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议创”教学范式;教学设计;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5-02
【作者简介】吴志甫,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东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东台市拔尖人才。
我校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领下,全面推行“学议创”教学范式,初步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议创”教学范式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自主的“学”,同伴互动的“议”,师生合作的“创”。本文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践“学议创”教学范式。
一、激发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能力包含了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的多种能力,其中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实施教改过程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摆在首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学。在“正弦定理”这一课教学前,我们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路灯,布置如下的思考题:
问题1:校园内有一盏路灯BO(如图1)现已经测得A与灯脚O之间的距离是10米,用测绘仪测得仰角∠BAO为30°,求路灯BO的高度。
问题2:如果受环境限制路灯放成了如图2位置(如图2)只能测量到AO长度为10米,∠BOA为60°,∠BAO为45°,求路灯BO的高度。
问题3:假如路灯又放成如图3位置(如图3)只能测量到AO长度为10米,∠BOA为135°,∠BAO为30°,求路灯BO的高度。
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更期盼或尝试着用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师重在激发学生探索定理来龙去脉的欲望。
二、激发求真欲,推动学生合作学习
学习是一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中间键”。重抓“议”这个中心环节,以充分讨论让学生获得真知。本节课,笔者设计了3个议題。
第一个议题是:请三名学生代表讲解预习思考题(投影到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问题1能用直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问题3能否转化为问题1呢?怎样才能更简洁更快捷地解决问题2和问题3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的课题——正弦定理。
第二个议题是:如何证明正弦定理?
首先,让学生用预习题验证正弦定理,体会新知识引进的必要性。
再次,探索定理的证明,出示问题1、2、3的三张图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图中虚线)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处理。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证法,要求各组课后把不同的证法贴在黑板报“数学角”内,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圆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角平分线性质、和角公式、平面向量等方面,能够得到多种证法。
第三个议题是: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1)讲解课本第7页例1,先让学生回答解题思路,然后教师板书,教师板书的目的是展示解题格式和答题规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上演算,教师及时把握学生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做指导。最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评判板演的正误,教师不时地进行点评。
(3)归纳题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两种类型:一是已知两角和一边去求其他的边和角(如例1只有一解);二是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去求其他的边和角(如例2解有三种情况)。
以不同题型体现“练习为主线”,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归纳、讨论体现“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及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的“三主”是否发挥得好,关键是看师生合作下的“议”是否组织得成功,“议”是“三主”的表现形式。
三、激发求新欲,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求新的欲望和创新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知识“悬念”,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新欲,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内驱力,产生“创”的兴趣和乐趣。
本课最后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小结的议题有:正弦定理有何特点?正弦定理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判断解三角形中的解的情况?二是布置课后操作题:各合作小组组长将本组探讨的成果“正弦定理的多种证法”整理上墙;联系身边实际设计编一道正弦定理应用题,然后在小组交流。
“学议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系统工程,“学”和“议”是“创”的基础,“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中“创”,在“议”中“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1-0065-02
【作者简介】吴志甫,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江苏东台,2242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东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东台市拔尖人才。
我校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引领下,全面推行“学议创”教学范式,初步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议创”教学范式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自主的“学”,同伴互动的“议”,师生合作的“创”。本文以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践“学议创”教学范式。
一、激发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能力包含了智力和非智力两方面的多种能力,其中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实施教改过程中,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摆在首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学。在“正弦定理”这一课教学前,我们先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路灯,布置如下的思考题:
问题1:校园内有一盏路灯BO(如图1)现已经测得A与灯脚O之间的距离是10米,用测绘仪测得仰角∠BAO为30°,求路灯BO的高度。
问题2:如果受环境限制路灯放成了如图2位置(如图2)只能测量到AO长度为10米,∠BOA为60°,∠BAO为45°,求路灯BO的高度。
问题3:假如路灯又放成如图3位置(如图3)只能测量到AO长度为10米,∠BOA为135°,∠BAO为30°,求路灯BO的高度。
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更期盼或尝试着用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师重在激发学生探索定理来龙去脉的欲望。
二、激发求真欲,推动学生合作学习
学习是一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中间键”。重抓“议”这个中心环节,以充分讨论让学生获得真知。本节课,笔者设计了3个议題。
第一个议题是:请三名学生代表讲解预习思考题(投影到黑板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问题1能用直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2、问题3能否转化为问题1呢?怎样才能更简洁更快捷地解决问题2和问题3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的课题——正弦定理。
第二个议题是:如何证明正弦定理?
首先,让学生用预习题验证正弦定理,体会新知识引进的必要性。
再次,探索定理的证明,出示问题1、2、3的三张图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图中虚线)把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处理。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后,每个合作小组推荐一名成员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证法,要求各组课后把不同的证法贴在黑板报“数学角”内,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圆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角平分线性质、和角公式、平面向量等方面,能够得到多种证法。
第三个议题是: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1)讲解课本第7页例1,先让学生回答解题思路,然后教师板书,教师板书的目的是展示解题格式和答题规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上演算,教师及时把握学生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做指导。最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并评判板演的正误,教师不时地进行点评。
(3)归纳题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两种类型:一是已知两角和一边去求其他的边和角(如例1只有一解);二是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去求其他的边和角(如例2解有三种情况)。
以不同题型体现“练习为主线”,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归纳、讨论体现“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及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的“三主”是否发挥得好,关键是看师生合作下的“议”是否组织得成功,“议”是“三主”的表现形式。
三、激发求新欲,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求新的欲望和创新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知识“悬念”,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新欲,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内驱力,产生“创”的兴趣和乐趣。
本课最后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小结的议题有:正弦定理有何特点?正弦定理能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判断解三角形中的解的情况?二是布置课后操作题:各合作小组组长将本组探讨的成果“正弦定理的多种证法”整理上墙;联系身边实际设计编一道正弦定理应用题,然后在小组交流。
“学议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系统工程,“学”和“议”是“创”的基础,“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中“创”,在“议”中“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