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婴幼儿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状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同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凝血指标变化状况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降低患者病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剂量肝素;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作用
脓毒症为一种感染导致患者全身出现炎症反应的综合征疾病,经临床研究证实,该疾病具有细菌以及高度可疑的感染灶[1]。纵使该疾病为感染引起,但患者出现该疾病后其会遵循其自身病理过程以及规律进行发展,因此,脓毒症为患者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2]。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作用,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婴幼儿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婴幼儿脓毒症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4例;患者年龄在2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51±0.21岁;患者病程为4—5天,平均病程为4.53±0.25天;分析患者病情:35例为重症肺炎,16例为腹泻疾病,3例为胰腺炎,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全部加强护理,维持患者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平衡,补充循环血容量,选择合理血管活性及抗生素药物进行综合治疗。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治疗组患者注射10—15U/kg的小剂量肝素,6小时一次,连续使用5天。
1.3检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状况以及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凝血指标变化状况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状况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为32.14%(9/28),住院时间为(13.2±4.2)天;对照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为53.57%(15/28),住院时间为(16.4±5.3)天。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幼儿脓毒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现象。且该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现象[4]。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通过对患者血系统活化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的抑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肝素具有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凝集、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和生长、抗氧自由基损伤、抗过敏、抗感染、抗凝以及抗血栓等作用,其针对早期婴幼儿脓毒症具有显著效果,小剂量的使用,不易加重患者出血症状等[5]。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小剂量肝素在治疗婴幼儿脓毒症疾病的临床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取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等状况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采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出现死亡发生率为32.14%(9/28),住院时间为(13.2±4.2)天;但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出现死亡发生率为53.57%(15/28),住院时间为(16.4±5.3)天。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小剂量肝素值得在治疗婴幼儿脓毒症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09,06(35):4621--4622.
[2]韩旭东,黄晓英,葛志华等.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30--1732.
[3]张振辉,刘卫江,杨其霖等.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205--1208.
[4]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等.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高凝期的治疗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9,10(15):917--919.
[5]Yoo T,Kim SH,Kim YK etc.Low-dose Heparin Therapy During Living Donor Right Hepatectomy Is Associated With Few Side Effects and Does Not Increase Vascular Thrombosi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13,45(01):222--224.
关键词:小剂量肝素;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作用
脓毒症为一种感染导致患者全身出现炎症反应的综合征疾病,经临床研究证实,该疾病具有细菌以及高度可疑的感染灶[1]。纵使该疾病为感染引起,但患者出现该疾病后其会遵循其自身病理过程以及规律进行发展,因此,脓毒症为患者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2]。基于该疾病的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作用,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婴幼儿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6例婴幼儿脓毒症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24例;患者年龄在2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51±0.21岁;患者病程为4—5天,平均病程为4.53±0.25天;分析患者病情:35例为重症肺炎,16例为腹泻疾病,3例为胰腺炎,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全部加强护理,维持患者电解质、水以及酸碱平衡,补充循环血容量,选择合理血管活性及抗生素药物进行综合治疗。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治疗组患者注射10—15U/kg的小剂量肝素,6小时一次,连续使用5天。
1.3检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状况以及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3]。
1.4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状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同治疗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凝血指标变化状况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状况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
治疗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为32.14%(9/28),住院时间为(13.2±4.2)天;对照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为53.57%(15/28),住院时间为(16.4±5.3)天。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婴幼儿脓毒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现象。且该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现象[4]。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通过对患者血系统活化控制失控性炎症反应的抑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肝素具有防止红细胞及血小板凝集、免疫调节作用及促进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和生长、抗氧自由基损伤、抗过敏、抗感染、抗凝以及抗血栓等作用,其针对早期婴幼儿脓毒症具有显著效果,小剂量的使用,不易加重患者出血症状等[5]。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小剂量肝素在治疗婴幼儿脓毒症疾病的临床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本次研究中选取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治疗后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计数等状况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采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其出现死亡发生率为32.14%(9/28),住院时间为(13.2±4.2)天;但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出现死亡发生率为53.57%(15/28),住院时间为(16.4±5.3)天。对比两组患者出现死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小剂量肝素值得在治疗婴幼儿脓毒症疾病的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卫.小剂量肝素在婴幼儿脓毒症抗凝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09,06(35):4621--4622.
[2]韩旭东,黄晓英,葛志华等.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30--1732.
[3]张振辉,刘卫江,杨其霖等.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0):1205--1208.
[4]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等.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高凝期的治疗作用[J].国际呼吸杂志,2009,10(15):917--919.
[5]Yoo T,Kim SH,Kim YK etc.Low-dose Heparin Therapy During Living Donor Right Hepatectomy Is Associated With Few Side Effects and Does Not Increase Vascular Thrombosi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13,45(01):222--224.