,在写作方法的比照、指导与感悟中形成铺垫,在语言输出的呈现、反馈与评价过程中强化互动与合作,以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实效。  【关键词】Task;板块教学;语言输出;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3-0046-03  一、理念先行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对学习者各种感
[摘要] 目的 探討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KD住院患儿296例为调查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是否发生CAL将其分为CAL组(97例)和NCAL组(199例)。计算KD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因素包括性别、年龄
【摘 要】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被遴选为朱小蔓教授“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的种子学校,这种选择是有客观基础的。自成为种子学校以来,学校充分重视,提出了让情感教育关注与彰显生命的活力的主张并形成了初步的研究体系。2016年11月,学校面向全国承办短期培训活动,从结对指导、课堂教学、仪式和现场教育活动、专家引领、建立合作联盟几个维度开展活动,借此总结分析了项目研究的基本实践途径和意义。  【关
【摘 要】《体育与健康》是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体育教师设计与实施健康教育课,应以“学以致用”为基本遵循。学习主题应基于“用的盲点”,学习内容应针对“用的重点”,学习形式应服务“用的难点”。  【关键词】健康教育课;学以致用;基本遵循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7-0059-02  【作者简介】罗京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
【摘 要】“府学文化”特色课程蕴含着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在课程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丰富性等方面的课程追求,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统整”的方式初步构建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体现府学特色并充满文化底蕴的府学文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引领;府学文化;亭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65-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真正精彩的课堂,不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独到之处,而且教学中师生之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要能够点亮课堂。因此,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潜心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在课堂上设置情境、审慎提问、认真倾听,妙用各种问答策略,努力创设一个思维碰撞、精彩生成的灵动课堂。陈阳老师这节课在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她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